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评花草有灵

万物有生论,原是佛法中所昌言的,故众生一名,包括有情无情之类;众缘和续而生的无常诸行,是皆可谓之众生的有情无情。既皆是众生,故情与无情间,原无一定划然之分界,不过从比较上说有情与无情之区别耳。此印度科学家发明花草有灵,论者遂谓佛制不食有情肉而食蔬果,今花草有灵,则应同有情肉并蔬果而不可食!殊不知不践生草,不摘生果,本为佛制;而自死之有情肉,亦不禁食。故充佛之慈心,本只许食生物之枯死者,其生机勃勃者皆禁伤残也。故科学发明,足为佛理之证,无害于佛之真理。然植物固有灵而近于有情者,动物亦有蠢而近于无情者,吾人当以一般人及本人之慈悯同情所能及,止伤残而勤爱护。若充养慈心而感众生同体,则禅悦为食,而伤残可除矣。在初心则佛许食三净肉,更何论植物!故当由渐而进,不应概齐。(见海刊九卷二期) (附注)上四篇自“东方杂志短评四则”中分出。


猜你喜欢
  卷四百九十七·佚名
  第六品 正信希有分·佚名
  卷十四·佚名
  佛鉴佛果正觉佛海拈八方珠玉集中·佚名
  敕修百丈清规卷第一·德辉
  卷第三十·佚名
  佛说正恭敬经·佚名
  劝善经一卷·佚名
  佛说优填王经·佚名
  新华严经论 第二十三卷·李通玄
  佛说无常经(亦名三启经)·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十二·澄观
  卷六·佚名
  卷七·僧祐
  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卷第二·智俨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一·尤袤

    ○太宗 贞观六年九月,帝幸庆善宫,帝生时故宅也。因与贵臣宴,赋诗。起居郎请平宫商,被之管弦,命曰《功成庆善乐》。使童子八佾为九功之舞,大宴会,与《破阵舞》偕奏于庭。 帝尝作宫体诗,使虞世南赓和。世南曰:“

  • 参考资料·皎然

      1。 许连军:《皎然〈诗式〉研究》 5.37MB (中华书局,2007年)  -------------------  [1] ‘授',原作‘表',据王梦简《诗要格律》所引改。  [2] ‘之',原本注:‘一作知。'  [3] ‘几'字原本无,据《吟窗杂录》本

  • 《悼亡诗》其三·潘岳

    原文曜灵运天机,四节代迁逝。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风厉。奈何悼淑俪,仪容永潜翳。念此如昨日,谁知已卒岁。改服从朝政,哀心寄私制。茵帱张故房,朔望临尔祭。尔祭讵几时,朔望忽复尽。衾裳一毁撤,千载不复引。亹亹朞月周,戚戚弥相愍

  • 卷二百二·志第一百五十五·艺文一·脱脱

        ◎艺文一   《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之有关于世运,尚矣。然书契以来,文字多而世代日降;秦火而后,文字多而世教日兴,其故何哉?盖世道升降,人心习俗之致然,非徒文字之所为也。然去古

  • 六○一 谕程景伊徐立纲等着分别罚俸六个月或三个月·佚名

    六○一 谕程景伊徐立纲等着分别罚俸六个月或三个月乾隆四十四年二月十五日都察院等衙门奏,四库全书馆所进各书,该总裁等抽阅书内,俱有错误记过,应将协办大学士 吏部尚书程景伊、户部左侍郎董诰、翰林院侍讲学士朱珪、鸿

  • 卷四十三·温达

    <史部,纪事本末类,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略  钦定四库全书圣祖仁皇帝亲征平定朔漠方畧卷四十三四月庚戌朔预备军饷马匹接济回师驾出行宫亲临大路阅视八旗鎗手绿旗兵起行谕议政诸臣曰兹官米以骆駞一头运仓斛一石

  • 卷九十二 游侠传 第六十二·班固

    【原文】古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自卿、大夫以至于庶人,各有等差,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孔子曰:“天下有道,政不在大夫。”百官有司奉法承令,以修所职,失职有诛,侵官有罚。夫然,故上下相顺,而庶事理焉。周室既微,礼乐征伐自诸

  • ●皇朝通典卷九十一·佚名

    州郡二 ○州郡二 山東省 山西省 河南省 △山東 【 東西距一千六百四十里南北距八百十里東至海一千三百里西至直隸大名府元城縣界三百四十里南至江蘇徐州府沛縣界五百七十里北至直隸河間府寧津縣界二百四十里東南至江

  • 卷一百七十二·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七十三乐部【十八】乐歌四皇帝筵宴乐章康熙二十二年定皇帝陞座丹陛大乐奏协平之章圣皇涖止穆穆皇皇百尔卿士章服斯光吹笙鼔琴式燕嘉宾万福既同归

  • 大学发微·黎立武

    圣贤身系道统莫不有书以明授受之防大学其曾子之书乎曾子传道在一贯悟道在忠恕造道在易之艮曾子尝曰君子思不出其位此艮象也学大学者其以是求之大学之道其要有三曰明明德曰新民曰止至善申之以知止又申之以于止知其所止

  • 卷一·程公说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一     宋 程公说 撰年表一周天王内鲁外诸侯年表第一呜呼春秋之作圣人岂无防哉且其言曰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其义则丘窃取之矣岂以书会盟侵伐齐晋为多欤列国不一而夫子约以鲁史鲁史纪

  • 书经衷论原序·张英

    【臣】窃惟人君之以道治天下至尧舜禹汤文武之盛而极矣人臣之以道事其君至臯夔伊傅旦奭之盛而极矣迄今相去数千载当日之言论谋画纲纪设施与夫仁爱忠恳之心谐弼绸缪之计虽散见于六经旁流于诸史而宏纲钜节之所统防则莫偹

  • 仲尼第四·列子

    【原文】 仲尼闲居,子贡入侍,而有忧色。子贡不敢问,出告颜回。颜回援琴而歌。孔子闻之,果召回入,问曰:“若奚独乐?”回曰:“夫子奚独忧?”孔子曰:“先言尔志。”曰:“吾昔闻之夫子曰:‘乐天知命故不忧。’回所以乐也。”孔子愀然

  • 卷第九·佚名

    (一名中印度那兰陀大道场经于灌顶部录出别行)    唐天竺沙门般剌蜜帝译  阿难世间一切所修心人。不假禅那无有智慧。但能执身不行氵㸒欲。若行若坐想念俱无。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如是一类名梵众

  •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五·自融

    密庵杰禅师禅师名咸杰。号密庵。其先福州世族也。姓郑氏。母梦庐山皓鬓头陀入室而生。生之夕。境内皆闻天乐。不知何祥。其亲亦秘之。师幼颖悟。气宇深沉。事亲以孝闻。亲有贤行。勖之远游。遂得度受具。不结侣。不备

  • 卷第一百八·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一百八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智蕴第三中修智纳息第四之四诸结法智断彼结灭法智作证耶。乃至广说。问何故作此论。答为止他宗显正理故。谓或有执。无间道断诸结得。解脱道证彼灭

  • [第二品]蕴双论·佚名

    [第一]施设分二三五蕴者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总说分二四色是色蕴耶?色蕴是色耶?受是受蕴耶?受蕴是受耶?想是想蕴耶?想蕴是想耶?行是行蕴耶?行蕴是行耶?识是识蕴耶?识蕴是识耶?二五非色非是色蕴耶?非色蕴非是色耶?非受是

  • 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佚名

    全一卷。译者不详。略称鼓音声王经、鼓音声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内容叙述佛陀在瞻波大城为诸比丘说西方极乐世界及阿弥陀佛之功德庄严,并说阿弥陀佛之国名为清泰,父名月上,母名殊胜妙颜,子名月明,奉事弟子名为无垢称,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