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三

全唐诗续拾卷二十三

怀信

怀信,元和间僧。诗一首。 【(《全唐诗》无怀信诗)】

题桂林七星岩栖霞洞诗 【题拟】

石古苔痕厚,岩深日影悠。参禅因久坐,老佛总无愁。 【见桂林市文物管理局编《桂林石刻》第一册。】

权德舆

石塘路有怀院中诸公

回合千峰里,晴光似画图。征车随反照,候吏映寒芜。石濑侵行径,溪云拂路隅。未酬知己分,宁敢学潜夫。

晓发桐庐

客路去漫漫,桐溪上水滩。扣船乘晓月,欹枕听回滩。烟重江枫湿,沙平宿鹭寒。闲吟试一望,疑在画屏看。 【均见《四部丛刊》本《权载之文集》卷六。】

灵默

灵默,俗姓宣,常州人,师马祖道一及石头希迁。贞元初入天台山,住白沙道场,移东道场,复次浦阳。阳灵戍将李望,请居婺州五泄山,世称五泄和尚。元和十三年卒,年七十二。诗一首。 【(《全唐诗》无灵默诗,传据《祖堂集》卷十五、《宋高僧传》卷十)】

越州观察使差人问师以禅住持依律住持师以偈答

寂寂不持律,滔滔不坐禅。俨茶两三垸,意在镢头边。 【见《祖堂集》卷十五。】

苏溪和尚

苏溪和尚,即五泄小师。嗣灵默,在婺州。诗一首。 【(《全唐诗》无苏溪和尚诗,传据《五灯会元》卷四)】

牧护歌

听说衲僧牧护,任运逍遥无住。一条百纳瓶盂,便是生涯调度。为求至理参寻,不惮寒暑辛苦。还曾四海周游,山水风云满肚。内除戒律精严,不学威仪行步。三乘笑我无能,我笑三乘谩做。智人权立阶梯,大道本无迷悟。达者不假修治,不在能言能语。披麻目视云霄,遮莫王侯不顾。道人本体如然,不是知佛去处。生也犹如着衫,死也还同脱(褥去辱改夸)。生也无喜无忧,八风岂能惊怖。外相犹似痴人,肚里非常峭措。活计原无一钱,敢与君王?富。愚人摆手憎嫌,智者点头相许。那知傀儡牵抽,歌舞尽由行主。一言为报诸人,打破画瓶归去。 【见《景德传灯录》卷三十。】

大义

大义,俗姓徐,衢州须江县人。嗣马祖,在信州,时称鹅湖和尚。元和十三年卒,年七十四。诗二首。 【(《全唐诗》无大义诗)】

坐禅铭

参禅学道几般样,要在当人能择上。莫只忘形与死心,此个难医病最深。直须坐究探渊源,此道古今天下传。正坐端然如泰山,巍巍不要守空闲。直须提起吹毛利,要剖西来第一义。瞠却眼兮剔起眉,反复看渠渠是谁。还如捉贼须见赃,不怕贼埋深处藏。有智捉获剎那顷,无智经年不见影。深嗟兀坐常如死,千年万岁只如此。若将此等当禅宗,拈花微笑丧家风。黑山下坐死水浸,大地漫漫如何禁。若是铁眼铜睛汉,把手心头能自判。直须着到悟为期,哮吼一声狮子儿。君不见磨砖作镜喻有由,车不行兮在打牛。又不见岩前湛水万丈清,沉沉寂寂杳无声。一朝鱼龙来搅动,波翻浪涌真堪重。譬如静坐不用工,何年及第悟心空?急下手兮高着眼,管取今生教了办。若还默默恣如愚,知君未解作工夫。抖擞精神着意看,无形无影悟不难。此是十分真用意,勇猛丈夫却须记。切莫听道不须参,古圣孜孜为指南。虽然旧阁闲田地,一度赢来得也未。要识坐禅不动尊,风行草偃悉皆论。而今四海清如镜,头头物物皆吾听。长短方圆只自知,从来丝发不曾移。若问坐禅成底事,日出东方夜落西。 【《缁门警训》卷二。】

直下识玄旨,罗纹结角是。不识玄旨人,徒劳逐所示。(甘鸟)(甘鸟)鸟,守空池,鱼从脚下过,(甘鸟)(甘鸟)总不知。 【见《祖堂集》卷十五。】

新罗僧

新罗僧,法名不详。闻大义之风造焉,至则大义已寂,遂投崖死。诗一首。 【(《全唐诗》无新罗僧诗)】

三千里路礼师颜,师已归真塔已关。鬼神哭泣嗟无主,空山只见水潺湲。 【见《江西诗征》卷八七。】

张仲素

催妆诗

舜耕余草木,禹凿旧山川。 【见《说郛》卷三二高怿《群居解颐》、卷六五宋无和子《善谑集》、《古今说海》本陆游《避暑漫抄》引《解颐》。】

慧藏

慧藏,抚州人。嗣汉州什邡僧道一,列大鉴之四世。世称石巩和尚。诗一首。 【(《全唐诗》无慧藏诗,传录《景德传灯录》卷六)】

弄珠吟

落落明珠耀百千,森萝万像镜中悬。光透三千越大千,四生六类一灵源。凡圣闻珠谁不羡,瞥起心求浑不见。对面看珠不识珠,寻珠逐物当时变。千般万般况珠喻,珠离百非超四句。只这珠生是不生,非为无生珠始住。如意珠,大圆镜,亦有人中 【《宗》作「中人」】 唤作性。分身百亿我珠分,无始本净如今净。日用真珠是佛陀,何劳逐物浪波波。隐现则 【《宗》作「即」】 今无二相,对面看珠识得摩 【《宗》作「么」。见《祖堂集》卷十四,《宗镜录》卷十一收末九句】。

米岭和尚

米岭和尚,嗣马祖道一。诗一首。 【(《全唐诗》无米岭和尚诗)】

遗偈

祖祖不思议,不许常住世。大众审思惟,毕竟祇这是。 【《景德传灯录》卷八、《五灯会元》卷三。】

裴次元

冶山二十咏并序

场北有山,维石岩岩,峰峦巉峭耸其左,林壑幽邃在其右,是用启涤高深,必尽其趣,建创亭宇,咸适其宜。勒为二十咏。

天泉池

鱼鳞息枯池,广之使涵泳。疏凿得蒙泉,澄明睹明镜。 【《淳熙三山志》卷一。】

李直方

直方,唐宗室,定州刺史山从子。贞元元年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及第,历任监察御史、司勋郎中、韶州刺史、赣州刺史、太常少卿,终于大理少卿。 【(《全唐诗》无李直方诗,传据《全唐文》卷六一八、《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二)】

岘山依旧远,汉水遶城流。 【见《舆地纪胜》卷八二《襄阳府》。】

潘存实

壶公山

双旌牧清源,吟看壶公翠。 【见黄滔《黄御史公集》卷四《壶公山》诗注、《舆地纪胜》卷一三五、《莆阳比事》卷一、《记纂渊海》卷十。】

陆畅

九日夜

灯下竹烟看更碧,月间花色不分红。 【《千载佳句》卷上《天象部夜》。】

柳宗元

答问附歌

尧舜之修兮,禹益之忧兮,能者任而愚者休兮。□□蓬藋,乐吾 【一作「夫」】 囚兮,文墨之彬彬 【一本作「申申」,】 足以申吾愁兮。已乎已乎,曷之求乎! 【见《柳河东集》卷十五。】

送贾山人南游歌并序

传所谓学以为己者,是果有其人乎?吾长京师三十三年,游乡党,入太学,取礼部、吏部科校、集贤秘书,出入去来,凡所与言,无非学者,盖不啻百数,然而莫知所谓学而为己者。及见逐于尚书,居永州,刺柳州,所见学者益稀少,常以为今之世无是决也。居数月,长乐贾景 【一作「宣」】 伯来,与之言,邃于经书,博取诸史群子昔之为文章者,毕 【一作「必」】 贯统,言未尝诐,行未尝怪,其居室愔然不欲出门,其见人侃侃而肃。召之仕,怏然不喜。导之还中国,视其意,夷夏若均,莫取其是非,曰姑为道而已尔。若然者,其实为己乎?非己乎?使吾取乎今之世,贾君果其人乎?其足也则居,其匮也则行。行不苟之,居不苟容,以是之于今世,其果逃于匮乎?吾名逐禄贬,言见疵于世,奈贾君何!于其之也,即其舟与之酒,侑之以歌。歌曰:

充乎其居,或以匮己之虚, 【一作「或踬其涂,匮乎己之虚」。蜀本云:「或以」字下疑脱「两」字。】 或盈其庐。孰匮孰充,为泰为穷,君子乌乎取以宁其躬!若君者之于道而已尔,世孰知其从容者耶! 【见《柳河东集》卷二五。】

送元暠师诗并序

中山刘禹锡,明信人也。不知人之实,未尝言,言未尝不雠。元暠师居武陵,有年数矣。与刘游久且昵,持其诗与引而来,余视之,申申其言,勤勤其思,其为知而言也信矣!余观世 【「世」字或作「近世」二字】 之为释者,或不知其道,则去孝以为达,遗情以贵虚。今元暠衣粗而食菲,病心而墨貌,以其先人之葬未返其土,无 【「无」下或有「他」字】 族属以移其哀,行求仁者以冀终其心,勤而为逸,远而为近,斯盖释之知道者欤!释之书有大报恩十篇,咸言由孝而极其业。世之 【一无此二字】 荡诞慢訑者,虽为其道而好违其书。于元暠师,吾见其不违且与儒合也。元暠,陶氏子,其上为通侯,为高士,为儒先生 【一无「生」字,一本「生」作「贤」。】 资 【一作「见」】 其儒,故不敢忘孝;迹其高,故为释;承其侯,故能与达者游。其来而从吾也,观其为人,益见刘之明且信。故又与之言,重叙其事。见《柳河东集》卷二五。

侯门辞必服,忍位取悲增。去鲁心犹在,从周力未能。家山余五柳,人世遍千灯。莫让金钱施,无生道自弘。 【中华书局校点本《柳宗元集》附录《外集补遗》录自宋干道永州本《柳柳州外集》。】

滕倪

秋怀

袅袅芙蓉枝,灼灼当秋好。严霜一以冽,日夜色枯槁。讵惟华叶衰,柯条不自保。斩刈同束薪,秋江迹如扫。时事多推移,江流去浩浩。 【见民国二十年戴鸿熙纂《汤溪县志》卷十九。】

李正封

正封,字中护,陇西人。元和二年举进士及第,同年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及第。历任监察御史、司勋员外郎、彰义军判官、司勋郎中。 【(《全唐诗》卷三四七小传过略,今据《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七补传)】

月桂

片月转洪蒙,扶疏万古同。根非生下土,叶不坠西风。每向圆时足,还随缺处空。影令群木外,香满一轮中。未种丹霄日,应虚白兔宫。何时得羽化,细得问元宫。 【见《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前集》卷一。】

三月后方有,百花中更无。 【见《锦绣万花谷前集》卷七。】

大颠

大颠,嗣石头希迁,在潮州灵山。韩愈贬潮州刺史,尝与共游。诗一首。 【(《全唐诗》无大颠诗)】

欲归山留别韩潮州愈偈

辞君莫怪归山早,为忆松萝对月宫。台殿不将金锁闭,来时自有白云封。 【见《祖堂集》卷五。】

邢允中

邢允中,明州奉化人。元和中官左班殿直监盐酒商税务。诗二首。 【(《全唐诗》无邢允中诗)】

洗(金本)潭

潭水澄初地,长为洗(金本)供。已能降虎豹,不问揽鱼龙。溅沫溪莎碧,疏流石濑重。此中清净理,继迹有禅宗。

驻锡峰

高峰常驻锡,灵异见当年。卓立惊沙界,光辉动梵天。鹤飞青霭外,龙护赤岚边。丈室仍相对,重来果夙缘。 【见董庆酉《四明诗干》卷中。邢允中诗承张靖龙同志录示。】

薛苹

苹,河中宝鼎人。少以吏事进,建中三年为长安令,历虢州刺史。永贞元年,以课最擢湖南观察使。元和三年,迁浙东观察使。元和五年,以治行调浙西。除左散骑常侍,年七十致仕,元和十四年卒。诗一首。 【(《全唐诗》无薛苹诗,事迹据《旧唐书》卷一八五《良吏传》本传、卷十二《德宗纪》、卷十四《宪宗纪》、岑仲勉《唐集质疑薛苹与薛平》)】

禹庙神座顷服金紫苹自到镇申牒礼司重加衮冕今因祈雨偶成八韵

玉座新规盛,金章旧制非。列城初执礼,清庙重垂衣。不睹千箱咏,翻愁五稼微。祇将苹藻洁,宁在饩牢肥。徙市行应谬,焚巫事亦违,至诚期必感,昭报意犹希。海日明朱槛,溪烟湿画旗。回瞻郡城路,未欲背山归。 【见《会稽掇英总集》卷八。】

崔词

词,元和中人。诗一首。 【(《全唐诗》无崔词诗)】

谒禹庙

惟舜禅功始,惟尧锡命初。九州岛方奠画,万壑遂横疏。受箓尝开洞,过门不下车。诸侯会玉帛,沧海荐图书。玄默将遗世,崇高亦厌居。耘田自有鸟,浚泽岂为鱼。家及三王嗣,殷囚百代如。灵容肃清宇,衮服闭荒墟。枣径愁云暮,松扉撤祭余。叨荣陵寝邑,怀古益踌躇。 【见《会稽掇英总集》卷八。】

羊士谔

历山

风泉 【《历代诗话续编》本《诗人主客图》作「前」】 留古颜 【《全唐诗》作「韵」】 ,笙磬想遗音。 【见汲古阁本《唐诗纪事》卷四三引《诗人主客图》。】

崔备

寄羊士谔永宁里居 【题拟】

图书锁尘阁,符节守山城。 【见江标影宋书棚本《羊士谔诗集》收《酬礼部崔员外备独永宁里弊居见寄来诗云图书锁尘阁符节守山城》。】

自在

自在,俗姓李,吴兴人。投径山出家,后从南康道一禅师受法。元和中居洛阳香山、伏牛山。世称伏牛和尚。诗四首。 【(《全唐诗续补遗》卷十七收伏牛上人《三伤颂》,云为「王蜀时高僧」,实误,详附考。传据《宋高僧传》卷十一)】

放少师行脚时颂

放汝南行入大津,碧潭深处养金鳞。等闲莫与凡鱼伴,直透龙门便出身。

三个不归颂

割爱慈亲异俗迷,如云似鹤更高飞。五湖四海随缘去,到处为家一不归。

苦节劳形守法威,幸逢知识决玄微。慧灯初照昏衢朗,唯报自亲二不归。

峭壁幽嵒往复希,片云孤月每相依。经行宴坐闲无事,乐道逍遥三不归。 【以上四首均见《祖堂集》卷十五。】

伏牛小师

伏牛小师,法名待考,师伏牛和尚自在。诗一首。 【(《全唐诗》无伏牛小师诗)】

答伏牛和尚 【题拟】

鱼龙未变志常存,变了还教海气浑。两眼不曾窥小水,一心专拟透龙门。千回下网终难系,万度垂钩誓不天。待我一朝鳞甲备,解将云雨洒乾坤。 【见《祖堂集》卷十五。】

张署

越罗巴锦不胜春。 【见《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卷十六闻人祥正《集句》引。】

猜你喜欢
  蔡挺·唐圭璋
  冷禅室诗话 全文·海纳川
  序·陈廷敬
  ◆王左丞懋德(仁父集)·顾嗣立
  ◆杜征君本(清江碧嶂集)·顾嗣立
  第三十二回 娶皇妃更联美眷·陈端生
  挽李幹人·徐志摩
  青年曲·徐志摩
  卷二·陈起
  卷十六·沈德潜
  跋·胡适
  卷六十二·陈焯
  卷十一·乾隆
  巻六·童轩
  西鄙人诗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古今滑稽联话二·范左青

    某县令居官清廉,萧然四壁。尝于除夕作联自嘲,其语颇趣。联云:“放千枚爆竹,把穷鬼轰开,数年来被这小奴才,扰累俺一双空手;烧三枝高香,将财神请进,从今后愿你老夫子,保佑我十万缠腰。”咸丰间,江苏某君为发匪所获,匪首闻

  • 卷五十九 先宋诗上·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五十九 先宋诗上傅翕傅翕,字玄风,一名灵璨,字德素。俗姓楼,东阳郡乌伤县竹山里人。建武四年生。居婺州双林寺。世称傅大士、双林大士。太建元年卒,年七十三。四相诗生相识托浮泡起,生从爱欲来。昔时曾长大,今日

  • 天台续集卷上·李庚

    宋 林师蒧等 编送张无梦归天台山 宋真宗混元为教合醇精视之无迹听无声唯有达人臻此理逍遥物外事沉防浮云舒巻絶常势流水方圎靡定形乘兴偶然辞涧戸谈真俄尔谒王庭顺风已得闻宗防枕石还期适性情玉帛簮缨非作重长謌聊

  • 卷八百二十二·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二十二广宣广宣姓廖氏蜀中人与刘禹锡最善元和长庆两朝并为内供奉赐居安国寺红楼院有红楼集今存诗十七首编为一卷皇太子频赐存问并索唱和新诗因有陈谢望苑招延【

  • 卷一百八十九 表二十九·赵尔巽

      ◎部院大臣年表六下   表略

  • ●卷十三·赵翼

    ○魏书多曲笔魏收仕于北齐,修史正在齐文宣时,(高洋)故凡涉齐神武(高欢)在魏朝时事,必曲为回护。如《孝庄纪》,建义元年书齐献武王(高欢先谥。)与于晖等大破羊亻品于瑕邱。(《北史》不书。)二年书齐献武王与上党王天穆大破邢杲于济

  • 御制续资治通监纲目内发明广义题辞·商辂

    御制续资治通监纲目内发明广义题辞甚矣周礼等发明广义之为诬而谬也大一统而斥偏安内中华而外夷狄此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是故夷狄而中华则中华之中华而夷狄则夷狄之此亦春秋之法司马光朱子所爲急急也兹发明广义乃专以

  • 书籍简介·佚名

    本书(六册一、○四六面六二七、六○○字)凡六十五卷、卷首五卷,清乾隆五十三年廷臣奉敕撰。书集肆应台湾林爽文事变所降谕旨、批答、奏章,分析月日,按次编排而成,为一部清廷镇压当年台湾革命之详细纪录。卷首五卷,为「御制诗

  • 卷之二百八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续宋编年资治通鉴巻六·刘时举

    宋 刘时举 撰宋髙宗六乙丑绍兴十五年春正月行大朝防礼用黄麾仗三千三百五十人 秦桧曰若非经界赋役不均遂命户部侍郎王铣先于两浙行之 试博学宏词科汤思退王晒洪迈并赐进士出身 三月亲试举人

  • 补史记序·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补史记序 司马贞 太史公古之良史也家承二正之业人当五百之运兼以代为史官亲掌图籍慨春秋之絶笔伤旧典之阙文遂乃错综古今囊括记録本皇王之遗事采人臣之故实爰自黄帝迄於汉武历载悠邈旧章罕补渔猎则穷於

  • 卷一百五十九·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五十九 朱批万际瑞奏摺 雍正三年九月十八日广东提督【臣】万际瑞谨 奏恭请 皇上圣安 朕安 昨董象纬来京陛见其人甚不足取尔其勉力尽职为一良帅与朕顔面增光毋致被其嗤笑 同日又 奏为钦奉

  • 第十三章 孙、陈失和与自治军成立的经过·李宗仁

    一我在南宁见过了陈炯明,住了十来天后转回北流原防。在南宁时我已微闻粤军内部发生龃龉,两粤政局又有山雨欲来之势。当时因消息不灵,不知其事本末,事隔多年,我才知道其基本原因在于孙、陈失和。中山先生是1921年4月在广州

  • 人工与佛学之新僧化·太虚

    文佛为解放家狱,俾世人获专心致力于超自然界圆寂圆觉之道,顺应天竺遗化,成就一种苾刍僧制,所谓外乞食以资色身,内乞法以资慧身者,是也。传至中国,唐代百丈禅师易之以禅而农,农而禅,内外无乞于人之新僧化。百丈既舍离律寺,创设丛

  •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第二卷·佚名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第二卷后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问曰。以何义故名不退转。答曰。以诸菩萨证得初地毕定因故。乃至未得成佛以来。常以深心如实修行。次第增长菩提之心。彼所治法不能障故名不退转。问曰。复以

  • 笔梨园·潇湘迷津渡者

    清代白话中篇小说集,现存残本,不知总卷数回数,仅存“《笔梨园》第二本” 《媚婵娟》六回,署“潇湘迷津渡者编辑”, “镜湖惜春痴士阅评”。故事大意是:明嘉靖间徽州有名江武字干城者,娶宋氏女为妻。不到一年,妻子死去

  • 书湖州庄氏史狱·翁广平

    查维佐年箫查慎行年措清初的“庄氏史狱”,因庄廷撬其人“私撰”明史而兴,牵连甚广,死难者甚众。其情节大致是,庄廷巍购已故朱国祯所撰明史,召集宾客加工成书。庄死,其父刊行。有吴之荣者,因贪赃罢官,将庄氏史作为把柄欲诈取钱

  • 风倒梧桐记·何是非

    二卷。明末何是非撰。《风倒梧桐记》述永历建国时事,描画小朝廷诸臣,沐猴文武,颇为尽致。首卷记隆武二年(1646)十月桂王称帝,以原两广总督丁楚魁为首揆,兼摄冢宰事。丁楚魁惟知鬻爵卖官,厚敛金银,清军破广州,纳降于李成栋,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