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

△正福品第五之二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满阎浮提所有众生。各各教令修四禅定。憍尸迦。於汝意云何。彼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虽多。不如有人於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发菩提心住菩萨法。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受持读诵生欢喜心为人演说。或复为人解释其义於此正法生清净心离诸疑惑。转劝他人使其受持。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此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道。汝於是中如所宣说应当修学。如是学者乃名得法。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复次憍尸迦。置是满阎浮提所有众生。若满四大洲所有众生。各各教令修四禅定。复置是数。若满小千世界所有众生。各各教令修四禅定。亦置是数。若满中千世界所有众生。各各教令修四禅定。亦置是数。若满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各各教令修四禅定。亦置是数。如是乃至若满兢伽沙数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一一教令修四禅定。憍尸迦。於汝意云何。彼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虽多。不如有人於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发菩提心住菩萨法。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受持读诵生欢喜心为人演说。或复为人解释其义。於此正法生清净心离诸疑惑。转劝他人使其受持。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此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道。汝於是中如所宣说应当修学。如是学者乃名得法。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当知是人得福甚多。复次憍尸迦。若满阎浮提所有众生。各各教修四无量行四无色定。乃至普修一切神通梵行诸禅定法及诸福行。憍尸迦。於汝意云何。彼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虽多。不如有人於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发菩提心住菩萨法。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受持读诵生欢喜心为人演说。或复为人解释其义。於此正法生清净心离诸疑惑。转劝他人使其受持。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此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道。汝於是中如所宣说应当修学。如是学者乃名得法。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

复次憍尸迦。置是满阎浮提所有众生。各各教修无量无边神通梵行诸禅定法及诸福行。憍尸迦。若满四大洲。若满小千世界。若满中千世界。若满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各各教修无量无边神通梵行诸禅定法及诸福行。一一皆置是数。憍尸迦。假使若满兢伽沙数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各各教修无量无边神通梵行诸禅定法及诸福行。憍尸迦。於汝意云何。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虽多。不如有人於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发菩提心住菩萨法。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受持读诵生欢喜心为人演说。或复为人解释其义。於此正法生清净心离诸疑惑。转劝他人使其受持。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此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道。汝於是中如所宣说应当修学。如是学者乃名得法。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自当受持读诵。转劝他人使其读诵得福虽多。不如有人以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广为他人解释其义。憍尸迦。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

尔时帝释天主白佛言:世尊,当为何等人解说此般若波罗蜜多。佛告帝释天主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此般若波罗蜜多不能了知者当为彼说。何以故?憍尸迦。未来世中当有人说相似般若波罗蜜多。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为欲趣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闻是相似般若波罗蜜多於中学者,则为错乱非正了知。帝释天主白佛言:世尊,未来世中云何说彼相似般若波罗蜜多。又复云何悉能辩了。佛告帝释天主言:憍尸迦。未来世中有诸刍。作如是说。色是无常。若身若心及戒定慧。悉无所有离诸所观。作是说者,当知是说相似般若波罗蜜多。憍尸迦。云何名为相似般若波罗蜜多。彼作是说。坏色故观色无常。坏受想行识故观受想行识无常。若如是求是为行般若波罗蜜多。憍尸迦。当知此说皆得名为相似般若波罗蜜多。憍尸迦。汝今当知不坏色故观色无常。不坏受想行识故观受想行识无常。作是说者,是为如实宣说般若波罗蜜多。憍尸迦。以是义故。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为他人如实解说般若波罗蜜多义者,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满阎浮提所有众生。普令安住须陀洹果。憍尸迦。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虽多。不如有人於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发菩提心住菩萨法。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受持读诵生欢喜心为人演说。或复为人解释其义。於此正法生清净心离诸疑惑。转劝他人使其受持。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此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道。汝於是中如所宣说应当修学。如是学者乃名得法。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何以故?所有须陀洹果。从是般若波罗蜜多所出生故。憍尸迦。如前所说,若人以满阎浮提所有众生。普令安住须陀洹果。所作福行。且置是数。假使若满四大洲。若满小千世界。若满中千世界。若满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普令安住须陀洹果。所作福行。亦置是数。憍尸迦。假使若满兢伽沙数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普令安住须陀洹果。憍尸迦。於汝意云何。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虽多。不如有人於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发菩提心住菩萨法。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受持读诵生欢喜心为人演说。或复为人解释其义。於此正法生清净心离诸疑惑。转劝他人使其受持。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此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道。汝於是中如所宣说应当修学。如是学者乃名得法。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何以故?所有须陀洹果。从是般若波罗蜜多所出生故。

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满阎浮提所有众生。普令安住斯陀含果。憍尸迦。於汝意云何。此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虽多。不如有人於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发菩提心住菩萨法。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受持读诵生欢喜心为人演说。或复为人解释其义。於此正法生清净心离诸疑惑。转劝他人使其受持。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此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道汝於是中如所宣说应当修学。如是学者乃名得法。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何以故?所有斯陀含果。从是般若波罗蜜多所出生故。憍尸迦。如前所说,若人以满阎浮提所有众。普令安住斯陀含果。所作福行。且置是数。假使若满四大洲。若满小千世界。若满中千世界。若满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普令安住斯陀含果。皆置是数。憍尸迦。假使若满兢伽沙数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普令安住斯陀含果。憍尸迦。於汝意云何。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虽多。不如有人於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发菩提心住菩萨法。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受持读诵生欢喜心为人演说。或复为人解释其义。於此正法生清净心离诸疑惑。转劝他人使其受持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此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道。汝於是中如所宣说应当修学。如是学者乃名得法。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何以故?所有斯陀含果。从是般若波罗蜜多所出生故。

复次憍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阎浮提所有众生。普令安住阿那含果。憍尸迦。於汝意云何。此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虽多。不如有人於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发菩提心住菩萨法。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受持读诵生欢喜心为人演说。或复为人解释其义。於此正法生清净心离诸疑惑。转劝他人使其受持。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此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道。汝於是中如所宣说应当修学。如是学者乃名得法。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何以故?所有阿那含果。从是般若波罗蜜多所出生故。憍尸迦。如前所说,若人以满阎浮提所有众生。普令安住阿那含果。所作福行。且置是数。假使若满四大洲。若满小千世界。若满中千世界。若满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普令安住阿那含果。皆置是数。憍尸迦。假使有人以满兢伽沙数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普令安住阿那含果。憍尸迦。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虽多。不如有人於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发菩提心住菩萨法。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受持读诵生欢喜心为人演说。或复为人解释其义。於此正法生清净心离诸疑惑。转劝他人使其受持。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此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道。汝於是中如所宣说应当修学。如是学者乃名得法。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何以故?所有阿那含果。从是般若波罗蜜多所出生故。

复次憍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阎浮提所有众生。普令安住阿罗汉果。憍尸迦。於汝意云何。此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虽多。不如有人於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发菩提心住菩萨法。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受持读诵生欢喜心为人演说。或复为人解释其义。於此正法生清净心离诸疑惑。转劝他人使其受持。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此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道。汝於是中如所宣说应当修学。如是学者乃名得法。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何以故?所有阿罗汉果。从是般若波罗蜜多所出生故。又此善男子善女人。随所宣说般若波罗蜜多即能随转。以随转故。如其所说即能修学。得先佛法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所有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缘觉。及彼如来应供正等正觉。皆悉从是般若波罗蜜多出生。如所出生如理而得。憍尸迦。如前所说,若人以满阎浮提所有众生。普令安住阿罗汉果。且置是数。假使若满四大洲。若满小千世界。若满中千世界。若满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普令安住阿罗汉果。皆置是数。憍尸迦。假使若满兢伽沙数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普令安住阿罗汉果。憍尸迦。於汝意云何。此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世尊,是善男子善女人。其所得福转复甚多。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佛言: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虽多。不如有人於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发菩提心住菩萨法。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受持读诵生欢喜心为人演说或复为人解释其义。於此正法生清净心离诸疑惑。转劝他人使其受持。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此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道。汝於是中如所宣说应当修学。如是学者乃名得法。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何以故?所有阿罗汉果。从是般若波罗蜜多所出生故。又此善男子善女人。随所宣说般若波罗蜜多即能随转。以随转故。如其所说即能修学。得先佛法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所有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缘觉。及彼如来应供正等正觉。皆悉从是般若波罗蜜多出生。如所出生如理而得。

复次憍尸迦。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满阎浮提所有众生。若满四大洲。若满小千世界。若满中千世界。若满三千大千世界。乃至若满兢伽沙数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普令安住诸缘觉果。憍尸迦。於汝意云何。此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甚多世尊,佛言: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是因缘得福虽多。不如有人於此般若波罗蜜多。发信解心发菩提心住菩萨法。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受持读诵生欢喜心为人演说。或复为人解释其义。於此正法生清净心离诸疑惑。转劝他人使其受持。作如是言:汝善男子,此般若波罗蜜多是菩萨道。汝於是中如所宣说应当修学。如是学者乃名得法。即能速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尽一切诸有情界。普令安住真如实际。憍尸迦。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何以故?所有缘觉果。从是般若波罗蜜多所出生故。又此善男子善女人。随所宣说般若波罗蜜多即能随转。以随转故即能修学。得先佛法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所有须陀洹乃至如来应供正等正觉。皆悉从是般若波罗蜜多出生。如所出生如理而得。

复次憍尸迦。若满阎浮提中所有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普施一切使其受持。不如有人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与一住不退转菩萨摩诃萨。令其於此般若波罗蜜多。修学相应坚固增长。广大圆满成就佛法。憍尸迦。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何以故?此般若波罗蜜多出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憍尸迦。如前所说,若满阎浮提所有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且置是数。假使若满四大洲。若满小千世界。若满中千世界。若满三千大千世界。乃至若满兢伽沙数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普施一切使其受持。憍尸迦。不如有人以此般若波罗蜜多书写经卷。与一住不退转菩萨摩诃萨。令其於此般若波罗蜜多。修学相应坚固增长。广大圆满成就佛法。憍尸迦。当知是善男子善女人得福甚多。何以故?此般若波罗蜜多出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

复次憍尸迦。若满阎浮提所有众生。一切皆住不退转地。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普为一切解释其义。憍尸迦。於汝意云何。此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世尊,是善男子善女人所获福德转复甚多无量无边。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佛言:憍尸迦。此人以是因缘得福虽多。不如有人为一将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以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解释其义。当知是人得福甚多。憍尸迦。如前所说,满阎浮提所有众生。皆住不退转地。若人普为解释其义。且置是数。假使若满四大洲。若满小千世界。若满中千世界。若满三千大千世界。乃至若满。兢伽沙数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一切皆住不退转地。若善男子善女人。以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普为一切解释其义。憍尸迦。於汝意云何。此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帝释天主白佛言:世尊,是善男子善女人所获福德无量无边。算数譬喻所不能及。佛言:憍尸迦。此人以是因缘得福虽多。不如有人为一将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以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解释其义。当知是人得福甚多。憍尸迦。菩萨摩诃萨修学是般若波罗蜜多故。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帝释天主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随转般若波罗蜜多故。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随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当随教受般若波罗蜜多。如所教受故随近一切智。是故当以饮食衣服卧具医药种种供养般若波罗蜜多。随其所作一切福行。彼获福德无量无边。何以故?得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就一切智。

尔时尊者须菩提赞帝释天主言:善哉善哉!憍尸迦。汝善开导诸菩萨摩诃萨。复能护念诸菩萨摩诃萨。憍尸迦。佛诸弟子皆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护念诸菩萨摩诃萨。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令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何以故?过去诸菩萨摩诃萨。皆因学是六波罗蜜多故。发菩提心住菩提果。今佛世尊亦学是六波罗蜜多故得菩提果。未来诸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是故憍尸迦。若菩萨摩诃萨不学是六波罗蜜多。即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猜你喜欢
  八佛名号经正文·佚名
  现果随录目录·戒显
  代序一 怀李叔同先生·李叔同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二·佚名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二·行秀
  重刻准提净业序·谢于教
  中阿含经卷第十六·佚名
  高峰原妙禅师禅要跋·高峰原妙
  卷第四十六·李通玄
  四分比丘戒本疏卷上·定宾
  卷五·佚名
  卷第五十一·佚名
  起世因本经卷第八·佚名
  妙吉祥平等观门大教王经略出护摩仪·佚名
  华严略疏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八十三 晉紀五·司马光

      起屠維協洽(己未),盡上章涒灘(庚申),凡二年   孝惠皇帝元康九年(己未、二九九年)   春,正月,孟觀大破氐衆於中亭,獲齊萬年。   太子洗馬陳留江統以為戎、狄亂華,宜早絕其原,乃作徙戎論以警朝廷曰:「夫夷、蠻、戎、狄,地在

  • ●卷十二·徐锡麟

    康熙间,特恩开千叟宴。自王大臣以及士庶,年六十以上者皆预。乾隆间,高宗复举行旷典。与宴人数视昔加倍,年九十以上者,召至御前侍食。天颜和煦,恩赉优隆,一时杖朝而出,感颂皇仁,欢腾闾巷。又乾隆四十八年,普宴宗室于乾清宫。自王

  • 元明事类钞卷三十七·姚之骃

    飞鸟门凤皷山凤 纳延诗朱鸾应瑞黄河清圣人啓运乾坤宁自注金将亡新乡河清皷山凤出应国家将兴之兆赪尔鸟 炖煌新録约苏果勒泽中有天仙椒大如弹丸焚之香彻数十里毎燃椒则有鸟自云际翩□五色名赪尔鸟葢凤凰之种神凤操 

  • 卷之二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皇王大纪卷十三·胡宏

    宋 胡宏 撰三王纪武王十三年初王克商以箕子归于丰王就见之问道焉箕子为王陈洪范周书叙曰武王胜殷杀受立武庚以箕子归作洪范洪范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王乃言曰呜呼箕子惟天隂隲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彞伦攸叙箕子乃言

  • 第九章 接受改造 五 会见亲属·溥仪

    人民可以宽恕,问题在于自己能否“做个正经人”——我从这次参观中明白了这个道理,并且还不只是这一个道理。从前,就是在开始参观的那天,我还用旧的眼光看待今天的政府同群众的关系,认为任何政府同人民之间都没有书上所说

  • 赵葵传·脱脱

    赵葵,字南仲,京湖制置使赵方的儿子。刚出生的时候,有人梦见南岳神降临在他的家里。赵方在襄阳,命令赵葵专门督查饮食供养的事情。与哥哥赵范都有志于事业和功绩,赵方由此器重他,聘请郑清之、全子才作为他的老师。又遣送他跟

  • 刘氵睿、刘健传·宋濂

    刘氵睿字济川,其祖先是兴州人。曾祖刘海是金国进士第一名,官至河南府尹,死于国难,子孙便在河南安家。刘氵睿由廉访司书吏调连江县宁善乡巡检。至正十三年(1353)江西起义军主帅王善进攻福建,官军扼守罗源县,罗源与连江交界,形

  • ●皇朝通典卷七十二·佚名

    兵五 ○兵五 綠營兵制下 △綠營兵制下 陜西 甘肅 四川 湖北 湖南 廣東 廣西 雲南 貴州 ·陜西 甘肅 陜甘總督一人 【 駐劄甘肅蘭州府】 統轄本標官兵兼節制撫標一提標三鎮標八 督標中營中軍副將一人中軍都司一人

  • 卷八十 乐毅列传第二十·司马迁

    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正义】:今定州。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集解】:徐广曰:“属常山。”【索隐】:地理志常山有灵寿县,中山桓公所都也。【正义】:今镇州灵寿。乐羊死,葬於灵寿,其後子孙因家焉。中

  • 凡王府官·朱元璋

    长史司 左长史一员(正五品) 右长史一员(正五品) 典簿一员(正九品)审理所 审理正一员(正六品) 审理副一员(正七品)典膳所 典膳正一员(正八品) 典膳副一员(从八品)奉祠所 奉祠正一员(正八品) 奉祠副一员(从八品) 典乐一员(正九品)纪善所 纪

  • 四十三年·佚名

    (丙午)四十三年清不知十四年春正月1月1日○〈高宗太皇帝實錄卷之四十七〉一日。〈陰曆乙巳十二月初七日〉御漱玉軒,行宮內府大臣李載克、侍從院卿閔泳徽、議政府參政大臣朴齊純、內部大臣李址鎔、度支部大臣閔泳綺、軍部

  • 申子全文·申不害

       明君治國,三寸之篋運而天下定,方寸之基正而天下治。  妒妻不難破家,亂臣不難破國。一妻擅夫,眾妻皆亂;一臣專君,眾臣皆蔽。  智均不相使,力均不相勝。  鼓不預五音而為五音主。  百世有聖人,猶隨踵而生;千里有賢

  • 读书续録卷十一·薛瑄

    天地以生物为心而所生之物因各得夫天地生物之心以为心所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茍为物欲所蔽失其不忍人之心所谓戕灭天理自絶本根者贼杀其亲大逆无道也故谓之贼以气中有太极则可以气即太极则不可程子曰无妄之谓诚朱子曰真

  • 诘术篇第七四·王充

    【题解】汉代推算住宅吉凶的骗人法术,即所“图宅木”,宣扬“宅有五音,姓有五声”,住宅的方位必须与主人的姓氏所属的五音相宜,即符合五行相生的原则,这样就可以“富贵昌盛”,否则宅主就会遭到“甲乙之神”的

  • 卷九·朱熹

    <子部,儒家类,御纂朱子全书>钦定四库全书御纂朱子全书卷九大学三论或问问友仁看大学或问如何曰粗晓其义曰如何是收其放心养其德性曰放心者或心起邪思意有妄念耳听邪言目观乱色口谈不道之言至于手足动之不以礼皆是放也

  • 新华严经论 第九卷·李通玄

    长者李通玄撰 第十会在法界品者。明此一会普含诸会及十方刹海法界虚空界。总为一会。重重无尽。一切诸佛海及一切众生之海。总以此法界一品。总为一体。一切境界随众生心。以此为别。以六相十玄该之。以无思之心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