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八十八

五灯全书卷第八十八

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

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

临济宗

南岳下三十六世随录

贵州云台南滨宗禅师

桂水毕氏子。礼万峰薙染。受印敏树相 上堂。云台峰顶。迥绝人间。提持衲僧向上巴鼻。剖露佛祖元要机关。目视左右曰。正当恁麽时。截羣机於掌握。挂宝劒於眉端。三世诸佛。见而忘锋结舌。历代祖师。闻而饮气吞声。功高千圣。壁立万仞。正今既行。十方坐断。到此方知便有向上一路。且道。向上一路作麽生。前峰高出断鸿外。把手无人谁共行(敏树相嗣)。

城都圣寿真如空谷澄禅师

蜀忠东杨氏子。看万法归一话。有悟入处。往谒万峰。明曰。此处无佛法。至此何为。师曰。某甲有佛法处不住。明笑曰。随众作务去。因世变。师入七星山八载。参徒益众。师每日提持本分。众曰。和尚不绍祖灯。一众何以为望。师仍归大竹。忽敏树相来山。师问。佛未出世。祖未西来。谁凡谁圣。柏曰。仁者自生分别。问天地未分时。向甚处安身立命。相曰。掀翻漆桶。八面玲珑。师於言下机契。遂受印证 顺承王。请住京师白塔寺。上堂。山僧到这里。无一法可说。无一物可拈。只好将三十年前。住空王山。无影树下。牧牛时。有首牧牛歌无生曲。今日向人天会中。唱来与大众。听听。良久曰。大众会麽。谛听谛听(敏树相嗣)。

荆州青林博达隆禅师

上堂。举傅大士曰。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大众。还识这物麽。三世诸佛。得之而成正觉。历代祖师。将之以建法幢。众生迷之。尔受轮回。诸人悟之。尔超苦海。若向触处逢渠。正好归家稳坐。其或未然。卒难道着一字。何故。是世间物。非世间物。要且不离世间。喝一喝(敏树相嗣)。

河广沅庆天璧拙禅师

上堂。见底闻底。人人本有。个个不无。总要诸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进到水穷山尽处。鬼神覰不破之机。那时了知生死不相干涉。喝一喝 迁化亡僧上堂。大众。亡僧向甚处去。一僧曰。天上地下。又一僧曰。十方世界。师曰。若言天上地下。未免坐杀闍黎。若言十方世界。未免走杀闍黎。去此二边。亲切处。道一句看。二僧拟议。师曰。一个棺材。两个死汉 示众。以拄杖画一圆相曰。一望秋色界。迢遥月正圆。萧萧梧叶落。点点露珠悬。隔岸飞羣雁。林深抱木蝉。禅心江上月。何处觅幽元(敏树相嗣)。

武冈金城雪林梅禅师

渝州桂溪人。参雪山申。问来此作甚麽。师曰。特来与和尚相见。申曰。将甚麽来见。师竖一拳。申曰。在何处得来底。师便喝。申便棒。一日师随众担柴次。申问曰。担得起麽。师放下柴。申曰。担不起那。师担柴便行 上堂。拄杖怀胎产俊英。拖泥带水到金城。人天共集无他事。但了生生本不生。蓦竖拄杖曰。尔等诸人。看这根拄杖。是有生。是无生。一僧曰。天下人共一鼻孔。师以拄杖。蓦头打曰。金城门下。赏罚分明(燕居申嗣)。

滇南商山文殊寺灵璧喆禅师

西蜀隣水胡氏子。上堂。道极寻常。寻常不见期而後可。道在瓦砾。何其下也。道在屎溺。愈况愈密(燕居申嗣)。

武冈蟠龙如是院隐隐选禅师

渝州桂谿吴氏子。脱白圆具。徧参丛席。谒雪山申。才入门。申便拈起拄杖曰。道道。师即从西过东。申掷下拄杖曰。道道。师曰。直饶恁麽。早是不着便。那堪再道。便出 上堂。出世丈夫拨着便转。如世良马。不待加鞭。若是眼目定动。如何出得葢缠。脚踏地头顶天。看看。月和流水到门前 上堂。一向不恁麽。直得逼塞虗空。针劄不入。一向恁麽。抛沙撒土。唤瓮作钟。不唯埋没先宗。抑且可惜自己。且道。还是恁麽。还是不恁麽。良久曰。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燕居申嗣)。

武冈云济若愚敏禅师

新安吴氏子。参雪山申。因旁僧请益。申曰。妄无自性。全体即真。当处灭尽。你唤甚作妄念。师闻之。顿脱所疑 上堂。即理事了凡圣。着着圆融。超生死出葢缠。机机赴感。何殊截断今古奔流。万里狂澜砥柱。刮尽多生膜翳。一时清眼生辉。揑聚也。秋水长天一色。放行也。落霞孤鹜齐飞。正恁麽时。一句作麽生道。良久曰。西秦东鲁山河异。顶门谁不共青天 僧问。不落因果。为甚墯野狐身。师曰。穿靴人吃肉。曰不昧因果。为甚脱野狐身。师曰。赤脚人趂兔(燕居申嗣)。

湖南永州东安县圆峰憩庵月禅师

本邑蒋氏子。上堂。举三圣兴化语毕。师竖拂子曰。圆峰。有时恁麽。穿却三圣鼻孔。有时不恁麽。换却兴化眼睛。然虽如是。且道。为人底是。不为人底是。良久。起身曰。汝等切忌钻龟打瓦。掷拂下座 颂覩星悟道曰。雪山行道日波波。抵死六年没奈何。夜半当门星斗现。眼睛突出古山河 颂南泉三不是曰。乾坤万里一条铁。压折虗空背出血。恼得金刚弩目瞋。山山桃李花狼藉(燕居申嗣)。

武冈云山浑朴圣禅师

巴州赵氏子。参云山申。每问必遭痛棒受骂。一日入室次。申曰。是非不得处。道将一句来。师曰。是非里荐取。申便打。师忽悟。从前吃棒受骂。皆是彻骨相为。申往南岳。埽让祖塔。付师衣拂。嘱令继席 上堂。举古人道。若能转物。即同如来。举拄杖曰。这个是物。作麽生转。设若转得。诸佛不为之先。众生不为之後。然虽如是。云山拄杖子。总不肯放过在。卓拄杖曰。为物转也三十拄杖。不为物转也三十拄杖。即同如来也三十拄杖。不同如来也三十拄杖。乃呵呵大笑。诸人毕竟作麽生会(燕居申嗣)。

湖南武攸云山胜力寺云树知禅师

贵筑李氏子。上堂。问见说和尚善讲庄老。是否。师曰。阿谁向汝道。曰万寿宫道士。师竖拂子示之。僧罔措。师曰。云山只这蒿枝拂。两粤三湘知所稀。掷拂子。下座 僧参。师问。从甚处来。曰山下。师曰。路边有个透心泉。上座覰见也无。曰久闻和尚有此一机。师良久曰。不审请师道。师曰。驴前马後汉出去 三关颂曰。我手何似佛手。自拈自放自家丑。有时拿住万年藤。划断西江水倒流 我脚何似驴脚。乾坤踏遍了南岳。名兮利兮总忘怀。松下打眠伸又缩 人人有个生缘。鉢盂口弗向外圆。终年不葢案头上。养着琼花香满天(燕居申嗣)。

湖南武攸桂山福慧院予璞符禅师

西蜀重庆魏安人。上堂。开无量口。伸广长舌。桂山不会。举归宗拳。竖天龙指。桂山不会。虽然如是。且道。将何为人。良久曰。门前桃李红间白。烁破都梁第一峰(燕居申嗣)。

湖南武攸凤凰山冰月镜禅师

本郡吴氏子。开塔基上堂。劈破乾坤。掀翻海岳。开猛虎穴。现浮屠於沙界。取毒龙珠。吐瑞光於中峰。正所谓犁圆未断。曲木先生。然虽如是。还有一事奉告诸人。良久起身曰。钁头镰子。功莫浪施 上堂。一僧才出。师便打。僧近前把住拄杖。师曰。将谓後学初机。原来是一员作家。僧礼拜。师曰。凤山今日失利。便下座 问进则破裂虗空。不进则鬼家活计。未审进则是。不进则是。师唤僧。僧近前便拜。师拈拂子指曰。这露柱笑底。不是灯笼。僧无对。师曰。谩言上座。就是三头六臂的。到来也无摸索处。僧又拜。师曰。礼多必诈。便打(燕居申嗣)。

湖南武攸云山别云峰十虗竺禅师

僧问。如何是云峰境。师曰。木头鸟崖头。窥着云来去。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乾坤双眼里。日月寸心中。曰人境句。已蒙垂示。露柱适才向和尚道甚麽。师曰。後园牛吃菜。僧拟进语。师曰。山僧今日摘茶忙。礼拜了退(燕居申嗣)。

湖南武攸梅山圣林寺睦瞿固禅师

上堂。问如何是西来的的大意。师曰。梅坪山住。火种刀耕。曰这是住山句。为人句请师一接。师便打。曰学人有过。固不待言。和尚棒头。今日为何正眼不具。师又打。曰某甲所参知识。婆心只是梅坪。师拈拂子指曰。者灯笼笑个甚麽。僧拟议。师掷拂子。便下座(燕居申嗣)。

湖南永之零陵县石莲山了拙圆禅师

新安人。因事上堂。巧可以容拙。曲可以藏直。虽然如是。也要剖析分明。方称法器。良久。顾众曰。正当恁麽时。杀活全彰一句。又作麽生道。是象是龙。不妨[跳-兆+孛]跳。盲龟跛鳖。那许颠狂。以拄杖一时打出 问如何是西来大意。师拈起扇曰。者个是广东蒲扇。曰某甲不会。师曰。向汝说是蒲扇。又道不会。便打(燕居申嗣)。

云南石宝月幢了禅师

江津毛氏子。参昭觉醉。问甚处来。师曰黄檗。醉曰。何人同来。师曰。只是某甲。醉开炉日。师问。炉鞴宏开。钳锤大展。衲僧性命。尽在和尚手里。醉曰。汝作性命会那。师便喝。醉便打 後住南明。上堂。有世界。以香饭为佛事。有世界。以音声为佛事。有世界。以寂默为佛事。且道。山僧这里。以何为佛事。以拄杖畵圆相曰。见麽。卓拄杖曰。闻麽。既是闻见分明。毕竟是个甚麽。喝一喝 上堂。乾矢橛蔴三斤。透之无路。碍塞杀人。者里一刀两段。不枉来入我门。如其前念弗息。後念又生。作麽生剿绝。以拄杖画一画。下座(丈雪醉嗣)。

汉中静明嬾石聆禅师

忠州人。初参象崖珽。问世尊拈花。汝作麽生会。师曰。两眼对两眼。珽便喝。次参昭觉。醉举大颠摈首座因缘。命众下语。师与醉一掌。醉上下覰。师曰。这老汉哑却口那。便出。醉拽杖追至法堂。问曰。且道老僧上下覰。是甚麽意。师复打醉两掌。醉便痛与一顿。後嘱师继席 上堂。举僧问云门。不起一念。还有过也无。门曰须弥山。静明则不然。若有人恁麽问。只向伊道。天王头上宝花冠。且道。与云门是同是别。定当得。山僧拄杖子两手分付。若犹未然。拄杖子。为众通个消息。便掷下拄杖(丈雪醉嗣)。

滇水慈氏冤禅师

问生死到来。如何回避。师曰。老僧今日不曾过堂。僧惘然。师曰。脚跟下也不识。问甚麽生死(丈雪醉嗣)。

鼎州大龙天机舜禅师

黄安耿氏子。幼出家。看念佛的是谁。不省。有禅客言。天童单以棒喝接人。师腰包直上太白峰。入方丈。便问。本来面目。悟便打。师礼拜。悟劈脊一蹋。一日师在途中担沙。值悟至。师放下担。便问。进前不得。退後不得时如何。悟劈头一棒曰。正要你恁麽着力。师担便行。後得法於梁山波。继席大龙 上堂。佛佛授受。只贵正眼流通。祖祖传持。唯提向上一路。若是宾主交参。照用互展。君臣道合。父子称宗。总是闲家具。大龙这里。无法可说。只得向诸人顶门上。转大法轮去也。卓拄杖曰。铁面无情赤骨力。分明直下大郎当(竹帆波嗣)。

澧州龙潭一念龙禅师

潭州黄氏子。初参万峰明。才礼拜。明便劈脊一蹋。师曰。只这是。别更有麽。明震威一喝。师作怖势。便出。後参梁山波。曰鹊噪鸦鸣无非这个。汝作麽生会。师曰。三十年前。还恁麽来。即今不然。波曰。不然且置。汝且将父母未生前面目。道一句来。师曰。岚气不离山寺北。浪声常在海门东 上堂。龙潭怪道无底。蓄养金鳞赤尾。若要飞腾九霄。雷轰电掣风起(竹帆波嗣)。

鼎州中邑枕石彻禅师

亭州张氏子。投江陵龙湘。脱白受具。谒梁山波。入门便问。入水不溺。入火不焚。是甚麽。波曰。问头最亲切。师曰。恁麽则随某甲用去也。波便喝。师便出 上堂。举前中邑洪恩。开法放戒。仰山受戒於此。後来谢戒。恩於禅床上。拍手曰。呜[口*耶]呜[口*耶]。仰从东过西。从西过东。复向中心立。然後谢戒。恩曰。甚麽处得此三昧。仰曰。於曹溪脱白。印子学来。恩曰。汝道接甚麽人。仰曰。接一宿觉。和尚甚麽处。得此三昧。恩曰。我从马大师学来。亦无印子得脱。师曰。二大老。见处正大故。独耀古腾今。新中邑。於此放戒。座下有气宇如王者。不妨出来通个消息(竹帆波嗣)。

襄州洞山溢天海禅师

参隺峰正。便问。某甲久看万法归一。未曾触发。乞师方便。正曰。象王鼻孔自撩天。师曰。只如此那。正便打。一日。正举云门问疎山法身话问师。师曰。法身既是周徧。疎山为甚道闍黎莫向净瓶边觅。当日某甲若在。踢倒便行。正曰。你踢倒净瓶耶。踢倒法身耶。师曰。一任分板(莲月正嗣)。

开县临江阁春岩容禅师

蜀北岳池氏子。祝发受具。徧参诸方。後谒隺峰正。便问。南泉斩猫。是否。正曰是。师曰。和尚在甚麽处见。正曰。两眼对两眼。师曰。性命落在甚麽处。正卓拄杖。师曰。快还性命来。正便打。师作猫声。便出 示众。第一义谛。樵歌渔唱。如何若何。三十拄杖。喝一喝。下座(莲月正嗣)。

万州崇圣相融圣禅师

湖广何氏子。初参双桂明。曰你曾看楞严经麽。师曰看。明曰。知见无见斯即涅盘。向者里参得透。始好吃老僧痛棒。师誓不放参。一晚闻报钟声。有省。後谒新宁望 上堂。乾坤有多化育无始。若能於斯会得。非动非静。不迁不变。直得风清月皎。水冷云寒。绝见绝闻。不知不觉。然虽如是。犹有向上事在。且道。如何是向上事。良久曰。五九尽日即逢春。逢人不得恁麽举(西瞿望嗣)。

黔阳胜觉密印传禅师

安顺人。初在辰州广福山住庵。紫竹文。偶访至此。师迎文礼足。举问。赵州指栢树。南泉指牡丹。未审和尚将甚麽为人。文便喝。师便倒地而卧。文唤沙弥扶起。沙弥至。师便起。遶文一匝而出。文为印证。後有人拈此因缘曰。无根树子得活也。一僧曰。既是家里人。便话家里事(灵隐文嗣)。

镇远云台济海舟禅师

初参迥龙文。问如何是祖师心印。文曰。千圣共传无底鉢。师曰。犹是法身边事。文曰。尔唤甚麽作法身。师便喝。文曰。尔这喝一喝。当得甚麽。师曰。恁麽则不劳三月安居。便乃大方独步。文震威一喝。师曰。作家宗师。文曰。莫谤廻龙好 上堂。拨开向上一窍。历代祖师不知。坐断千圣顶[宁*页]。恒沙衲子不会。恁麽说话。大似眼空四海。旁若无人。大众。须知自己分上。有段光明。迥绝知见。不与万法为侣。不与千圣同行。净躶躶绝思惟。赤洒洒无回互。拈起时。万法全彰。放下时。一尘不立。且道。不拈不放。又作麽生。良久曰。有句非宗旨。无言是正僧(灵隐文嗣)。

五灯全书卷第八十八

五灯全书卷第八十八补遗

临济宗

南岳下第三十六世随录

蜀川广法无着岫禅师

据关示众。入此门而无内。出此门而无外。既无内外。即今作麽。喝一喝曰。野水谁能渡。孤舟任纵横 示众。第一义元中元。电掣雷轰火里莲。涂毒一声天地动。机前一镞破三关(九昭朗嗣)。

南岳莲社古天性禅师

上堂。春风暖日初长。柳絮池塘细雨香。无心惊浪鱼游乐。有意催人鸟语忙。好消息绝承当。西来祖意明明底。说着令人忖断肠 上堂。举翠岩示众曰。一夏与诸兄弟。东语西话。且看翠岩眉毛在麽。师曰。莲社一夏。与诸兄弟。或登南岳。或涉湘水。健坐倦眠。烧香扫地。一切寻常。不用开口。各自知时识节。但不知莲社眉毛。还在眼上也无。具眼者检点看 退院上堂。一筇春色来甘露。两见池头放白莲。宿火有期煨紫芋。为人无力磨青砖。三生石在堪埋骨。万里鹏程蹔息肩。珍重山前诸长者。鉢盂唯记再来缘。拈拄杖。下座。即日命肩舆。退处衡州昌桂堂。唯命造龛。起止悉如常。至十月十六。忽索浴。浴出右脇而卧。中夜复坐。众集榻前。师拈起拄杖。示众曰。四十年中事。唯伊成独醒。今宵归去来。明月上松顶。掷拄杖竟趋寂。时弟子佛缘等在侧。抚师臂曰。昌桂和尚。因开峰结制未回。愿和尚少留三日。勿负前约可也。师微笑肯首。开目宴坐。更不受食。十九日昌桂归。师仍於中夜。趺坐长逝。实康熙癸丑十月十九之月正中天也。师庚戌冬。於昌桂度岁。除夜茶次。尝向昌桂。笑而语曰。他日我死。愿得吾兄下一炬火。昌桂应声举手曰。古兄照顾眉毛。坐客抚几大笑。迄今三载。故师之辞莲社来太平。与夫临末梢头之既去而复留。皆践一戏笑言也。师生於明崇祯甲戌。年方登四十云(密行忍嗣)。

雒源中兴嗣灯胤禅师

金川刘氏子。薙染于燕居和尚。依止双桂破老人有年。开峰密行和尚嗣也。行过金川时。四众请就兴国说法。灯于言下。彻法源底。行乃说偈印之。住雒源中兴禅院结制。玄工王居士请上堂。问达磨面壁。和尚陞座。是同是别。师曰。别则不同。同则不别。进云。武帝圣明。因甚不契厥旨。师曰。为你道听途说。问父母未生前。那个是学人本来面目。师打曰。瞎汉寐语作麽。僧拟议。师连棒打出。乃曰。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若明今日事。不昧本来人。大众既明今日事。如何是汝等本来人。不见道。天上天下唯我独尊麽。即是今日玄工居士。父母未生前本命元辰。若也会得。则会人人自己本命元辰。会得人人本命元辰。则会达磨面壁。与中兴今日陞座。别则不同。同则不别之旨。蓦一喝。一喝时。一僧惊倒。师曰。俊哉衲僧。一拨便转。下座(密行忍嗣)。

南楚衡岳画先一禅师

颂未离兜率已降王宫曰。本是一条平坦路。等闲行去便崎岖。何如归隐千峰外。卧看双轮转太虗 颂即心即佛曰。口唇两片皮。牙齿一具骨。江西马簸箕。放出辽天鹘 颂百丈再参曰。雷声甚大。雨点全无。耳聋吐舌。老婢见奴。谓是江西宗风。不知千差万错 颂凌行婆访浮杯话。颂曰。把髻投衙。自取冤家。南泉赵州。荷杻带枷(密行忍嗣)。

开州辅德石琴闻禅师

蜀邻邑人。舞勺之年辞亲。学道於铜梁东山脱白。得法燕居申。住开州辅德。上堂。问如何是夺人不夺境。师曰。北海乡书消息断。南山春日雨花香。曰如何是夺境不夺人。师曰。夕阳西下山光澹。马首东来诗兴浓。曰如何是人境两俱夺。师曰。魂消崖岛孤艟覆。肠断关山匹马嘶。曰如何是人境俱不夺。师曰。歌舘楼中客未散。长干道上月来初。乃曰。扬眉即去。拂袖犹迟。瞬目而行。人境俱夺。若在衲僧分中。略较些子。若是衲僧向上事。顾左右曰。参(燕居申嗣)。

嘉定龙骤破峰重禅师

南克岳氏子。进士孟龙之孙。徧参归来。见慧觉衣。而印证焉。上堂。释迦不说说。毗岚猛风吹海岳。迦叶不闻闻。青山只得碾为尘。留下一转语。舌头在口里 上堂。大道坦平。无起无倒。真机演唱。何解何结 上堂。点然据座。忽高声曰。大众不得妄生穿凿。劈口掌曰。口是祸门。下座(慧觉衣嗣)。

渝州香国佛语御禅师

嘉州范氏子。十岁礼慧觉衣脱白。因观死屍有省。凡应对机辩峻捷。巾瓶左右。无有惰容。甞示禅人偈曰。分明句子不誵讹。鼻直眉横几错过。只为现成难辩别。千山万水走禅和。咏梅花曰。氷肌雪骨久怀丹。吐出令人仔细看。本色不从桃杏借。一帘星灿玉阑干。以辅弼丛林为任。定省侍师为心。康熙癸丑秋。慧觉衣坐化。遂哀毁骨立。食息如痴。是年佛成道日。示微恙。不欲服药。越七日。辞众嘱累毕。亭午瞋目而逝(慧觉衣嗣)。

巴县三峰半水元禅师

上堂。竖拄杖曰。七尺乌藤鳖鼻蛇。能翔宇宙瑞三巴。迢迢穿市人难见。检点将来未到家。撺下拄杖。喝一喝 上堂。发元结制。此心良三七。长连九定香。坐到晨朝并午夜。等闲无事可商量(大吼传嗣)。

重庆华岩还初佛禅师

佛诞上堂。世尊凿开混沌。云门链石补天。虽无毫发渗漏。犹有经纬机权。彼此汗马功高即不无。还见太平麽。且喜今朝无事(圣可玉嗣)。

重庆华岩南芝静禅师

小参。平白地上。拈起一丝头。为甚尽大地人。亡锋结舌。且道利害在甚麽处。还委悉麽。大如芥子。细若须弥。软如铁。硬似泥。不离四威仪中。惜乎人不识(圣可玉嗣)。

汉州龙兴子钟洪禅师

上堂。丹霞烧木佛。只为冷入骨。院主堕须眉。病因一念屈。正当移宫换位。寒气交加。在衲僧分上。又且如何。良久喝一喝曰。鈎在不疑之地(圣可玉嗣)。

泸州来凤法空证禅师

上堂。卓拄杖曰。明头合暗头合。四方八面任作略。日面佛月面佛。喜怒哀乐是何物。世间多少守株人。尽在中途而退屈(圣可玉嗣)。

渝城慈云价南僊禅师

颂世尊初生曰。指天指地欲何图。傍若无人胆气麤。将谓胡须天下赤。谁知更有赤须胡 颂世尊陞座曰。上座应知下座来。元无造作巧安排。就中尀耐文殊老。百万人天被活埋 颂国师三唤侍者曰。三唤三呼应了休。陆行车马水行舟。负吾负汝扬家丑。也是怜儿不觉羞 颂心不是佛智不是道曰。花谿雨後苔流滑。喜鹊声余午梦清。四顾白云消散尽。夕阳斜照数峰青(圣可玉嗣)。

汉州孝泉不惑兴禅师

营山王氏子。值蜀乱出楚。薙染於香严宕山远座下。参圣可玉。言下获益。寻常当机不让。一日玉问。胡言汉语。拈置一边。父母未生前。道一句子。师便掌。玉曰。太麤生。师又掌。玉休去。後印以偈曰。木樨中毒尧都发。面上而今犹五痕。含恨十年心未已。冤冤只报有讐人。还蜀住汉州之孝泉。上堂。僧问。父母未生前。那个是学人本来面目。师曰。眼横鼻直。曰死了烧了。面目何在。师便打。曰还许学人别通消息也无。师又打曰。绿杨芳艹地。散步任优游。顾众曰。会麽。其或不会。今日定要与诸人别通消息。拽拄杖下座。归方丈。端坐而逝。众斋不见师出。入室撼之。已寂。一众方知今日定要别通消息之语。墖於本山(圣可玉嗣)。

重庆圆通惟识典禅师

颂世尊初生曰。指天指地起干戈。好尚贪高人几多。纵有超羣越格者。恶人自有恶人磨 颂女子入定曰。空谷传声。虗堂习听。信之则有。叩之则应。看他大力人。弗假将军令 颂婆子烧庵曰。者老婆。多揑怪。伶俐衲僧。未放你在。把火烧庵徒自肥。至今惹下驴年债(圣可玉嗣)。

溧阳崇隆碧露梦禅师

解制上堂。雪压松梢静。霜严老树寒。白云有意常封锁。幽鸟无心以度关。长安大道。铁虵横拦。去去终难去。还还不易还。以拂子打圆相。于中划破曰。诸禅客仔细参。草鞵终被脚头瞒(圣可玉嗣)。

提刑高奣暎居士

初到华岩。茶次问。古人道。如人在树。手不攀枝。足不踏枝。口衔树枝。若问祖师西来意。答则失命。不答违问。如何。玉以手指自己茶锺了。又指士锺。士曰。和尚以手为舌。玉曰。居士以何为舌。士曰。以舌为舌。玉曰。非居士。不能放身舍命。士曰。无身命可舍。玉曰。老僧一时眼花。士曰瞎。师曰瞎瞎。士曰。如此则成戏论欤。玉曰。仁者见之谓之仁。士曰。某犹日用不知。乃设礼。後士又同玉。与屠居士游温泉。士将浴。吃饼次。屠曰。大家来吃汤饼会。士曰。此处可名洗儿泉。玉曰。九龙吐水也未。士曰。憾不自脇间出也。玉提起槵珠作痛声。屠曰。此老倒会揑怪。玉曰。入水求人两意符。九龙吐水沐金躯。毋云不自脇间出。痛彻山僧一串珠。後授士砚并偈曰。御赐元章一石头。留传到我似虗舟。浴云谿畔拈将出。点化鱼龙天际俦(圣可玉嗣)。

会川迎恩湛一清禅师

蜀南永宁王氏子。入滇住会川迎恩。上堂。诸方结制安禅。迎恩陞堂戏舞。惊起四海狞龙。扑落九天凤翥。三乘拱手。十地擎拳。万象森罗。扬眉吐气。周天星斗。灿烂光辉。微尘国土。东涌西没。蝡飞蜎动。各挥本有。不是神通妙用。亦非法尔如然。卓拄杖曰。会麽。今日也是兵随印转。将逐符行。正恁麽时祝圣开炉一句。作麽生道。野士无将酬帝德。须弥聊作一茎香(体宗宁嗣)。

遵义松丘藏天源禅师

示众。参禅要猛烈。不悟不休歇。打起好精神。莫错过时节。下个死心肠。岂拘在年月。立得脚跟稳。始不被人惑。甘尽苦中苦。关头能打彻。古人曾与麽。吾常于此切。作个出羣人。行履须逈别。尅期能取证。当下便超越。山顶鼓波澜。海底立枯竭。弥勒释迦来。亡唇而结舌。三千陈葛藤。窠臼都剿绝。更拟问如何。白棒蓦头楔(两生从嗣)。

双桂首一怀禅师

上堂。有悬河口。方吹无孔笛。用肘後符。始登狮子座。正令行时。是佛是祖齐乞命。真机演处。若凡若圣悉皆融。圣箭透九重。霜染芦花浑一色。剑气肃梧叶。檐前砧杵捣千峰。是物含玉露。何处不金风。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诸人还识常住真心麽。良久曰。知音不用频频。达者应教暗里从 中秋晚参。诸佛窠臼。列祖关键。十五日已前。尽为诸人满眼满耳注破了也。灯灯相继续。到弥勒下生。未来底犹在。十五日已後。正当十五日。入帘山色云隔断。到耳檐声滴桂华。大家坐却中秋月。免得眼中又着沙 问如何是祖师关。师曰。乞儿手内破提篮 僧问如何是向上事。师曰。木人脑後使金鞭(云峤水嗣)。

铜仁香山圣符越禅师

上堂。顶[宁*页]一着。耀古腾今。脑後圆光。千差照彻。若是通方之士。直向威音那畔。掀翻窠臼。岂在今时门头。踢倒从前。拍禅床曰。男儿自有冲霄志。不向如来行处行(敏树相嗣)。

靖州嵩云自彻琛禅师

小参。禅不假参。施用现成。道不假学。本自圆明。须是恁麽人。方说恁麽话。未到恁麽时。必须要大歇。诸昆仲。还知大歇底消息麽。良久曰。挨到水穷山尽处。回头撞着本爷娘(澹竹密嗣)。

云南开化吉祥恒秀林禅师

上堂。问临济在黄檗。三度问佛法大意。因甚三度被打。师便打。曰在黄檗下吃苦。为甚向大愚处拔本。师连打退。乃曰。要明恁麽事。须是恁麽人。若是恁麽人。须解恁麽事。便乃拳踢相应。唱拍相随。虽然如是。要见二老则易。要见吉祥则难。何故聻。有眼无耳朵。六月火边坐 解制上堂。二僧齐出。师曰。一箭落双雕。二僧齐归位。师曰。死的死。活的活。乃曰。山僧去冬此日。有一则急要事。在诸公分上。诸公还知麽。若也得知。许你放胆摘杨花。脱或未然。出门便是草 上堂。上苑春花取次开。庭前燕子语喈喈。个中会得真消息。何必胡僧特地来 问。学人皂白不分。乞师方便。师曰。你眼在甚麽处。僧无对。师便打退 问。世智辩聪。总不要拈出。还我话头来。师便打。曰瞪目不见边际。师曰。苦 颂世尊初生曰。天上人间谁似君。放开圭角便称尊。虽然万古无伦匹。几个知恩解报恩 颂世尊拈花曰。瞿昙才露锋鋩。迦叶眼中着楔。疑杀百万人天。个个证龟成鼈(云幻宸嗣)。

澧州洛浦昹庵长禅师

上堂。有说不如不说。不说不如无说。何也。五更侵蚤起。谁家竈里不生烟 上堂。年年此日庆瞿昙。一狗齩形众狗谗。景仰遗风风不坠。借他橹棹顺扬帆(莲月正嗣)。

荆州金菉园密印见禅师

常德王氏子。佛诞上堂。天上天下惟吾独尊。言不该典。搅乱乾坤。韶阳一棒。口是祸门。末後拈花。殃及儿孙。千百世下。谁是知恩。良久顾众曰。蓦头一杓非为屈。水有源兮木有根(莲月正嗣)。

楚南芙蓉百凝一禅师

中秋示众。大道只在目前。要且目前难覩。欲识大道真体。不离声色言语。古人恁麽说话。大似抱桥柱洗澡。致令後人。认着个圆陀陀光烁烁的。以为极则。而殊不知道无体性。趣向则乖。总饶拂尽青霄。犹是法身大病。山僧今晚不费纤毫气力。普使诸人。常光现前。毕竟具何三昧。以拂子画○曰。此夜一轮满。清光何处无。复举马祖玩月话毕。师曰。可惜一个清净圆满皎洁无瑕的月轮。被他马家父子。说黄道白。涂污极矣。众中还有为他作主的。出来道看。良久无人出。蓦以拂子指曰。聻。众翘首。师曰。且喜没交涉。掷下拂子 小参。山高须到顶。水深必探底。诸仁者。各各有肩有臂有力。因甚不直下讨个落处去。卓拄杖曰。自是欲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慧觉衣嗣)。

华岩不厌乐禅师

印江杨氏子。上堂。问世尊初生即不问。如何是未生前。师曰。云笼古木。曰如何是已生後。师曰。雪满寒岩。乃曰。大道在目前。人是人。境是境。惟心超物表。圣非圣。凡非凡。炉焚柏子依依香。雾霭猊台。烛点油龙。皎皎神光侵垢面。还委悉麽。咄 上堂。展两手曰。大开方便门。通十方无二路。复叉手曰。牢关紧闭。纳四海成一家。只如不开不闭。又且如何。撒手曰。荷叶团团团自镜。菱角尖尖尖似锥(圣可玉嗣)。

指云光孝禅师

新津黎氏子。示众。举德山托鉢话。师曰。拶破虗空枯木花。作者相逢两会家。虽然各具顶门眼。玉本无瑕却有瑕(圣可玉嗣)。

西蜀文殊慈毒存禅师

上堂。这一片田地。从来净洁。不许人屙。蓦掴口两下云。无端无端 小参。冬寒夏热。阴长阳除。圣凡非二。物我一如。展手曰。这个是我。指竹篦曰。这个是物。顾左右曰。如何得一如去。众拟语。师拈竹篦。作舞归方丈 小参。有一物。上同天。下同地。明同日。黑同漆。不在动用中。动用中收得。功在甚麽处。众罔然。师震威喝曰。两彩一赛 示众。只期缄默消残夏。孰料犹来簸口唇。作贼心虗休议论。眠毛且道几茎存 晚参。活煑氷花玉汁清。香旋绿雾照筵明。等闲不滴如沾着。酿就泥犁万劫深。咄。祸福俱从口生 晚参。观音贡峡口甘泉。普贤晋蒙头错落。惭愧文殊无口。总不消得。蓦掴曰。这莫是驴鞍桥麽。复掴曰。莫莫莫(圣可玉嗣)。

锦官文殊井觑道登禅师

蜀垫江倪氏子。参遍诸方。向苍松鹤处印可。六住名蓝。开法二十余稔。痛时风不古。遂隐锦官文殊。将生平言句。尽付煨烬。慈毒存。窃记其十二时歌云。鸡鸣丑。真机密密翻筋斗。一点明星漏室来。凉风泼我娘生肘。老禅和无何有。起来礼诵还依旧。老鼠不来偷我油。米筐犹闻声打闘。平旦寅。不烧香去占虗名。禅床静坐劳筋骨。且下经行走一巡。休拟议勿追寻。一念无为百不生。了了了时无可了。真真真处绝非真。日出卯。打开门户光皎皎。青山依旧不曾移。室内无尘奚用扫。剔明灯穿破袄。拂拂清风谁觉晓。鹊噪鵶鸣动我机。分明原是自家宝。食时辰。火板声声报众闻。藿饭黎羹百味足。淡茶苦菜一腔清。吃却了自家评。摘叶寻枝我不能。鉢底明珠光灿灿。口中三昧咽津津。禺中巳。妙用纵横无忌讳。眼里不栽。荆棘花。脚下何尝有关系。道不修禅不识。胸中唯觉虗明地。等闲拈起七斤衫。直使人人全体会。日南午。随分随缘只麽度。心地不容正觉生。口中且吃油盐醋。个东西唯自悟。酸甜苦辣皆圆具。西天东土总皆然。有甚男儿没去处。日昳未。光阴渐渐衰将去。我侬到此自承当。会得来时还不是。自修持自评治。个事原来非容易。但使身心宽觉空。一超直入如来地。晡时申。天地为栏一体平。独有草庵分寂寞。且无俗客到山门。风无动雨无惊。此事人人本现成。狼藉一腔唯自得。殷勤驯伏赵州宾。日入酉。羣灵不动山河走。清机一点少人知。八万门头自卫守。莫沉空休抱有。性天明月光已久。堂堂个事没遮拦。觉得来时不唧[口*留]。黄昏戌。黑地穿鍼没照顾。分明一个好机关。密密绵绵劄不入。风一龛月一窟。潇潇洒洒无回互。独脱无依到上方。放出摩尼光闪露。人定亥。一轮明月无边界。宇宙山河冻底穿。世出世间无罣碍。者些儿没依赖。养就银缸冰一块。沉沉寂寂就中悬。冷冷清清常自在。半夜子。静听松风说道理。泥半吼处碧天寒。木马嘶时波浪起。起无起止无止。蟭螟吸乾沧海水。我侬有首偈初歌。试听罗罗罗哩哩。师於己未冬辞世。偈曰。吾年六十。度生已毕。打翻筋斗。佛祖不识(苍松鹤嗣)。

猜你喜欢
  卷第五·宗密
  爱身品法句经第二十(十有三章)·佚名
  跋·佚名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佚名
  卷五·佚名
  一贯别传卷一·吹万广真
  佛法要在起行·太虚
  法界次第初门卷下之下·智顗
  卷六十八·佚名
  翼庵禅师语录卷之一·善酂
  卷第四·元来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澄观
  卷第十四·佚名
  卷五十五·佚名
  勝鬘師子吼經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徐观国·唐圭璋

      观国,江左士子。   蓦山溪   儒官措大,是官曰都得做。宰相故崇下,呼召也须同,太原公子,能武又能文,闲暇里,抱琴书,车马时相过。   樽开北海,减请还知么。叵耐这点徒,刚入词、把人点污。儒冠屈辱,和我被干连,累告讦,孟尝

  • 第四折·朱凯

    (刘封领卒子上,云)帅鼓铜锣一两敲,辕门里外列英豪。三军报罢平安喏,买卖归来汗未消。某乃刘封是也。自从我的父亲过江黄鹤楼上赴宴去了,音信皆无。俺父亲本不去,可是我送的父亲去了。若是军师来呵,我自有言语支对他。左右那

  • 三集卷九十·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九十古今体一百五十五首【庚寅六】夏至斋居两朝连两夜时霁复时隂总未沾尺泽越教愁寸心景还因忆昔【北方常年逢夏至斋仍望雨者多】候实廹於今翘望劳双目丰隆曷惠霖夏至北郊礼成述事与祭宣尼重

  • 卷六·方干

    钦定四库全书玄英集卷六       唐 方干 撰七言律诗赠美人四首直缘多艺用心劳心路玲珑格调高舞袖低徊真蛱蝶朱唇深浅假樱桃粉胸半掩凝晴雪醉眼斜回小様刀才会雨云须别去语慙不及琵琶槽严冬忽作看花日盛暑翻

  • 碧云集卷下·李中

    邮亭蚤起邮舎残灯在村林鸡唱频星河吟里晓川陆望中春旧友青云贵殊郷素发新悠悠念行计难更驻征轮客中寒食旅次经寒食思郷泪湿巾音书天外断桃李雨中春欲饮都无绪唯吟似有因输他郊郭外多少踏青人旅馆秋夕寥寥山馆里独坐酒

  • 卷六·毕沅

      ◎宋纪六 ∷屠维大荒落七月,尽重光协洽九月,凡二年有奇。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开宝二年辽保宁元年   秋,七月,丙寅,以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为凤翔节度使。彦卿镇大名十馀年,委任于牙校

  • ◎蕃夷(上)·徐天麟

    ○匈奴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自淳维以至头曼,千有余岁,时大时小,别散分离尚矣,单于头曼有太子曰冒顿,冒顿杀父自立,是时汉初定,徙韩王信于代,都马邑,匈奴大攻围马邑,韩信降匈奴,匈奴得信,因引兵南逾句注,攻太原,至晋阳下,高帝自

  • 续录卷四·昭梿

    ◎内务府大员定制,内府人员惟充本府差使,不许外任部院,惟科目出身者,始许与绅伍,故国家百余年来,内府大员罕有奇伟勋绩可称最者。惟金恪恭简自内府司员进登六卿,以勤慎受纯皇帝知久,长铨水部。然当和相赫濯之时,惟日馔美食,结

  • 卷十七·李斗

    ◎工段营造录造屋者先平地盘,平地盘又先于画屋样,尺幅中画出阔狭、浅深、高低尺寸,搭签注明,谓之“图说”。又以纸裱使厚,按式做纸屋样,令工匠依格放线,谓之“烫样”。工匠守成法,中立一方表,下作十字,拱头

  • 卷之二百五十二·佚名

    光绪十四年。戊子。二月。癸未朔。上诣储秀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辛亥皆如之。内记注  ○谕内阁、朕自冲龄入承大统。仰蒙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垂帘听政。忧勤宵旰。十有余年。中外奠安。群

  • ◎女生之悲剧(约指一枚性命一条)·李定夷

    鄂省女子师范学校三年级乙班师范生陈毓龄,系黄冈县人。年念岁,勤苦求学,素为同校所敬仰。日前忽在校中后园水池内溺毙,闻其致死原因,因有同班生李芳素与陈相善。某日轮李值日,例应与校监共桌饮膳。李惧见其金戒指,被责奢华。

  • 第六十二册 天命九年·佚名

    第六十二册 天命九年汗曰:“额亦都巴图鲁,独取舒勒格布占、克巴尔达城,败萨克寨之来兵,奋战於尼玛兰城前,著为一等大臣,授总兵官之职,其本身及子孙三世,食百人之钱粮。同乌拉大国之战中,身先士卒,下马步行奋勇攻战,击败乌

  • 卷十六·徐一夔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十六 吉礼十六 三皇 总叙 祭法先圣王有功烈於民者则祀之唐天宝六载始勅三皇创物垂范永言龟监宜有钦崇其择日置庙以春秋二时致祭共置令丞太常寺检校宋太祖乾德中诏祠太昊於晋州神农於衡州黄帝於

  • 法言序·扬雄

    天降生民,倥侗颛蒙,恣乎情性,聪明不开,训诸理,撰《学行》。降周迄孔,成于王道,终后诞章乖离,诸子图徽,撰《吾子》。事有本真,陈施于意,动不克,咸本诸身,撰《修身》。芒芒天道,昔在圣考,过则失中,不及则不至,不可奸罔,撰《问道》。神心忽

  • 卷一百四十六·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一百四十六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四十六><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一百四十六>乘車將車卒車祥車曠左所以虚神位也乘君之乘車不曠左不敢虚君位也左

  • 第34章 子张篇第十九(2)·孔子

    名家注解朱熹注:“优,有余力也。仕与学,理同而事异。故当其事者,必先有以尽其事,而后可及其余。然仕而学,别所以资其仕者益深;学而仕,则所以验其学者益广。”张居正注:“仕学不可偏废,而学尤终身受用之地。盖义理无穷,若不时时讲

  • 华译提婆菩萨所著书述要·太虚

    一提婆菩萨或译题圣天菩萨,盖提婆译天,圣天犹云圣者提婆,乃对此菩萨之尊称也。其本生事迹,见鸠摩罗什所译提婆菩萨传,又付法藏因缘传等;然无不公认为龙猛弟子,故其年代当与圣龙猛同时而稍后。亦有当时与龙猛并化一方为“印度

  • 南游杂忆·胡适

    胡适著。1935年10月国民出版社初版。收《南游杂忆》一组5篇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