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五
居士传三十五
李王董郑胡传
李纯甫
名之纯。自号屏山居士。宏州人也。金承安中进士。少负才气。自比诸葛孔明.王景略。三入翰林。仕至尚书右司都事。中年度其道不行。遂弃官归。初好列御寇.庄周之书。年三十後徧观佛经。信解猛利。既归隐。好与诸方老宿游。亦颇好饮酒。每酒酣。人有问法者。随机引导。如倾江湖。无有穷竭。於是窒者通。疑者信。莫不洒然以去也。以谓近世儒者推阐大道。穷性命之归。其为功甚钜。然其论佛。患不深究华严圆极之宗。理事无碍之旨。徒执小乘教相。斥为死灰槁木。又不知性真常中本无生灭。輙谓此身死後断灭。堕於邪见。疑误後生。因取先儒辟佛语分章条辨。名曰鸣道集说。为之序曰。自生民以来。未有不得道而为圣人者。伏羲.神农.黄帝之心见於大易。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见於诗书。皆得道之大圣人也。圣人不王。道术将裂。有老子者。游方之外。恐後世之人塞而无所入。高谈天地未生之前。而洗之以道德。有孔子者。游方之内。恐後世之人眩而无所归。切论天地既生之後。而封之以仁义。故其言不无有少相龃龉者。虽然。或吹或嘘。或挽或推。一首一尾。一东一西。元圣素王之志亦皆有归矣。其门弟子恐其不合。而遂至於支离也。庄周氏沿流而下。自天人至於圣人。孟轲氏泝流而上。自善人至於神人。如左右券。内圣外王之说备矣。惜夫四圣人没。圣人之道不传一千五百年矣。而浮屠氏之书从西方来。盖距中国数千万里。证之文字至言妙理。与吾圣人之心魄然而合。岂万古之下四海之外圣人之心竟不能泯灭耶。诸儒阴取其说以证吾书。自李翱始。至於近代王介甫父子倡之。苏子瞻兄弟和之。大易.诗.书.论.孟.老.庄皆有所解。濂溪.涑水.横渠.伊川之学踵而兴焉。上蔡.龟山.元城.横浦之徒从而翼之。东莱.南轩.晦庵之书蔓衍四出。其言遂大小。生何幸见诸先生之议论。心知古圣人之不死。大道之将合也。恐将合而又离。笺其未合於古圣人者。曰鸣道集说云。纯甫既卒。耶律晋卿读其书。大好之。为序以行世。又有楞严.金刚.老庄.学庸诸解。皆不传。同时有刘谧者。着三教平心录。至明初建安沈士荣着续原教论。其大旨与纯甫略同(中州集.佛祖通载.续原教论)。
王子彧
名文。沼州人。金承安中进士。为尚书省椽。性刚不与俗谐。弃官去。往来登封卢州山中二十年。改名知非。字无咎。自号照了居士。布衣蔬食。厉志学道。初出京时有诗云。亲疎俱稳人伦了。婚嫁齐成俗意周。一笔尽勾尘债断。都无亏欠大家休。大家休。爱着何时是彻头。风息浪平人已度。笑携明月下孤舟。居山日有诗云。放下情怀触处安。生涯取次没多般。褐衣褴缕聊遮赤。短发鬅鬙底用冠。一榻省缘资困歇。二匙随分了饥[(歹*又)/食]。也知苦涩人人笑。烈日初心不敢漫。又作决了歌。禅家以为证道。正大中参知政事。思烈行台洛阳。辟之使参台事。城陷不知所终(中州集)。
董国华
名文甫。潞州人。承安中进士。为人淳质。恬於世味。学道有得。与子安仁居宝丰坊。并闭户不出。以习静为业。其後历官至昌武军节度副使。正大中以公事至杞县。自知死期。书与家人及同官别。乃为诗曰。白发三千丈。红尘六十年。只今无见在。虗费草鞋钱。又曰。无情丧主没钱僧。送上城南无事人。检尽传灯前後录。更无公案这番新。诗毕。掷笔於地。以扇障面而逝(中州集)。
郑所南
名思肖。福州连江人。徙於吴。宋末贡太学。举博学鸿词。元兵南下。上书论时事。不报。宋亡自伤不能报仇。终身不娶。不饮酒。不北向坐。岁时伏腊野哭面南拜。弃所居宅。寓城中万寿.觉报二寺。以所有田施与之。留数畆给衣食。谓佃客曰。我死。汝则主之。着一是居士传曰。一是居士。大宋人也。生於宋。长於宋。死於宋。甞贯古今六合观之。肇乎无天地之始。亘乎有天地之终。普天率土一草一木吾见其皆大宋天下。大宋粹然一天也。不以有疆土而存。不以无疆土而亡也。譬如孝子於其父。前乎无前。後乎无後。满眼惟父。与天同大。宁以生为在。死为不在耶。又宁见有二父耶。此一是之所在也。一是者何。万古不易之理也。由之行天地。鬼神咸听其命。不然。天地鬼神反诛之。断古今。定纲常。配至道。立众事。自天子至於庶人一皆不越於斯。苟能深造一是之域。杀之亦不变。安能以伪富伪贵刍豢之哉。所南性孤峭。寡与人合。时独行独吟独游山水间。嗜餐梅花。甞梦乘云登一高峯得古梅树。大百围。花径半尺。方盛开。摘而食之。空中有声告曰。此玉真峯顶也。迩来四百万劫。无人至矣。因为文纪之曰。此一花树。其寿无量。天根月窟。和气之液。洪蒙之雪。构为花骨。世不得闻。仙不得识。顽立树下。频嗅频笑。方瞳不瞬。溜碧相射。欲与俱化。泯而为一。倏跃而动。手尽其葩。齿链为丹。火凉水浮。鼻舌毛空迸散香雾。六合同同灿发天光。万返於源。其心忽空。一旦获无身之身。还我於无极。於戏伟哉。书此纪已。仰面长啸。声震空碧。瞿然而寤。舌本犹香。又甞着施食心法。说正觉摩醯首罗天王疗一切病呪。呪曰。唵。我有大愿。无量无边。虗空烂坏。我愿无尽。我默我呪。先断病魔。我观我生。我宝无生。意归其源。六根俱宁。归无所归。心华自开。我於是时。现无边身。为大医王。普救病难。即臻安康。乃正纲常。终於究意。我违我誓。我当殛我。灭为微尘。闻闻闻闻。娑婆诃。晚自集所着文。名曰心史。誓教天下万世皆为忠臣。锢以铁函。沉古井中。明崇祯时承天寺僧浚井得之。新安汪骏声刻以行世(苏州志.宋文偶钞)。
胡汲仲
名长孺。婺州永康人。博学强记。受业青田余学古。得朱子之传。以主敬为学之要。默识静观。超然自得。发明本心。导诸学者。一时人望皆归之。居贫厉独行之节。甞语其友。至麋不继袄不温。讴吟犹作钟球鸣。此予秘密藏中休粮方也。参阅内典。着大同论曰。孟子没一千四百年而周子出。周子之传出於北固寿涯禅师。程子.朱子皆得之周子。朱子後得张钦夫讲究此道。方得脱然。元来此事与禅学十分相似。学不知禅。禅不知学。互相排击。都不曾劄着痛处。真可笑也。初在宋咸淳中起家监重庆酒务。历福宁州倅。宋亡隐永康山。至元二十五年起集贤修撰。出教授扬州。历宁海主簿。延佑元年引疾归。晚居杭之虎林山。病喘上气者久之。一日具酒食与比邻别云。将返故乡。门人觉其意。问曰。先生精神不衰。遽欲观化耶。汲仲曰。精神与死生初无相涉也。就寝至夜半。声寂然。其子驹排户视之。则正衣冠坐逝矣。年七十五。时又有冯子振者。攸州人。博学负才气。通内典。与中峯本禅师游。师作净土偈一百八首。大阐唯心之旨。子振见而心倾。自号发愿学人。为之赞曰。我观幻住师。於幻无所住。虽不住於幻。能觉如幻人。幻人汝当知。垢与净相对。离垢即净性。净土应现前。是故幻住师。演说净土偈。手提古佛机。数与念珠等。一偈偈四句。句句义毕彰。字数逾三千。其实无一字。偈迷念珠转。偈悟转念珠。若人於此中。一一总无念。於无念念佛。佛念亦复无。红爪绀发螺。种种白毫相。有目具瞻仰。月面照日轮。花敷四色莲。出微妙高洁。所生皆净土。云何是西方。是人见弥陀。悉得安隐住(元史.佛法金汤.续法喜志.乐邦文类)。
知归子曰。元世士大夫如赵子昂.程钜夫.虞伯生.袁伯长.邓善之之徒。其於佛法不可谓无意者。然文过其质。其於道盖未有得也。予故不得而传之。
汪大绅云。异人异趣异解。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三十五·佚名 第四十章 诸小岛中佛教发生情况与南方等地再度弘传时期·多罗那他 卷五百一十五·佚名 第九十四則 楞嚴經若見不見·胡兰成 一九 大典尊经·佚名 阿育王传卷第七·佚名 四明十义书卷上·知礼 维摩经义疏卷第五·吉藏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一·佚名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三(末)·窥基 卷四十五·佚名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佚名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四·子璇 卷第十一·佚名 卷第六十五·李通玄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