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二

△坚固义品第二十七

尔时尊者舍利子,谓尊者须菩提言:若菩萨摩诃萨。行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者是行坚固义。须菩提言:如是如是,舍利子,菩萨摩诃萨行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者是行坚固义尔时有欲界千天子众作如是念。菩萨摩诃萨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行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虽复了诸法相入诸法性。而不安住声闻缘觉所证实际。以是缘故所应敬礼。尔时尊者须菩提,知其念即谓言诸天子。菩萨摩诃萨行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而不证彼声闻缘觉实际者亦未足为难。何以故?若菩萨摩诃萨。被精进铠欲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普令安住大般涅槃斯为难事。所以者何。众生毕竟离故无所有。以无所有故不可得众生相。是故众生不可得度。诸天子。若菩萨欲度众生者为欲度虚空。何以故?虚空离故众生亦离。虚空无所有故众生亦无所有。毕竟无有众生可得。诸菩萨摩诃萨。为欲度者是为难事。诸天子。如人与彼虚空共斗佛说众生相不可得亦复如是,何以故?众生离故色亦离。众生离故受想行识亦离。众生离故乃至一切法亦离。诸天子。若菩萨摩诃萨闻作是说。不惊不怖不退不没者,当知是为行般若波罗蜜多。尔时世尊,告尊者须菩提言:何因缘故。菩萨摩诃萨闻作是说。不惊不怖不退不没耶。须菩提言:一切法离故不没。何以故?世尊,没者不可得没法不可得。而所没处亦不可得。以是因缘菩萨摩诃萨闻作是说。不惊不怖不退不没。佛言:须菩提,如是如是,若菩萨摩诃萨闻作是说。不惊不怖不退不没者,是行般若波罗蜜多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修行是般若波罗蜜多者,常得大梵天王,帝释天主。大自在天,并馀欲界诸天子众。尊重恭敬顶礼称赞佛言:须菩提,非但大梵天王帝释天主。大自在天,并馀欲界诸天子众。尊重恭敬顶礼称赞。所有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无雲天。福生天。广果天。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如是等天上诸天子众。亦常尊重恭敬顶礼称赞。是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又十方无量阿僧祇世界。诸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现住说法者,常以佛眼观察是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又复以佛威神常所护念。须菩提,是菩萨摩诃萨。以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故。即得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诸恶魔众伺不得便。须菩提,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一一皆化作诸恶魔。是诸魔众亦复不能於彼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所伺得其便。又须菩提,且置是三千大千世界。如前所说,假使如兢伽沙数世界一切众生。一一皆化作诸恶魔。是诸魔众亦复不能於彼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所伺得其便。须菩提当知。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成就二法不为诸魔伺得其便。何等为二。所谓观一切法空。不舍一切众生。是为二法。须菩提,复有二法。菩萨摩诃萨能成就故。不为诸魔伺得其便。何等为二。所谓如说能行。诸佛称赞。是为二法。又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多者,有诸天子常来其所。瞻礼恭敬作如是言:善男子,汝速修行是般若波罗蜜多。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善男子,汝修行是般若波罗蜜多故。能与无依众生而作依怙。无救众生而为救度。无归众生为作所归。无舍众生为作住舍。无趣众生而为作趣。无洲众生而为作洲。不识毕竟道者为示毕竟道。不识正道者为示正道。在黑闇者为作光明。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者,成就如是功德。须菩提,又菩萨摩诃萨行是般若波罗蜜多者,现在十方无量阿僧祇世界诸佛世尊,与彼菩萨声闻大众围绕演说法时。常所称赞是菩萨所有功德。及其名字族氏色相威力。须菩提,如我今时集会说法。常所称赞阿閦佛刹中。宝幢菩萨及彼刹中馀诸菩萨修梵行者,所有功德名字族氏色相威力。须菩提,诸佛刹中亦复如是,彼彼佛会演说法时。亦常称赞我刹土中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者,及馀菩萨修梵行者所有功德名字族氏色相威力。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诸佛世尊演说法时。普皆称赞诸菩萨摩诃萨所有功德名字族氏色相威力耶。佛言:不也须菩提,诸佛世尊演说法时。於诸菩萨摩诃萨。有称赞者有不称赞者,须菩提言:何等菩萨是称赞者,佛言:须菩提,所有住不退转菩萨摩诃萨。诸佛世尊常所称赞。须菩提言:若未住不退转者,诸佛世尊所称赞不。佛言:须菩提,有菩萨摩诃萨。虽未安住不退转地。诸佛世尊亦常称赞。彼复云何。所谓菩萨摩诃萨。若学阿閦如来本为菩萨时所行道法者,是菩萨虽未安住不退转地。亦为诸佛常所称赞。又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学宝幢菩萨所行道法者,是菩萨虽未安住不退转地。亦为诸佛常所称赞。又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故。信解一切法无生。而未能证得无生法忍。又信解一切法寂静。而於不退转地中。未能自在得一切法寂静。是菩萨亦为诸佛常所称赞。又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得诸佛世尊共所称赞者,必当安住不退转地。远离声闻缘觉之心。决定得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何故菩萨摩诃萨。得彼诸佛共称赞耶。为菩萨摩诃萨能行是般若波罗蜜多故。

复次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闻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疑不悔不难不没者,是菩萨摩诃萨。当於阿閦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所。及彼刹中诸菩萨所。亦得闻是般若波罗蜜多法门。闻已信解随信解已得不退转。须菩提,若有闻是法门生信解者尚获如是功德。何况若能随所信解。如理安住如理而行。如如所住住一切智。须菩提白佛言:世尊,离如无法可得。当以何法於如中祝当以何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以何法可说。佛言:须菩提,如汝所说离如无法可得。当以何法於如中祝当以何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以何法可说者,如是如是,须菩提,离如无法可得。於如中住如尚不可得。何况有住如者,如中尚无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况。有证者,是故无所证无证者无所用证法。如中尚无法可得。何况有说法者,

尔时帝释天主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多最上甚深。若菩萨摩诃萨。为欲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若闻是说无法可住无法可证无法可说。於是中不疑不悔不难不没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所为甚难。时尊者须菩提,即谓帝释天主言:憍尸迦。如汝所言:菩萨摩诃萨若闻此甚深法。不疑不悔不难不没是为甚难者,憍尸迦。於一切法空中有何法可得疑悔难没耶。帝释天主。白尊者须菩提言:尊者有所乐说皆因於空。而於是中亦无所碍。譬如仰射虚空箭去无碍。尊者所说无碍亦然。帝释天主作是说已即白佛言:世尊,如我所说是随如来说是随法语答不。佛告帝释天主言:憍尸迦。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是随如来说名为正说。是随法语答名为正答。憍尸迦。彼须菩提有所乐说皆因於空。而般若波罗蜜多尚不可得。何况有行般若波罗蜜多者,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尚不可得。何况有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一切智尚不可得。何况有证一切智者,真如尚不可得。何况有住如者,无生法尚不可得。何况有证无生者,菩萨尚不可得。何况有求菩提者,十力尚不可得。何况有具是力者,四无所畏尚不可得。何况有成就无所畏者,法尚不可得。何况有说法者,憍尸迦。彼须菩提如是乐行一切法远离。行一切法无所得行。须菩提,行如是行。比诸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行。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分不及一。俱胝分不及一。百千俱胝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庾多分不及一。算分数分及譬喻分。乃至乌波尼杀昙分皆不及一。憍尸迦。唯除如来所行。馀诸菩萨摩诃萨。行是般若波罗蜜多行者,於一切行中最上最大最胜最妙。无上中无上无等无等等。非一切声闻缘觉而能等比。是故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欲於一切众生中。最上最大最胜最妙。无上中无上无等无等等者,当学菩萨摩诃萨行。是般若波罗蜜多。

△散华缘品第二十八之一

尔时复有三十三天诸天子众。各各持以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来诣佛所而散是华。即时会中有六万刍俱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住立佛前。时诸刍以佛威神力故。各各掌中自然盈满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即以此华散於佛上。华散佛已咸作是言:世尊,我等皆修是般若波罗蜜多。皆行如是无上胜行。

尔时世尊,即从口门放大光明。所谓青黄赤白等种种色光。遍照无量无边佛刹乃至梵界。普遍照耀已其光旋还。绕佛三匝卻从世尊顶门而入。

尔时尊者阿难。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作如是言:何因何缘放斯光明。若无因缘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不放光明。佛告尊者阿难言:汝今当知此六万刍。於未来世星宿劫中皆得成佛。同名散华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出现世间。是诸如来所有寿量二万劫数皆悉同等。正法住世亦二万劫。是诸佛会有声闻众。彼彼数量亦复相等。阿难当知。此六万刍从是已後在在所生。於佛法中出家修道。所向方处王城聚落。悉以正法为人演说。随说法处彼彼世界。常雨五色种种妙华而为供养。是诸刍在在处处作大利益。乃至最後得成正觉。是故阿难。若菩萨摩诃萨。乐欲行彼最上行者,应当行是般若波罗蜜多。又复阿难。若能行是般若波罗蜜多者,当知皆从人间命终。或知足天命终已後而来生此。何以故?人间及知足天。於般若波罗蜜多易所修行故。又复阿难。若菩萨摩诃萨。行此般若波罗蜜多者,当知是菩萨摩萨。常得诸佛共所观察。又复阿难。若菩萨摩诃萨。於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受持读诵记念思惟乃至书写已,复为他人如理表示如实教授。如所利益如理生喜。如是行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於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所深种善根。非於声闻缘觉所而种善根。何以故?般若波罗蜜多善根胜故。又复阿难。若菩萨摩诃萨。於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受持读诵记念思惟。为人演说乃至书写者,是菩萨摩诃萨常得亲近现在诸佛听受正法。又复阿难。若菩萨摩诃萨。闻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而於是中不违不逆不毁不谤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於先佛所已种善根。何以故?菩萨摩诃萨行是般若波罗蜜多故。而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阿难。我今於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众中。以是般若波罗蜜多正法嘱累於汝汝当於此般若波罗蜜多正法。忆念受持宣通流布。令得久住而不断灭。阿难於我所说一切法中。唯除般若波罗蜜多不可忘失。若有人受持此法门时。乃至一字一句错误忘失者其罪甚重。是人不令我心生喜。若於馀法有所忘失其罪乃轻。何以故?般若波罗蜜多微妙甚深。若人於此法门。不生尊重恭敬。不能瞻礼供养者,当知是人於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世尊,不生尊重恭敬。不能瞻礼供养。是人不令我心生喜。何以故?般若波罗蜜多。即是过去未来现在佛母。出生诸佛及一切智。是故阿难。我今以是般若波罗蜜多正法嘱累於汝。若此正法欲断灭时。汝当受持宣通流布使不断灭。又复汝於此法所有文字章句。分明记忆无令忘失。如理作意思惟修习。广为他人解释其义。劝令受持读诵书写。何以故?此般若波罗蜜多。即是过去未来现在诸佛法身故。又复阿难。若人於我生欢喜心尊重恭敬瞻礼供养者,是人即以此心。当於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尊重恭敬瞻礼供养。即同供养於我。亦同供养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又复阿难。若人於我爱乐不舍者,当於般若波罗蜜多爱乐不舍。忆念受持宣通流布使不断灭。阿难。我今以是嘱累因缘付嘱於汝但且略说。欲广说者若一劫若过一劫。乃至百千俱胝劫数说不能荆又复阿难。所有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世尊,於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众中而为大师。般若波罗蜜多亦复如是,於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众中而为大师。何以故?此般若波罗蜜多。有大因缘能为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作大利益。又复阿难。若人不离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能於其中受持读诵记念思惟。为人演说乃至书写者,此即是我所行教化。是人即为不离佛不离法不离僧。而能护助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世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所有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从般若波罗蜜多所出生故。阿难。若过去诸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从是般若波罗蜜多生。若未来诸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从是般若波罗蜜多生。于今现在十方无量阿僧祇世界现住说法者如来应供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从是般若波罗蜜多生。是故阿难。若菩萨摩诃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善学诸波罗蜜多。学是诸波罗蜜多者,即学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般若波罗蜜多而能出生诸波罗蜜多故。又此般若波罗蜜多。是诸菩萨母。而能出生诸菩萨故。而诸波罗蜜多亦能出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诸波罗蜜多。皆从般若波罗蜜多中来。由是般若波罗蜜多所生诸波罗蜜多。亦能助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诸菩萨摩诃萨。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应当善学诸波罗蜜多。

复次阿难。汝当谛听。我今以是般若波罗蜜多正法第二第三重。复嘱累於汝。汝当忆念受持慎勿忘失。此法若欲灭时。汝可护助宣通流布无令断灭。阿难。此般若波罗蜜多。是诸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无尽法藏。何以故?所有过去诸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广为一切众生说此般若波罗蜜多无尽法藏。令诸众生普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未来诸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亦为一切众生说此般若波罗蜜多无尽法藏。令诸众生普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今现在十方无量阿僧祇世界现住说法者,诸佛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亦为一切众生。说此般若波罗蜜多无尽法藏。令诸众生普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复阿难。若声闻乘人以声闻法。普为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如应宣说悉令证得阿罗汉果是利不虚。阿难。彼诸阿罗汉所有布施持戒修定功德。於汝意云何。是为多不。阿难白佛言:甚多世尊,甚多善逝。佛言阿难。彼福虽多。不如菩萨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中相应一法。普为众生如理宣说。是菩萨摩诃萨得福甚多。又菩萨摩诃萨。於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能一日中为馀菩萨摩诃萨如理宣说者得福倍多。阿难。且置一日。若能从旦至於食时。复置从旦至於食时。若能一漏刻间。置是一漏刻间。若能一须臾。置一须臾。若能一罗嚩。置一罗嚩。若能一刹那。如是一刹那间。以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为馀菩萨摩诃萨如理宣说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其所得福亦复倍多。阿难。若菩萨摩诃萨。能如是法施众生者,不可以声闻缘觉善根福德而相等比。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猜你喜欢
  律宗会元卷下·守一
  摄大乘论释 第十二卷·世亲
  大明高僧传卷第二·如惺
  第十一章 天爱帝须王灌顶之品品·佚名
  卷第九·智旭
  新华严经论 第二十八卷·李通玄
  大慧普觉禅师普说 第十五卷·蕴闻
  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佚名
  卷第三十二·佚名
  鼻奈耶卷第二·佚名
  佛说法乘义决定经卷上·佚名
  成唯识论观心法要卷第四·智旭
  隱元禪師語錄序·隐元
  卷第五十九·霁仑超永
  卷五百四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寿涯禅师·唐圭璋

      渔家傲   咏鱼篮观音   深愿弘慈无缝罅。乘时走入众生界。窈窕丰姿都没赛。提鱼卖。堪笑马郎来纳败。   清冷露湿金楶坏。茜裙不把珠缨盖。特地掀来呈捏怪。牵人爱。还尽许多菩萨债。

  • 楔子·佚名

    (净黄轸上,云)朝中宰相五更冷,铁甲将军都跳井。则有一个跳不过,跳在里头扑冬冬。自家黄轸是也,奉大人将令,着我催小健儿狄青衣袄扛车去。来到这半路中,兀的远远一个人来也。(正末上,云)某乃飞山虎刘庆是也。将着两颗首级,大人

  • 卷一·汤右曾

    钦定四库全书怀清堂集卷一吏部侍郎汤右曾撰过愚溪我读蝜蝂传居尝念高危柳侯亦知道未用讥诃为慷慨功与名失坠差豪厘【柳诗岂知千仞坠只为一豪差】文墨本小道况乃工奕棊羣小既喧豗国事几纷披风波一蹉跌远逝湘水湄扣舷动

  • 卷四百一·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一虎类五言古猛虎词         【唐】储光羲寒亦不忧雪饥亦不食人人肉岂不甘所惧伤明神太室为我宅孟门为我邻百兽为我膳五龙为我宾蒙马一何威浮江亦以仁彩章耀朝日爪牙雄

  • 卷一一九 宋紀一·司马光

      起上章涒灘(庚申),盡昭陽大淵獻(癸亥),凡四年。   高祖武皇帝永初元年(庚申、四二O年)   春,正月,己亥,魏主還宮。   秦王熾磐立其子乞伏暮末為太子,仍領撫軍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大赦,改元建弘。   宋王欲受禪而難於

  • 提要·董说

    (臣)等谨案七国考十四卷明董说撰说字雨若乌程人所著有易发吴兴备志诸书已别著录是编载秦齐楚赵韩魏燕七国制度分职官食货都邑宫室国名羣礼音乐器服杂记丧制兵制刑法灾异琐征等十四门皆采掇诸书以相左证畧如两汉会要之体

  • 仁宗皇帝实录(卷十五)·杨士奇

    洪熙元年五月庚午赐爪哇国贡使亚烈黄扶信等钞十五万九千五十锭 午刻风雹辛未 上谕少师兼吏部尚书蹇义曰御史朝廷耳目之官惟老成识治体者可任新进小生遽受斯职未达政治之体而有可为之权遇事风生以喜怒为威福以好恶为

  • 卷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十六户部一诸司职掌尚书侍郎之职掌天下户口田粮政令按古其属有四曰民部度支金部仓部洪武二十三年为天下庶务浩繁钦改为十二部曰浙江江西湖广陕西广东山东福建北

  • 卷一百八十三·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二布施波罗蜜多中际非缚非解。何以故?布施波罗蜜多中际无所有性。为布施波罗蜜多中际自性故。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中际非缚非解。何以故?净戒乃至般若波罗蜜多中际无所有性。为净戒乃

  • 大乘中观释论 第八卷·安慧

    大乘中观释论 第八卷安慧菩萨造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观先分位品第九前品中说。如作者作业。彼能取所取二法。亦互不相离施设有性。非胜义谛故。有异宗说此颂言眼耳等诸根

  • 卷第二十一(弥沙塞)·佚名

    五分律卷第二十一(弥沙塞)宋罽宾三藏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第三分之五衣法下尔时舍夷国犹遵旧典。不与一切异姓婚姻。波斯匿王贪其氏族自恃兵强遣使告言。若不与我婚当灭汝国。诸释共议。当设何方免彼凶虐而不违我国之旧

  • 慈明四家录(并序)·楚圆

    慈明圆禅师(嗣昭禅师)  杨岐会禅师(嗣圆禅师)  白云端禅师(嗣会禅师)  五祖演禅师(嗣端禅师)左朝奉郎新通判泰州军州主管学事章倧撰临济宗风。特盛於天下。盖其儿孙。皆鹰扬虎视。唯慈明负卓绝逸群之韵。气吞佛

  • 卷第三十七·普瑞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三十七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钞三法无去来宗中言都有八全一少分者一大众部即窟外结集之大众也或大天分部时凡僧多者为大众部二说转部有本云雪转部者非也以上座部转居雪山云雪山转部此部在前法有

  • 陶山集·陆佃

    诗文别集。 北宋陆佃(1042—1102)撰。十六卷。佃字农师,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之祖。熙宁进士,官授蔡州推官,郓州教授,国子监直讲等,徽宗时为尚书右丞,未几出知亳州。佃少从王安石学经,为政不以新法为是。有集

  • 茶说·屠隆

    茶书。明·屠隆(浙江鄞县人)1590年前后写成《考槃余事》四卷,共十六节,节称“笺”。喻政1613年编《茶书全集》,抽取《考槃余事》中的“茶笺”部分,作为一书,改称《茶说》。此书分二十八条,叙述茶叶品质、采制、收藏、

  •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刘完素

    三卷,旧题金河间刘完素撰,实为金张元素撰。此书初罕传播,金末杨威得其本刊行,误题刘完素撰;明初宁王朱权重刻,又伪撰完素序文置于卷首,李时珍作《本草纲目》始正其谬误,辨明出于元素之手。其书上卷九篇,论述养生、诊

  • 流亡·洪灵菲

    现代长篇小说。洪灵菲著。上海现代书局1928年4月初版。收作者《自叙》和《自诗》各1篇。小说描写大革命时期一群青年革命者的斗争活动和爱情生活。主人公沈之菲是M党党部的重要人员。M党发生内讧,旧势力大举抓捕激进

  • 经幄管见·曹彦约

    四卷,宋曹彦约 (1157—1228)撰。曹彦约字简甫,号昌谷。南宋南康军都昌 (今属江西)人,淳熙八年 (1181)举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