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仁王经疏

难闻时。更无先后。简去传闻。成上我闻。故云一时。异说如是。次辨过非先以事验。后引文证。事验如何。如经中说。阿难是佛得道夜生。如小乘中佛成道已过六七日。即便说经。阿难尔时。犹在怀抱。身不豫会。佛成道已。过二十年方始出家。三十年后方为侍者。自斯已前。所说诸经多不亲闻。虽不亲闻。而所集经。亦云一时。明知一时。非简传之谓。又小乘中。不得说言阿难是权。何由得言说听一时。人复反微。云何得知阿难是佛得道夜生。将来破我。为证此义。须知阿难立字因缘。阿难陀者。是外国语。此名欢喜。之名三因缘立。一过去因缘。如经中说。释迦行菩萨时。作一陶师。名曰大光。值过去世释迦文佛。父名净饭。母名摩耶。侍者弟子。名曰阿难。因土眷属。如今无别。因即发愿。愿我当来成得佛道。还如今佛。由斯本愿。今得成佛。故今侍者。还字阿难。二现在因缘。阿难比丘。面貌端正。世人见者。莫不欢喜。是故字欢喜。是故经中。赞叹阿难。面如月目清莲。佛法海水阿难心。三父母立字。父母何缘。与字欢喜。喜时生故。何者喜时所谓如来得道夜时。如来十九逾城。出家既出家已五年习定。六年自饿身极羸瘦父王遣人。恒往膳伺。知极微惙。常恐不令。菩萨后时。知饿非道。受食乳糜欲取正觉。魔作是念。若佛道成。空我境界。闻道未成。当败其志。遂率官属。十八亿万。持诸菩具来悕菩萨。菩萨于时。入胜意慈定。令魔眷属颠倒堕落。魔既被降。便作是念。菩萨力大悲我能胜。当恼其父。遂便往诣净饭宫上。唱如是言。悉达太子。昨夜了矣。王时闻已。从林而堕。良久乃苏。便为伤叹。念子在家当为轮王。何期出家空无所获未久之间。菩提树神。以佛道成。复持天化。庆贺父王。当成佛时。天雨妙花。而为供养。故持庆王。其时亦往净饭宫上。唱如是言。大王当知。地天太子。昨夜明星出时。降魔兵众。成得佛道。王时生疑。向者有天。言我子死。今复有天。云子成道。何者可信。菩提神曰。我言可信。向者是魔。故相恼耳。我是菩提树神。以佛于我树下得道。故相庆贺。王时作念。我子在家。当为轮王。今日出家。为法轮大王。彼此无失。向者闻死。今忽闻活。重大喜。复闻道成。两重大喜。未久之间。王弟斛饭。夜生阿难演说抱诣王第。于昨夜生此一男。王时对曰。我子成道。汝复生男。众庆并集。与字欢喜。以斯验求定知。阿难得道夜生。阿难既是得道夜生。何由得言说听一时。事验如此。次以文证。佛初成道。在波罗奈仙人鹿苑。为五比丘。转四谛法。名转法轮经。佛灭度后。阿难比丘。先集此经。将集此经。先升高坐。说偈自言。佛初说法时。尔时我不见。如时是展转闻。佛游波罗奈。为五比丘众。转四谛法轮。彼经之中。道已传闻。复言一时。明知一时。非简传之辞。辨非如此。次显正义。言一时者。就佛解释。为化之辰。目之为时。于佛一代。化时众多。为简余时。是故言一。一时之言。经中大有。如涅槃说。我于一时。在迦尸国。我于一时。在恒河岸。我于一时。在尸首林。我于一时。在王舍城。如是非一。今言一时。共彼相似。云何得知。一时从后。非是属前。准依地经。所以得知。华严大本十地品初。故言我闻一时。

圣教虽众。略要唯二。一声闻藏。二菩萨藏教声闻法。名声闻藏。教菩萨法。名菩萨藏。声藏中所教有二。一声闻声闻。二缘觉声闻。声闻者。是人本来。求声闻道。乐观四谛。成声闻性。于最后身。值佛欲小。如来为说四真谛法。而得悟道。本声闻性。今复闻声。而得悟道。是故名为声闻声闻。经言为求声闻之者。说四真谛。据斯为论。缘觉声闻者。是人本来。求缘觉道。常乐观察十二缘法。成缘觉性。于最后身值佛为说十二缘法。而得悟道。本缘觉性。于最后身。闻声悟道。是故名为缘觉声闻。经言为求缘觉之者。说十二缘。据此为言。此二虽殊。同期小果。藉教处等。以是义故。齐号声闻。对斯二人。所说之法。名声闻藏菩萨藏中。所教亦二。一是渐入。二是顿悟。言渐入者。是人过去。曾习大法。中闻觉小。后还入大。大从小来谓之为渐。故经说言。除先修习。学小乘者。我今亦令入是法中。此即是其渐入菩萨。言顿悟者。有诸众生。久习大乘相应善根。今始见佛。即能入大。大不由小。目之为顿。故经说言。或有众生。世世已来。常受我化。始见我身。闻我所说。即皆信受。入如来惠。此是顿悟。渐入菩萨。藉浅阶远。顿悟菩萨。一越解大。顿渐虽殊。以其当时受大处一。是故对斯二人。所说。名菩萨藏圣教虽众。要不出此。故龙树云。佛灭度后。迦叶阿难。于王舍城。结集三藏。为声闻藏。文殊阿难。在铁围山。结集摩诃衍。为菩萨藏。地持亦云。佛为声闻菩萨。行出苦道。说修多罗。结集经者。集为二藏以说声闻所行。为声闻藏。说菩萨行。为菩萨藏。地持复言。十二部经。唯方广部。是菩萨藏。余十一部。是声闻藏。故知。圣教无出此二。此二亦名大乘小乘。半满教等。名虽变改。其义不殊。今此经者。二藏之中。菩萨藏收。为根熟人。顿教法轮。已知教分齐。次释其名。今言佛说仁王护国波若波罗蜜者。盖乃檦经部别名也。诸经所以皆首题其名者。为求所明法。此经以真性为宗。故始檦举。但诸经立不同。乃有多种。或就法为名。如涅槃经波若经等。或就人为目。如萨和树须达拏等。或就事立秤。如枯树经等。或就喻障名。如大云经宝□经等。或就人法并障。如胜鬘经等。或事法覆举。如彼方等大集经等或法喻但题。如华严经等。或人事并立。如舍利弗问病经等。如是非一。今此经者。人法为名。如来所说。是其人名。波若波罗蜜。是其法名。法藉人通。故须檦人法。是所须举法但诸经首。别人有四。一题说人。如胜鬘等。二举问人。如彼弥勒所问经等。三举所说。如睒子经萨和檀等。四举所化人。如玉玡经须摩提女等。今举所说人。说者不同。有其五种。一是佛说。二是圣弟子说。三诸天说。四神仙等说。五变化说。此经如来圣弟子说。

开皇十九年六月二日抄写讫

猜你喜欢
  卷第四·箬庵通问
  念佛与修菩萨行·太虚
  苏磨呼童子请问经伴侣分第一卷上·佚名
  卷二百七十一·佚名
  大般涅槃经 第十八卷·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佚名
  饿鬼报应经全文·佚名
  顿渐品第八·释法海
  卷第二十一·德清
  卷十二·佚名
  妙法莲华经论优波提舍·佚名
  松源和尚语录序·松源崇岳
  入就瑞白禪師語錄卷之一·明雪
  卷第四十二·志磐
  卷第二·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九出 误相·李渔

    (外扮老僧上)寺院门前鹊噪,知是舍财吉兆。若无信女烧香,定有善男设醮。茶汤及早安排,果品预先理料。献斋的攒盒一收,募缘的疏簿就到。莫怪我出家人,都自医不好的贪嗔;须知道和尚们,自有脱不去的常套。自家菩提寺中一个住持的便

  •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①·黄昇

    唐词凡看唐人词曲,当看其命意造语工致处,盖语简而意深,所以为奇作也。李太白名白②,贺知章号之为谪仙。菩萨蛮③二词为百代词曲之祖。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梯空仁立④。宿鸟归飞急

  • 农歌集钞·吴之振

    戴昺侍屏翁游屏山分得水字携琴入空山,修竹翠相倚。一曲千古心,泠泠寄流水。拂云卧白石,冥搜契玄理。有时采薪人,歌声隔林起。秋日过屏山庵凄切抱叶蝉,问关栖树禽。入山本避喧,复爱聆此音。微飔动夕爽,薄云散秋阴。众籁阒以静

  • 御选明诗卷五十五·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五十五五言律诗六徐祯卿登支硎山楼迟游侣谷寺怜幽宻兹楼表丽观烟云连壑动竹树入门寒独往迷前径慿高迟所欢时闻有清磬遥出暮林端送许补之还丹徒怜君挥手去匹马向南天旅病青山外乡心落日悬燕关变

  • 卷之一千三百三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千一百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一百八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十国春秋卷七十七·吴任臣

    检讨呉任臣撰呉越一武肃王世家上武肃王姓钱名镠字具美杭州临安人也【后改为安国县】唐大中六年二月十有六日生于邑临水里先是邑中旱县令命道士东方生起龙以祈雨生曰茅山前池中有龙起必大异令乃止明年复旱生乃遽指镠所

  • 孙燧传·张廷玉

    孙燧,字德成,余姚人。弘治六年(1493)进士。由刑部主事升刑部郎中,正德年间,任河南右布政使。宁王宸濠阴谋叛乱,勾结太监和皇帝的宠臣,日夜刺探朝廷动向,希望朝廷发生什么变故,他好乘机起事。又威胁和利诱一些官吏,以便为他所用

  • 张溥传·张廷玉

    张溥,字天如,太仓人。自幼好学,所读之书必亲手抄写,抄完朗诵一遍,立即烧掉,然后又抄,直到六七遍才止,右手握笔的指掌起了茧。冬季手冻裂,每天要用温水烫数次。所以后来把他的书斋题名为“七录”。与同乡张采同学,二人齐名,号称“

  • 卷九下·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九下 朱批杨文乾奏摺 雍正五年八月二十八日广东巡抚【臣】杨文乾谨 奏为覆奏事窃【臣】蒙 皇恩准假赴京自四月十九日入觐 天顔至六月十

  • 金猷澍·周诒春

    金猷澍 字慰侬。年三十五岁。生于安徽霍邱。家中住址。安徽休宁县万安街瓯山素风轩三房。已婚。子一。女三。初学于直隶高等学堂。任奉天全省学务处科员。及奉天广东印刷局局长。为警钟及国民日报等通信员。光緖三十

  • 卷二·王元杰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谳义卷二     元 王元杰 撰桓公公名允惠公子隐公弟桓王九年即位谥法曰辟土服远曰桓经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程子曰桓公杀君而立不天无王之极也而书春王正月以天道王法正其罪也朱子曰书即位者是鲁

  • 叹品第二十七·佚名

    於是总{敖力}王菩萨前白佛言:未曾有也。世尊,诸佛世雄。乃能善决於是淳淑无上正真之道。畅其文字不可限量。入无限谊难受难持。解了深妙十二缘起。不能勤学。亦为甚难。其二行者无能及者,是六情难灭。坐有所著权不能解。

  • 重修凤山县志·余文仪

    台湾地方志。清余文仪、王瑛曾修纂。十二卷。文仪另有《(乾隆续修)台湾府志》已著录。瑛曾字玉裁,江苏无锡人。乾隆举人,屡官知县。旧志为时已久,为增新内容,乾隆二十八年(1763)王氏邀台籍乡贤、儒学重修此志。计有舆地、

  •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礼赞·佚名

    太上洞玄灵宝智慧礼赞,撰人不详。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赞颂类。内载智慧礼赞八首,末附科仪。全篇赞颂盖系从早期上清、灵宝经中辑出。

  • 倭变事略·采九德

    嘉靖三十七年(1558)十二月采九德著成《倭变事略》。全书共四卷,记嘉靖三十二年至三十七年江浙倭寇事。作者亲历事变,所记多出自目击耳闻。书中对倭寇侵扰海盐一带的时间、地点、经过、人民受害状况,以及通倭头目王直、徐海

  • 武昌纪事·陈徽言

    二卷。清陈徽言撰。陈徽言,字炯斋,剑川(今云南省大理)人。曾任国子监典簿。《武昌纪事》卷一以日记体记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攻占武昌、汉阳始末;卷二为杂论,记载洪秀全、冯云山、杨秀清等人家世及西洋诸教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