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列传二百八十二

列传

元 【三十六】

○元三十六

陈祜【天祥】

  刘宣

何荣祖

陈思济

秦长卿

赵与■〈票上灬下〉

姚天福

许国祯【扆】

陈祜

刘宣

何荣祖

陈思济

秦长卿

赵与■〈票上灬下〉

姚天福

许国祯

△陈祜

陈祜一名天佑字庆甫赵州宁晋人少好学家贫母张氏尝剪发易书使读之岁癸丑穆王分土于陕洛表佑为河南府总管甫下车礼金

季名士李国维杨杲李微嶭元咨访治道奏免征西军数百家及椒竹诸税粮料等钱世祖即位分陕洛为河南西路真除祜为总管以清慎称

至元二年调官法行改南京路治中适东方大蝗徐邳尤甚责捕至急佑曰捕蝗虑其伤稼也今蝗虽盛而谷已熟不如令早刈之庶力省而有

得三年朝廷授卫辉路总管申明法令创立孔子庙修比于墓且请于朝着于祀典尝上书言树太平之本有三一曰太子国本建立宜早二曰

中书政本责成宜专三曰人材治本选举宜审时论称之六年置提刑按察司首以佑为山东东西道提刑按察使 【按百官志云国初立提

刑按察司四道一曰山东东西道至元六年以提刑按察司兼劝农事与此不合】 时中书尚书省二省并立帝厌其烦欲合为一集大臣杂议

佑还朝命预议阿哈玛特为尚书平章欲奏升中书右丞相安图为太师因罢中书省惧祜有异议许进祜尚书参知政事以陷之及入议祜极

言中书政本祖宗所立不可罢三公古官今徒存其虚位未须设事遂寝阿哈玛特怒其忤已除佥中兴等路行尚书省事会朝廷大举伐宋遣

祜佥军山东民多逃匿闻祜来皆曰陈按察来必无私遂皆出应期而办十二年转南京总管兼开封府尹吏多震慑失措祜因谓曰何必若是

前为盗跖今为颜子吾以颜子待之前为颜子今为盗跖吾以盗跖待之由是吏知修饬不敢弄法许蔡间有巨盗祜捕之急逃入宋境宋亡随

制置夏贵过汴祜斥下马挝杀之民间帖然十四年迁浙东道宣慰使时江南初附军士俘获温台民数千口祜悉夺还之未几行省榷民商酒

税祜请曰兵火之余伤残之民宜从宽恤不报遣祜检覆庆元台州民田及还至新日值玉山乡盗仓猝不及备遂遇害 【按虞集撰陈思济

神道碑云时盗起新昌玉山宣慰陈祜率师往讨为飞矢所中而殒与本传所载略异】 追封河南郡公谥忠定祜能诗文有节斋集子夔芍陂

屯田万户初在扬州闻父遇盗死泣请于行省愿复父雠擒其贼魁戮于绍兴市孙思谦自有传弟天祥

陈天祥

陈天祥

天祥字吉甫因兄祜仕河南徙家洛阳少隶军籍善骑射李璮叛据济南结宋为外援河北河南宣慰司承制授天祥千户屯田汊口防遏

宋兵事平罢归居偃师南山躬耕读书从游者日众其居近缑氏山因号缑山先生至元十一年为郢复州等处招讨司经厯从国兵渡江论军

事深为行省参政贾居贞所器十三年兴国军以籍兵器致乱行省命天祥权知本军事甫入境父老来谒谕之曰捍卫乡井诚不可无兵任事

者籍之过当故致乱尔今令汝辈权置兵仗自卫何如众称便乃条其事于行省行省许以便宜处置由是流移复业以至邻郡之民来归者相

继天祥命以十家为甲十甲有长弛兵禁以从民便人心既安军势稍振用士兵收李必聪山寨不戮一人他寨闻之各自散去境内悉平时州

县官吏巿有俸禄天祥从便规措而月给之以正其贪民用弗扰居岁余代者至变更旧政治隐匿兵者甚急未几兴国复变邻郡寿日府及大

江南北诸城邑多乘势杀守将以应之声音攻阳罗堡鄂州大震天祥言于居贞曰阳罗堡依山为垒素有严备彼若来攻我之利也且南人浮

躁轻进易退官军凭高据险区区乌合之众辄来相敌死伤必多遁逃者十八九我出精兵以击之乘胜取黄州寿曰如摧枯拉朽耳居贞深然

之力趣行省进兵次青山明日大败其众如天祥所料初行省闻变尽执鄂州城中南人将杀之以防内虑居贞救之不能得天祥曰是州之人

与彼势本不相接欲杀之者利其财耳力止之至是被执者皆纵去复遣天祥权知寿昌府事为乱者闻官军至皆弃城依险自保天祥遣谕各

归田里惟生擒乱首斩于鄂州市由是无复叛者二十一年拜监察御史会右丞卢世荣以聚敛骤升执政御史中丞崔彧言之帝怒欲致之法

世荣焰益张左司郎中周载因议事微有可否世杰诬以沮法奏合杖一百然后斩之于是臣僚震慑无敢言者 【按崔彧及卢世荣传彧与

周载论列卢世荣事并在二十二年】 二十二年天祥上疏极言世荣奸恶其略曰世荣以商贩所获之赀趋附权臣营求入仕擢江西榷茶转

运使屡犯赃私动以万计巳经追维今竟不悛狂悖愈甚虽居丞辖实专大政恣行苛刻大肆诛求欲以一岁之期将致十年之积考其行事不

副所言始言能令钞法如旧钞今愈虚始言能令百物自贱物今愈贵始言课程增添三百万锭不取于民而辨今却迫胁诸路官司增数包认

凡若所为动为民扰脱不早有更张须其自败正犹蠹虽除去木病亦深矣疏闻帝使召天祥与世荣俱至上都面质之缚世荣于宫门外明日

入对天祥于帝前再举其所言与未及尽言者帝皆称善世荣遂伏诛朝廷录天祥平兴国寿昌功擢吏部郎中二十三年除治书侍御史命理

算湖北湖南行省钱谷至别州即上疏劾平章约苏穆尔凶暴不法时僧格窃国柄与为姻党诬天祥以罪欲致之死系狱几四百日二十五年

遇赦得释元贞元年授山东东西道廉访使时盗贼羣起山东居多诏求弭盗方略天祥奏曰古者盗贼之起各有所因除岁凶饥馑诿之天时

宜且勿论他如军旅不息工役荐兴苛敛繁刑皆足致盗中间保护存养之者赦令是也赦者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彼强梁之徒执兵杀人有

司尽力以擒之朝廷加恩以释之旦脱缧囚暮即行劫既不感恩又不畏法凶残悖逆诚非善化能移惟以严刑可制所拟事条皆切于寺弊于

是严督有司捕杀积盗南至汉江二千余里无得脱者平阴县女子刘金莲假妖术以惑众所至官为立神堂势寖大天祥命系之杖于市自此

神怪屏息大德三年迁河北河南廉访使六年擢河南行台御史中丞上章论征西南夷事曰八百媳妇国乃荒裔小邦刘深欺上罔下帅兵伐

之经过八番纵横自恣中途变生所在皆叛既不能制乱反为乱众所制食尽计穷仓皇退走丧兵十八九弃地千余里朝廷再发四省军以图

收复湖北湖南大起丁夫运粮至二十余万正当农时兴此大役比闻从征败卒言西南远夷皆重山复岭陡涧深篝军行径路仅容一人一骑

上如登天下如入井又其瘴毒之气皆能伤人羣蛮知大军至或乘险邀击或清野远遁阻其要害以老我师进不得前旁无所掠将有不战自

困者矣且自征伐倭国古城交趾爪哇缅国以来近三十年未尝见有尺土一民内属之益计其所费钱财死损军数可胜言哉去岁西征及今

此举亦复何异乞早正深罪下明诏招谕彼必自相归顺未须远劳王师与区区小丑争一旦之胜负也若谓欲罢不能亦当详审成败筭定而

行彼诸蛮皆乌合之徒必无久能同心敌我之理急之则相救缓之则相疑以计使之互相雠怨待彼有可乘之隙我有可动之时徐命诸军数

道俱进服从者恩之以仁拒敌者威之以武恩威相济功乃易成若舍恩任威蹈深覆辙恐他日之忠有甚于今日也不报遂谢病归七年召拜

集贤大学士商议中书省事八月地震河东尤甚诏问弭灾之道天祥上章极言阴阳不和天地不位皆人事失宜所致执政者抑不以闻天祥

自被召至京且一岁未尝得见帝言事常郁郁不自释久之移疾去至通州中书追留之不返帝闻赐钞五千贯仍命给传专官护送至家天祥

望阙拜谢辞所赐钞而行九年拜中书右丞使者五致诏不赴仁宗即位复遣使召之以老疾辞延佑三年卒于家追封赵国公谥文忠

△刘宣

刘宣字伯宣其先潞人也金未避陕徙太原宣沉毅清介自幼喜读书有经世志宣抚张德辉至河东见而器之荐为中书省掾暇则往祭

酒许衡讲明理学初为河北河南道巡行劝农副使至元十二年改行省郎中从丞相巴延统军平江南赞画居多江南平命宣沙汰江淮冗官

其所存革悉合公论二十二年厯官吏部尚书时将伐交趾宣上言曰连年日本之役百姓愁戚官府扰攘今春停罢江浙军民欢声如雷安南

小邦臣事有年岁贡未尝愆期边帅生事兴兵彼因避窜海岛使大举无功将士伤残今又下令再征闻者莫不恐惧自古兴兵必须天时中原

平土犹避盛夏交广炎瘴之地毒气害人甚于兵刃今以七月会诸道兵于静江比至安南病死必众缓急遇敌何以应之又交迹无粮水路难

通无车马牛畜驮载一夫担米五斗往还自食外官得其半若十万石用四十万人止供一二月军粮广西湖南调度频数民多离散户令供役

亦不能办况湖南密迩溪洞寇盗常多大兵一出乘虚生变虽有留后人马疲弱衰老卒难应变臣窃虑之及再征日本宣复谏曰近议复置征

东行省再兴日本之师此役不息安危系焉前者索多建伐占城哈雅言平交趾交趾与我接境蕞尔小邦遣亲王提兵深入未见报功索多为

贼所杀自遗羞辱况日本海洋万里疆土阔远非二国比今此出师动众履险纵不遇风可到彼岸倭国地广徒众猥多彼兵四集我师无援万

一不利欲发救兵其能飞渡耶帝纳其言二十三年中书传旨议更钞用钱宣言国朝废铁己久一旦行之功费不赀非为远计大抵利民权物

其要自不妄用始若欲济邱壑之用非惟铸造不敷抑亦不久自弊矣属僧格谋立尚书省以专国柄钱议遂罢二十五年由集贤学士除行台

御史中丞时江浙行省丞相蒙古岱悍戾纵恣常虑台臣发其奸尤忌宣遗其赏造建康伺台中违失台官皆竦惧阴求自解惟宣屹然不动蒙

古岱愈衔之罗织宣之子系扬州狱又令建康酒务淘金等官及录事司官以罪免者诬告行台沮坏钱粮以闻于朝朝廷遣官置狱行省鞫问

宣及御史六人俱就逮既登舟行省以军船列兵卫驱迫之宣自刭于舟中始宣将行时以一缄付从子自诚令勿启宣死视其书云触怒大臣

诬构成罪岂能与经断小人交口辩讼屈膝为容于怨家之前身为台臣义不受辱当自引决但不获以身殉国为恨耳呜呼天乎实鉴此心别

具遗藁列蒙古岱罪状涂注句抹辞句难辩前治书侍御史霍肃为叙次其文读者悲愤宣既引决行省白于朝以为宣知罪重自杀前后构成

其事者即郎中张斯立也延佑四年从子看持上宣行实御史台以闻追封彭城郡公谥忠宪

△何荣祖

何荣祖字继先其先太原人金亡徙家广平何氏世业吏荣祖尤所通习遂以吏累迁中书省掾擢御史台都事始折节读书阿哈玛特方

用事置总库于其家以收四方之利号曰和市监察御史范方等斥其非论甚力阿哈玛特知荣祖主其谋奏为左右司都事以隶己欲因事中

伤之未几除治书侍御史又出为山东按察使卒莫逞其志厯御史中丞复出为山东东西道按察使时宣慰使乐实姚演开胶州海道有制禁

戢诸人沮挠粮舶遇暴风多漂覆乐实弗信督诸漕卒偿之搒掠惨毒自杀者相继按察官惧违制莫敢言荣祖曰第言之若朝廷见谴吾自当

之即草辞以奏诏免其征召入为尚书省参知政事会僧格专政亟于理算钱谷人受其害荣祖请罢之帝不从屡恳不己乃稍缓之而畿内民

困尤甚荣祖每以为辞至忤旨不少屈未踰月而害民之弊皆上闻帝乃思其言召问所宜荣祖请于岁终立局考校人以为便定为例程僧格

败改中书右丞奏行所定至元新格 【按续通志元初未有法守有司断理狱讼循用金律颇伤严刻右丞何荣祖乃以公规治民御盗理财

等十事辑为一书名曰至元新格丁已诏颁行之】 请改提刑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而立监治之法又上国家用度不可不足天下百姓不可

不安今理财者弗顾民力之困言治者弗图国计之大且当用之人恒多而得用之人恒少要之省部实为根本必择才而用之按察司虽监临

一道其职在于除弊安民苟有弗至则台省又当遣官体察庶有裨益帝深然之屡以老疾乞解机务诏免署事惟预议中书省事又加平章政

事以水旱请罢不允先是荣祖奉旨定大德律令书成己久至是乃得请于上诏元老大臣聚听之未及颁行适子秘书少监惠没遂归广平卒

追封赵国公谥文宪 【按虞集谥议云荣祖谥忠肃与史传异】

△陈思济

陈思济字济民柘城人以才器见称于时世祖在潜邸闻其名召备顾问既即位始建省部俾掌敷奏时廉希宪行省陕西思济实与偕多

行所赞画中统三年召希宪入中书思济还仍掌敷奏会阿哈玛特入省耻位在希宪左每欲肆意而行希宪不从及希宪去位省臣晨集掾属

皆惮阿哈玛特不敢前思济独先以文牍进阿哈玛特辄于希宪位署押思济据掩以手曰此非相君署位也阿哈玛特怒目视之思济神色自

若至元五年分命中书省总百揆御史台正百官一时黜陟登庸宪章程序多出其手拜监察御史时阿哈玛特立尚书省权在中书右思济与

魏初等劾其不法帝以近臣证之御史各以次对思济独厉声曰御史言官也非为辩讼设拂袖而出出知沁州迁同知绍兴路总管府事谳狱

桐庐有囚羸瘠将死纵遣还家候期来决囚拜请曰闻公名久矣若不早决恐终不可保为阅其案而释之俄以二十三年同知浙东道宣慰司

事时浙西大水民饥浙东仓廪殷实即转输以赈之全活者众 【按虞集神道碑云僧格用事遍理筭钱粮檄思济分理浙东思济曰濒海民

贫而犷必激变得寝其行史传不载谨附识】 改池州路总管江浙行省平章伊苏岱尔威势赫然摘沌金户三千括民间田亩檄下力上章止

之累迁佥河南江北行省事大德五年冬卒追封颖川郡侯谥文肃子诚监察御史

△秦长卿

秦长卿洛阳人性俶傥尚风节世祖在京兆潜藩闻其名既即位以布衣征与刘宣同在宿卫以气岸相高是时尚书省立阿哈玛特专政

长卿上书曰臣愚赣能识阿哈玛特其为政擅生杀人人畏惮之因莫敢言然怨毒亦己甚矣观其禁绝异议杜塞忠言其情似秦赵高私蓄踰

公家觊觎非望其事似汉董卓春秋人臣无将请及其未发诛之事下中书阿哈玛特为人便佞善伺人主意又其赀足以动人中贵人力为捄

解事遂寝然由是大恨长卿徐兴和宣德同知铁治事竟诬以折阅课额数万缗逮长卿下吏籍其家吏狱吏杀之狱吏懦纸塞其口鼻死未几

王着聚徒杀阿哈玛特帝后悟亦追罪之斲棺戮尸并诛其子而长卿冤终不白长卿从子山甫为建康府判官闻长卿冤状即日弃官累荐不

起以疾卒

△赵与■〈票上灬下〉

赵与■〈票上灬下〉字晦叔宋宗室子尝登进士第为鄂州教授至元十一年丞相巴延既渡江与■〈票上灬下〉率宗人之在鄂者

诣军门上书力陈不嗜杀人可以一天下且乞全其族党后巴延朝京师世祖问宋宗室之贤者首以与■〈票上灬下〉对十三年召至上京

幅巾深衣以见言宋败亡之故悉由误用权奸词旨激切帝为之动容授翰林侍制朝廷立法多所咨访与■〈票上灬下〉忠言谠论无所顾

惜进直学士转侍讲疏陈江南科敛急督移括大姓宋世邱垄暴露皆大臣擅易明诏所为二十七年京师雾四塞明年虎入南城与■〈票上

灬下〉又疏言权臣专政之咎退而家居待罪未几僧格败平章博果密奏与■〈票上灬下〉贫寠有守世祖曰得非指权臣为虎者耶赐钞

万三千贯累迁翰林学士其伯祖师渊尝从朱熹学家庭授其具有端绪 【按闻复墓志云师渊纂次通鉴纲日凡例微言奥语耳受身履故

与■〈票上灬下〉所行尤近】 于是与许衡论伊洛阃奥衡雅敬之大德七年卒家贫无以为葬成宗命有司赙钞五千贯给舟车还葬赠天

水郡侯谥文简

△姚天福

姚天福字君祥绛州人幼读春秋通大义及长以材辟怀仁丞至元五年诏立御史台拜监察御史每廷折权臣帝嘉其直锡名巴尔斯谓

不畏强悍犹虎也 【按陶宗仪辍耕录云条奏宰相阿哈玛特罪二十有四召廷辩天福枚数之至于三气沮色丧上曰此三首罪己不在宥

因目天福曰巴尔斯】 乃厚赐以旌其忠时御史台置二大夫纲纪无统天福言于世祖曰古称一蛇九尾首动尾随一蛇二首不能寸进今台

纲不张有一蛇二首之患陛下不急拯之久则紊不可理帝诏伊苏特穆尔及博啰谕之博啰以年少引退天福时按行畿内有出使者凌民取

贿天福乃易服间行得其状奏戮之以徇豪右慑服十二年诏罢各道按察司天福自御史大夫曰是司之设所以广视听虞非常虑至深远不

但绳有司巳也大夫骇然曰微公言几失之夜入帝卧内奏其言帝大悟诏复立之权臣不悦左迁天福衡州路同知 【按富珠哩翀神道碑

云会驾北幸阿哈玛特驰骑士缚天福阅其家脱栗数斛外得言事故藁罗纤苛毒天福抗声曰乘舆行狩戕害言臣宰相宁欲反耶捃摭无所

得斥迁衡州本传未经详载附识于此】 起为河东道提刑按察副使时北鄙兵兴转输烦急河东民苦徭役天福以反侧为忧劾执政失计奏

罢其役十六年江南既平授淮西道按察使二十年迁山北道按察使其民鲜知稼穑天福教以树艺皆致蕃富三十一年厯授陕西汉中道肃

政廉访使寻除真定路总管真定驿传之需多为民害天福更议措置之方省臣以其事闻诏从之颁其制为天下式大德四年拜参知政事大

都路总管兼大兴府尹六年以疾卒初天福拜御史时其母戒之曰古称公尔忘私委质为臣当罄所衷以塞其职勿以我为恤天福亦请于宪

府曰监察责当言路有犯无隐苟获谴乞不为亲累或以闻帝叹曰巴尔斯母子义烈之言当于古人中求之子祖舜秘书监著作郎侃内藏库

副使

△许国祯

许国祯字进之绛州曲沃人世业医国祯博通经史尤精医术世祖在潜邸征至瀚海留掌医药庄圣太后有疾国祯治之刻期而愈拜甡

王妃病目治者用针误损其明世祖怒欲坐以死国祯从容谏曰罪固当死然原其情乃恐怖失次所致即诛之后谁敢复进者世祖意解且奖

之曰国祯之直可作谏官世祖过饮马湩得足疾国祯进药味苦却不服国祯曰古人有言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已而足疾再作

世祖曰不听汝言果困斯疾对曰良药苦口既知之矣忠言逆耳愿留意焉世祖大悦岁癸丑从征云南机密皆得参与己未围鄂州获宋人数

百族诸将欲尽坑之国祯力请止诛其凶暴余皆获免及师还招降民数十万口疲饿颠仆者盈道国祯请发蔡州军储粮赈之全活甚众世祖

即位提点太医院事至元十二年迁礼部尚书国祯尝上疏言慎财赋禁服色明法律严武备设谏官均卫兵建学校立朝仪事多施行凡所荐

引皆知名士士亦归重之帝与近臣言及勋旧大臣因谓国祯曰朕昔出征同履艰难者惟卿数人在尔遂拜集贤大学士卒谥忠宪后追封蓟

国公子扆

许扆

许扆

扆字君黼一名和尔果斯从父国祯事世祖于潜邸世祖喜庂赐今名俾从许衡学入备宿卫每外国使至必命与之语辞理明辨莫不倾

服改尚医太监有窃大安阁礼神之币者将诛之羣臣莫敢言和尔果斯独谏曰敬神善事也因置人于死地臣恐神不亨所祭帝即命释之与

丞相安图善国政多所赞益僧格忌之数谮于帝不听僧格败系于左掖门帝命和尔果斯往唾其面辞不可帝称其仁厚成宗朝出为陕西行

中书省右丞时关中饥发仓粟赈之同列以未得请于朝不可和尔果斯曰民为邦本今饥馁如此苦俟命下无及矣擅发之罪当独任之不以

累公等遂大发粟不数日命亦下明年旱祷于终南山而雨岁以大熟民怕画像祀之寻召还以足疾不能行特敕乘小舆入禁中访以旧事特

授大司徒食其禄终身追封赵国公谥僖简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八十二

猜你喜欢
  卷五 景帝纪第五·班固
  列传第一百一十一·刘昫
  卷四百六·列传第一百六十五·脱脱
  卷一百八十 至和二年(甲午,1055)·李焘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七·佚名
  卷之六百六十九·佚名
  一二九五 军机大臣阿桂等奏遵议纪昀查勘热河书籍分别办理折·佚名
  表卷第二 高丽史八十七·郑麟趾
  台湾前语(查东山笔、沈仲方阅)·查继佐
  三国史记卷第十五。·金富轼
  丘行恭传·欧阳修
  卷九十八·阿桂
  卷七十二·雍正
  卷三十二·纪昀
  谭锡鸿·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十回 报捷音关前总制·陈端生

    第四十回报捷音关前总制诗曰:仁者必然兼有勇,雁门捷报羽书驰。天颜有喜嘉忠孝,总镇关前敕勿移。话说元天子正在狐疑之际,忽有宫官奏道:启上皇爷,今有兵部大司马入朝见驾,有事奏闻,请御驾临殿。天子龙心一点然,就知边报到朝前

  • 初集卷二十四·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二十四古今体九十九首【乙丑一】乙丑元旦九华庭燎逹晨光聿启三阳纳百祥宝胜宜春银作帖屠苏延寿玉为觞絪緼黼座凝佳气馥郁猊炉散御香兢业与年长不息共球敢恃普来王咏新春爆竹一夜传声遍帝城灵

  • 卷二十·王安石

    钦定四库全书唐百家诗选卷二十宋 王安石 编吴融二十七首【字子华昭宗时为翰林学士户部侍郎】壬戍岁阌乡卜居六载抽毫侍禁闱不堪多病决然归五陵年少如相问阿对泉头一布衣【阿对是杨伯起家僮尝引泉灌蔬其泉至今尚在】

  • 卷十二·沈季友

    钦定四库全书檇李诗系卷十二平湖沈季友编明郑端简公晓晓字窒甫号淡泉海盐人少好嬉戏乘屋缘木蹻防自喜八九岁时犹被絮袄逐羣儿捕蚌也然授以经传子史及字义讲解辄能通之嘉靖壬午乡举第一癸未成进士为兵部主事日阅故牍尽

  • ●卷六·佚名

    ○诸国来往国书钞◇中国致日本国书大清国大皇帝问大日本国大皇帝好。敝国与贵国相依唇齿,敦睦无嫌。月前急有使馆书记被戕之事,应深惋戚。一面缉凶惩民间,而各国因民教仇杀,致疑敝国袒民嫉教,竟占大沽炮台.于是兵衅猝起,大

  • 一三三 浙江巡抚三宝奏续获遗书数目及统俟明春汇解折·佚名

    一三三 浙江巡抚三宝奏续获遗书数目及统俟明春汇解折乾隆三十八年十二月初一日浙江巡抚臣三宝谨奏,为续获遗书,恭折奏闻事。窃浙省节次购获遗书,除委员起解外,续收存贮在局书三百二十七种,节经开单恭奏在案。兹据各属暨敎

  • 卷六十一·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六十一    明 湛若水 撰 学校四【礼乐政教附】 韩愈曰国子监应三馆学士等凖六典国子馆学生三百人皆取文武三品已上及国公子孙从三品已上曽孙补充太学馆学生五百人皆

  • 第十五部分·毛公

    大雅 生民之什《生民》,尊祖也。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嫄。【传】生民,本后稷也。姜,姓也。后稷之母,配高辛氏帝焉。【笺】厥,其;初,始;时,是也。言周之始祖其生之者,是姜嫄也。姜姓

  • 卷二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集解卷二十九  宋 李樗黄櫄 撰都人士周人刺衣服无常也古者长民衣服不贰从容有常以齐其民则民德归壹伤今不复见古人也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彼都人士台笠缁撮彼君子女

  • 卷十五·李光地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春秋解义卷十五僖公【公名申庄公之子闵公之兄谥法小心畏忌曰僖】周【惠王十八年鲁僖公八年惠王崩子襄王立】郑【文公十四年鲁僖公三十二年文公卒子穆公兰立】齐【桓公二十七年鲁僖公十七年桓公卒寺人

  • 玉藻·姚际恒

    此篇多言天子诸侯服食起居之礼,威仪度数无不并详,真煌煌典礼之书也。与少仪、曲礼相似,而深邃过之,虽篇中间有脱误,要不害其全体,不必为之讳而强释也。(卷五五,页一)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后邃延,龙卷以祭。「以祭」,祭天也。郑氏

  • 卷二百四十七·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六十六善现,一切智智清净故色处清净。色处清净故净戒波罗蜜多清净。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净。若色处清净。若净戒波罗蜜多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一切智智清净故声香味触法处清净。声香味

  • 唯佛法能对治二障·太虚

    ──十二年正月在沙市佛教会讲──佛法不可说,说有不可,说无不可,说非有非无不可,说亦有亦无亦不可。然佛法随缘应机,说有亦可,说无亦可,说非有非无亦可,说亦有亦无亦可。佛法根本,是诸佛所证实相。法华经言:‘诸法真实相,不可以

  • 禅海钩沉·胡适

    中国禅学之发展本校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十二月邀请北大文学院长胡适之先生来校作学术讲演,讲演题为《中国禅学的发展》。讲演计分四次:(一)《印度禅》,(二)《中国禅宗的起来》,(三)《中国禅宗的发展和演变》,(四)《中国禅学的方法

  • 中观论疏卷第十(本)·吉藏

    释吉藏撰四谛品第二十四所以有此品来者有所得心必有依着。前二十一品立世间人法。论主求之无从。仍举出世如来证有世间。次求出世如来不得。便举世间颠倒证有出世。上品求世间颠倒不得。外云。若尔应都无世出世。今实

  • 万病回春·龚廷贤

    综合性医书。明龚廷贤撰。八卷。廷贤字子才,号云林,江西金溪人。其父龚信曾任职于太医院。廷贤承家学曾任太医院吏目,有“医林状元”之称。撰有 《寿世保元》、《种杏仙方》、《本草炮制药性赋定衡》、《鲁府禁方》、《

  • 盂兰盆经疏·宗密

    佛典注疏。唐宗密撰。二卷。是西晋竺法护译《佛说盂兰盆经》的注释书。宗密自序云:“早年丧亲,依此经追荐亡灵。后还乡里,应乡亲之请,制此新疏。”书中判此经属律藏,为人天藏所摄,以拔苦报恩为宗。疏分四段:一教起所

  • 摩尼罗亶经·佚名

    一卷,东晋竺昙兰译。陀罗尼杂集第八卷之别出。说除灾厄之法。摩尼罗亶之义未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