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五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持国轮王先行品第五之余

复次大王。有四种法。若圆满者。即能安住大乘。成就不放逸行。心无流散。何等为四。一者戒护诸根。二者观欲过失。三者摄受一切作无常想。四者于法决定为胜命根。大王。如是四法。若圆满者。即能安住大乘。成就不放逸行。心无流散。大王。有四种法。王者修行若具足者。说名仁王。何等为四。一者常不弃舍大菩提心。二者以菩提法教示他人。三者以诸善根回向菩提。四者于佛世尊大威德力。若见闻已。亦复于彼一切天人声闻缘觉所有威力生欢喜心。然即唯求佛大威力。大王。如是四法。王者修行若具足者。说名仁王。是故大王。应当常修不放逸行。信心清净忻慕正法。起乐法欲勤求正法。常当游戏正法园苑不著境界。所以者何。大王。当知欲无厌足。彼所足者是谓圣慧。又复大王。寿量微少命不久停。往趣他世罪业可怖。由是应知。常当亲近供养恭敬诸佛如来。以此善根。应于四处而用回向。何等为四。一者回向无尽果报。二者回向无尽法门。三者回向无尽妙智。四者回向无尽辩才。大王。复有四法。一者身清净故能成慧行。二者语清净故能成闻行。三者心清净故能成戒行。四者慧清净故能成智行。复有四法。一者方便圆满故能成熟有情。二者慧圆满故能降伏诸魔。三者愿圆满故即如说能行。四者值遇佛故即得一切佛法圆满。

时彼持国转轮圣王。于彼佛所得闻正法。示教利喜生欢喜心适悦庆快。持以无价真珠妙宝。及王者所有一切受用。悉以献佛而为供养。乃至尽寿修诸梵行奉持五戒。是时王诸宫嫔。于彼佛所闻正法已。心大适悦踊跃欢喜。各以身所著衣及庄严具。覆于佛上。乃至尽寿修诸梵行奉持五戒。悉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持国转轮圣王。快得善利增益法财。已与诸宫嫔眷属。各各至诚顶礼佛足。及苾刍众亦悉礼敬绕七匝已。即时入于大楼阁中。踊升虚空自在而行。还极清净大国城中。

复次持国转轮圣王。于后一时择月圆日。严驾出游众花大园。而为玩赏。鼓吹清音奏妙歌乐。恣其所乐嬉戏游从。是时有二最上宫女。一名无毁。二名无比。同诣欢喜池中。清净澡沐出已衣覆。处于莲花师子之座。是二宫女。即于座中各有一童子。自然化生跏趺而坐。童子端严色妙无比。相好圆具人所乐观。于刹那间即各踊身住于虚空。是时空中有贤圣言。此二童子。一名法思。一名法慧。故此二名由斯而立。彼法思童子。于其无毁宫女坐中化生。彼法慧童子。于其无比宫女坐中化生。时二童子。在虚空中亦加趺坐。异口同音说伽陀曰。

仁者我今得善利所谓发生菩提心

既发心已遇世尊起清净心而信礼

大海深广难彻底生死轮转无休息

有情广渡生死流彼菩提心不舍离

有世界名无毁身有世尊名时分王

我从彼来求法门乐见牟尼功德聚

我时各各加趺坐分从二母坐中生

我父持国大圣王故来合掌伸敬礼

愿父伺察听我说阿庾多劫善得法

乃至圆成大菩提所得于中不弃舍

一切唯佛出世难父母难得居法位

法中善友刹那逢清净妙宝随意现

欲及精进不放逸出家得利具正知

勤修利益心调柔惭愧多闻具善戒

慈悲调寂为有情普令获得深法忍

精进勤力无著心成熟摄受诸群品

心离相故得调畅于其身命不顾惜

思惟正法如救然愿获诸佛胜功德

父王最上难得者我所称赞最上法

我从彼佛刹中来还归彼佛本因处

我等已住菩萨位普能摄受诸善法

刹那获得五神通随念随观意能晓

时彼持国转轮圣王。与宫嫔眷属并二童子智者菩萨。以神通力处虚空中。同诣世尊无边功德宝众庄严王如来会中。到已各各顶礼佛足。一切众会普伸尊敬。是时彼佛。观二童子是真佛子。乐欲听受菩提道法。佛知其意。即为宣说甚深正法。佛言。善男子。当知诸法从缘所生。中无主宰亦无作者。知内是空外无所行。诸法皆空虚假无实。于见于作应悉清净。犹如虚空而无所取。彼佛世尊如是多种。广为宣说清净法时。会中有七十六那庾多及三俱胝人。得无生法忍。是时持国转轮圣王。在佛会中经七昼夜作供养已。与其诸子并宫嫔眷属。于刹那间还本所居。时彼轮王后于一时。独处栴檀楼阁之中。登于莲花师子之座。窃作是念。我此千子悉已安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然于其中何者最先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我宜设法以验其事。作是念已即敕侍人。用以七宝妙巧作瓶。如其分量善施作已。即命各书千子名字置宝瓶中。复以七宝作妙莲花。于其花中安置宝瓶。然后于七昼夜广以微妙香花涂香粖香等及鼓吹歌音。严伸供养瓶中名字。是时空中有十千天人。助发种种妙供养事。如是供养七昼夜已。普召宫嫔眷属及王千子并二童子咸集其前。复以贤妙金床安置宝瓶。安已即时敕遣侍人。于宝瓶中取其名字。侍人如命瓶中最先取一名字。前奉于王其名乃是清净慧太子。然后次第遍取其名。即时于刹那间而此大地六种震动。所有宫嫔先各执持诸妙乐器。不鼓自鸣出妙歌音。寂慧。当知彼时清净慧太子。最先瓶中取其名者。岂异人乎。即是此贤劫中。过去俱留孙如来。次于瓶中取一名字。其名最胜军太子者。即是过去俱那含牟尼如来。次于瓶中取一名字。其名寂诸根太子者。即是过去迦叶如来。次于瓶中取一名字。其名一切义成太子者。寂慧。当知即我身是。次于瓶中取一名字。其名宝带太子者。即当成佛号慈氏如来。次于瓶中取一名字。其名牛王太子者。即当成佛号师子如来。次于瓶中取一名字。其名电天太子者。即当成佛号大幢如来。次于瓶中取一名字。其名贤王太子者。即当成佛号妙花如来。次于瓶中取一名字。其名净光吉祥太子者。即当成佛号花氏如来。次于瓶中取一名字。其名莲华眼太子者。即当成佛号善宿如来。次于瓶中取一名字。其名无垢光太子者。即当成佛号妙眼如来。次于瓶中取一名字。其名净池太子者。即当成佛号妙臂如来。次于瓶中取一名字。其名慧王太子者。即当成佛号明焰如来。次于瓶中取一名字。其名善庄严太子者。即当成佛号明味如来。次于瓶中取一名字。其名增长分太子者。即当成佛号导师如来。次于瓶中取一名字。其名净严王太子者。即当成佛号持胜功德如来。次于瓶中取一名字。其名吉祥密太子者。即当成佛号胜财如来。次于瓶中取一名字。其名妙光身太子者。即当成佛号智积如来。次于瓶中取一名字。其名勇健太子者。即当成佛号宝积如来。次于瓶中取一名字。其名宝称太子者。即当成佛号普光明如来。寂慧。当知如是等广说。彼千子中相继而取。乃至取一名字。其名大峰庄严太子者。即当成佛号无边功德宝称如来。寂慧。唯一名字在宝瓶中。最后取之。其名无边慧太子。而此太子于千子中居最小位。是时诸兄或轻侮言。我等诸兄当成佛时。已作佛事已度有情。汝于最后当何所作。

时无边慧太子说伽陀曰。

佛法无边如虚空有情及慧亦无尽

行愿清净戒薰修当听我说此行愿

诸兄寿量若干数王者众会数若干

如我寿量总聚之愿当尔许声闻众

太子说是伽陀已空中天人赞善哉

正士意乐净周圆利益有情无穷尽

寂慧。当知彼时最小无边慧太子者。当得成佛号乐欲如来。于贤劫中最后成佛。寂慧。所有贤劫中诸佛寿量及声闻众。彼乐欲如来而悉当得。是彼如来善乐欲故。是故如来名为乐欲。

复次寂慧。汝且观是菩萨摩诃萨。善巧方便圆具净戒。无毁大愿满足胜行。彼诸太子九百九十九人。乃至无边慧太子。如上功德皆悉成就。

是时彼千太子。俱谓二童子菩萨言。汝此法思法慧二善男子。往昔发何殊胜愿力。今如是邪。法思童子言。诸仁者。我与汝等皆如金刚手。菩萨相续胜行。不离一切如来无上秘密。不离一切佛法听受信解。法慧童子言。今我诸兄具胜愿力。愿我与汝悉证菩提。成菩提已。我皆劝请转妙法轮。如其愿力。于彼佛所受菩提记。寂慧。当知彼时持国转轮圣王者岂异人乎。即是然灯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往昔因中居轮王位时。彼轮王千太子者。即是此贤劫之中千佛如来。从俱留孙如来。至乐欲如来(古经不译但云楼至)彼时法思童子。于无毁宫女坐中化生者。即是金刚手大秘密主菩萨摩诃萨神力所化。彼时法慧童子。于无比宫女坐中化生者。即是尸弃梵王。寂慧。彼时持国转轮圣王诸宫嫔者。即是今此会中诸菩萨众。彼诸宫嫔。尔时得王千子成熟化度。而悉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安住大乘。彼诸宫嫔。次第当于此贤劫中受菩提记。寂慧。汝复应观缘生之法理不相违。善根诸因及发心胜行果无坏失。今此会中诸菩萨大士。皆能增长最胜意乐。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五

猜你喜欢
  卷上·佚名
  卷第二·佚名
  卷第三十六·佚名
  林野奇禪師語錄卷第一·通奇
  空品第十八·佚名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二十一·圆晖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三·玄奘
  谈 唯 识·太虚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七卷·佚名
  楞 严 大 意·太虚
  中四下·元照
  华严七字经题法界观三十门颂卷下·本嵩
  卷一 前尘梦影·李叔同
  辟支佛因缘论卷上·佚名
  卷九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五集卷八十六·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八十六古今体一百六首【甲寅二】立春日得句新春四始洽新年【正月初四日】苍縡钦承景福骈禄位名夀德惭薄元亨利贞时致先昨丰今吁绥屡继【去岁幸获普丰秋间播种麦田

  • 卷五·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五天象星赋           【梁】陆云公汉武帝夜游昆明之池顾谓司马迁相如曰星之明丽矣考之于歌颂求之于经史龙尾着于虢童天汉表于周士既妖謡之体陋嗟怨刺之蚩鄙每鬰悒而未摅思命篇

  • 卷三百八十五·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八十五药名诗类五言古药名          【齐】王 融重台信严敞陵泽乃闲荒石蚕终未蠒垣衣不可裳秦芎留近咏楚蘅搢逺翔韩原结神艸随庭衔夜光五言律山家小憇即景效药名体 

  • 卷五十四·宋·蒋一葵

    【陈师道】 〔字履常,又字无已。晚得诗法于黄鲁直。尝与晁说之论诗曰:“吾此一瓣香,须为山谷道人烧也。”山谷尝有诗云:“闭门觅句陈无已,对客挥毫秦少游。”以喻其才思之异。〕 郭提刑概慕陈后山之

  • 卷一百二十一·杨士奇

    永乐九年十一月戊午朔钦天监进永乐十年大统历 上御奉天殿受之颁赐诸王及文武群臣 唐王桱第三子生赐名琼燀 免狭西所属郡县永乐八年以前逋租○己未赐翰林学士兼左春坊大学士胡广等五员彩币各三表里米十石 呕罕河等

  • 卷之二百四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六十二·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六十二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五十九 吴臣 陆凯【子伟 弟胤何定】 陆抗【子晏 景】 陆凯字敬风丞相逊族子黄武初为永兴诸暨长所在有治迹拜建武都尉领兵虽统军衆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五 文苑传十二·纪昀

    文苑传金 【一】○金一韩昉蔡松年【珪】 吴激马定国 任询赵可郭长倩 萧永祺 胡砺王竞 杨伯仁 郑子耼党怀英韩昉蔡松年 【蔡珪】吴激马定国任询赵可郭长倩萧永祺胡砺王竞杨伯仁郑子聃党怀英△韩昉韩昉字公美燕京

  • 三八三 户部为知照全书总裁程景伊等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佚名

    三八三 户部为知照全书总裁程景伊等罚俸事致典籍厅移会乾隆四十二年五月初十日户部为移咨事。陕西司案呈,本年四月十九日准都察院咨称,本院具题办理四库全书内《吴都文粹 九(十)老序》一篇,蒙皇上指出格式,前后书写体例不

  • 卷四十八·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四十八明 杨士奇等 撰治道宋高宗时提举万夀宫兼侍读张守上奏曰臣仰惟陛下忧勤念治行已十年自去冬敌人不能南渡今秋湖寇荡平中兴有期内外延跂然

  • 卷五十九(哀十二年,尽十五年)·孔颖达

    【经】十有二年,春,用田赋。(直书之者,以示改法重赋。)[疏]注“直书”至“重赋”。正义曰:“用田赋”者,用田之所收以为赋,令之出牛马也。依实直书之,以示改常法重赋敛。成元年“作丘甲”,甲是造作之物,故言“作”。马牛,赋税以充

  • 入定不定印经·佚名

      唐 义净译  大周新翻三藏圣教序    御制  盖闻。大乘奥典。光秘赜于琼编。三藏玄枢。著灵文于宝偈。斯乃牢笼系象。演畅幽深。虽第一义空。名言之路双绝。诸法无相。听说之理兼忘。然则。发启善根。寔资

  • 卷第八十六·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八十六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离世间品第三十八之六 【经】佛子菩萨摩诃萨有十种清净禅何等为十所谓常乐出家清净禅舍一切

  • 卷第一·应庵昙华

    应庵和尚语录卷第一 初住处州妙严禅院语录 住湖州显忠资福禅寺门人(守诠)等编 师受请 判府左司。度疏。师拈示众云。此是判府左司。两手分付。谓之无尽藏顶王三昧。言言见谛。句句朝宗。若也知得。更不重说偈言。若

  • 第六十章 世间与教之爱护行政·佚名

    此大地主之[王]选拔调查皆旧家之人人,应行动之处,备为己警护。(一)于普罗提之都筑高坚固之城壁,设余多之都门,施漆餐工事与彩色。(二)普遍施设幅广[水]深之濠,敌之难落具高之巴坦提罗。(三)谋教确立之[王],受戒其他之仪式[要]比丘等不满定

  • 序偈·佚名

    一 一婆罗门[婆和利] 通达[吠陀]之真言 继续冀求无所有 憍萨罗都去南路(九七六)二 阿摄迦与阿罗迦 中间境域等距离 瞿陀婆利河畔住 彼拾落穗食树实(九七七)三 于彼[住所]之附近 已有广大之村镇 收获为生在彼处 彼于

  •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董思靖

    《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南宋泉州道士董思靖注解,书成于宋理宗淳祐十二年(1252)。四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玉诀类。全书各卷分章注解《生神章经》。前二卷取经文上半篇,分作六段二十八章,概述各章要旨,并疏解其

  • 林灵素传·赵与时

    林灵素。北宋道士,温州(今属浙江)人。字通叟,本名灵噩。少依佛门为僧,因常受其师笞骂,后改从道教。善妖幻祷雨之术,往来淮、泗间(今安徽治北)政和(1115)末,由左道录徐知常推荐于朝廷,林称宋徽宗为神霄玉清王下降,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