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五无反复经之二

佛说五无返复经

    宋居士沮渠京声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时有一梵志。在罗阅只国。闻舍卫人多慈孝顺奉经修道供事三尊。便到舍卫国。见父子二人耕地。毒蛇啮杀其子。父故耕不视其子。亦不啼哭。梵志问曰。此儿谁子。耕者答言。是我之子。梵志曰。是卿子者。何不啼哭而耕如故。其人答曰。人生有死。物成有败。善者有报。恶者有对。愁忧啼哭何所追逮。设不饮食。何益死者。卿今入城。我家在某处。愿过语之。吾子已死。不须持二人食来。梵志自念。此人无返复儿死在地。情不愁忧而反索食。此人不慈。无有比类。梵志便行。入城诣耕者家。见死儿母。即便语之。卿儿已死。父言但持一人食来。何以不念子耶。儿母逆为梵志说譬喻言。子者如客。来依人止。来亦不却。去亦不留。此儿本我亦不唤来自来过我生。死亦自去。非我力乃使进退。随其本行追命所生。又语其姊。卿弟已死何不啼哭。姊即向梵志说喻言。我等兄弟。譬如工师入山斫林。缚作大筏。安置水中。卒逢大风。吹破筏散。随水流去。前后分张。不相顾望。我弟亦尔如是宿命因缘。一时共合会。在一家生。随命长短。生死无常。合会有离。我弟命尽。各自随行。无常对至。随其本行。不能相救。又语死者妇。卿夫已死。何不啼哭。妇复为梵志说喻言。我等夫妇因缘共会。须臾间已。譬如飞鸟。暮栖高树。同共止宿。向明早起。各自飞去。行求饮食。有缘则合。无缘则离。我等夫妇。亦复如是。去住进止。非我之力无常对至。随其本命。不能相救。又语其奴。汝大家儿死。何不啼哭。奴复说喻。我之大家因缘合会。我如犊子。随逐大牛。人杀大牛。犊子在边。不能救大牛。无常之命不可得救。奈何愁忧啼哭亦无所益。梵志闻之。心惑目瞑。不识东西我闻此国人孝顺奉道供事三尊。故从远来。欲得学问。未有善应而见五无返复人。劳身苦心远来至此。了无所益。又问行人。佛在何许。欲往问之。行人答曰。近在祇洹精舍。梵志即往到佛所。稽首佛足作礼。却坐一面。愁忧低头默无所说。佛知其意。谓梵志曰。可为低头。愁忧不乐。梵志白佛言。所愿不果。违我本心。是故愁忧也。佛问曰有何所失。愁忧不乐。梵志白佛言。我从罗阅只国来。闻此国人孝顺奉敬三尊。故从远来。欲得学问。既来到此。见五无返复人。是故愁忧不乐。佛言。何谓无返复者。梵志白佛言。我见父子二人耕地下种。子死在地父亦不愁。反更索食。而反向我说无常事。母妇及姊与奴都无愁忧。是为大逆无返复也。佛言不然。不如卿语。此之五人最有返复。知命无常非愁忧所逮。往古圣不免斯患。况于凡夫大啼小哭。何益死者。世间俗人无数劫来。流转生死。迁神不灭。死而复生。如车轮转。无有休息。背死向生。非忧愁所逮。梵志闻之。心开意解。更有忧戚。我闻佛说。如病得愈。如盲得视。如闇遇明。于是梵志。即得道迹。一切死亡。不足啼哭。欲为亡者。请佛及僧。烧香供养。读诵经典。能日日作礼。复志心供养三宝。最是为要。于是梵志。稽首作礼。受教而去。

    佛说五无返复经

猜你喜欢
  论禅宗史的纲领·胡适
  佛说妙吉祥最胜根本大教经卷下·佚名
  卷十四·佚名
  序·佚名
  却温黄神咒经·佚名
  原跋·智旭
  指与月·佚名
  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第九·佚名
  祖庭嫡传指南卷下·徐昌治
  骨 佛 塔 记·太虚
  优婆夷教育与佛化家庭·太虚
  卷第二·宗密
  成实论 第七卷·佚名
  大乘密嚴經卷中·欧阳竟无
  覆袁闻纯居士书·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庚戌三十六首·许南英

    庚戌(宣统二年、一九一○)己酉除夕读「尤西堂全集」,有「己酉除夕」、「庚戌元旦」二首。予任三水,适值己酉、庚戌;春初无事,即用原韵,援笔偶成,聊消闲耳,诗云乎哉?名心官派尽消除,承乏匆匆一载余。迎岁喜开汤饼会(腊月二十八日添

  • 唐诗镜卷二十·陆时雍

    <集部,总集类,古诗镜__唐诗镜>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二十 明 陆时雍 编 盛唐第十二 李白【四】 五言律诗 宫中行乐词 【本传云玄宗坐沈者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頮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

  • 卷八百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十六皎然奉酬袁使君高春游鶺鴒峯兰若见怀鶺鴒中峯近高奇古人遗常欲乞此地养松挂藤丝昨闻双旌出一川花满时恨无翔云步远赴关山期跻险与谁赏折芳应自怡遥知忘归趣喜得春景迟已见郢人唱新题

  • 卷二百六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二百六十秦系秦系字公绪会稽人天宝末避乱剡溪北都留守薛兼训奏为右卫率府仓曹参军不就建中初客泉州南安有九日山大松百余章俗传东晋时所植系结庐其上穴石为研注老子弥年不出张建封闻系不可致

  • 卷二十八·唐·蒋一葵

    【刘长卿】 〔字文房。终随州刺史。每题诗不言其姓,但长卿而已。皇甫氵是云:“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老兵矣;语未有骆宾王一字,已骂宋玉为罪人矣。”其名重如此。〕 刘长卿与皇甫曾友善,曾《过

  • ●南疆绎史勘本卷十七·温睿临

    霅川温氏原本古高阳氏勘定目录列传十一徐汧华允诚杨廷枢刘曙陆培王道焜叶向荣○右义烈诸臣列传第十一。此数君子者,皆直谅气节之士也。使其当平世,岂不彬彬乎王国之羽仪哉!学不售于时、才不展乎用,从容引义以自毕其志,盖列

  • 司空图传·欧阳修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人。父名舆,干练有风采。大中年间卢弘止管盐铁,上表向皇帝推荐他任安邑两池榷盐使。起初,法令很粗疏,官吏对触犯禁令不在乎,司空舆加订了几十条细则,大家都认为订得好。因他的功绩,升官为户部郎中。司空

  • 第一章 历史的定义和价值·吕思勉

    历史是怎样一种学问?究竟有什么用处?从前的人,常说历史是“前车之鉴”,以为“不知来,视诸往”。前人所做的事情而得,我可奉以为法;所做的事情而失,我可引以为戒。这话粗听似乎有理,细想却就不然。世界是进化的,后来的事情,决不能

  • 洪范统一·赵善湘

    宋 赵善湘 撰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王乃言曰呜呼箕子惟天隂隲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彞伦攸叙商曰祀周曰年洪范周书称祀盖箕子自序其事而周史因而书之也王访于箕子就见之也武王可使箕子归周不能使箕子朝王道不可屈也方

  • 第十七章 10·辜鸿铭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辜讲孔子有一次对儿子(伯鱼,即孔鲤)说:“你应当专心研习《风》《雅》《颂》的前两章,学习《诗经》的前两部分。如果没有学习这两

  • 卷二十二·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二十二月令第六之三孟夏之月日在毕昏翼中旦婺女中【婺音务又夏小正四月昴则见初昏南门正日在毕淮南子作招摇指已】正义郑氏康成曰孟夏者日月会於实沈【孔疏实沈申次之号】而斗建巳之辰也 

  • 卷七·吴廷华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章句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章句卷七同知吴廷华撰大射仪第七【诸侯将祭与羣臣射以观其德其比于礼乐而中多者得与于祭曰大者重其事不言礼言仪者以威仪惟此为极盛也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大射之燕

  •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本地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一已说意地。云何有寻有伺地。云何无寻唯伺地。云何无寻无伺地。总嗢拖南曰界相如理不如理杂染等起最为后如是三地。略以五门施设建立。一界施设建立。二相

  • 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卷第三·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 诏译  尔时尊者。十力迦叶。游行到彼置宝钵所。见是事已。即诣光明长者舍。问长者言。汝置宝钵于其路左。当何所用。光明长者。即以前缘。具白尊者。是时十力迦

  • 儒门崇理折衷堪舆完孝录·佚名

    儒门崇理折衷堪舆完孝录,撰人不详。约成书于明朝中叶。八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本书言堪舆之学,宣称选择福地吉辰为亲人安葬,是为完成孝道,故书名「堪舆完孝录」。堪舆之要,在于选择地形地气和七政(日月五星)造命年月。本书

  • 幽明录·刘义庆

    又称《幽冥录》或《幽冥记》。志怪小说。原书二十卷,今本作六卷。六朝(宋)刘义庆撰。义庆有《世说新语》已著录。原书久佚,鲁迅《古小说钩沉》辑有二百六十余条。所记皆山精物魅、鬼神祸福、占卜梦兆、吉凶果因之类,与《

  • 投瓮随笔·姜南

    《投瓮随笔》,一卷,收入乾隆年间吴省兰所编《艺海珠尘》及《说郛续》。该书体例与《风月堂杂识》相同,亦因人、因事立条,共三十七条。书中所述,臧否人物、品评诗文、抑扬吏治,并介绍了风土人情、典故奇闻等。

  •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佚名

    梵名Abhidharma -dharma-skandha-pa^da 。凡十二卷。印度大目干连造,唐玄奘译。又称说一切有部法蕴足论。略称法蕴足论。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六册。阿毗达磨六足论之一。本论系以众法之宝聚普施群生之著作,故有此称。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