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

明 曹学佺 编

晩唐二十七

赵嘏【字承祜山阳人】

书斋雪後

拥褐坐茅檐春晴喜初日微风入桃径爽气归缥帙频时苦风雪就景理巾栉树暖高鸟来窗闲曙云出乡遥路难越道蹇时易失欲静又不能东山负芝术

经无锡县醉後吟

客过无名姓扁舟系柳隂穷秋南国泪残日故乡心京洛衣尘在江湖酒病深何须覔陶令乘醉自横琴

东归道中二首

平生事行役今日始知非岁月老将至江湖春未归传家有书籍主祭用儒衣何必劳知己无名亦息机

其二

未明唤僮仆江上忆残春风雨落花夜山川驱马人星星一镜髪草草百年身此日念前事沧洲情更亲

旅次商山

役役依山水何曾似问津断崕如避马芳树欲留人日夕猿鸟伴古今京洛尘一枝甘已失惆怅故园春

赠越客

故国波涛隔明时心久留献书双阙晚看月五陵秋南棹何当返西江忆共游定知钓鱼伴相望在汀洲

送友人郑州归觐

为有趋庭恋应忘道路賖风消荥泽冻雨静圃田沙古陌人来远遥天雁势斜园林新到日春酒酌梨花

送权先辈归觐信安

衣彩独归去一枝闲更香马嘶芳草渡门掩百花塘野色亭台晓滩声枕簟凉小斋松岛上重拂读书牀

洛中逢卢郢石归觐

不堪俱失意相送出东周缘切倚门恋倍添为客愁春山和雪静寒水带氷流别後期君处灵原紫阁秋

宿灵岩寺

明月溪头寺虫声满橘洲倚栏香迳晩移石太湖秋树老云归尽台荒水更流无人见惆怅独上最高楼

越中寺居

迟客疎林下斜溪小艇通野桥连寺月高竹半楼风水静鱼吹浪枝闲鸟下空数峰相向緑日夕郡城东

长洲

扁舟殊不系浩荡路才分范蠡湖中树吴王苑外云悲心人望月独夜雁离羣明发还驱马关中见日曛

题昭应王明府溪亭

靖节何须彭泽逢菊洲松岛水悠溶行人自折门前柳高鸟不离溪畔峰晓渭度檐帆的的晩原含雨树重重轩车过尽无公事枕上一声长乐钟

题杜侍御别业

紫陌烟多不可寻南溪酒熟一披襟山当昼枕石常稳泉落夜窗秋树深白首逢人羞问计青云何路覔知音惟君怀抱闲如水终日门墙许醉吟

泊鳬矶江馆

风雪晴来岁欲除孤舟晩下意何如月当轩色湖平後雁断云声夜起初傍晓管弦何处静犯寒杨柳遶津疎三间茅屋东溪上归去生涯竹与书

发剡中

正怀何谢俯长流更览余封识嵊州树色老依官舍晩溪声凉傍客衣秋南楼气爽横郛郭天姥云晴拂寺楼日暮不堪还上马蓼花风起路悠悠

西峰即事献沈大夫

松竹闲游道路身衣襟落尽往来尘山连谢宅余霞在水映琴溪旧浪春拂榻从容今有地酬恩寂寞久无人安知不及屠沽者曾对青萍泪满巾

寄淮南幕中刘员外

郎官何逊最风流爱月怜山不下楼三佐戎旃换朱绂一辞兰省见清秋桂生岩石元潇洒鹤到烟空更自由休向西斋久闲卧满朝倾盖是依刘

淮信贺滕迈台州

凋瘵民思太古风上贤绥缉副宸衷舟移清镜禹祠北路转翠屏天姥东旌斾影前横竹马咏歌声里乐樵童遥知到郡沧波晏三岛离离一望中

寄浔阳赵校书

帘下秋江夜影空倚楼人在月明中不将行止问朝列惟脱衣裳与钓翁几处别巢悲去燕十年囘首送归鸿那应更结庐山社见说心闲胜远公

赠李从贵

白马嘶风何处还鞭稍拂地看南山珠帘卷尽不囘首春色欲阑休闭关花外鸟归残雨暮竹边人语夕阳闲知君旧隐嵩云下岩桂从今几更攀

下第寄宣城幕中诸公

过眼宁愁五色迷暂陪欢笑醉如泥黄花李白墓前草碧浪桓彛宅後溪九月霜中随计吏十年江上灌春畦莫言春尽不惆怅自在闲眠到日西

洞庭寄所思

目断兰台空望归锦衾香冷梦来稀书中空有刀头约天上频看破镜飞孤浪漫疑施粉黛轻云忽似舞罗衣遥知不语坐相忆寂寞洞房寒烛微

代人赠杜牧侍御

郎作东台御史时妾长西望敛双眉一从诏下人皆羡岂料恩衰不自知高阙如天萦晓梦华筵似水隔秋期坐来情态犹无限更向楼前舞柘枝

山阳即席献裴中丞

早年天上见清尘今日楼中醉一春暂肯剖符临水石几曾焚笔动星辰琼台雪映迢迢鹤蓬岛波横浩浩津好是仙家羽衣使欲敎垂涕问何人

寄归

三年踏尽化衣尘只在长安不见春马过雪街天未曙乡迷关路泪空频桃花坞接啼猿树野竹庭通画鷁津早晩相酬身事了水边归去一闲人

和令狐补阙春日独游西街

左掖初辞近侍班马嘶寻得过街闲映鞭柳色微遮水迎步花枝欲碍山暖泛鸟声来席上醉从诗句落人间此时失意哀吟客更觉风流不可攀

答友人

诗家才子酒家仙游宦曾依积水边窗户动摇三岛树琴樽安稳五湖船罗浮道士分琼液锦席佳人艶楚莲今日相逢朗吟罢满城砧杵一灯前

九日陪越州元相宴龟山寺

佳晨何处泛花游丞相筵开水上头双影斾摇山雨霁一声歌动寺云秋林花静带高城晩湖色寒分半槛流共贺万家逢此节可怜风物似荆州

李侍御归山同宿华严寺

家有青山近玉京风流柱史早知名园林手植自含緑霄汉眼看当去程处处白云迷驻马家家红树近流莺相逢一宿最高寺夜夜翠微泉落声

旅馆闻雁别友人

路遶秋塘首独搔背羣燕雁正呼号故关何处重相失碧落有云终自高旅宿去缄他日恨单飞谁见此生劳行衣湿尽千山雪肠断金笼好羽毛

寒食新丰别友人

一百五日家未归新丰鸡犬独依依满楼春色傍人醉夜半雨声前计非缭绕沟塍含緑晩荒凉树石向川微东风吹泪对花落憔悴故交相见稀

送令狐郎中赴郢州

左幕才多始拜侯一门清赏动神州霜蹄晓驻秦云断野斾晴翻郢树秋几处尘生随候骑半江帆尽见分流大冯罢相吟诗地莫惜频登白雪楼

送张又新除温州

东晋江山称永嘉莫辞红斾向天涯凝弦夜醉松亭月歇马晓寻溪寺花地与剡川分水石镜将蓬岛共烟霞却愁明诏徵非晩不得秋来见海槎

送剡客

两重江外片帆斜数里林塘遶一家门掩右军余水石路横诸谢旧烟霞扁舟几处逢溪雪长笛何人思柳花若到天台洞阳观葛洪丹井在云涯

送卢缄归杨州

曾向云塘寄掩扉荀家灯火有余辉关河日暮望空极杨柳渡头人独归隋苑荒台风褭褭灞陵残雨梦依依今年春色还相悞为我江边谢钓矶

送李藴赴郑州因献卢郎中

仆射陂西想到时满川晴色见旌旗马融闲卧笛声远王粲醉吟楼影移几日赋诗秋水寺经年草诏白云司惟君此去人多羡却是恩深自不知

送韩绦归淮南寄韩绰先辈

岛上花枝系钓船隋家宫畔水连天江帆自落鸟飞外月观静依春色边门巷草生车辙在朝廷恩及雁行联相逢且问杨州事曾鼓庄盆对逝川

重游楚国寺

往事飘然竟不囘空余山色在楼台池塘风暖雁羣去松桧树高人独来庄叟着书真逹者贾生挥涕信悠哉老僧心地闲于水犹被流年白髪催

早发剡中法堂寺

暂息劳生一夕间平明世事又相关吟辞宿处烟霞古身负秋来水石闲竹户半开钟未絶松枝微霁鹤初还明朝一倍堪惆怅回首尘中见此山

三像寺酬元秘书

官总芸香阁署崇可怜诗句落春风偶然侍坐水声里还许醉吟松影中车马照来红树合烟霞咏尽翠微空不因高寺闲囘首谁识飘零一塞翁

赠天卿寺神亮上人

几看春尽此江濆花自飘零日自曛空有慈悲随物念已无纵迹在人羣迎秋日色檐前见入夜钟声竹外闻笑指白莲心自得世间烦恼是浮云

题崇圣寺简云端僧録

暮云飘尽客愁长来扣禅关月满廊宋玉逢秋空雪涕浄名无地可容牀高云覆槛千岩树疎磬含风一夜霜回首故园红叶外只将多病告医王

越中寺居寄上主人

野寺初容访静来晩晴江上见楼台中林有路到花尽一日无人看竹回自晒诗书经雨後别留门户为僧开苦心若是酬恩事不敢吟春忆酒盃

送僧归庐山

禅栖忽忆五峰游去着方袍谢列侯花啓楼台千叶曙锡含风雨一枝秋题诗石峻侵云在洗鉢泉香覆菊流却忆前年别师处马嘶残月虎溪头

降卒

广武溪头降卒稀一声寒角怨金微河湟不在春风地歌舞空裁雪夜衣铁马半嘶边草去狼烟高映塞鸿飞扬雄尚白相如吃今日何人从猎归

长安晩秋

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关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齐安早秋

流年堪惜又堪惊砧杵风来满郡城高鸟过时秋色动征帆落处暮云平思家正羡江南景听角仍含塞北情此日沾襟念岐路不知何处是前程

东望

楚江横在草堂前杨柳洲边载酒船两见梨花归不得每逢寒食一澘然斜阳映阁山当寺微緑含风树满天同郡故人攀桂尽把诗吟向泬寥天

长安月夜与友人话故山

宅边秋水浸苔矶日日持竿去不归杨柳风多潮未落蒹葭霜在雁初飞重嘶疋马吟红叶却听疎钟忆翠微今夜秦城满楼月故人相见一沾衣

题横水驿双峰县松

故园溪上雪中别野馆门前云外逢白髪渐多何事苦清隂长在好相容迎风几拂朝天骑带月犹含度岭钟更忆葛洪丹井畔数株临水欲成龙

登安陆西楼

楼上华筵日日开眼前人事秪堪哀征车自入红尘去远水长穿緑树来云雨暗更歌舞伴山川不尽别离杯无由并写春风恨欲下郧城首重囘

经汉武泉

芙蓉苑里起清秋汉武泉声落御沟他日江山映蓬髩二年杨柳别渔舟竹间驻马题诗去物外何人识醉游尽把归心付红叶晩来随水向东流

岁暮江轩寄卢端公

积水生高浪长风自北时万艘俱拥棹上客独吟诗路以重湖阻心将小谢期渚云愁正断江雁重惊悲笑忆游星子歌寻罢贵池梦来孤岛在醉醒百忧随戍迥烟生晩江寒鸟过迟问山樵者对经雨钓船移敢叹今留滞犹胜曩别离醉从陶令得善必大人知道蹇才何取恩深劒不疑此身同?柳只待变寒枝

经郭汾阳宅

门前不改旧山河破敌曾经马伏波今日独经歌舞地古槐疎影夕阳多

发青山馆

鳬鷖声煖野塘春鞍马风高驿路尘一宿青山又须去古来难得是闲人

山娥驿

谿上邮亭气早秋树边溪色遶牀流行人亦羡邮亭吏生向此中今白头

江上晩泊

茫茫霭霭失西东柳浦桑村处处同戍鼔一声帆影尽水禽飞起夕阳中

度商山晩静

和如春暖静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当昼火云生不得一溪分作万重流

南亭

孤亭影出乱花中怅望无人此醉同听尽暮钟犹独坐水边襟袖起春风

南园

雨过郊原緑尚微落花惆怅满尘衣芳樽有酒无人共日暮看山还独归

寄远

禁钟声尽见栖禽关塞迢迢故国心无限春愁莫相问落花流水洞房深

寻僧

溪户无人百鸟飞石桥横木挂禅衣看云日暮倚松立野水乱鸣僧未归

宫乌栖

宫乌栖处玉楼深微月生檐夜夜心香辇不囘花自落春来空佩辟寒金

长信宫

君恩已尽欲何归犹有残香在舞衣自恨身轻不如燕春来长绕御帘飞

广陵城

红映高台緑绕城城边春草傍墙生隋家不向此中尽汴水应无东去声

冷日过骊山

冷日微烟渭水愁翠华宫树不胜秋霓裳一曲千门锁白尽梨园弟子头

下第後归永乐里自题二首

无地无媒只一身归来空拂满牀尘尊前尽日谁相对惟有南山佀故人

玄髪侵愁忽似翁?尘寒袖共东风公卿门户不知处立马九衢春影中

出试日独游曲江

江莎渐映花边緑楼日自开池上春双鹤绕空来又去不知临水有愁人

题曹娥庙

青娥埋没此江滨江树飕飀惨暮云文字在碑碑已堕波涛辜负色丝文

题段氏中台

看山台下水无尘碧筱前头曲水春独对一樽风雨夜不知家有早朝人

华州座中献卢给事

送迎皆到三峰下满面烟霜满马尘自是追攀认知己青云不假送迎人

赠歙州妓

灩灩横波思有余庾楼明月堕云初扬州寒食春风寺看徧花枝尽不如

赠王明府

五柳逢秋影渐微陶潜恋酒不知归但存物外醉乡在谁向人间问是非

吕挍书雨中见访

竹阁斜谿小槛明惟君来赏见山情马嘶风雨又归去独听子规千万声

千秋岭下

知有岩前万树桃未逢摇落思空劳年年盛发无人见三十六谿春水高

重阳日寄韦舍人

节过重阳菊委尘江边病起杖扶身不知此日龙山会谁是风流落帽人

发新安後途中寄卢中丞

晩树萧萧促织愁风帘似水满牀秋千山不碍笙歌月谁伴羊公上夜楼

赠五老韩尊师

有客斋心事玉晨对山须鬂緑无尘住山道士秊如鹤应识当时五老人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

 

猜你喜欢
  刘应几·唐圭璋
  赵崇霄·唐圭璋
  第十九出 和战·孔尚任
  第十一齣~第二十齣·张四维
  第四折·佚名
  第十折 义愤·李玉
  原序·姜夔
  比较·闻一多
  ○跋·沈可培
  巻八·顾瑛
  卷七·唐圭璋
  四集目录十二·乾隆
  卷十九·佚名
  巻八·童轩
  提要·王建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俞灏·唐圭璋

      灏字商卿,世居杭。绍兴十六年(1146)生。绍熙四年(1194)进士。历知安丰军,提举湖北常平茶盐。宝庆二年(1226)致仕,筑室九里松,自号青松居士。绍定四年(1231)卒,年八十六。有青松居士集,不传。   点绛唇   欲问东君,为谁重到江

  • 卷八十六·志第六十二·河渠四·张廷玉

        ◎河渠四   ○运河下 海运   江南运河,自杭州北郭务至谢村北,为十二里洋,为塘栖,德清之水入之。逾北陆桥入崇德界,过松老抵高新桥,海盐支河通之。绕崇德城南,转东北,至小高阳桥东,过石门塘,折而东,为王湾。至

  • 卷二百二十四 熙寧四年(辛亥,1071)·李焘

      起神宗熙寧四年六月盡其月   六月甲寅朔,宰臣王安石為明堂大禮使,樞密使文彥博為禮儀使,參知政事馮京為儀仗使,樞密副使吴充為鹵簿使,參知政事王珪為橋道頓遞使。   樞密使兼羣牧制置使文彥博言:「羣牧之官,近制不許

  • 卷第八·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一后妃后妃弘光邹太后黄后、李后(童氏)隆武毛太后 曾后永历王太后 马太后王后(吉王妃、松滋王妃) 宫嫔某氏 鲁监国张前妃(宫嫔周氏) 张元妃(义阳王妃等、朱

  • 宋史全文卷十四·佚名

    宋徽宗庚辰元符三年正月己卯,夜漏未尽,宰臣、执政会门下省,黎明,诣内东门,宣召入会通门。至福宁殿,皇太后曰:『大行皇帝无子,天下事须早定。』惇厉声曰:『在礼律,当立同母弟简王。』皇太后曰:『神宗皇帝诸子,申王虽长,缘有目疾。次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六·佚名

    嘉靖十六年正月辛巳朔 上御奉天殿受文武百官朝贺 昭圣皇太后 章圣皇太后及 皇后俱免命妇朝贺是日赐百官节钱钞 时河南宗室岁录五十六万余石自正德五年以来积逋至二百四十余万诸宗室窘甚群聚呼噪有司莫能给于是巡

  • 卷七·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古史卷七        宋 苏辙 撰秦始皇本纪第七秦始皇帝者秦庄防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姫悦而取之生始皇以昭王四十八年正月旦生于邯郸因名政年十三庄防王卒政代立为秦王是时秦地已并巴

  • 元晖传·李延寿

    元悝的弟弟元晖,字景袭。他从小深沉机敏,博读文史典籍。宣武帝即位,被任命为给事黄门侍郎。  起初,孝文帝迁都洛阳时,旧权贵们都不想迁移,当时为了缓和大家的情绪,便允许他们冬天住在南面,夏天住在北方。宣武帝被他身边的人

  • 管子补注卷十八·刘绩

      入国第五十四【谓始有国入而行化】   杂篇五  入国四旬五行九惠之教【旬即廵也谓四靣五方行而施九惠之教】一曰老老【以养老之礼养老者】二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养疾五曰合独六曰问疾七曰通穷八曰振困九曰接絶

  • 提要·李廉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春秋诸传会通    春秋类提要【臣】等谨按春秋诸传会通二十四卷元李亷撰亷字行简庐江人明杨士竒东里集云亷于至正壬午以春秋举于乡擢陈祖仁榜进士官至信丰令遇防乱守节死时南北道梗未及

  • 第二章 好色必死·佚名

    吴泽云先生说:“人从赋气成形之后,最重要的就数生命了。然而未能养生,怎么知道保命?既知保命,即可养生。这是不可变更的道理。但近世人心不古,风俗败颓。其中最足以伤害人生命的,要数色欲为最。色欲犹如利刃,碰到就会受伤

  • 歐陽東泅斃哀紀碑·欧阳竟无

    東,宜黃歐陽漸之子也。生三歲,以目視日而不 ,入裡社廟,視土偶人崢嶸而不惕,薄暮居空院,承塵走鼠,落其鼻,大聲誦咒。山中無可學,拾芋栗而已。其姊梁,年十七,歿江南,東乃于是歲辭家而至寧。是時,陳真如愛護之甚至。轉展寧滬間,入學校

  • 佛学之简明意义·太虚

    ──二十四年八月在上海虹口集云佛学会讲──我前次经过上海往南京讲经之日,接贵会来信,附有出版月刊,即在火车内细阅,详悉贵会之组织与宗旨。抵京后,即作复。南京讲经处是中国佛学会,而贵会名义亦系佛学会,含有相通意义焉。

  • 中观论疏卷第七(本)·吉藏

    释吉藏撰苦品第十二上云无生死及无本际。外云。经言生死是苦涅槃为乐。今既有苦即有生死。若有生死必有始终中间也。二者明如来初生即唱三界皆苦。故知此说是佛教之原。今既有斯教。即知有苦。有苦故则有生死。若无生

  • 一字佛顶轮王经 第二卷·佚名

    一字佛顶轮王经 第二卷大唐南天竺三藏菩提流志译分别成法品第三尔时金刚密迹主菩萨。合掌恭敬白言世尊。如来无上应正等觉。愿垂哀愍为修行者。略说顶轮王成就行法甚深理趣广大威德。复白佛言世尊一切诸咒皆依

  • 卷第三十三·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卷第三十三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与非亲苾刍尼作衣学处第二十五尔时薄伽梵。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时笈多苾刍尼五衣破坏。多有余衣。便作是念。谁当为我刺作大衣。如是念时。有余诸尼来至其

  • 女红传征略·朱启钤

    朱启钤撰。记载古代织绣女艺人传略专书。分织作、刺绣、针工、杂作四项,其中织作艺人13名,刺绣艺人84名, 针工艺人16名, 及其他艺人7名。

  • 宋史纪事本末[标点本]·陈邦瞻

    明陈邦瞻撰。原本二十八卷,改刊为十卷,一百零九卷。书成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三年(1605),记宋太祖代周至文天祥、谢枋得殉国两宋三百余年历史,计有一百零九目,约六十万字。本书是在冯琦同名书稿和沈越《事纪》书稿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