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十八、自立军之失败

德宗光绪二十六年,秋七月,秦鼎彝起兵于安徽之大通,不克,走日本。鼎彝,湖南长沙人,一名邮,又名俊杰。上年秋,东渡日本游学,是年二月返沪。时康有为等居日本,以保皇会名义募集海外华侨巨款,使刘阳、唐才常在沪招集同志,为内应,将图大举,一时声势颇震动,湘阳林圭奕因汉上之众以应之。鼎彝乃自沪至皖之大通,运动水师弁卒,共图起事,并与皖抚卫队管带孙道毅深相结纳,密输军大予之,以为响应计。方与汉上约期并发,为大通保甲局委员许鼎霖侦悉,告密巡抚王之春,下令戒严。彝见事泄,仓猝发难,督率水师,占领盐局,局员钱绶甫逃,防营管带萧镇江守中立。之春闻警,派营官邱显铭率所部至通捍御,并令芜湖防营统领李本钦就近率大队来通,以助军势。鼎彝挥兵搏鬬甚力,卒以兵单寡败绩,馀众四散,鼎彝仅以身免,仍走日本。 汪镕谋起事于湖南,事泄自杀。镕,安徽人,幼从父宦游湖南。自德据胶、澳,感于外患日亟,創设白话报于芜北,以开通民智自任。未几,政变,朝士被杀者六人,株连甚众,镕愤然曰:“康某日言变法,为清廷效忠,尚不见容于满人,横遭诛窜,天下事尚可为乎?”因鼓吹益力。及是年五月,拳匪乱作,开衅列强,大局益危。时唐才常倡破坏于沪上,林圭等谋举事于汉皋,镕亟思结合湖南会党,以为发难地。大会湘省志士于定王台,以掣于经济之缺乏,不能大有所设施,复赴汉约师期。时主南路者,为清泉杨暨,主西路者为武陵何来堡,均谋响应。未几,大通失败,湘抚俞廉三迎合督臣张之洞意旨,大索党人。镕兄鉴以县佐候缺长沙,热中于进,乃告密于劣绅王先谦,凡与镕有连者,悉罗列无遗。先谦上之廉三,乃缇绮四出,镕方自汉归,闻被捕,始知为兄所卖,仰药死之。复逮其次兄瑶,下之狱。鉴叙功,得保知县。 唐才常谋起兵湖北之汉口,事发被杀。先是,长沙毕永年幼读衡阳王氏遗书,慨然具种族思想。弱冠后,即结纳乡中会党,以为异日利用地。浏阳潭嗣同深敬其人,因与缔交。政变之前数日,永年至北京,观察政局,造康有为,语不合,乃为书抵嗣同,历陈利害,劝之行。嗣同不果,永年遂东渡。嗣同卒及于祸,永年至日本,晤广东香山孙文、日本人宫崎寅藏,与语,皆大合,旋揩日人平山周回华运动,出入湘省者凡三次。偕各会党首领赴香港,组织兴中会。自湘、鄂至长江一带,两粤、闽、浙之间,皆为所鼓动,方谋克期大举,以乏饷械故,迟迟未发。时有为得保皇会款,才常欲因其资,联络嗣同旧部师襄等发难南方,为嗣同复仇,方别有所组织,永年亦才常反,因往说之,以勤王光复相与辨论一日夜,卒以宗旨不合,永年恸哭而去,弃为僧,居粤之普陀,所部遂归于才常。密布长江上下游,窥武汉,欲因而袭取之,为根据地。才常复组织正气会于上海,以为机关,寻易会名为自立,开国会于张园,志士至者数千,公推香山容闳为会长,福建候官严复为副会长,才常为总干事,林圭及长沙沈荩皆干事。圭,湘阴人,为才常弟子,而亦永年挚友也。初游学日本,上年冬返国,偕行者,慈利李炳襄、田邦璇,武陵蔡锺浩,长沙秦鼎彝,及才常之弟才中共五人,建议欲着手湖南之运动。挈一日本人,拟建立学校或报馆、译书局,暗设自立会机关部,不果行。圭乃至汉口,设自立国会,散放富有票,起自立军,分地段以设旅馆,为会友及其他党徒往来寄宿之处,而东南独立之基础已立。其旅馆在汉口者曰宾贤公,襄阳曰庆贤公,沙市曰制贤公,荆州曰集紧公,岳州曰益贤公,长沙曰招贤公。刊布会章,称新造自立之国。其规条有不认满洲为国家,及本国会深懔危亡等语。分立五军,以大通为前军,鼎彝统之;安庆为后军,邦璇统之;常德为左军,龙阳陈犹龙统之;新堤为右军,荩统之;汉口为中军,圭自统之。而推才常为督办,分途增募兵勇数十营。上游则界四川之宜昌,下游则界江西之武穴,南则界湘之荆州,北则界汉之襄阳、随州、当阳、应山、麻城,中路则沔阳、新堤、沙洋、嘉鱼、蒲圻、崇阳、监利,皆其势力范围所及。诸事粗定,值北方拳乱事作,圭思利用此时机而起,促才常发上海。才常至汉,定期是月十五日大举,以部署未整,缓之。而长江防范严,军耗不能达大通,至期而大通已举事,以后路不及响应,无援而溃。后屡迁期,而二十五,而二十九,至是,事败,时二十七夜也。

才常圭炳寰邦璇及长沙瞿河清向联陞沅陵王天曙湖北潜江傅慈祥广东香山黎科黄自福福建漳浦郑保晟直隶宛平蔡成煜同系者十三人翌日又捕获七人皆见害方才常之在汉也尝藉日本人为通殷勤于鄂督张之洞讽以自立军将拥之挈两湖宣言独立之洞先颔之故当自立军之厚集兵力时时过江点兵又大通前军之败距是时已十馀日之洞固皆熟闻之而不予发觉然卒狐疑莫能自定才常以之洞无复可望乃示绝于之洞而扬言于外人曰倘张之洞奉满廷之伪谕以排外(是年五月联军攻大沽之洞电奏北京言臣应不带兵北上御敌恭候朝命后为江督刘坤一阻止)吾必先杀张之洞以自任保护外人之事语浸闻于之洞继又侦知才常等之所为与己绝反对且将布告在汉各国领事据武昌独立之洞乃突发而擒之才常题诗狱壁中有剩好头颅酬故友无真面目见群魔之句圭为人沈鸷有条理主持军中一切交通之力甚大而其谋国之忠历境之艰尤为同人中之杰出者炳寰志趣弘伟文思敏瞻从圭治军书遇事赞画翩翩记室才也邦璇魄力尤雄学识绝流俗自安庆计划失败退至汉口遗诗数章读之皆凛凛有生气慈祥科保晟成煜四人乃留学日本陆军学生时以暑假归与谋不数日而及于难永年宗旨主急进而多方略与人交开诚布公故群贤乐为之用汉事未起以前一夫倡说举国同声皆永年一人十馀年前奔走呼号之力也自是湖北杀人无虚日以护军营二百人驻汉口铁政局形迹之稍涉嫌疑者皆不免约死百馀人湖南数亦称是葢湘抚兪廉三承之洞旨任用劣弁刘俊棠杨明远熊海门劣员王祖荫等要功觊利恣意搜索同时两湖骚然其在湖南死事之最著称者汪镕外为唐才中蔡锺浩何来保方成祥徐德姚小琴李生芝汪楚珍李英徐崑陈保南易瑞林李广顺莫海楼仇长庚李如海沈竹亭及臬幕李运航騈死者亦百馀人惟杨暨走免才中自其兄才常被逮于汉口以脱于难奔新堤旋入湘以集军遂及于难锺浩治事机警始从才常部署于汉上事败返武陵方有所谋画忽被逮来保被执于辰州槛送长沙杀之生芝于汉上事败之后复于慈利联合沙市会众成十馀营图再举时有慈利官班子之号其势力范围之大可以概见运航以汉寓检查信据得其寄予炳寰家书言及进兵湖南事有曰一路来当为王者之师毋得杀戮过甚遂以是定谳逾年廉三复名捕长沙舒闰祥闰祥闻之愤言曰士可杀不可辱因饮药以殉 沈荩起兵于湖北之新堤附近之崇阳监利及湖南之临湘沅州湘潭各起应之皆败绩荩在新堤闻汉上以迂缓失事亟起发难于新堤而崇阳监利与湖南临沅潭等邑群起响应时因中军已失人心涣散师遂溃黄南阳李寿金曾广文王昌年皆被执死之荩走武昌

二十九年夏六月沈荩被执于京师命立毙杖下荩自新堤失败之后欲着手中央之运动乃走北京至天津时联军屯聚于津沽荩通刺谒联军诸将士而与日帅尤治谋藉奉魁案以尽复满族因条列诸凶名及其罪款致诸联军于是载勋启秀载漪载澜之徒分别诛窜几尽闻者称快荩既居北京二年时值联俄党与俄人订密约于北京荩侦知之悉为揭载于日本各新闻于是政府备受东京留学生及各友邦之诘责有内务府郎中庆宽者前以身家不清为御史锺德祥所劾籍其家既落职日思复官不得尝随刘学询至海外谋捕康有为亦不获又检讨吴式钊初亦自附于新党后以沈鹏事牵连禠职二人固皆识荩欲陷之以图开复乃相与协谋发荩以上三事先商之鄂督张之洞前驻日使臣李盛铎然后因权阉李莲英以告密即日传旨步军统领协同工巡局捕荩于城内三条胡同既上狱太后命毋庸覆奏捶毙之乃以竹鞭鞭背至四时之久血肉横飞惨酷万状而犹未死以绳勒其颈始绝时月之初八日也自荩惨死后国中舆论大哗上海人士大开追悼会于愚园男女至者及千外人亦大不平以为中国政府如此野蛮各国实难以平等相待惟有以强硬手段使之恐惧而外部叠接驻扎各国使臣警报谓各国政府观于此事逆料中国居大位者将有不得久安之势且有某某等国将重翻庚子庇匪旧案索当时罪魁之幸免者于此时再行正罪英外部大臣蓝斯唐更于上议院论及此事之非故各西报持论皆谓沈荩之死震动人心较之日俄开战尤当

编者曰自立军世人所谓勤王之师也因其会章有曰务合海内仁人志士共讲忠君爱国之实以济时艰人遂指为保皇之铁证然其序则有曰低头腥膻自甘奴隶又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此其军中之真相究为何若但观其词气之闲已有隐隐流露者矣葢平心论之是时内地风气未开闻谈民权变法者莫不色骇而却走唐氏固知之以为中国有数千年之习惯即满淸有三百年之驯伏非藉忠君爱国之名词不足以号召天下故一时人杰如毕永年氏馀杭章炳麟氏皆常以此相驳诘而唐氏勿顾也不然当日军中之健将如林圭氏秦鼎彝氏汪镕氏沈荩氏皆天纵之才岂轻为人所嬲合者况后此之特起民军以光复我汉族者即出于自立之军将也是则唐氏及当年在事诸同人之隐志又乌可不亟为揭明之以示天下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五十六 慶曆五年(乙酉,1045)·李焘
  卷一 二世·王夫之
  ●奉天靖难记三·佚名
  资治通鉴后编卷十四·徐乾学
  卷之三百四十三·佚名
  卷之三百二十八·佚名
  二三一 护湖南巡抚觉罗敦福奏续进遗书折(附清单一)·佚名
  目录·佚名
  卷十六·鄂尔泰
  二五 周瘦鹃·周作人
  何妥传·魏徵
  房彦谦传·李延寿
  卷之二  皇明本紀(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卷三十九 张瑴归宋·李有棠
  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卷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四出 怜主·姚茂良

    〔丑上〕阃外归来狱已成。秦人指日坏长城。九泉父子三人死。忠佞从来不共生。自家岳将军帐下张保。且说我将军父子三人。眞个文武双全。忠孝兼尽。儿童知其姓名。草木知其威势。杀败金人三四十阵。方得河北之地。要

  • 龚自珍·龙榆生

    龚自珍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人。更名巩祚。道光九年(一八二九)进士,授内阁中书,升宗人府主事,寻改礼部,告归不复出。博学,负才气,於经通《公羊春秋》,於史长西北舆地,晚尤好佛乘。其文道源周、秦诸子,沈博奥衍,自

  • 她怕他说出口·徐志摩

    (朋友,我懂得那一条骨鲠, 难受不是?——难为你的咽喉;) “看,那草瓣上蹲着一只蚱蜢, 那松林里的风声像是箜篌。” (朋友,我明白,你的眼水里 闪动着你真情的泪晶;) “看,那一双蝴蝶连翩的飞; 你试闻闻这紫兰花馨!” (朋友,你的心在怦怦的

  • 卷一·王夫之

    ◎大行皇帝纪 大行皇帝讳由根,神宗显皇帝孙也。考端皇帝,讳常瀛,神宗第八子,封桂王。继嫡妃王氏,无出;贵人马氏,生二子,长桂恭王,次上。以天启三年癸亥岁十月十九日,生上于燕邸。天启七年秋,端皇帝出封于衡州。端皇帝垂颐丰背

  • 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四上·袁枢

    宋 袁枢 撰梁氏乱亡【陈霸先簒梁】梁武帝中大通三年夏四月乙巳昭明太子统卒 五月丙申立太子母弟晋安王纲为皇太子朝野多以为不顺司议侍郎周正尝为晋安王主簿乃奏记曰谦让道废多厯年所伏惟明大王殿下天挺将圣四海

  • 张·欧阳修

    张建封的儿子叫张忄音。当初因为是功臣的儿子任命为虢州参军的职务。建封去世后,节度府的属官郑通诚代理节度府留后,害怕他的军队发生兵乱,趁浙西的守卫部队经过徐州,打算请求留下作为自己的援军。全军愤怒,劈开武器库取出

  • 卷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太常续考卷四长陵等陵事宜十二陵俱在昌平州天寿山【山初名黄土山永乐年改为今名】成祖文皇帝陵曰长陵仁孝文皇后合葬仁宗昭皇帝陵曰献陵【在长陵西】诚孝昭皇后合葬宣宗章皇帝陵曰景陵【在长陵东】孝恭章

  • 开宗明义章第一·佚名

    【解读】这一章是全书的纲领,开示孝道的宗旨,阐述了孝的三个层次:开始于侍奉父母,扩大到为国家、为人民服务,最终是成圣成贤,回归本善。【原文】仲尼居(1),曾子侍(2)。子(3)曰:“先王有至德要道(4),以顺天下(5),民用和睦(6

  • 卷二十 费誓第三十一·孔颖达

    鲁侯伯禽宅曲阜,治封之国居曲阜。○伯禽,鲁侯名。徐、夷并兴,东郊不开,徐戎、淮夷并起,为寇于鲁,故东郊不开。○开,旧读皆作开,马本作辟。作《费誓》。鲁侯征之于费地而誓众也。诸侯之事而连帝王,孔子序《书》以鲁有治戎征讨之

  • 墨子閒詁卷十二·孙诒让

    貴義第四十七

  • 第十二章 23·辜鸿铭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辜讲孔子的一位学生(子贡)问如何对待朋友。孔子回答:“对待朋友要言而有信!循循善诱地去引导朋友;如果觉得自己引导不了,应马上停止。不要同朋友发生争执,免得受到伤害。

  • 卷六·史浩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讲义卷六      宋 史浩 撰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太康失邦失其民也失其民者不可以为君矣当是时五子怨以为必归须于洛汭爱兄之道

  • 卷二·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要义卷二宋 魏了翁 撰士冠礼二陈服东领异凶礼北上先卑服陈服于房中西墉下东领北上注墉墙 释曰自此至东靣论陈设衣服器物之等以待冠事丧大记与士丧礼服或西领或南领此东领者此嘉礼异于凶礼故也士冠

  •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十六·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尔时世尊。告海意菩萨言。海意。若诸菩萨欲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当修学。汝等大士诸所施作。菩萨不应但修捷语利辩。应当如说亦然能行。云何是

  • 佛说净意优婆塞所问经·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众俱。是时城中有一族姓兜泥耶子。名曰净意。来诣佛所。到佛所已。见佛相好。心生欢喜。种种称赞。合掌恭敬

  • 净土疑辨·祩宏

    《净土疑辨》序豫章微休居士陈 所蕴撰莲池禅师作《净土疑辨》,摧慢幢,破痴网,如闇得灯,如贫得宝,真渡苦海之慈航哉。即天台永明之论,未有若此之精切而著明者也。修净土者,最宜服膺。或疑:“未后戒彼,恣意妄谈,贻苦报于无

  • 慧因室杂缀·佚名

    《慧因室杂缀》是一本民国时的笔记本史料。作者没有确切的考证。其中有讲钱法变更的,如咸同光宣四朝钱法之变更等。

  • 苌氏武技全书·苌乃周

    著名传统武术著作。清代武术家苌乃周著。该书的苌氏拳理对后世太极拳理论影响巨大。特别是其中的内修学说,对太极拳的内练理论有促进发展作用。主要内容分六卷,卷一: 论正气、勇气根源、中气论、中气歌、肝起肺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