首页 / 正文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广演品第三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已修行一法。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佛。

佛告诸比丘。云何修行念佛。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诸法之本。如来所说。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此妙义。诸比丘从如来闻已。便当受持。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分别之。

答曰。如是。世尊。诸比丘前受教已。

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佛。观如来形。未曾离目。已不离目。便念如来功德。如来体者。金刚所成。十力具足。四无所畏。在众勇健。如来颜貌。端正无双。视之无厌。戒德成就。犹如金刚。而不可毁。清净无瑕。亦如琉璃。如来三昧。未始有减。已息永寂。而无他念。憍慢强梁。诸情憺怕。欲意.恚想.愚惑之心.犹豫网结。皆悉除尽。如来慧身。智无崖底。无所挂碍。如来身者。解脱成就。诸趣已尽。无复生分。言。我当更堕于生死。如来身者。度知见城。知他人根。应度不度。此死生彼。周旋往来生死之际。有解脱者。无解脱者。皆具知之。是谓修行念佛。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常当思惟。不离佛念。便当获此诸善功德。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二)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修行.广布一法已。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法。

佛告诸比丘。云何修行念法。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诸法之本。如来所说。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此妙义。诸比丘从如来闻已。便当受持。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分别说。

对曰。如是。世尊。诸比丘前受教已。

佛告之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法。除诸欲爱。无有尘劳。渴爱之心。永不复兴。夫正法者。于欲至无欲。离诸结缚.诸盖之病。此法犹如众香之气。无有瑕疵乱想之念。是谓。比丘。修行念法者。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常当思惟。不离法念。便当获此诸善功德。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三)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修行一法已。便有名誉。成大功德。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僧。

佛告诸比丘。云何修行念僧。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诸法之本。如来所说。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此妙义。诸比丘从如来闻已。便当受持。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分别说。

对曰。如是。世尊。诸比丘前受教已。

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众。如来圣众。善业成就。质直顺义。无有邪业。上下和穆。法法成就。如来圣众。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度知见成就。圣众者。所谓四双八辈。是谓如来圣众。应当恭敬。承事礼顺。所以然者。是世福田故。于此众中。皆同一器。亦以自度。复度他人至三乘道。如此之业名曰圣众。是谓。诸比丘。若念僧者。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常当思惟。不离僧念。便当获此诸善功德。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四)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修行一法已。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戒。

佛告诸比丘。云何修行念戒。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诸法之本。如来所说。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此妙义。诸比丘从如来闻已。便当受持。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分别说。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诸比丘前受教已。

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戒。所谓戒者。息诸恶故。戒能成道。令人欢喜。戒缨络身。现众好故。夫禁戒者。犹吉祥瓶。所愿便克。诸道品法。皆由戒成。如是。比丘。行禁戒者。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常当思惟。不离戒念。便当获此诸善功德。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修行一法已。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施。

佛告诸比丘。云何修行念施。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诸法之本。如来所说。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此妙义。诸比丘从如来闻已。便当受持。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分别说。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诸比丘前受教已。

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施。我今所施。施中之上。永无悔心。无返报想。快得善利。若人骂我。我终不报。设人害我。手卷相加。刀杖相向。瓦石相掷。当起慈心。不兴嗔恚。我所施者。施意不绝。是谓。比丘。名曰大施。便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常当思惟。不离施念。便当获此诸善功德。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六)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修行一法已。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法。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天。

佛告诸比丘。云何修行念天。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诸法之本。如来所说。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此妙义。诸比丘从如来闻已。便当受持。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分别说。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诸比丘前受教已。

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天。身.口.意净。不造秽行。行戒成身。身放光明。无所不照。成彼天身。善果报。成彼天身。众行具足。乃成天身。如是。诸比丘。名曰念天。便得具足。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常当思惟。不离天念。便当获此诸善功德。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七)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修行一法已。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休息。

佛告诸比丘。云何修行念休息。便有名誉。成大果报。众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诸法之本。如来所说。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此妙义。诸比丘从如来闻已。便当受持。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分别说。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诸比丘前受教已。

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休息。所谓休息者。心意想息。志性详谛。亦无卒暴。恒专一心。意乐闲居。常求方便。入三昧定。常念不贪。胜光上达。如是。诸比丘。名曰念休息。便得具足。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常当思惟。不离休息念。便当获此诸善功德。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八)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修行一法已。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具。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安般。

佛告诸比丘。云何修行念安般。便有名誉。成大果报。众善普具。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诸法之本。如来所宣。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此妙义。诸比丘从如来闻已。便当受持。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分别说。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诸比丘前受教已。

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安般。所谓安般者。若息长时。亦当观知我今息长。若复息短。亦当观知我今息短。若息极冷。亦当观知我今息冷。若复息热。亦当观知我今息热。具观身体。从头至足皆当观知。若复息有长短。亦当观息有长有短。用心持身。知息长短。皆悉知之。寻息出入。分别晓了。若心持身知息长短。亦复知之。数息长短。分别晓了。如是。诸比丘。名曰念安般。便得具足。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常当思惟。不离安般念。便当获此诸善功德。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九)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修行一法已。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道。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身。

佛告诸比丘。云何修行念身。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诸法之本。如来所宣。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此妙法。诸比丘从如来闻法已。便当受持。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分别说。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诸比丘前受教已。

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身。所谓念身者。发.毛.爪.齿.皮.肉.筋.骨.胆.肝.肺.心.脾.肾.大肠.小肠.白膱.膀胱.屎.尿.百叶.沧.荡.脾.泡.溺.泪.唾.涕.脓.血.肪脂.[泳-永+羡].髑髅.脑。何者是身为。地种是也。水种是也。火种是耶。风种是也。为父种.母种所造耶。从何处来。为谁所造。眼.耳.鼻.口.身.心。此终当生何处。如是。诸比丘。名曰念身。便得具足。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常当思惟。不离身念。便当获此诸善功德。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修行一法已。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死。

佛告诸比丘。云何修行念死。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诸法之本。如来所宣。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此妙法。诸比丘从如来闻法已。便当受持。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分别说。

诸比丘对曰。如是。世尊。诸比丘前受教已。

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死。所谓死者。此没生彼。往来诸趣。命逝不停。诸根散坏。如腐败木。命根断绝。宗族分离。无形无响。亦无相貌。如是。诸比丘。名曰念死。便得具足。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常当思惟。不离死念。便当获此诸善功德。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法及圣众乃至竟死念

虽与上同名其义各别异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

猜你喜欢
  忆念品第十五·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六十·欧阳竟无
  卷第十(月字号)·朱时恩
  致王一亭居士书·太虚
  解脱道论 第九卷·佚名
  在加尔各打与波史先生谈话·太虚
  第二十卷·圆瑛
  佛说兴起行经卷下·佚名
  第三·宗鉴
  卷第六十四·佚名
  扶乩绝非正法·印光
  四教义卷第十二·智顗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佚名
  佛说佛印三昧经·佚名
  省庵法师语录目次·宝贤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四·吴景旭

      甲集中之下  三百篇  蜾蠃  杨升庵曰说者谓蜾蠃取桑虫负之七日化为其子虽扬雄亦有类我类我久则肖之之说近人取蜾蠃之巢毁而视之乃自有卵细如粟寄螟蛉之身以养之其螟蛉不生不死蠢然在穴中久则螟蛉尽枯其卵日

  • 卷二·丁复

    ●钦定四库全书 桧亭集卷二 (元)丁复 撰 ○古体【五言】 瀛海篇赠吕链师【前集】 我本瀛海人瓠落九州土三山不得归六鳌竟何所凝精耿宵寐往往呼安期跂予紫霞想感此白日驰客有金陵仙玉霄住云月近从爵溪来霜纨卷溟渤搴衣

  • 桂·刘半农

    半夜里起了暴风雷雨, 我从梦中惊醒, 便想到我那小院子里, 有一株正在开花的桂树。 它正开着金黄色的花, 我为它牵记得好苦。 但是辗转思量, 终于是没法儿处置。 明天起来, 雨还没住。 桂树随风摇头, 洒下一滴滴的冷雨。 院子

  • 中秋·刘半农

    中秋的月光, 被一层薄雾, 白濛濛的遮着。 暗而且冷的皇城根下, 一辆重车, 一头疲乏的骡, 慢慢的拉着。

  • 卷四十七·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四十七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孙觌鸿庆集钞孙觌字仲益尝提举鸿庆宫故自号鸿庆居士五岁时即为东坡所器第政和间进士靖康俶扰为执法为词臣旋由琐闼历吏户长贰连守大邦绍兴而後遭值口语斥居象郡久之归

  • ●卷二 记事第一下·徐时栋

    惠王九年秋,宋人、齐人、鲁人伐我。惠王二十年夏,取舒。襄王七年春,楚人伐我。三月,齐桓公盟诸侯于牡丘,遂次于匡,诸侯之大夫帅师救我。秋七月,齐师、曹师伐厉。九月,诸侯归自会。冬十月,及楚师战于娄林,我师败绩。惠之九年,我有

  • 第二十六回 二世被杀望夷宫 赵高受戮咸阳市·黄士衡

    话说阎乐依赵高指使,往杀二世,带领士卒千余人,行至望夷宫门。阎乐出其不意,喝令左右将衙令、仆射捆绑起来,故意责骂道:“有贼入宫,汝等何不拦阻?”衙令被缚,不知何事,及闻责备,便答道:“宫外四围扎下兵营,士卒日夜梭巡,何得有贼敢入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第十五章 東坡居士·林语堂

    蘇東坡由現在起,由情勢所迫,要一變而為農夫,由氣質和自然的愛好所促使,要變成一個隱士。社會,文化,學問,讀歷史的教訓,外在的本分責任,只能隱藏人的本來面目。若把一個人由時間和傳統所賦予他的那些虛飾剝除淨盡,此人的本相便呈

  • 汤绍恩传·张廷玉

    汤绍恩,字汝承,安岳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十四年由户部郎中调任德安知府,不久改为绍兴知府。绍恩为人宽厚,禀性俭朴,内穿粗布,外罩父亲遗留的旧袍。他到绍兴后,建立学宫,各地设立社学。当年大旱,他徒步在烈日下祈雨。不轻易

  • 岁时广记卷三·陈元靓

    宋 陈元靓 撰秋礼记郷饮酒曰西方曰秋秋之为言愁也愁之以时察守义者也太经曰秋者物皆成象而聚也管子曰秋者隂气始下故万物收说文曰秋禾谷熟也淮南子曰秋为矩矩者所以方万物也前汉律厯志曰少隂者西方西迁也隂气迁落

  • 一四、孔子行摄相事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辨·钱穆

    《世家》:“孔子行摄相事,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摄相者,江永云:“摄相乃是相礼,如夹谷相会,《论语》趋进翼如,宾退复命是也。若鲁相自是三卿,执政自是季氏。孔子是时但言之而从,《公羊》所谓行乎季孙三月不

  • 第一章 总 论·吕思勉

    论史者率以汉、唐并称,其实非也。隋、唐、五代,与后汉至南北朝极相似;其于先汉,则了无似处。何以言之?先汉虽威加四夷,然夷狄之入居中国者绝鲜,后汉则南单于、乌丸、鲜卑、氐、羌,纷纷入居塞内或附塞之地,卒成五胡乱华之祸。而

  • 卷之八·罗汝芳

    万历甲戌季冬,方伯晹谷方公、宪长西岩顾公、大恭同野李公、禹江张公、宪副渐江张公偕予集会五华书院,进三生讲书――初“仕而优则学”,次“颜×××(此缺三字,观下文意,疑为‘渊季路&rs

  • 卷一百九十一·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遗卷一百九十一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孟子第五滕文公章句上考异古本注犹卫灵公问陈于孔子论语因以题篇作若弟子之问师故以题篇滕文公为世子至厥疾不瘳考异古本注考公作孝公下同足利本同今本 

  • 礼乐不可斯须去身①·戴圣

    ——君子以礼乐安身立命 【原文】 君子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②。致乐以治心(3),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4)。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乐由安,安则久,久则天,天则神。天则不失而信,神则不怒而威。致乐以治心者也。致礼

  • 卷十八·佚名

    复次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即得净命。何等为十。一者远离谄求利养。二者远离为利养故矫现其相。三者远离为利养故虚言激诱。四者远离恶求利养。五者远离非法利养。六者远离不净利养。七者不耽著利养。八者不染爱利养

  • 卷第四十五·白岩净符

    宗门拈古汇集卷第四十五古杭白岩嗣祖沙门 净符 汇集△青十五明州雪窦足庵智鉴禅师(青十五天童珏嗣)参翠山宗。宗问。道者为众竭力。不无其劳。窦曰须知有不劳者。曰尊贵位中留不住时如何。窦曰触处相逢不相识。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