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右绕佛塔功德经

大周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等奉 制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余无量众俱。前后围绕。尔时长老舍利弗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向佛以偈请曰。

  大威德世尊  愿为我等说

  右绕于佛塔  所得之果报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

  右绕于佛塔  所得诸功德

  我今说少分  汝等咸善听

  一切诸天龙  夜叉鬼神等

  皆亲近供养  斯由右绕塔

  在在所生处  远离于八难

  常生无难处  斯由右绕塔

  于一切生处  念慧常无失

  具足妙色相  斯由右绕塔

  住来天人中  福命悉长远

  常获大名称  斯由右绕塔

  在于阎浮提  常生最尊胜

  清净种姓中  斯由右绕塔

  仪貌常端正  富贵多财宝

  恒食大封邑  斯由右绕塔

  财宝常盈积  而无悭吝心

  勇猛广惠施  斯由右绕塔

  色相净微妙  见者皆欣仰

  所住常安乐  斯由右绕塔

  或为忉利王  妻子悉具足

  威势力自在  斯由右绕塔

  或作婆罗门  持戒善通达

  咒术围陀典  斯由右绕塔

  或作大长者  豪贵多财产

  仓廪常丰足  斯由右绕塔

  或作正法王  自在王阎浮

  率土咸归化  斯由右绕塔

  或为具七宝  大势转轮王

  十善御群生  斯由右绕塔

  从此生天上  常有大威德

  净信于佛法  斯由右绕塔

  净信速成已  于法无迷惑

  见诸行皆空  斯由右绕塔

  从天上舍命  下生于人中

  入胎不迷乱  斯由右绕塔

  在于母胎中  垢秽所不染

  如净摩尼珠  斯由右绕塔

  在胎及生时  令母常安乐

  饮乳亦复然  斯由右绕塔

  父母及亲戚  一切共鞠养

  乳母常不离  斯由右绕塔

  眷属皆爱念  超过于父母

  资财自增长  斯由右绕塔

  夜叉诸恶鬼  不能暂惊怖

  所须自然得  斯由右绕塔

  经于百千劫  其身转清净

  妙色相成满  斯由右绕塔

  净眼修且广  犹如青莲花

  兼得净天眼  斯由右绕塔

  妙色常圆满  诸相自庄严

  成就大势力  斯由右绕塔

  或生帝释宫  大威势自在

  忉利天中尊  斯由右绕塔

  或生须夜摩  兜率陀天宫

  化乐及他化  斯由右绕塔

  或复生梵天  梵世最自在

  诸天常供养  斯由右绕塔

  亿那由他劫  常为诸智人

  恭敬而供养  斯由右绕塔

  其身及衣服  亿劫常无垢

  具足白净法  斯由右绕塔

  具大精进力  勤修种种行

  未尝有疲懈  斯由右绕塔

  勇猛常精进  坚固不可坏

  所作速成就  斯由右绕塔

  深远微妙音  闻者皆欢喜

  安乐常无病  斯由右绕塔

  如我所演说  厌舍三有苦

  成就出世智  斯由右绕塔

  常在四念处  及以四正勤

  四如意神足  斯由右绕塔

  了达四真谛  根力七觉分

  正道及圣果  斯由右绕塔

  灭一切烦恼  具足大威德

  无漏六神通  斯由右绕塔

  永离贪恚痴  及一切障碍

  证独觉菩提  斯由右绕塔

  得妙紫金色  相好庄严身

  现作天人师  斯由右绕塔

  皆由以身业  及语业赞叹

  右绕于佛塔  获此大利益

  右绕诸佛塔  所得诸功德

  我今随所闻  略说讵能尽

  尔时世尊说此偈已。舍利弗等一切众会。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右绕佛塔功德经

猜你喜欢
  杂阿含经卷第十五·佚名
  高峰原妙禅师禅要跋·高峰原妙
  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卷第九·智旭
  普陀洛迦新志卷一·王亨彦
  卷第十一·费隐通容
  毕竟品第八十三·佚名
  卷一百二十·佚名
  卷三十五·彭绍升
  根本说一切有部百一羯磨卷第二·佚名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十·佚名
  第三 见相应·佚名
  采花违王上佛授决号妙花经全文·佚名
  卷之十九·铁壁慧机
  庐山莲宗宝鉴念佛正论卷第十(二十五章)·优昙普度
  卷第二十九·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二·阮阅

      ●卷三十二·乐府门  翰林学士聂冠卿,尝于李良定公席上赋《多丽》词云:“想人生,美景良辰堪惜。问其间,赏心乐事,就中谁(难)是并得。况东城,凤台沁苑,泛晴波,浅照金碧。露洗华桐,烟霏丝柳,绿阴摇曳,荡春一色。画

  • 五集卷九十六·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九十六古今体五十二首【乙卯四】过卢沟桥万载帝京护诸方行旅通春流天赐顺【永定河即桑乾河相传至桑椹时必乾数日若乾之日少则夏无暴涨向来占验如此今日过卢沟桥见

  • 提要·高正臣

    【臣】等谨案髙氏三宴诗集三巻附香山九老诗一巻唐髙正臣辑所载皆同人会宴之诗以志一时之盛诗分三巻巻各有序一为陈子昻一为周彦晖一为长孙正隠三宴皆于髙氏与宴者凡二十一人考之新唐书有列传者三人则陈子昻郎余令解琬

  • 卷七百六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六十二刘昭禹刘昭禹字休明桂阳人【一云婺州人】在湖南累为县令後署天策府学士终岩州刺史集一卷今存诗九首括苍【一作王几】山尽日行方半诸山直下看白云随步起危径极天盘瀑顶桥形小溪

  • 曲话卷五·梁廷枏

    金圣叹强作解事,取《西厢记》而割裂之,《西厢》至此为一大厄;又以意为更改,尤属卤莽。《惊艶》云:&ldquo;你道是河中开府相公家,我道是南海水月观音院。&rdquo;改为:&ldquo;这边是河中开府相公家,那边是南海观音院。&rdquo;《

  • 列传第三十一 杜二崔高郭赵崔杨卢二刘李刘孙邢·欧阳修

    杜正伦,相州洹水人。隋世重举秀才,天下不十人,而正伦一门三秀才,皆高第,为世歆美。调武骑尉。太宗素知名,表直秦王府文学馆。贞观元年,魏征荐其才,擢兵部员外郎。帝劳曰:“朕举贤者,非朕独私,以能益百姓也。我于宗娅故人,苟无能,终

  • 卷一百五十四·毕沅

      ◎宋纪一百五十四 ∷起旃蒙单阏正月,尽强圉大荒落十二月,凡三年。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   讳扩,光宗第二子,母曰慈懿皇后李氏。光宗为恭王,慈懿梦日坠于庭,以手承之,已而有娠,乾道四年十月

  • 第二十三回 倾国出师权相毕命 覆巢同尽太尉知非·蔡东藩

      却说太傅越拒绝刘琨,并不是猜忌外夷,实因青州都督苟晞与越有嫌,见二十一回。越恐他乘隙图乱,袭据并州,乃令琨固守本镇,不得妄动。琨只得奉令而行,遣还猗卢。那汉兵却齐逼洛阳,有进无退,洛阳城内,粮食空虚,兵民疲敝,眼见是不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五·佚名

    万历三年十二月乙丑朔以刻定大学中庸尚书典谟通鉴盘古至今汉平帝各直角□羊十五册赐辅臣张居正三部吕调阳张四维各二部讲官申时行等六员各一部○予延绥巡抚右副都御史张守中全给祭葬以死勤事也○祈雨雪○考选京卫所官

  • 后记·彭孙贻

    《靖海志》四卷,系国立中央图书馆所藏之抄本。前三卷题《海盐彭孙贻羿仁氏著》,后一卷题《上海李延昰辰山补编》。彭孙贻约生于明天启、崇祯之际而卒于清康熙间;其生卒确年,一时未能检得。据姜亮夫历代名人年里碑传总表,李

  • 叱列平传·李百药

    叱列平,字杀鬼,代郡西部地方的人氏,其家世代为酋帅。平有容貌,须髯漂亮,善骑马射箭。袭职第一领民酋长、临江伯。孝昌末年,拔陵反叛,蠕蠕的部分人众寇掠马邑,平由于统领其部众反击,立军功,补为别将。后来牧子作乱,同时,刘胡仑、斛

  • 李谐传·李延寿

    李谐,字虔和,从小就风采照人。赵郡的李搔曾在元叉那里见到他,归来对父亲李元忠说“:我在领军门下遇见一个神奇的人。”李元忠说“:一定是李谐。”一问,果然是他。李谐承袭了父亲李平的爵位彭城侯。他的文采被当时称道。历任

  • 卷四十九·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四十九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四十九><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四十九><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四十九>塾說文曰閭里門也爾雅曰門側之堂謂之塾尚書

  • 昭公·昭公二十五年·左丘明

    【经】二十五年春,叔孙□若如宋。夏,叔诣会晋赵鞅、宋乐大心,卫北宫喜、郑游吉、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于黄父。有鸲鹆来巢。秋七月上辛,大雩;季辛,又雩。九月己亥,公孙于齐,次于阳州。齐侯唁公于野井。冬十月戊辰,叔

  • 骨 佛 塔 记·太虚

    谢铸陈宰官,禅那般若,培根有素,民国十年,重知黄陂县事。以其夫人邓氏病故,日研读佛经,悟造益深。化哀悼之情为大慈悲,愍众生迷其本佛,枉沦苦海,毅然以昌明佛法、济度迷情为事。春间、率邑中人士,尝邀予辈会讲佛乘,成立黄陂佛学研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七·澄观

    升须弥山顶品第十三(已下第十六经)初来意者。先辨会来。前信此解。义次第故。又答十住问总有二段。前信是住之方便。此明正位故次来也。二品来。前品说信究竟。此品趣后说住。故次来也。二释名。亦先辨会名。约处名忉

  • 萨钵多酥哩逾捺野经·佚名

    宋中印土沙门法贤译,说劫尽七日出时相状,警人精进,早求解脱,中阿含七日经同本。

  • 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佚名

    凡四卷。失译。乃属于杂部密教之密部经典之一。 又作七佛神咒经、七佛八菩萨大陀罗尼神咒经、七佛十一菩萨陀罗尼经、七佛所说神咒经、广济众生神咒。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经可视为后世纯密教之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