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下

辛巳年七月二日,昭武伯曹钦反。钦,太监吉祥之犹子也。吉祥在宣德、正统中,屡领兵出征,麾下多达官,骁勇善战,结以恩惠久矣。天顺初年,与石总兵成迎复功,亦恃有此。钦以此骤升伯爵,颇骄恣。锦衣卫指挥逯杲发其事,稍裁抑之,遂有反谋。知是日朝廷遣兵部尚书马昂、怀宁伯孙镗征西,早朝谋领达官突入为变。达官中有马亮者知之,夤夜诣恭顺侯吴瑾家言之,瑾以告孙镗,具本达于上。朝门未开,而反者至矣。杀逯杲并寇,都御史取其首,举火攻门,纵横于门外,势恶可畏,朝官多避匿不敢出。惟李贤一人被执,贼党屡协之以刃,得不死。比明孙镗会出征军官御之,大战于四牌楼抵暮,乃平之,吴瑾以战死。当是时变生仓卒,在营将士散处于家,且无甲胄器什,即孙镗统有就行之卒,可以御乱于不测,然亦岂非宗社有灵使之然耶?或谓迎复之举,曹、石二家为首事虽顺而行之以逆,伤国体坏朝政多矣。不三年而石败,又三年而曹败。曹败虽迟,而受祸尤烈,果报之理,为甚明也。乱臣贼子,可以鉴矣。

甲申正月朔日以后,上不豫,犹每日裁决万几,如常。至初十来疾大渐,乃处置后事,太监牛玉执笔,口占使书。其一东宫即位,过百日成婚;其二定后妃名分;其三命勿以嫔御殉;其四殡敛器服,语意详尽,皆合天理当人心。书毕,且命牛玉曰:“将去阁下看,令为我润色之。”既至,臣时等惊愕曰:“何至是?”牛玉曰:“上意亦谓事不可测,且说下不用何妨?”臣等钦诵毕,皆叹曰:“所言关大体,非英明不能及此。而止殉事,尤高出古今,真盛德事也。不须润色。”言毕,时不觉泪下,牛玉备以前言复命,且曰:“彭某犹悲怆。”上闻之,亦陨涕,已而曰:“且收着,待我去后遵行。”次日牛出道其详,因曰:“上英伟,从来不坠泪,今若此,事可知矣。”至十七,驾遂崩焉。呜呼,痛哉!谨识其略,用彰圣德之高致云。次日早,储皇披发衣素,出后右门,召内阁学士李贤、陈文洎臣时并文武执政大臣至前言曰:“父皇宾天,尔等尽心辅佐。因泣下,群臣皆俯伏号哭。良久,乃起,叩头而退。是日,有旨命太监刘永诚、夏时、傅参、牛玉,会昌侯孙继宗,怀宁伯孙镗,尚书王翱、李贤、年富、马昂,侍郎陈文,并时为议事官,公同计议处置军国重务,遵宣德十年例也。预列者皆荷银币之赐。

二十三日,议上两宫尊号,内臣夏时怀逢迎心,倡言曰:“钱久病,只尊所生母为太后。”李曰:“今日合遵遗命,景泰年间事,例不可法。”时曰:“李言是,朝廷所以服天下只要正纲常。今为此举,反遗所当尊,岂不乖大伦,失人心,于圣德所损多矣?”李言是。夏曰:“待请命。”既入少顷,出传仁寿宫旨曰:“子为皇帝,母当为太后,岂有无子而称太后耶?宣德中自有例。”李色变知事不成,因目时曰:“尔执笔。”时曰:“今日事,与宣德年不同。胡后曾上表让位,退居别宫,故正统初,不加尊号,今日名分固在;岂得不尊?”夏曰:“既如此,便照例写让表。”牛亦助其言。时曰:“正统、天顺初,未曾如此行,今日谁敢擅写?为人臣者,若阿谀从顺,是万世罪人也。”同议者心知不可,皆不发言,夏见诸人不言,乃作色厉词曰:“你每偏向怀二心,恐追究来不好。”时拱手向天日:“太祖、太宗,神灵在上,谁敢有二心?钱娘娘已无后,何所利而为之争?所以不敢不极言者,为全皇上圣德,非有他也。若推大孝之心,则两宫同尊为宜。”众乃皆曰:“如此是好。”夏色少怡,乃再入请命,良久出曰:“得上再三劝谕,已蒙俞允矣。”时执笔将书,又曰:“须照上圣例加二字。不然,无分别。”夏曰:“既是同尊,如何又要分别?”时曰:“得二字好称呼,非有尊卑于其间也。”众曰:“然。”乃以“慈、懿”二字加其上。是日同议惧逆忧意,有后患隐然不言,惟李开端,时极力继其后,赖皇上孝事两宫如一,故能委曲劝谕。仁寿宫以成大体,仁孝之德于兹可见矣。后数日,太监覃吉至阁下,言曰:“同尊二母,是上位本心,但屈于亲母,有难言者。而不知礼之人,且欲逢迎于其间,非二先生力争,几误大事。为大臣正当如此。彼默默者,徒享厚禄何为?”时同僚有未发言者,面听覃语有惭色。

营造山陵,时与同僚李陈计曰:“前日费事周折如此,今玄宫宜从权作三位,庶日后两全其美。”李曰:“然”。遂具疏言之。已而内臣传圣旨曰:“所言固有理,但洪武以来,制度只双穴,未可轻易,仍令诸大臣同议。及议,夏太监坚言不可,众顾望不言,乃已。

成化元年乙酉二月,礼部请上择日行耕籍礼,田在山川坛之南。十七日早,上率百官先农毕,释祭服,便服秉耒三推,户部尚书马昂抹青箱后随,京府耆老二人驭牛,二人曲躬按犁辕,教坊乐工执彩旗,夹陇讴歌,一唱百和,飐旗而行。上秉耒三往三返,如仪,殊不以为劳。既毕,乃坐观三公九卿助耕,公五推,卿九推,各用耆老一人傍犁而行。是日,时九推之列也。俱耕推毕,教坊前呈,应用田家故事。观毕,乃赐宴而回。时生长未亲农事,至是,始知犁之入土,浅深系乎举手低昂,事非习不能,于斯可见矣。

三月初十日,上幸太学行释奠先师礼,用大臣八人分献,时分献西哲。礼毕,上坐彝伦堂,赐文武三品以上,并学士左右侍坐,祭酒司马■〈火旬〉、司业张业,以次进讲。毕,赐茶,乃行。先数日,阴雨,至是乃开霁。车驾往来,无一点尘埃。观者咨嗟,正协文明之象,实为圣德感通之兆也。

北方流民,屯聚荆襄山中,以数十万计,有往邓州劫李氏财物者,有司捕之急,因拒敌官军杀数人,遂纠众反。贼首刘千斤、刘长子、苗龙、苗虎等,以石和尚为谋主,势甚猖獗。事闻,朝廷命尚书白圭、抚宁伯朱永同唐太监率师往征之。至南漳,湖广总兵李震率土兵来会,方拟进取,贼拥众出,抚宁且有疾,白公督李震分道截遏,一鼓挫其锋,贼退保巢寨,官军乘胜进攻破之,擒千斤刘并苗龙等。石和尚、刘长子以计脱走,深入险阻。抚宁病愈,自领兵搜剿。有襄阳艾总旗者,隶都督喜信指挥张英部下。一日忽与刘长子遇,长子欲杀之,艾曰:“官军即寻石和尚,于尔无干,尔若能擒石和尚,必重有升赏。”约与俱见张指挥,张具酒食劳之,长子信以为然,遂入,乃擒石和尚出。诣军前,诸将争功。忌张英以得贼赃为名,捶杀之,仍以刘长子、石和尚为俘获,献于朝廷。法司依原奏鞫罪,刑于市。众知其故,多为张英,刘长子称冤,法司虽知,无从辩正,竟杀之。噫!为此者,何其不仁至是哉?予闻其详而实如此,故记之。盖论杀长子后,予方以省亲自家至,亦以不及申救为恨。

广西大藤峡蛮贼,久为害,近年流劫两广尤甚,议者咸谓宜调兵往征。然自永乐以来,但能威之使不出,未能破其巢穴。及是都督赵辅、佥都御史韩雍与内臣同往征焉,用土兵为先锋,出奇计,破其巢穴。其中盘亘数百里,山涧险阻,而桂州崖九层楼尤险峻,官军直抵其上磨崖,纪岁月而还。闻者殆以为不世之功,而赵获封爵赏以此。然班师未久,而贼复集,乃知前所杀者多贼党,而真贼避匿者又出,是以识者谓有遗恨云。但赵都督领兵往返,纪律严明,军士在途,秋毫无犯,非他将可及,为可重也。

戊子六月二十八日,慈懿王太后上仙,次日内臣傅恭、夏时同司礼传旨,在者皆不敢对。时及商、刘二学士后至,又问如前。时对曰:“此一定礼,无可议者。梓宫当合葬裕陵,神主当袝庙。”礼部尚书姚夔乃曰:“此是正礼”。内臣怀恩,心知其正而不敢言。夏时独曰不可。慈懿无子,且有疾,岂可入山陵?只可比胡后例葬西山。时曰:“太后母仪天下,迨三十年。为臣子者,岂忍议别葬?此事关系非小,一或乖礼,何以示天下?”内臣不以为然,曰:“且散,待请旨再议。”时退谓同僚曰:“此事当力争,不可使上有失德。”二公曰:“然。待他人先言,吾辈赞成之为好。恐先言触怒,则事不可为矣。”时曰:“如此固当,倘无人言如何?”已而上御文华后殿,召臣时三人并诸内臣至前面议。上曰:“慈懿娘娘葬礼当如何?”时对曰:“只合依正礼行。”上曰:“朕岂不知?依正礼行是好,但于周娘娘有碍。故令尔等会议,务要处得合宜。”时曰:“皇上孝事两宫,圣德彰著,合奉梓宫合葬裕陵,以全圣孝为宜。”商曰:“外议汹汹,若不袝葬,则人心不服,于圣德有损。”刘曰:“孝子从义不从令,虽圣母有言,亦不可从也。”上默然良久,曰:“合葬固是孝,若因此失娘娘心,亦岂得为孝?”时曰:“皇上大孝,当以先帝之心为心。先帝待慈懿娘娘始终如一,今若安厝于左,虚其右以待后来,则两全其美,庶不失先帝之意。”夏曰:“比先阁下议作三位已不允,今如何行得?”时曰:“此时虑有今日,故预为此议,今须依此处置为宜。”上虽未允,而玉色甚和无怒容。时因曰:“臣等意未尽,欲具本言之。乞皇上再三申劝圣母,以终大事。”上曰:“进来者当晚。”时等具本进,有旨令百官议。明日礼部集公侯驸马伯文武大臣议,皆云时等言是,内批未允,犹欲别择地。于是百官伏文华殿门,号哭不起,声闻于内。内臣传旨,谕众人退,皆应曰:“不得命,不敢退。”时与商、刘进曰:“人心如此,天理所在,伏望朝廷俯从群情。”于是内批谕群臣云:“卿等昨者会议,大行慈懿皇太后合袝陵庙,固朕素志。但圣母疑事有相妨,未即俞允,朕心终不自安。再三据礼,祈请圣慈开谕,特赐允诺。卿等其如前议施行,勿有所疑。故谕。”众闻命,咸称万岁。盖此事非上曲全孝道,何以致此?真盛德主也。

是年五月间,一日大风,萧墙以西,若雨雹声。有在地者,拾取观之,皆黄泥丸子,圆净坚实,如樱桃大,破之中有硫黄气。刘学士皆在西,出数丸示予。非亲见者不信也。以此观之,二气变化,何所不为?

七月间,陕西奏报平凉府开城县土达满四纠众造反,劫掠四出,势甚张皇。时疑此徒服役既久,今忽反,必有不得已者,请敕镇守官追问激变之故。行阃参将刘清御贼,败绩。报至,兵部请命陕西、宁夏、延绥三处,合兵杀贼。已而声息益急,复请调京军往,以都督刘玉总兵,副都御史项忠提督军务。项未至陕西、宁夏二处,官军不待延绥兵至,轻进大败,死者数千人,军器悉为所得。报至京师,舆情惊骇。是时贼虽再胜,闻朝廷遣将出师,遂退保石城山,刘、项领兵近山,分为七路围之,戒前失,深沟高垒,不轻与战。有副将毛忠,恃勇自领锐卒,登山仰攻之,复败衄。京师士夫闻失副将,益危惧,以为安史复出。兵部尚书程信恐刘不胜任,辄请命抚宁侯朱永再领京军及遣兵四万以往。命已下,抚宁难其事,奏定赏格,谓生擒贼首一人,与世袭指挥使,赏金五百两,银千两,数人共擒者赏亦然。时见其张大欲止之,然难以遽止,请令姑整军装,待有急报启行。至十一月,项知贼被围,守已困,闻已别命将,亦不敢止。但奏宜令总兵星驰赴援,倘不日破杀,则一面奏报止兵。奏至,上命太监怀、许、黄三人,召兵部于阁下计议。程曰:“事急矣,行不可缓。”时曰:“前者贼若四出攻劫,诚可骇惧。今入山自保,我军围守甚固,不一两月,贼必穷困,可擒取也。京军何用再行商助?”予言曰:“观项布置,贼不足忧矣。”程意不平曰:“项今退在平凉,亦不可知。何谓为固守耶?”尚书白圭、侍郎李震相视不言。时曰:“彼分布已定,无故何以退?且京军行何时可到?”程曰:“来年二三月。”时曰:“如此则缓不及事矣。事之成败,则在岁终。然以项奏词观之,胜可必矣,京军不行为宜。”诸太监皆曰:“然。”因问边军去否,时曰:“边军亦不必去。”商曰:“边军去无害也。”乃令遣军行,留京军住,营军将不遣。程又请差锦衣千户一人去看动静,已准行矣。时闻请追止之,曰:“去看无益,徒失将士心。”程忿忿出危言曰:“项忠军若败,必斩一二人,然后发兵去。”众不察,群然和附,以为止军不行,必失关中。相知者,咸为时惧,私问曰:“止军不发,何所见?”时曰:“观项疏曲折,知贼决可平靖,但彼既闻已遣将,亦不敢自任故也。”众犹未信,汹汹益甚。至十二月二十边捷音至,知以十一月二十一日执满四等,贼寨悉平,群言始息。次年正月解满四等三百余人至京,太监亲问之,乃云被刘清并指挥冯杰剥削不已,且又追捕为盗,不得已遂反,非有他也。因下刘清、冯杰于狱,鞫问得实诛之,中外称快。

猜你喜欢
  卷七十一 魏紀三·司马光
  卷六十七·宋(金)·蒋一葵
  卷之九十七·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十 列传十·纪昀
  四三二 山西巡抚觉罗巴延三奏遵旨饬派分发教职回籍访查遗书折·佚名
  粤桂将领素描·陶菊隐
  武承嗣传·刘昫
  田铎传·张廷玉
  卷二下·沈枢
  卷之一百四  星槎勝覽前集(明)費信 撰·邓士龙
  卷一百四十三·佚名
  卷一百三十九·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二十四·佚名
  卷八·佚名
  纲鉴易知录卷七九·吴楚材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十二出 谏父·梁辰鱼

    【凤凰阁】〔净丑上净〕重楼复殿。日对如花娇面。年来身子甚龙钟。想是精神劳倦。〔丑〕韶光如箭。便恣意荒淫有几年。〔相见介净〕朝来多承越王送神木二根。大二十围。长五十丈。从不曾见这等长大的。那伍员这老贼

  • 三家宫词巻中·毛晋

    明 毛晋 编蜀花蕋夫人五云楼阁凤城间花木长新日月闲三十六宫连内苑太平天子住昆山会真广殿约宫墙楼阁相扶倚太阳净甃玉阶横水防御炉香气扑龙牀龙池九曲逺相通杨栁丝牵两防风长似江南好春景画船来去碧波中东内斜穿紫

  • 列传第五十二·李延寿

    韦孝宽 兄夐 夐子世康 韦瑱 子师 柳虬 弟桧 庆庆子机 机子述 机弟弘 旦肃 机从子謇之韦叔裕,字孝宽,京兆杜陵人也,少以字行。世为三辅着姓。祖直善,魏冯翊、扶风二郡守。父旭,武威郡守。建义初,为大行台右丞,加辅国将军、雍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八·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三十有二年闰二月按是月戊辰朔己巳集英殿修撰张孝祥知抚州 直宝文阁王佐知吉州辛未诏诸路常平米并令以新易陈在仓以五年为率如过五年尽数变转毋得停留失陷官物 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宁武军承宣使江州驻

  • 二四六 广西巡抚熊学鹏奏遵旨查办违碍书籍折·佚名

    二四六 广西巡抚熊学鹏奏遵旨查办违碍书籍折乾隆四十年二月二十六日广西巡抚臣熊学鹏跪奏,为恭折覆奏事。乾隆四十年二月初九日承准大学士舒赫德、于敏中字寄内开,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奉上谕:据陈辉祖奏,于现在缴

  • 列传卷第十二 高丽史九十九·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梁元俊。○梁元俊字用章忠州人起自胥吏监光州务妻事姑不谨黜之妻与子号哭乞哀终不许至使其妻独还人或讥其不仁。 仁宗时累迁殿中侍御史出为

  • 严震传·刘昫

    严震,字遐闻,梓州盐亭人。世代为种田人家。凭借财物在乡里闻名。至德(756)、乾元(758)以后,震多次拿出家财来资助驻边军队,授予州长史、王府咨议参军。东川节度判官韦收向节度使严武推荐震的才能,于是授予合州长史。到了严

  • 吴贞毓传·张廷玉

    吴贞毓,字元声,宜兴人。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服侍唐王时担任吏部文选主事。事败,拥立永明王,升任郎中。永明王驻全州时,提升他为太常少卿,仍然掌管考选官员的事务。后来提升为吏部右侍郎。又随驾到肇庆,升为户部尚书。广州

  • 汉纪十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下元光二年(戊申、前133)·司马光

    汉纪十汉武帝元光二年(戊申,公元前133年) [1]冬,十月,上行幸雍,祠五。 [1]冬季,十月,武帝来到雍地,在五举行祭祀。 [2]李少君以祠灶却老方见上,上尊之。少君者,故深泽侯舍人, 匿其年崐及其生长,其游以方遍诸侯,无妻子。人闻其能使物

  • 第三十二卦 恒 雷风恒 震上巽下·佚名

    恒:亨,无咎,利贞,利有攸往。彖曰:恒,久也。 刚上而柔下,雷风相与,巽而动,刚柔皆应,恒。 恒亨无咎,利贞; 久于其道也,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也。 利有攸往,终则有始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

  • 经济文衡后集卷二十五·佚名

    宋 滕珙 撰井田类井田类说大全文此篇专谓古者立制之公本志曰古者建步立畆六尺为步步百为畆畆百为夫夫三为屋屋三为井井方一里是为九夫八家共之一夫一妇受私田百畆公田十畆是为八百八十畆余二十亩以为庐舎出入相交伫

  • 提要·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七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五经总义类提要【臣】等谨按七经孟子考文补遗二百六卷原本题西条掌书记山井鼎撰东都讲官物观校勘详其序文葢井鼎先为考文而观补其遗也皆不知何许人騐其板式纸

  • 卷九·道世

    △出胎部第五(此别八部)▲述意部第一敬思定光授记,逆号能仁。玄符合契,故讬化释种。萌兆於未形之前,迹孚於已生之後。照炳人天,联绵旷劫。其为源也,邃乎胜矣!所以神形六动,方行七步。五净雨华,九龙洒水。神瑞毕臻,吉徵总萃。观诸

  •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五·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五摄决择分中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五如是已思择色蕴。我次当说名所摄四无色蕴。随所应建立相。如本地分立一心相。今先显示。如世尊言。若有众生于如来所。但发一心及一言说善逝大师

  • 民国重修大藏经叙·太虚

    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生灭相续而存在,自性本空,唯识所现,大圆满觉明证中莫非因果重重,遍融无碍之法界,故曰一切法皆为佛法。有情然,器界然,无事无物不然,浩浩有情器界中之人间亦自无不然;人间之在佛法,其如一尘之处太空乎!人间之特征

  • 卷第三十九·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三十九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六 第十法云地。所以来者。瑜伽意云。虽於一切品类宣说法中得大自在。而

  • 请观音经疏阐义钞·智圆

    佛典注疏。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智圆述。四卷。是隋智撰《请观音经疏》的注释书。先释作者,再释疏名。后以“五重玄义”法逐次解说经文。见载于明版诸藏和日本的《卐字续藏》、《大正藏》。

  • 黄莲东岩禅师语录·佚名

    一卷。清说,机琇记录,黎元宽序,文德翼序,内分黄莲语录,蕲州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