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鴛湖用禪師住福建建寧府普明禪寺語錄卷下

嗣法門人 悟進 悟元 等編

長水退菴 法孫 真智 重梓

書啟

與江海若居士

春間,辱承喬梓高駕腴田之惠過情,屢屢感愧。惟老居士德滿潤身,老當益壯,可謂富貴家不為富貴之所移易,自肯存神內典,親近方外。教中有言:菩薩夙承般若力,不為聲色之所轉,于六波羅蜜、四無量心,念念策進,念念成就,未嘗斯須忘者,殆非一生兩生種植來也。茲聞重築佛室于府第之後,嚴于淨業,甚愜愚意。教中又云:天鼓忽自鳴告謂諸天子曰:諸法苦空,無有真實,勿貪五欲,以快一時。當力求道果,以悟本來。且道果如何求本來作麼生悟?然老居士既隆三寶,備作佛事,獨于本來事,亦可理會一上本來事。既理會得,則十字街頭茶歌酒喚,無非不是自家本來事也。那時不妨抱子弄孫,無非佛事,即以本來理求福則福無不崇,祈壽則壽無不永,莊嚴法界無非成就本來事也。

答朱其梁居士

接翰閱之,乃見左右陳述,備細吐露真實,誠為為道之心甚切也。第未能脫略融化,爾來論妄緣情念者,乃是屋裡茶飯,豈可除而斷耶?吾佛不云乎: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奈眾生無始習熟,不能證入,非佛之咎,皆為自無肯心,生死不切,工夫不猛,所以自甘流浪也。在左右分上,此段大事必信得極矣。既信得極,豈亦自甘流浪耶?又云:身家念輕生死事大果爾。既知生死事大,無往而非大事矣,又何必凝神靜坐,然後為得耶?然左右豈不知昔有王龐及無盡大年輩許多上傳燈沒巴鼻漢子,竟不知今日亦有居士耶?乃事無彼此。若是個漢,剔起眉毛生與同生死與同死,直捷向前,方有少分相應。若論佛法世法,原不兩樣,何嘗妨礙?又云數月無事則體,究有事則廢。既大事在我詎可奪去耶?又欲貧道示個方便法,蓋有個方便,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畢竟是個甚麼?于此一咬便破,那時不勝慶快也哉!雖然,正好喫棒在,何故普明門下,令不虛行?

與闇齋黃廉憲

夏初一晤,不覺深秋矣,念流光如此迅速耶?私喜老居士于熱惱時,不與世人同受,獨入山林領略幽況,但不知本參得瞥地否?昨聞有雙徑之行,甚欲一會,又在病中,未遑即晤。

上密雲悟和尚

自違座下屈指將十白矣。今值和尚古稀,奈賤體嘗在病中,何堪跋涉?但晨夕神往念和尚恢廓法道,開示人天。秪如有一人不受化下者,畢竟如何攝受?肅此代面,聊奉壽儀將意。

與振侯許春元

叨齋次,承居士舉斷峰度樂因緣,惟在自己辨別,切不可向他人口裡討雌黃病僧。因居士問一時譫語,若謂宗乘門下三十棒一棒也較不得,然此個門頭從來無語句,亦無一法與人。古云:若有實法與人水亦消,不得豈欺人耶?囑囑!

寄去塵朱居士

別來觀語澀不能脫口,然左右往來,非為不久。亦深知于此道留神有日,何故不脫灑,為出格丈夫爾近日可刮目也無?秪如龐居士問馬大師云:不與萬法為侶者是甚麼人?答云: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你看!這漢一具大口在甚麼處?何不于此瞥地作個無事漢?豈不慶快平生也哉?又如趙州道:諸人被十二時使,老僧使得十二時。且看他據個甚麼道理便作如是語話?所謂飢時喫飯,寒則添衣,客來抵對,言談客去。閉門高臥,非去塵有第二人亦非落空去。于此覷得一班,亦能隨時受用。若向上提持,正好喫棒在。

答蘇門黃孝廉(法名悟第)

接翰教及扇頭歌章,閱之不釋手,但有虛譽處,自覺赧然蓋來。問:印心三句,貧道但不知,喚甚麼作印耶?喚甚麼作心耶?切不可向玉石上躲根。又歌章中身心俱解脫,及勝于一宿覺之句,在左右分上,果能解脫也未?果能一宿覺也未?解脫且置所覺者是何事耶?若果有所覺處,早通個消息來,貧道為左右助喜,何如?

答清伯黃居士

閱手教知尊恙,復萌貧道,嘗念左右個中留心有年,即今本命元辰,可知下落也。未觀左右根器不凡第看南嶽讓參六祖,祖問:什麼物恁麼來?讓曰:說似一物即不中。祖曰:還假修證也無?讓曰:修證即不無,染污即不得。願左右于此覷破,不妨飢餐渴飲,寒暖熱涼,見色聞聲,應時納祐,二六時中,四威儀內,無不現成,拈來無不是用處,莫生疑也。囑囑!

答魯一徐孝廉

僻居窮山,乃辱尊教,敬展讀之,而欲貧道垂示,曷勝愧顏乎?然不敢埋沒左右一段真誠,不免從翰教中點出來諭,塵世勞攘,大堪厭棄,貧道所見,此正是最初下手喫緊工夫,即于勞攘處著得一隻眼,誰是塵勞者?誰是厭棄者?驀然覷破朝夕間,自得主持,不作塵勞想,不作厭棄想矣。

答杜華宇居士

細讀來偈,也知此僧學問甚通,知解亦好,果能出言顧行,行與解同,多受鉗錘,穩實操履。成佛成祖,非從外來,原是自家事,固不難也。他時日後,長養聖胎,臻厚道德,自有龍天公道,推在寶華王座。說法利生,呵佛罵祖,觀其時節因緣爾。爭奈今時學道者,學得少許相似語言,湊得幾句麤疏文字,便爾自稱悟道。到處瞞人不畏,因果舛差,只要口頭熱鬧。莫道有學問有知解,以當平生。只恐一朝打到閻老面前,隨業定罪,赦書何在?那時可求甚麼人相救得麼?所以古德云:「吾宗難得其妙,切須仔細用心。」又云:「八十翁翁入場屋,真誠不是小兒戲。」承左右欲病朽勘偈之虛實,不覺葛藤如許。望左右自己下一番工夫,透得本分事,那時事到眼前,不著問人,自知真假矣。

答吳君羨居士

來諭何得離此殼漏子,以修上乘法門,奚乃語言之不審乎?然左右即今帶殼漏子,是誰耶?要離殼漏子是誰耶?殼漏子又是誰耶?於此覷破,釋然一笑矣。雖然,尚未許覷破,何故?聻苟欲覷破,更添一重病苦也。謹囑。

與量虛禪師

風月是同,谿山各異。暌孤兩地,不無興懷,嘗憶上座,根器自美,而于此門,著力趨向,較今末世比丘,實雲泥也。然不可以百步為笑,五十步而止,固當直前勇猛,作一精進幢,為後昆模楷,是病朽所望也。

與化林

別去不覺,匆匆將一週,諒汝血書已完,舊願當開,淡齋養得色身健好,做自己一件無?大極大事,二六時中,你仔細究取看,不號化林者,在甚麼處?不可一向在法王座上,做鬼法裝腔調,禮大懺念法華。今日應李宅,明日赴張家,不知自己渾身脫在萬仞深井中,兩耳可能絆得牢麼?思之思之。今日病朽恁麼話,終是逆耳不耐聽,異日閻老子前喫鐵棒,那時念我之語,悔之晚矣。萬萬留念,莫作樹頭風聲聽卻。囑囑。

辭徑山觀音殿再請啟

爰啟化導,無不原繇,正覺山前,忍俊不禁。呈敗闕跋提河畔,唾餘技癢賣家私。偶爾拈花剛道別,傳心印俄然失笑,便言托付金襴,更互闡揚是為重擔,遞相授受豈曰小緣,切思愚也何有良緣。五老峰前嘗預會,不無奇遇。大悲閣下久埋頭,自愧昏矇。此日尚淹跛鱉,終慚樗櫟。昔年徒次祖庭,況兼夙愆如海,病骨如柴,緬思道業無錐,豈於法門有補?庶幾村曲藏形,苟延歲月而已矣。伏承妙玄禪師洎承合山耆碩,不棄猥鄙,再投名札開緘,敬披卻猶明月,在掌循文三復,徒使蓬戶增光。所云柱石標幢,過於獎誘,甘漿慈雨何其謬稱,更錫諸品帑物,令人轉益,赧顏也。憶令先師遺範,聆略羹墻,第於諸師輩,德容有慳面炙,幾欲登顛聞問,奈緣拄杖伶仃,茲乃屢辱見招,未能即近聆教,特復數行敬辭尊意,伏惟氣宇寬洪。宥斯不穀,慧心昭廓,原此微悰,違命多愆,必祈慈諒。

辭嘉興普明眾護法啟

某濫投佛院,虛受檀門,愧預祖席有年,實乏緇田一簣,固無鷹鷲快眼,灰心差許寒冰,慣於鹿豕,躲根善病,秪餘柴骨,自守枯禪,法門無補,徒增愆咎,恩德何酬。茲承眾縉紳,洎承諸文學,未始緬思,遽貽重托,虛譽文章,欲冀病僧有諾,兼侑物色,徒令桐月無顏。復普明之古剎,功雖不在崇高,副禾城之眾心事,豈繇於藐劣,播聞此話,笑破諸方口吻。拮据靜室不無怪罵,山靈敢露丹衷,敬辭檀越,言乃荒謬,三寶自堪證明,情固真切,眾聖堪為昭格。既忝相知,伏惟相諒。

復聯岳朱知州

貧衲道基不厚,學解尤荒,濫廁緇倫,徒忝法化。恭惟居士不忘鷲嶺遺言,載現紫陽嫡裔,欣然為寶地之雄藩暢矣。作詞壇之赤幟,顧貧衲何人,敢當垂念,遠投珍翰,耀及窮山,敬捧披宣,過情獎諭,其如貧衲不勝愧悚何,然匋山振錫閩地,普聞臺下受化熟機,外護游刃法門,金湯皇家柱石,何往而非諦當哉。曩者貧衲信步攜笻,俄然憩足,慕芝城之仁德,喜山水之優游,留意乞茆蓋頭足。延懶病餘景,詎敢玷名勝福址,而作挂瓢久計也。茲寺尋聞,雖非廓大,亦是聚眾之所,豈在朽腐而擅此名剎乎。必欲固辭,恐違尊命,況憐聖相受厄之秋,紺宇離披之際,居士輩愷樹福田,貧衲寧甘冷眼,暫允挂笠延時,以俟後賢開化,伏惟台炤。

復眾紳士啟

貧衲謬披方服,只是淋過死灰,誤廁叢林,終為腐朽。樗櫟有辱乎?迦維後裔嘗玷乎?濟上祖庭,揆已捫心,恐惶夙夜,恭惟居士輩熟遊法苑,悉稱信檀。鵝湖錫飛,受入道之初訓,壽昌駕至,得增上之勝緣,博老金針,加密天童,鐵棒痛施,匋山會下,親炙有年,鑑咦堂前,旦夕提命,蓮峰秀瑞,天花飄香。靈地固然,傑人多矣。豈屬宗風久扇,而不受披拂者乎。然今遠辱佳函,敬披華藻,過獎乃爾,愧赧不勝。蓋貧衲昔年,抱痾肥遯,挈杖攜瓢,未能探碧水丹山,秪擬乞把茆蓋頂,豈曰踐流菜編麻之芳躅,實效顰橘湯煨芋之清風,何有纖細,存化利之心,于其間哉。尋聞東峰寶方,儼然勝概,茲欲任于廢人,豈獨山靈見怪,將恐天龍之不護祐乎?所以未易荷擔,實猶探湯。然又憐荒涼蘭若,剝落金容,業已有給孤之見,招祗陀之屬命。貧衲若不董其事,復恐深負檀那之大心乎。不者將錯就錯,于此日待仁,興仁于異時也,聊攄荒言,敬復尊意,不宣。

偈頌

示華嚴座主

浪說人人有大經,大經曾道在微塵,沉埋不謂伶俜子,剖出還須過量人。自在象王頻顧佇,威獰師子謾嚬呻,就中有意難分析,露柱花開色更新。

華藏世界(時值梅雨)

雨密煙濃若有無,村村疊疊總糢糊,河沙世界知何數,併作目前華藏圖。

示清伯黃居士病中

病苦人人不奈何,是誰能得不漸磨,亟宜著眼看端的,病與病人是甚麼?

光祿寺謝殿邦過訪二首

徑草堂前丈許深,何堪高駕耀荒林,相逢一字無能說,秪聽山禽唱好音。

山野原非佛印行,不將四大作禪床,堪憐往日東坡老,玉帶輸來愛好藏。

立秋有感

有道人兮悲早秋,年華與我亦為仇,菱花現影顏多改,竹杖扶行力不週。明月照人舒聽耳,西風撲面掩昏眸,一番天地重消落,更問而今作麼休。

示蘇門黃孝廉

唾手功名是等閒,素心皈佛遠盤桓,喜從初地開懷抱,惹得青山展笑歡。甕裡有鵝須好出,指端無韻謾空彈,一機領得言前意,吸盡西江也大難。

示戴九林孝廉

青山處處白雲堆,切莫囊藏被蓋來,紅燄爐中撈得月,葡萄朵裡兩瞳開。

示用書童孝廉

霜酣紅樹萬山花,一筆圖成錦繡霞,來路若知歸路處,普明何用口吧吧。

示魯一徐孝廉

活卓卓兮明落落,剛然舉步即迷津,君來若問個中意,大小石頭說得親。

示康侯魏孝廉

寒風撩亂整伽黎,榾㭾爐邊禮法虧,會得相逢彈指旨,泥牛海底昨生兒。

示言坡林孝廉

的的普明無一句,擬來相問也非親,山家處處皆秋色,秪許當人見得真。

示天閒張孝廉

普明有路不相瞞,大塊秋毫盡入官,紅樹萬山霜醉色,劫前有眼好生觀。

示聯岳朱孝廉

不是心佛不是物,一擦泥人露觔骨,瞥眼早知已錯過,那堪胡餅重求汁。

示我厚丘孝廉

幽幽山鳥弄晴霞,百草頭邊祖意奢,聲色明明猶不薦,擬來伸問隔天涯。

示殿邦謝光祿

一條古路如弦直,直處須知也有彎,平坦高低多歷遍,不妨重過普明關。

示螽子葉孝廉

株株霜樹筆填朱,四顧秋雲弗畫圖,路上行人皆眚眼,問君到此欲何需。

眾信求吊火場

焦頭爛額為上客,眉鬚墮落好因緣,恁麼赤條條地去,不妨作佛與生天。

古德蠅子透窗偈步韻

癡蠅只管驀頭鑽,出處那知難不難,若也肯從人點破,大方世界不能瞞。

示啟卿清信

撩亂風塵無盡期,急須方寸好思惟,諦觀父母未生日,何處安身立命時。

示振侯許孝廉

時中懷想許瘋魔,杯酒相逢百萬疏,七日當年舊公案,而今桶底脫還無。

鑿井

平時鑿井非逾分,患渴須防未渴時,世上幾能無渴病,莫教臨渴悔求遲。

示金陵本空禪人參四大本空

拆得東籬補西壁,乞兒孤露倩人憐,珍重北城本禪者,何須掘地覓青天。

猜你喜欢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 第六卷·无著
  卷一·佚名
  卷第十一·智旭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朱棣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十六卷·佚名
  卷第三十·德清
  卷三十四·性音
  书复仇以上之后·太虚
  佛说栴檀树经·佚名
  中国现时学僧应取之态度·太虚
  卷八十一·佚名
  妙法莲华经吴兴法华寺重刻序·太虚
   第六則  雲門十五日·胡兰成
  卷第二十二(声闻无学沙弥僧部第十一)·宝唱
  卷第二十一·永觉元贤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四·李攀龙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诗删卷四明 李攀龙 编晋乐府惟汉行【傅】危哉鸿门防沛公几不还轻裘入人军投身汤火间两雄不俱立亚父见此权项庄奋劔起白刃何翩翩伯身虽为蔽事促不及旋张良慴坐侧高祖变龙顔赖得樊将军虎叱项王前嗔

  • 巻首·施元之

    施注苏诗巻首原序宋序注苏例言正注正伪注苏姓氏赞勅本传墓志铭钦定四库全书施注苏诗序古今诗人之总萃唐则子美宋则子瞻顾两家笺注之难前軰屡言之先大人常取杜诗千家注疏瀹剔抉殚二十年之力屡易稿而后成宋中丞漫堂先生

  • 卷三百十 列传九十七·赵尔巽

      齐苏勒 嵇曾筠子璜 高斌从子高晋 完颜伟 顾琮 白锺山   齐苏勒,字笃之,纳喇氏,满洲正白旗人。自官学选天文生为钦天监博士,迁灵台郎。擢内务府主事,授永定河分司。康熙四十二年,圣祖南巡阅河,齐苏勒扈跸。至淮安,上谕黄

  • 第二十回 立德光番后爱次子 杀任圜权相报私仇·蔡东藩

      却说李嗣源即位以后,更张庶政,改易百官,宰相任圜,尽心佐治,朝纲渐振,军民各饱食无忧。邺都守将赵在礼,却请唐主嗣源,转幸邺都。唐主颇以为疑,徙在礼为义成节度使。在礼不肯离邺,但表称军情未协,乃改拜邺都留守兴唐尹。尚有

  • ●卷二·佚名

    神宗年十三,居濮邸。一日,正昼寝,英祖忽顾问:“何在?”左右褰帐,方见偃卧,有紫气自鼻中出,盘旋如香篆,大骇,亟以闻。英祖笑曰:“勿视也。”后竟登大宝。理宗初在潜邸,与余天锡同里。初生之夕,天锡见外间失火,红

  • 卷二礼政·郑观应

    西学今之命为清流、自居正人者,动以不谈洋务为高见。有讲求西学者,则斥之曰“名教罪人,士林败类”。噫,今日之缅甸越南,其高人亦岂少哉?其贤者,蹈海而沉渊;不贤者,腆颜而尚活耳。沟渎之谅于天时,人事何裨乎?且今日之洋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七十六·阿桂

    十月丙戌上谕军机大臣曰昨秋闻川省自用兵以来正佐各官员缺乆悬地方公务多有贻误曾谕令该督将出差各缺速委妥员接署实力整顿毋使丛脞今闻川省州县委署之员竟有一人兼摄数篆有相隔一两县亦令兼署者地方各有职司一人而署

  • 绎史卷一百六十·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古今人表汉书自书契之作先民可得而闻者经传所称唐虞防上帝王有号諡辅佐不可得而称矣而诸子颇言之虽不考虖孔氏然犹着在篇籍归乎显善昭恶劝戒后人故博采焉孔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又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 ·请权行团练书·丁曰健

    凡事有经有权,似当随时变通,难胶一定。曩读宪檄安辑地方事宜,有团练乡勇,在台地万不可行,宜兴保甲之法,以乡约义学,柔和其心性,此诚移风易俗要道。某拳拳服膺,日劝文职实力作兴之矣。但台民锢蔽已深,犯乱成习,一时

  • 阮序·沈初

    嘉庆九年平湖沈文恪公令嗣莲生以公兰韵堂诗印本见赠并持公西清笔记索序元于公为翰林后辈且乾隆五十六年元年二十八大考翰詹第一人奉特旨入南书房行走与公同直时奉勑编纂石渠宝笈校勘石经兼在懋勤殿侍直每当风日清和早

  • 跋·黄绾

      明道编跋  斯集久翁先生为明道而编也。何明乎道尔?病学术之偏晦之也,学术正而后斯道可明焉,前乎千百世者可见,后乎千百世者可知也。以言乎要,则虞廷“精义”二字以尽之矣。古今为学术异同之辩者赜矣,或失则

  • 经济文衡续集卷二·佚名

    宋 滕珙 撰圣徳类论大学明徳新民之道先生旣除焕章待制侍讲冬十月辛丑受诏进讲大学闰月辛酉晩讲先生讲及数次复编写成帙取旨进入上喜令防句以来他日请问上曰宫中尝读其要在求于心先生顿首谢此篇专论人性有气禀物欲之

  • 卷八·黄镇成

    <经部,书类,尚书通考钦定四库全书尚书通考卷八     元 黄镇成 撰郑氏通志地理略序州县之设有时而更山川之形千古不易所以禹贡分州必以山川定经界使兖州可移而济河之兖不能移使梁州可迁而华阳黑水之梁不能迁是

  • 普曜经卷第七·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观树品第二十一  佛告比丘。以成正觉诸天皆来。嗟叹佛已。如来正坐一心观树。目未曾瞬。禅悦为食解慧为浆永安无横。宿夜七日观道场树以报其恩。过七日已。欲行天人各共赍持万瓮香水。色行

  • 卷第六(现涅槃后事佛部第三)·宝唱

    经律异相卷第六(现涅槃后事佛部第三)梁沙门僧旻宝唱等集  &middot;天人龙分舍利起塔一&middot;阿育王造八万四千塔二&middot;阿难问八万四千塔因三  &middot;弗沙蜜多罗王坏塔四&middot;天爱帝须王起塔请舍利及菩

  • 佛说天公经·佚名

    镉铜灌作柱。象□作屋椽。虎珀作屋[木*脊]。真珠作罗网。星宿作鹊头。日月作缭牕。可得万万九千年。上有一小劫。下有一由旬。此经虽小大有威神。亦等法华。亦等涅槃。亦朦杂经。譬如东海。喻如太山。入海取宝。随其

  • 范云诗集·范云

    范云(451~503),南朝齐、梁间诗人。字彦龙。祖籍南乡舞阳(今河南泌阳)人。早年在南齐竟陵王萧子良幕中,为“竟陵八友”之一。齐武帝永明十年 (492),和萧琛出使北魏,受到魏孝文帝的称赏。从北魏还朝,迁零陵内史,又为始兴内史、

  • 韩非子白话文·韩非

    诸子散文名著。战国韩非撰。五十五篇。法家重要代表著作。宣扬“法治”,主张“法”、“术”、“势”三者并用,强化中央集权,反映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要求。文章锋芒锐利,严峭峻刻,逻辑严密,说服力强,善于运用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