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二十六

阿毗昙八犍度论卷第二十六

迦旃延子造

符秦罽宾三藏僧伽提婆共竺佛念译

定犍度中过去得跋渠第一之二

答曰。或法思惟断无色生。思惟断心俱。见谛断心俱。不断心俱。云何法思惟断无色生思惟断心俱。答曰。诸法彼心相应。彼俱有思惟断。是谓法思惟断无色生。思惟断心俱。云何法思惟断无色生。见谛断心俱。答曰。如见谛断心若退若生思惟断法得生。如见谛断心住思惟断根。长益四大增益软美饱。彼法诸得生老无常。是谓法思惟断无色生。见谛断心俱。云何法思惟断无色生不断心俱。答曰。如无断心胜进思惟断法得生。如无断心住思惟断根。长益四大增益软美饱。彼法诸得生老无常。是谓法思惟断无色生不断心俱。设诸法思惟断心俱生。彼法思惟断无色耶。答曰。或法思惟断心俱生。思惟断无色。见谛断无色。不断无色。云何法思惟断心俱生。思惟断无色。答曰。诸法彼心相应。彼俱有思惟断。是谓法思惟断心俱生思惟断无色。云何法思惟断心俱生见谛断无色。答曰。如思惟断心若退若生。见谛断法得生。是谓法思。惟断心俱生。见谛断无色。云何法思惟断心俱生不断无色。答曰。如思惟断心若退若胜进。不断法得生。是谓法思惟断心俱生不断无色(思惟竟)。诸法不断无色生彼不断心俱。答曰。或法不断无色生。不断心俱。思惟断心俱。云何法不断无色生不断心俱。答曰。诸法彼心相应。彼俱有不断。是谓法不断无色生不断心俱。云何法不断无色生。思惟断心俱。答曰。如思惟断心若退若胜进。不断法得生。是谓法不断无色生。思惟断心俱。设诸法不断心俱生彼法不断无色耶。答曰。或法不断心俱生。不断无色思惟断无色。云何法不断心俱生不断无色。答曰。诸法彼心相应彼俱有不断。是谓法不断心俱生不断无色。云何法不断心俱生。思惟断无色。答曰。如不断心胜进思惟断法得生。如不断心住思惟断根。长益四大增益软美饱。彼法诸得生老无常。是谓法不断心俱生。思惟断无色(不断竟)。一切初禅五种耶。答曰。不染污五种染污非五种。无何等。答曰。远离喜乐也。一切第二禅四种耶。答曰。不染污四种染污非四种。无何等。答曰。内信也。一切第三禅五种耶。答曰。不染污五种染污非五种。无何等。答曰。念智也。一切第四禅四种耶。答曰。不染污四种染污非四种。无何等。答曰。护念净也。味相应初禅。入当言味耶。起当言味耶。答曰。诸味彼入也。味已则起味相应。乃至有想无想入当言味耶。起当言味耶。答曰。诸味彼入也。味已则起诸味相应。初禅彼一切隐没无记。答曰。如是。诸味相应初禅彼一切隐没无记也。颇隐没无记彼非味相应初禅耶。答曰。有除爱诸余垢现在前诸味相应。乃至有想无想彼一切隐没无记耶。答曰。如是。诸味相应乃至有想无想彼一切隐没无记。颇隐没无记彼非味相应。乃至有想无想耶。答曰。有除爱诸余垢现在前。颇不入初禅入第二禅。答曰。入颇不入乃至不用定入有想无想耶。答曰。入。颇不入初禅生初禅耶。答曰。生。颇不入乃至有想无想生有想无想耶。答曰。生。若得初禅非第二。彼命终生何所。答曰。或梵天。或光音。或遍净。或果实。或空处。或识处。或不用处。或有想无想。或无处所。若得乃至不用处非有想无想。彼命终生何所。答曰。或不用处。或有想无想。或无处所。云何意所念入慈。答曰。乐众生。云何意所念入悲。答曰。苦众生。云何意所念入喜。答曰。悦众生。云何意所念入护。答曰。护众生耳。慈何系结灭。答曰。无处所。悲喜护何系结灭。答曰。无处所。净初禅何系结灭。答曰。无处所。净乃至有想无想何系结灭。答曰。无处所。初第二第三解脱何系结灭。答曰。无处所。空处解脱何系结灭。答曰。或空处系。或识处系。或不用处系。或有想无想处系。或无处所。识处解脱何系结灭。答曰。或识处系或不用处系。或有想无想处系。或无处所。不用处解脱何系结灭。答曰。或不用处系。或有想无想系或无处所有想无想解脱灭尽解脱何系结灭。答曰。无处所。初除入何系结灭。答曰。无处所乃至第八除入何系结灭。答曰。无处所。初一切入何系结灭。答曰。无处所。乃至第十一切入何系结灭。答曰。无处所。法智何系结灭。答曰。或欲界系或色无色界系。或无处所。未知智何系结灭。答曰。或色无色界系或无处所。知他人心智何系结灭。答曰。无处所。等智苦智习尽道智空无愿无相何系结灭。答曰。或欲界系或色无色界系。或无处所。慈报何所受报。答曰。或梵天或光音或遍净。或果实天或无处所。悲护亦如是。喜报何所受报。答曰。梵天光音或无处所。净初禅报何所受报。答曰。梵天上或无处所。乃至有想无想报何所受报。答曰。有想无想或无处所。初第二解脱。初四除入报何所受报。答曰。梵天光音或无处所。净解脱后四除入。八一切入报何所受报。答曰。果实或无处所。空处解脱报何所受报。答曰。空处或无处所。空处一切入亦如是。识处解脱报何所受报。答曰。识处或无处所。识处一切入亦如是。不用处解脱报何所受报。答曰。不用处或无处所。有想无想解脱报何所受报。答曰。有想无想或无处所。灭尽解脱何报所受报。答曰。有想无想或无处所。知他人心智报何所受报。答曰。或梵天或光音或遍净。或果实或无处所。等智报何所受报。答曰。或欲界或色界无色界。或无处所。

阿毗昙过去得跋渠第三十四竟(梵本四百七十九首卢秦六千四百四十三言)。

阿毗昙定犍度中缘跋渠第二

八三昧四禅四无色定。味相应净无漏。颇成就味相应初禅。非净非无漏耶。成就净非味相应非无漏耶。成就无漏非味相应非净耶(只竟)。味相应成就净非无漏耶。味相应成就无漏非净耶。成就净无漏。非味相应耶(只竟)。味相应成就净无漏。不成就得弃退亦如是。若修世俗初禅。彼修无漏初禅耶。设修无漏初禅。彼修世俗初禅。若修世俗乃至不用处。彼修无漏不用处。设修无漏不用处。彼修世俗不用处。若最初入无漏初禅。得是时诸余未来无漏得心心法。彼一切法当言有觉有观。若最初无漏入第二禅。得是时诸余未来无漏得心心法。彼一切法当言喜根相应耶。若最初无漏入第三禅。得是时诸余未来无漏得心心法。彼一切法当言乐根相应。若最初无漏入第四禅。得是时诸余未来无漏得心心法。彼一切法当言护根相应。若最初无漏入空处。得是时诸余未来无漏得心心法。彼一切法当言摄空处。若最初无漏入识处。得是时诸余未来无漏得心心法。彼一切法当言摄识处。若最初无漏入不用处。得是时诸余未来无漏得心心法。彼一切法当言摄不用处耶。味相应初禅彼味相应初禅几缘缘。净几缘缘。无漏几缘缘。味相应上几缘缘。净无漏上几缘缘(味竟)。净初禅彼净初禅几缘缘。无漏几缘缘。味相应上几缘缘。净无漏上几缘缘。自地味相应几缘缘(净竟)。无漏初禅彼无漏初禅几缘缘。味相应上几缘缘。净无漏上几缘缘。自地净几缘缘。乃至不用处亦如是。味相应有想无想彼味相应有想无想几缘缘。净几缘缘。味相应下几缘。缘净无漏下几缘缘(味竟)。净有想无想彼净有想无想几缘缘。味相应下几缘缘。净无漏下几缘缘。自地味相应几缘缘。此章义愿具演说。

八三昧四禅四无色定。味相应净无漏。颇味相应成就初禅。非净非无漏耶。答曰。有欲爱未尽也。净成就非味相应非无漏耶。答曰。有凡夫人生欲界若梵天上。梵天上爱尽也。成就无漏非味相应非净耶。答曰。有无垢人上生梵天也。味相应成就净非无漏耶。答曰。有凡夫人生欲界欲爱尽。梵天上爱未尽。若生梵天上于彼爱未尽。味相应成就无漏非净耶。答曰。无也。成就净无漏非味相应。答曰。有无垢人生欲界若梵天上。梵天上爱尽味相应成就净无漏。答曰。有无垢人生欲界。欲爱尽梵天上爱未尽。若生梵天上梵天上爱未尽(成就竟)。颇味相应不成就初禅。非不净非不无漏。答曰。有无垢人生欲界若梵天上。梵天上爱尽不成就净。非不味相应非不无漏。答曰。无不成就无漏。非不味相应非不净。答曰有凡夫人生欲界欲爱尽。梵天上爱未尽。若生梵天上于彼爱未尽。味相应不成就净非不无漏。答曰。有无垢人上生梵天上。味相应不成就无漏非不净。答曰。有凡夫人生欲界若梵天上。梵天上爱尽不成就净无漏非不味相应。答曰。有欲界爱未尽。不成就味相应净无漏。答曰。有凡夫人上生梵天上(不成竟)。颇味相应得初禅。非净非无漏耶。答曰。得梵天上无爱退也。得净非味相应非无漏耶。答曰。得凡夫人逮欲爱尽也。得无漏非味相应非净耶。答曰。得依初禅越次取证。当逮阿罗汉果得味相应净非无漏耶。答曰。得上地没生梵天也。乃至得净无漏非味相应耶。答曰。得无垢人逮欲爱尽也。余得耶。答曰。不得(得竟)。颇味相应弃初禅非净非无漏耶。答曰。弃逮梵天上爱尽也。弃净非味相应。非无漏。答曰。弃凡夫人于无欲爱退欲界。若梵天上没生上地也。乃至弃净无漏非味相应耶。答曰。弃无垢人于无欲爱退也。余弃耶。答曰。不弃(弃竟)。颇味相应初禅退。非净非无漏。答曰。不退也。净退非味相应非无漏。答曰。退凡夫人于无欲爱退也。乃至净无漏退非味相应。答曰。退无垢人于无欲爱退也。余退也。答曰。不退也(退竟)。若修生俗初禅。彼修无漏初禅耶。答曰。或世俗非无漏云何世俗非无漏。答曰。本得世俗初禅现在前。若本不得世俗初禅现在前。不得是时修无漏初禅。若本不得世俗智现在前彼非初禅。得是时修世俗初禅非无漏。是谓世俗非无漏。云何无漏非世俗。答曰。本得无漏初禅现在前。若本不得无漏初禅现在前。不得是时修世俗初禅。若本不得世俗智现在前。彼非初禅得是时修无漏初禅非世俗。若本不得无漏智现在前彼非初禅。得是时修无漏初禅非世俗。是谓无漏非世俗。云何世俗无漏。答曰。本不得世俗初禅现在前。得是时修无漏初禅。若本不得无漏初禅现在前。得是时修世俗初禅。若本不得世俗智现在前。彼非初禅得是时修世俗无漏初禅。若本不得无漏智现在前。彼非初禅得是时修世俗无漏初禅。是谓世俗无漏。云何非世俗非无漏。答曰。本得世俗智现在前彼非初禅若本不得世俗智现在前。不得是时修世俗无漏初禅。若本得无漏智现在。前彼非初禅。若本不得无漏智现在前。不得是时修世俗无漏初禅。一切染污心无记心。入无想定灭尽定。非修世俗初禅非无漏。是谓非世俗初禅非无漏。第二第三禅亦如是。若修世俗第四禅。彼修无漏第四禅耶。答曰。或世俗非无漏。云何世俗非无漏。答曰。本得世俗第四禅现在前。若本不得世俗第四禅现在前。不得是时修无漏第四禅。若本不得世俗智现在前。彼非世俗第四禅。得是时修世俗第四禅。非无漏第四禅。是谓世俗非无漏。云何无漏非世俗。答曰。本得无漏第四禅现在前。若本不得无漏第四禅现在前。不得是时修世俗第四禅。若本不得世俗智现在前。彼非第四禅。得是时修无漏第四禅非世俗。若本不得无漏智现在前彼非第四禅。得是时修无漏第四禅非世俗。是谓无漏非世俗。云何世俗无漏。答曰。本不得世俗第四禅现在前。得是时修无漏第四禅。若本不得无漏第四禅现在前。得是时修世俗第四禅。若本不得无漏智现在前。彼非第四禅。得是时修世俗无漏第四禅。若本不得无漏智现在前。彼非第四禅。得是时修世俗无漏第四禅。是谓世俗无漏。云何非世俗非无漏。答曰。本得世俗智现在前。彼非第四禅。若本不得世俗智现在前。不得是时修世俗无漏第四禅。若本得无漏智现在前。彼非第四禅。若本不得无漏智现在前。不得是时修世俗无漏第四禅。一切染污心无记心。入无想三昧灭尽三昧。无想天不修世俗第四禅。非修无漏。是谓非修世俗第四禅非无漏。乃至不用定亦如是。若最初入无漏初禅。得是时诸余未来无漏得心心法。彼一切法当言有觉有观耶。答曰。或彼有觉有观。或无觉有观。或无觉无观。若最初无漏入第二禅。得是时诸余未来无漏得心心法。彼一切法当言喜根相应耶。答曰。或彼乐根相应。或喜根或护根。若最初入无漏第三禅。得是时诸余未来无漏得心心法。彼一切法当言乐根相应耶。答曰。或彼乐根相应。或喜根护根。若最初入无漏第四禅。得是时诸余未来无漏得心心法。彼一切法当言护根相应耶。答曰。或彼乐根相应。或喜根护根。若最初入无漏空处。得是时诸余未来无漏得心心法。彼一切法当言摄空定耶。答曰。或彼摄空定或识定不用定。若最初入无漏识定。得是时诸余未来无漏得心心法。彼一切法当言摄识定耶。答曰。或彼摄空定。或识定不用定。若最初入无漏不用定。得是时诸余未来无漏得心心法。彼一切法当言摄不用定耶。答曰。或彼摄空定。或识定不用定。味相应初禅彼味相应初禅。因次第缘增上。净次第缘增上无因无漏缘增上。余味相应一增上。净无漏第二第三第四禅缘增上。净无漏无色定一增上(味初禅竟)。净初禅彼净初禅。因次第缘增上。无漏次第缘增上无因。除自地味余一切味相应一增上。净无漏第二第三禅。次第缘增上无因。净无漏第四禅缘增。上净无漏无色定一增上。味相应自地次第缘增上(无因净竟)。无漏初禅彼无漏初禅。因次第缘增上。一切味相应一增上。净初禅第二第三禅。次第缘增上无因。无漏第二第三禅。因次第缘增上。净第四禅净无色定缘增上。无漏第四禅无漏无色定。因缘增上。净自地次第缘增上(无漏竟)。乃至不用定亦如是。味相应有想无想。彼味相应有想无想。因次第缘增上。净次第缘增上无因。味相应次第增上。净不用处次第缘增上。余净无漏下缘增上(味相应竟)。净有想无想彼净有想无想。因次第缘增上。味相应下一增上。净无漏识处不用处。次第缘增上无因。余净无漏缘增上。味相应自地次第缘增上无因。

阿毗昙缘跋渠第二竟(梵本一百八十四首卢秦一千六百六十四言)。

阿毗昙八犍度论卷第二十六

猜你喜欢
  卷第一·永觉元贤
  大般涅槃经疏 第十九卷·灌顶
  卷之二十七·别庵性统
  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卷第四·彦悰
  序言二:弘一大师书画金石音乐展弁言·李叔同
  上一上(并序)·元照
  心地光明魔自远离·印光
  卷四十二·佚名
  辩中边论述记卷上·窥基
  菩薩戒本序·欧阳竟无
  处胎品第六·佚名
  卷二十九·佚名
  卷三十九·佚名
  卷三·佚名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十七·贯休

    钦定四库全书 禅月集卷十七 唐 释贯休 撰 五言律诗 乞食僧 擎鉢貌清羸天寒出寺迟朱门当大道风雪立多时似月心常净如麻事不知行人莫轻诮古佛尽如斯 寒望九峯作 九朶碧芙蕖王维图未图层层皆有瀑一一合吾庐雨歇如争出

  • 卷三·沐昂

    ●钦定四库全书 沧海遗珠卷三 (明)沐昂 编 ○胡粹中(名由以字行山阴人) 古意 四时既平分二气亦均施草木悦春晖霜露亦凋瘁舒惨贵适宜好恶初不计恩多易生怨威亵忘敬畏治世以大德小惠所不贵贤哉诸葛公斯言深有味 咏怀二首

  • 卷五百八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八十六刘沧刘沧字藴灵鲁人大中八年进士第调华原尉迁龙门令诗一卷长洲怀古野烧原空尽荻灰吴王此地有楼台千年事往人何在半夜月明潮自来白鸟影从江树没清猨声入楚云哀停车日晚荐苹藻风静寒

  • 光宣以来诗坛旁记·汪国垣

    民国 汪国垣○俞樾与袁随园袁简斋(枚),己未朝考题为《赋得因风想玉珂》,有句云:“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刻画“想”字甚佳。时总裁诸公以为语涉不庄,将摈之。大司寇尹文端(继善)争曰:“此人肯用心思

  • 第八回 六哥筵前夸妓女 万岁楼上认干儿·蒲松龄

    话说那万岁饮酒中间,叫道:"六哥靠前来!"六哥寻思道:"你这京花子无廉耻,哄我近前有什么话?"说道:"老客有什么话说罢。"万岁笑道:"你知有三般景致么?"六哥道:"那三般?"万岁道:"羽州的城墙,大同的教场,宣武院的姑娘。"六哥道:"羽州

  • 司马光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元年(1038)进士,签判武成军,累迁大理寺丞、起居舍人。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之中知谏院。神宗初,官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反对

  • 卷九十八·志第七十四·艺文三·张廷玉

        ◎艺文三   子类十二:一曰儒家类,二曰杂家类,三曰农家类,四曰小说家类,五曰兵书类,六曰天文类,七曰历数类,八曰五行类,九曰艺术类,十曰类书类,十一曰道家类,十二曰释家类。   《圣学心法》四卷   《性理大全

  • ●崇祯实录卷之五·佚名

    怀宗端皇帝(五)崇祯五年春正月己亥朔,大风霾。庚子,张可大令副总兵张焘与邵国祚川兵共三千六百人战城东,焘兵忽戴红巾反击,我兵歼焉;游击陈良谟等死之。辛丑,登州城陷。时孔有德上书孙元化,元化信其言;午刻,开门纳张焘兵三百人&m

  • 卷之三百五十·佚名

    光绪二十年。甲午。九月。甲午。谕军机大臣等、有人奏、内务府郎中署。镶黄旗参领效曾。信用家丁安九、何小莲、无论该旗应办公事。均由该家丁经手。每于该旗属下到私宅禀商公事。或请用印公文。该家丁竟敢需索各项

  • 史记集解卷三十三·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三十三鲁周公世家第三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羣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已杀纣周公把大召

  • 房知温传·欧阳修

    房知温字伯玉,兖州瑕丘人。年少时以勇力当赤甲都官健,后隶属魏州马斗军,升亲随军指挥使。庄宗取得魏博,得到知温,赐姓名李绍英。用他当澶州刺史,历任曹、贝二州刺史,戍瓦桥关。明宗从魏率兵南下,知温首先快马赶上他。天成元年

  • 李英传·张廷玉

    李英,西番人。父亲南哥,洪武年间率领部众来归附,被授予西宁州同知,积功升为西宁卫指挥佥事。李英承袭该职。永乐十年,番人头领老的罕反叛。李英攻打他,讨伐来川,俘虏和斩杀三百六十人。晚上下雪,贼人逃走,李英追上去把他们都抓

  • 二十年·佚名

    (丙辰)二十年清嘉慶元年春正月1月1日○戊申朔,親行景慕宮正朝祭。○下勸農綸音曰:豐年多黍多稌,曾孫之慶,農夫之願也。今年四日得辛,其占大有。將以得辛之日,躬詣社壇祈穀,示民務本重農,誓戒齋明,竊冀心香之上格。惟爾按藩守土之

  • 卷二十一 聘礼第八·郑玄

    摈者出请。(不必宾事之有无。)[疏]“摈者出请”。○注“不必”至“有无”。○释曰:自此尽“以束帛如享礼”,论享礼之事。宾裼,奉束帛加璧享。摈者入告,出许。(许受之。)庭实,皮则摄之,毛在内,内摄之,入设也。(皮,虎豹之皮。摄之者,右

  • 请把心调到微笑的频道·李叔同

    人就像是一台有很多频道的电视机,我们调到佛的频道,我们就是佛;调到痛苦的频道,我们就是痛苦;调到微笑的频道,我们就是微笑。你也能在微笑中举重若轻那颗纯正的心,有着一份坚定,也有着一种举重若轻的大气,于是他在微笑中修成正

  • 卷七·高闶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注卷七宋 高闶 撰桓公四十有五年春二月天王使家父来求车君取于臣谓之求可乎曰不可然则此何以书求曰讥天王之无王道也所谓桓无王者岂独桓受其贬乎有王而曰无焉天王之恶亦大也弑君之贼不惟不诛之又

  •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十八·念常

      ⊙(戊申) 神宗顼(母曰宣仁圣烈皇后。高氏曹太后之甥也。幼与英宗同鞠后所。后为英宗配。生帝。自颖王为太子寻即位。三十八岁崩于福宁殿。葬永裕陵)改年熙宁(是年地动非常)辽国咸雍四年(是年金主阿骨打生)  知

  • 六度集经卷第一·佚名

    吴康居国沙门康僧会译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国鹞山中。时与五百应仪。菩萨千人共坐。中有菩萨名阿泥察。佛说经道。常靖心恻听。寂然无念。意定在经。众祐知之。为说菩萨六度无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