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毕竟品第八十三

於是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为毕竟耶为不毕竟。佛报言:菩萨摩诃萨为毕竟不为不毕竟。世尊,为毕竟何乘。报言:不毕竟於二乘毕竟於佛乘。世尊,毕竟佛乘者,是初发意菩萨耶。是十住菩萨耶。佛报言:初发意菩萨亦毕竟。阿惟越致亦毕竟。十住菩萨亦毕竟。须菩提言:世尊,毕竟菩萨趣恶趣不。佛言不也。於须菩提意云何。四双八辈至辟支佛为生恶趣不。对曰不也。佛言:菩萨初发意行六波罗蜜诸恶则灭。若生恶趣是事不然。亦不生长寿天亦不生边地无佛法处不生邪见家。若生彼处是亦不然。终不生无道见家。须菩提,新学菩萨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意者,终不复犯十恶之事。须菩提言:世尊,若有菩萨能於一法便为具足不随恶者,云何世尊,自说宿命所可经历。或堕鹿中堕猕猴中马中象中亦遭勤苦。是事云何。佛告须菩提,菩萨不作恶行自生恶趣。随众生方便而受其身。欲祐利众生故。佛问须菩提,声闻辟支佛颇有是沤和拘舍罗。入畜生中度脱众生。还为所害其意不起。以大慈大悲续度如故。汝诸声闻颇有是不。以是故。当知菩萨具足大慈。以沤和拘舍罗入畜生中。救护众生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住何等善本功德法。能得是辈随意形像。佛报言:於诸功德法皆当具足成就。尔乃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从初发意至坐道常无有善法不具足者成阿惟三佛。菩萨发意当学具足诸善功德。作是学已当逮萨云若尽诸习绪。须菩提言:世尊,菩萨具足善法尽得贤圣无漏之法。而生恶趣至畜生道耶。佛问须菩提,如来者为是贤圣无漏法不。须菩提言是也。佛言:如来为自化作畜生像而作佛事耶。尔世尊,如来者化作畜生像而作佛事。佛言如是,如来为是畜生。受畜生苦耶。言不也。世尊不受诸苦。佛言:菩萨以受贤圣无漏之法。善权变形教化众生。如阿罗汉能变化作罗汉事。令众生欢喜不。须菩提言:世尊能尔。佛告须菩提,菩萨已受具足贤圣无漏之法。随众生意而受其形。为众生作福田亦不受形苦。佛语须菩提,譬如幻师或现象马若干变化。於意云何。是象是马不。言不也世尊,非象马也。菩萨如是以沤和拘舍罗祐利众生。随类而入而教化之。以是故。不复受众苦之恼。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者善於大方便。所以者何。谓菩萨具足贤圣无漏之慧。所在所在随其习俗形貌之法。安立众生而为作本世尊,菩萨住何善法。乃能作是善权方便不与同趣。佛言:菩萨住於般若波罗蜜者,能作是沤和拘舍罗。持是方便为十方恒沙众生作本。而不与同归。何以故?亦不见法有能近者,亦无有法而污染者何以故?诸法所有皆空故。是故空不污染空。空亦不污人。人亦不污空。何以故?空空不可得。是故无所得空。菩萨住於无所得空成阿惟三佛。须菩提言:世尊,菩萨但住般若波罗蜜不复住馀法耶。佛告须菩提,诸法颇有不入般若波罗蜜者不。须菩提言:世尊,世尊自说般若波罗蜜空无所有。云何诸法入般若波罗蜜中。世尊,空亦无所入亦不不入。佛报言:云何诸法不入诸法空耶。须菩提言:世尊,实空。若诸法空者,诸法亦不入空。须菩提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云何住於空具足神通之慧。以神通慧过东方恒沙刹土见诸如来。殖众善本听受法教。佛报言: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见恒边沙诸佛皆空。但以名号示现其处。诸假名号之处皆空。若诸刹土诸佛不空者空为有偏。以空不偏故诸法皆空。是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沤和拘舍罗具足神通。便得天眼天耳神足知他人意。自知所从来生死之事。菩萨不得神通者不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是故般若波罗蜜是菩萨摩诃萨之道。当作是求道。以道天眼自见诸善之法,并见馀人住於善法。亦不入善法。何以故?诸法皆空。空无所入亦无有入空者,亦无乐空者空亦无所乐。是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以得天眼见诸法空。若无是法亦不能作佛事为众生说法。亦不得众生之处。以应无所得便得神通。所应作者便能作之。菩萨天眼见诸十方。飞到诸刹祐利众生。或以六度。或以三十七品。或以诸禅惟无。或以空定。或以声闻辟支佛法。或以菩萨法。或以三耶三佛法。为贪嫉者说施之德。说贫苦之法。贫者世间之苦尚不能自饶益身。何能益馀。是故贤者当念惠施。既自安隐复安馀人。莫以贫故转相食啖。而不能得离三恶趣。为犯恶者说戒法言:为恶者苦身自陷恶何能安馀。犯恶之报不离三苦。汝等自堕三恶趣中那能拔馀。是故仁者不当恣意。莫随恶趣後自烧身。若见众生有瞋恚意相贼害者,为说法言:汝等莫争莫随恚意入三恶趣。为懈怠者说精进法。为乱意者说禅定事。为恶智者说智慧法。淫者为说欲之不净。有邪见者指示正道令住三乘。为说法言:诸仁者所入者,皆无所有空无之法。亦不可入空无所入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住於神通。为众生作善本。菩萨不住神通不能为众生说法。譬如众鸟无有翅者不能高翔。菩萨如是,不住神通者亦不能为众生说法。是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当学神通。已得神通便能祐利一切众生。以天眼见恒沙国土。尽见众生悉知其意。随高下应而为说法。或说六波罗蜜或说泥洹法。菩萨天耳闻一一音声。又闻东方恒边沙佛所说教法。广为众生说如所闻随意为说。或说六度或说泥洌以清净意知众生念。自知本末所从来生及他人事。以是通慧忆识。过去诸佛如来弟子名号皆悉识知。又知众生宿命所行而为说法。或说六度或说泥洌复能飞到恒边沙刹土。往见诸佛殖诸善本。复还本土净漏尽之慧。复以是慧为众生说法。或说六度或说泥洌须菩提,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当知神通如是,得净神通已随意所欲能变其形。三界苦乐不能污染。譬如佛所化人在所能办无有苦乐。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游戏神通净佛刹土教化众生。不具神通。不能教化净佛国土。菩萨不净佛国教化众生者,终不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菩萨支节不具足者,便无有道。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何等为菩萨支节具足。而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佛报言:诸所善法是菩萨支节。何等善法是菩萨支节。报言:从发意已来行檀波罗蜜中诸善法。不晓施为不能分别。於中生念是者可与是不可与。分别及念皆空无有。持是具足波罗蜜。自度彼岸复度他人。度脱众生於生死。是为菩萨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善法支节。过去当来今现在菩萨从是得度。亦复持是度脱众生。六波罗蜜亦复如是,四禅。四等及四空定。三十七品。十八诸空。八惟无。九次第禅。陀邻尼门。四无碍慧。佛十八法。是诸善法者,菩萨道之径路。具足是已便逮萨云若。逮萨云然已便转法轮。

猜你喜欢
  三集·佚名
  卷十二·佚名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八·欧阳竟无
  第四品 王品·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四·澄观
  汾阳无德禅师语录卷上·楚圆
  卷第十二·佚名
  卷第八十四·霁仑超永
  卷第一百七十·佚名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第二·法藏
  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原文·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五卷·宝亮
  佛学之简明意义·太虚
  杂毒海卷一·性音
  佛本行经度宝称品第十八·马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杨佥判·唐圭璋

      佥判,不知其名,度宗时人。   一剪梅   襄樊四载弄干戈。不见渔歌。不见樵歌。试问如今事若何。金也消磨。谷也消磨。   柘枝不用舞婆娑。丑也能多。恶也能多。朱门日日买朱娥。军事如何。民事如何。

  • 丁集第十四·钱谦益

    白云居士石沆四十首【观稻】稻水千区映,村烟几处斜。泠风低起树,轻浪细浮花。鸟雀深深圃,凫珣浅浅沙。社歌声不绝,于此见年华。【扫张氏妇墓】云归巫峡雨阳台,杜宇声声唤不回。惟有春风最怜惜,墓田收拾

  • 卷三百六十 列传一百四十七·赵尔巽

      司马騊 王秉韬嵇承志 康基田 吴璥 徐端 陈凤翔 黎世序   司马騊,字云皋,江苏江宁人。乾隆中,大学士高晋为两江总督,辟佐幕司章奏。习河事,以从九品留工效用,授山阳主簿。累迁淮安同知,仍兼幕职。从晋塞河,屡有功。萨载

  • 卷一百六十三 慶曆八年(戊子,1048)·李焘

      起仁宗慶曆八年二月盡是年三月   二月壬申,遣內侍往諸路簡兵為上軍:如京使陳延達,京西路;北作坊副使衛承緒,淮南路;文思副使蔡舜卿,京東路;禮賓副使董元吉,荊湖南北路【一】;供備庫副使盧道隆,江南東、西路;內殿承制黃元吉,

  •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十·佚名

    隆庆元年七月甲寅朔孟秋享太庙○巡按直隶御史艾可久论劾礼部左侍郎潘晟南赣兵部右侍郎吴百朋各贪冒不职状晟上辩乞休 上以其所论无事实留待讲读如故而吏部亦覆言百朋当巢寇反侧有经略才輙易不便有旨令策励供职○乙卯

  • 卷三·王明清

    ●卷三○蜀中大族犯高宗御名,各易其姓太上皇帝中兴之初,蜀中有大族犯御名之嫌者,而游宦参差不齐,仓卒之间,各易其姓。仍其字而更其音者,勾涛是也。加金字者,钩光祖是也。加纟字者,纟句纺是也。加草头者,苟

  • 四五○ 谕内阁将海成交部严加议处其江西巡抚员缺着郝硕调补·佚名

    四五○ 谕内阁将海成交部严加议处其江西巡抚员缺着郝硕调补乾隆四十二年十一月十二日乾隆四十二年十一月十二日内阁奉上谕:前因海成奏新昌县举人王锡侯妄作《字贯》一案,海成将大逆不法之书视为泛常,折内称其尚无悖逆。

  • 绎史卷五十三·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鲁栁下惠之贤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夏齐孝公伐我北鄙卫人伐齐洮之盟故也公使展喜犒师使受命于展禽齐侯未入竟展喜从之曰寡君闻君亲举玉趾将辱于敝邑使下臣犒执事齐侯曰鲁人恐乎对曰小人恐矣君子则否齐

  • 列传卷第六 高丽史九十三·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徐弼。○徐弼利川人性通敏。 始以刀笔进累官至大匡内议令。 光宗赐宰臣王咸敏皇甫光谦及弼金酒器弼独不受曰: "臣谬居宰辅已 宠恩又赐金器

  • 李稷传·脱脱

    李稷字长卿,邛州人。父亲李绚,龙图阁直学士。李稷因荫补历经管库,代理河北西路转运判官,修筑拓展深、赵、邢三州州城,工役没有失误延搁,但严厉苛刻残忍。察访使者言及此事,都水丞程日方也上诉他超越职权。诏令加以判析。御史

  • 巡台退思录·刘璈

    一、开山抚番条陈二、禀复筹议移驻各情由三、禀奉查勘彰化扑子口等处地形由四、饬台湾府核议改设移驻各项经费由五、观风告示六、决科告示七、札饬各学选举廪保详报由八、示谕台地各属士子讲求经史由九、禀遵批整顿煤

  • 伦理·吕坤

      宇宙内大情种,男女居其第一。圣王不欲裁割而矫拂之,亦不能裁割矫拂也。故通之以不可已之情,约之以不可犯之礼,绳之以必不赦之法,使纵之而相安相久也。圣人亦不若是之亟也,故五伦中父子、君臣、兄弟、朋友,笃了又笃,厚了又

  • 卷一百五十九·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五十九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四十七祭不欲数至而尝无乐【祭义】考异古本经怠则忘下有矣字必有凄怆之心下有焉字注因四时之变化因作由 春祭曰祠下有也字盖脱尔下有也字无盖

  • 卷四十九·王道焜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杜林合注卷四十九 明 王道焜赵如源 同编哀公三经【庚申】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麟者仁兽圣王之嘉瑞也时无明王出而过获仲尼伤周道之不兴感嘉瑞之无应故因鲁春秋而修中兴之教絶笔于获麟之一句所感而

  • 卷十·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内则衍义卷十大学士傅以渐恭纂礼之道殉节二唐周迪妻不知姓迪善贾徃来广陵防毕师铎乱人相掠卖以食迪饥将絶妻曰今欲归不两全君亲在不可并死愿见卖以济君行迪不忍妻固与诣肆售得数千钱以奉迪至城门守者

  • 卷二百三十五·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五十四善现,四无所畏清净故真如清净。真如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四无所畏清净。若真如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四无所畏清净故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

  • 增修教苑清规目录·佚名

        天竺大圆觉教寺住持比丘 自庆 编述卷上祝赞门第一  圣节  每日祝赞  景命四斋日祝赞  藏殿祝赞(初八日廿三日)  千秋节  善月祈禳门第二  祈祷  接官  祈晴  祈雨  祈雪  救日  

  • 宜斋野乘·吴枋

    一卷。宋吴枋(生卒年不详)撰。吴枋字木方,江阴 (今属江苏)人。生平事迹不详。卷首自序谓,40岁以来,荣念已绝,独于嗜书一事,如饥之于食,渴之于饮,未尝一日忘情也。仿司马光“闻新事即录于册,且记所言之人”之作法,凡耳之所闻,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