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三

西天译经三藏银青光禄大夫试光禄卿慈觉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禅定波罗蜜多品第十之三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得不退转神通。或以意想或以事业。皆是所作游戏神通。复于处处广大安住。现诸所作。彼有所作。神通智力世间最上。于所作事。虽具诸相善能决择。而复现证世出世间第一之法。菩萨神通示无尽相。犹若虚空遍一切处。菩萨神通。现一切相色无色等。复能随顺入一切声。然于前际音声平等。菩萨神通。观察一切有情心行。于其体性随缘显现。于诸劫中随其思念。前际后际无有间断。一切唯现神境变化。决定现前无别行相。菩萨神通达漏尽智。观时分已而无超越。胜出世间决择诸法。所有一切声闻缘觉之所难测。菩萨神通其义甚深。慑坏群魔制伏外道。于菩提场。而能总持一切佛法。志求正觉。随其种类转正法轮。而善调伏一切有情。至灌顶位得法自在。

舍利子。此不退转神通菩萨摩诃萨。所作事业悉无我慢。其心清净正善调伏。光洁自在。离诸染欲及随烦恼。微妙寂静所有善业。而悉成就。于禅定解脱三摩地三摩钵底。起正思惟于生死中都无系缚。所以者何。谓彼生业。诸烦恼缚颠倒执著。皆悉解脱。是故于生死中都无系缚。而复不坏大乘成证一切佛法。然彼佛法。十方谛求了不可得。又一切法皆顺佛法。是故佛法即一切法。若一切法如实寻求亦不可得。于算数道及非算数。平等超越无有少分。此说无法亦无非法。若能于法非法遍能了知。是故于此都无住著。又诸法义亦非住著。若著于义非大义利。若复于义非义悉无所住。设见于义而智无碍。若智无碍则无遍计。若无遍计则无有对。若无有对则无所住。若无所住则无间断。若无间断则无虚作。若无虚作则无迷乱。若无迷乱则无我我所。若无我我所则无诤论。若无诤论是沙门法。若无诤论是沙门法。则喻彼虚空。亦如平掌。若喻虚空亦如平掌。彼则不堕欲界色界及无色界。若一切处而无所堕。则无形色。及无显色。亦无分位。若无形色无显色及无分位。彼则如是随顺觉悟。若能如是随顺觉悟。彼则如是随所觉悟。云何说此随顺觉悟及所觉悟。谓若了知彼极微法皆不可得。说此是为随顺觉悟及所觉悟。应当于此平等入解。即能成就菩萨摩诃萨希有之法。云何菩萨摩诃萨希有之法。所谓于慈无我悲无众生。喜无寿者。舍无补特伽罗。布施无彼悔与心持戒生彼寂静心。忍辱发彼无尽心。精进发彼最上心。禅定离彼散乱心。胜慧无彼戏论心。念处无念处作意心。正断随彼生灭心。神足离彼嬉戏心。于信进念定慧。起彼无碍自然平等入解心。如是五根五力。起彼无能损坏屈伏心。于七觉支。起彼分别菩提心。于八圣道。起彼观察正解心。于奢摩他。起彼平等心。于毗钵舍那。发起观察圣谛希有遍知心。成熟有情。发彼本清净心。于彼法界摄受正法。无杂乱心。于无生法忍。起不可得心。于不退转地。起转无转心。于相所获。起无相心。庄严菩提道场。起彼顺三界心。制伏群魔。起彼摄受有情心。于诸法自性菩提。起彼顺觉悟心。于转法轮。起彼无所转心。于大涅盘。起彼随现轮回自性平等心。舍利子。如是所说。是为菩萨摩诃萨于随顺觉悟及所觉悟而能成就希有之法。

复次舍利子。云何禅定。谓诸菩萨于彼禅定无所耽著。能于如来三摩地而得圆满。又复不乐禅悦之味。诸菩萨虽复于身适悦。而无取著。复于禅定常乐大悲。以是缘故留诸惑染。又于禅定不退等持。以是缘故厌离欲界。复于禅定修神通业。以是缘故。了知一切有情心行。又于禅定通达实际。以是缘故得心智自在。复于禅定得等至智。以是缘故。普遍一切色无色界。又于禅定至极寂静。以是缘故。于声闻缘觉三摩钵底。而求增长。复于禅定而无动乱。以是缘故住极究竟。又于禅定常行对治。以是缘故。而不住彼相续习气。复于禅定得最胜慧。以是缘故。于诸世间而为第一。又于禅定。而先通解有情心意。以是缘故。诸有情中而为最上。复于禅定。而常自在随乐三宝。以是缘故。获得如来无尽功德。又于禅定得极高胜。以是缘故常住三摩呬多。复于禅定得自在转。以是缘故。而能圆满一切事业。又于禅定悉无所受。以是缘故得大智慧。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禅定。

复次舍利子。禅定波罗蜜多以何为先。所谓决定心为先。一境心为先。不散乱心为先。安住心为先。奢摩他心为先。三摩地心为先。根等持为先。力等持为先。正等等持为先。定解脱为先。九次第定为先。不相违为先。善法为先。降伏烦恼怨贼为先。圆满三摩地蕴为先。菩萨三摩地为先。佛三摩地为先。舍利子。如是寂静之法。是名菩萨摩诃萨所行之行于禅定波罗蜜多为先。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说伽陀曰。

禅定解脱波罗蜜常于多劫行是行

彼世间法意无著是名寂照三摩地

若诸通达波罗蜜如电庄严胜高显

以能勇猛离诸垢是名月光三摩地

成就无忧戒德光于诸法中自在转

斯法高勇若须弥是名法光三摩地

于彼法宝庄严地正法总持妙清净

是心能伺于他心名正法智自在转

定能摧断诸烦恼如幢珠网无障碍

于十力中胜解脱名破魔力三摩地

胜无能胜须弥灯彼号智光清净眼

谓能合掌赞善言妙住持地三摩地

以能入解空无相无愿寂静地亦然

法念功德智自在诸佛无边三摩地

苏难陀龙师子王若来若去常安静

清净眼力无瞬动定名远离种种想

金刚定如金刚地高显不动量须弥

清净音声普遍转远离烦恼三摩地

广大一切功德相犹若虚空无边际

具足增长智慧念辩才宣说悉无尽

观察有情令善作无边无尽无损坏

慈能调柔悲善根喜入极喜舍二障

解脱坚固生欢喜如胜莲华金刚幢

智海智光俱不动是名法义三摩地

无边解脱光明海如来定慧愿庄严

无上正觉妙寂静定名不动调伏法

光明愿得庄严刹令有情意悉欢喜

于正觉道常随顺庄严宝髻波罗蜜

迅速如风无分限亦如海藏持众宝

施真甘露解脱门开七觉华三摩地

大神通义妙摄受通达无边悉圆满

普现如是佛境界是名积石山王定

若修禅定波罗蜜安住等引定境界

菩萨无量功德门是名寂静三摩地

于等引中随作意所发言音皆轨范

乃至行坐威仪中如是悉常无放逸

又此诸法最寂静无我无人无寿者

亦无分别非分别唯此无余登彼岸

若修禅定波罗蜜所获无边功德海

诸有智者菩萨众应当怜愍诸有情

胜慧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一

尔时佛告舍利子。云何诸菩萨摩诃萨胜慧波罗蜜多。舍利子。若诸菩萨行不退转菩萨行时。于此菩萨藏正法殊胜义利。毕竟受持读诵听闻广大开示。为他人说。得胜慧相。又彼胜慧。云何是相。云何入解。谓于胜慧所闻之相。随意入解。又复云何是所闻相。所谓乐欲相。意愿相。善和合相。善知识相。变化相。回向相。高贵相。尊重相。右旋相。极自在相。亲近相。不听外境相。承事相。作意相。不散乱相。如求宝相。如求医相。灭一切病苦相。念器相。通达菩提相。对治觉悟相。入佛智相。听无厌相。集法施相。施已无悔相。乐近多闻相。善作欢喜领纳相。大喜遍身相。心大适悦相。听无疲倦相。乐闻正法相。乐闻正行相。乐闻不触无智相。乐闻波罗蜜多相。乐闻菩萨藏正法相。乐闻摄事相。乐闻方便善巧相。乐闻梵行相。乐闻神通相。乐闻四念处相。乐闻四正断相。乐闻四神足相。乐闻十二缘生相。乐闻无常苦无我寂静相。乐闻空无相。无愿解脱相。乐闻不积集不善根行相。乐闻积集善根行相。乐闻单已相。乐闻转法轮相。于杂染中无散乱想相。调伏一切烦恼想相。归向智者相。亲近贤圣相。远离不律仪相。乐闻圣人相。乐闻五根相。乐闻随念观察相。乐闻七觉支相。乐闻八圣道相。乐闻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量十八不共佛法相。

舍利子。而于是中即闻修慧。所以者何。谓于菩萨藏正法。而生乐欲。彼听闻已而能了知。知已能修。若于菩萨藏正法中。意愿听闻。起善和合近善知识。若变化若摄受右旋。若极自在。若亲近多闻不听外境。安住多闻勤勇作意。如求宝想。如求医想。灭贪嗔痴想受持想。若于诸法通达旨趣。及于意乐令智增长。听受无厌。闻布施已能勇悍施。闻说戒已能护净戒。闻说忍已而能忍辱。闻说精进而无懈怠。闻说禅定而不散乱。闻说胜慧心起尽漏。乐胜多闻。及闻法已身心适悦。闻大乘已而生胜欲。闻摄受事心行摄受。闻四念处而身受心法念住。闻四正断。则已生不善而令除灭。未生不善而能弃舍。已生善根而令增长。未生善法而能发起闻说离诤。而身心欲俱获轻安。闻说禅定而心行决定。闻四无量已。于一切有情而起大慈。于彼乐著而起大悲。于诸正法而起大喜。于不善处而起大舍。闻五根已。于信进念定慧而心能行。闻七觉支。于一切法心生觉了。闻八圣道。而能起心趣向涅盘。若于如来十力四无所畏四无量十八不共法。乃至无量佛法。如是当学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彼听闻已而能了知。知已能修。舍利子。如是所说种种所闻之相。随意入解是为菩萨摩诃萨胜慧波罗蜜多之行。

复次舍利子。菩萨行胜慧波罗蜜多行时。而能于此菩萨藏正法殊胜义利。受持读诵听闻广大开示。为他人说。得诸法正行。云何是为诸法正行。谓于是法。如其所说安立正行。舍利子。法正行者。谓若随顺摄受诸法。所以者何。谓法无执著是即正行。若住执著无有是处。于补特伽罗法中。而求出离。亦无是处。若于补特伽罗法。无所执著是名正行。得无疑惑。斯有是处。是故诸修行者。于此正法随顺摄受。而无障碍即为正行。

复次舍利子。若于诸法及尊重法。无执无取无生无灭。及于诸法设顺正理。亦应无取。如是所说即为正行。如我今说无有少分。亦无所见。如是无见无取是诸法相。云何为相。所谓有相无相。所以者何。此相无相。说名无相。又此相者。于一切法都无觉了。此无相者无见无取。如是所说即为正行。是故于此正行。应当修习现证诸法得无障碍。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说伽陀曰。

若于菩萨藏不应生决定

如是诸智者得安住正行

又若于是法而或行执取

及起边执故此非为正行

法虽不可得勿作于空解

况此正妙法不同于虚空

若法同虚空世间无领解

由无领解故此非为正行

又此正妙法无取无不取

是故法非法不应生执取

由无执取故此即为法相

如是行相中说名为正行

又此正妙法曾无有住著

随顺而了知无能得损害

由无所害故智都无所解

如是行相中说名为正行

又复诸智者住少欲功德

于此正法中相应善修作

若诸善安住行威仪正行

而于所向方随应得清净

以所向清净知如是正法

则能于处处了有情心意

又复诸智者了彼心意已

如是行相中而能宣正法

又此甚深法通达胜义谛

于如是义中而常获决定

又复诸智者多闻如大海

以是最深广行无量功德

不假文与义能通达正理

于无量文义获坚固不动

复次舍利子。菩萨摩诃萨。行胜慧波罗蜜多行时。于此菩萨藏正法殊胜义利。闻已乃至广为人说。而能获得胜慧光明。于诸法中。无明黑暗盲瞑翳障。悉能除灭。于胜慧光速获成就。善不善法如实了知。乃至命终诸不善法。毕竟断除。闻诸善法如所觉悟。于善寂默而能宣说。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说伽陀曰。

譬如入暗处现前诸色相

彼眼不可见以火能破瞑

如是现在劫彼有生死人

于善不善法不听而不知

由听是法故于罪不应作

及除非义利速能趣涅盘

乐亲近师友增长于闻慧

彼慧清净故获得妙乐义

彼闻义智者见非法出离

于净法勇猛得殊胜妙乐

若于菩萨藏闻已住法性

光明照世间真行菩提行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三

猜你喜欢
  大爱道般泥洹经全文·佚名
  卷三·佚名
  杂阿毗昙心论 第九卷·佚名
  彰所知论序·佚名
  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卷第三·彦悰
  解脫道論卷第五·欧阳竟无
  金刚顶胜初瑜伽普贤菩萨念诵法一卷·佚名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释·太虚
  佛说甘露经陀罗尼咒·佚名
  浮石禪師語錄卷四·通贤
  大轮金刚修行悉地成就及供养法·佚名
  佛法之四现实观·太虚
  卷第九·佚名
  第二集 地·佚名
  御制拣魔辨异录卷二·雍正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吴奕·唐圭璋

      升平乐   水阁层台,短亭深院,依稀万木笼阴。飞暑无涯,行去有势,晚来细雨回晴。庭槐转影,纱厨两两蝉鸣。幽梦断枕,金猊旋热,兰炷微薰。   堪命俊才俦侣,对华筵坐列,朱履红裙。檀板轻敲,金樽满泛,纵交畏日西沉。金丝玉管,间

  • 魏初·隋树森

    魏初(一二二六--一二八六),字太初,号青崖,弘州顺圣(今河北阳原县)人。从祖父魏璠,金代进士,父思廉,金甄官署令。魏初幼好读书,尤长于《春秋》,为文简而有法,曾从元好问学。中统元年(一二六○),为中书省掾史

  • 教我如何不想她·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枯

  • 卷三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十三子志宁于志宁字仲谧高陵人隋末有名高祖入关礼遇之为太宗天策府从事中郎侍从征伐兼文学馆学士太宗宴贵臣内殿志宁以非三品不至上怪之特令预宴即加散骑常侍为太子詹事数有规谏高宗朝拜尚

  • 南匈奴列传第七十九·范晔

    前书直言匈奴传不言南北今称南者明其为北生义也以南单于向化尤深故举其顺者以冠之东观记称匈奴南单于列传范晔因去其单于二字南匈奴B374落尸逐鞮单于比者,呼韩邪单于之孙,乌珠留若鞮单于之子也。自呼韩邪后,诸子以次立,至

  • 金佗稡编卷二十七·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稡编卷二十七宋 岳珂 撰天定録中经进百韵诗臣一介孱庸滥饕世禄每念沉寃未雪直笔久汚一意纂修五年勤瘁比干宸览误简渊衷万死尚寛九殒莫报今因追感先臣飞事辄赋百韵诗一篇缮写躬诣天庭投进伏望圣慈特

  • 傅应祯传·张廷玉

    傅应祯,字公善,江西安福人。隆庆五年(1571)中进士,授职零陵知县。剿杀洞庭强盗,将祁阳有盗名的大土匪治罪,使老百姓得到安宁。后调任溧水知县。万历三年(1575)升为御史。张居正执掌国事,傅应祯是他的门生,对时事有所思虑,遂上

  • 163.杜甫写“诗史”·林汉达

    安史之乱结束了。这对于饱受战乱痛苦、盼望安定的百姓来说,毕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当时在梓州(今四川三台)过流亡生活的诗人杜甫,听到这个消息,更是欣喜若狂,泪流满面。杜甫,字子美。他跟李白一样,是唐代最著名的大诗人之一

  • 论语集解义疏卷九·皇侃

    魏 何晏 集解梁 皇侃 义疏论语阳货第十七疏【阳货者季氏家臣亦凶恶者也所以次前者明于时凶乱非唯国臣无道至于陪臣贱亦竝凶恶故阳货次季氏也】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注孔安国曰阳货阳虎也季氏家臣而専鲁国之政欲见

  • 第十八章 9·辜鸿铭

    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辜讲这一段只是给出当时著名的音乐家和伟大的画家的名字,随着当时艺术的衰败及艺术赞助的缺失,这些人不得不从一个侯国零零

  • 商书·仲虺之诰·佚名

    汤归自夏,至于大坰,仲虺作诰。成汤放桀于南巢,惟有惭德。曰:「予恐来世以台为口实。」仲虺乃作诰,曰:「呜呼!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惟天生聪明时乂,有夏昏德,民坠涂炭,天乃锡王勇智,表正万邦,缵禹旧服。兹率厥典,奉若天命。夏王有罪

  • 分别功德论卷第五·佚名

    失译人名附后汉录  所以称难陀比丘端政第一者。诸比丘各各有相。身子有七。目连有五。阿难有二十。独难陀有三十相。难陀金色。阿难银色。衣服光曜金镂履屣。执琉璃钵入城乞食。其有见者无不欣悦。自舍如来。余诸弟

  • 佛说守护大千国土经卷上·佚名

        西天北印度乌填曩国帝释宫寺传法大师三藏沙门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王舍城鹫峰山南面佛境界大树林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其名曰尊者舍利弗尊者摩诃目乾连。尊者摩诃迦叶尊者

  • 卷第四十三·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四十三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杂蕴第一中思纳息第八之二应知此中有二种三摩地。一染污。二不染污。染污者。名三摩地。亦名散乱。不染污者。名三摩地。不名散乱。故三摩地有十二

  •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十四·净挺

    弟子智淙智沇编序记邻木和尚白云语录序白云和尚向化鹿山前拾得个肘后灵符二十年中青嶂碧岩拈来便用昔牛头百鸟衔花云居天神送供无端丑拙贻笑方来阿兄年十六七便已眼睁睁地将他神头鬼面一手掀翻及至上天童入东山踏着铁

  • 无名的裘德·哈代

    英国作家哈代的长篇小说。主人公裘德·范立是个有才华的农民,凭自修学会了拉丁文和希腊文,想进大学深造,将来当教师。但资本主义社会的高等学府鄙视这个出身卑微的青年,把他排斥在门外。妻子也看不起裘德,离他而去。

  • 燕台再游录·柳得恭

    《滦阳录》 另名《热河纪行诗注》,是朝鲜正祖14年(清乾隆55年,1790年),柳得恭随同参加乾隆帝八旬万寿节的进贺使前往热河与燕京时,留下的诗篇和纪行记录。《燕台再游录》是此后十多年后的顺祖1年(清嘉庆6年,1801),作为朝鲜使

  • 火车上的威风·老舍

    独幕话剧。副题作“改编旧作《马裤先生》”。初载1979年《剧本》2月号。收入198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老舍剧作全集》第3卷。现收入《老舍文集》第12卷。剧本写马先生在某列火车发车前短短一段时间里对茶房颐指气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