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 四百年前
百草园里的人物差不多都简略的讲到了,现在综结一下,上溯一点上去,谈一谈先代的事情。
会稽姓周的大族很不少,但和我们都是同姓不宗。他们家谱上的世系从南北宋列记下来,有的可以上达汉唐,有五六十代之多,我们的便不行,从始迁祖算起到我们这一辈才有十四代,以三十年一代计算,只有四百年的历史。实际上这也是对的,据说第一世逸斋公移至绍兴城内居住是在明正德年间,我们从正德元年(一五〇六)算起,至清末刚是四百年。一般家谱的办法,始迁虽是晚近或微末,却可以去别找一个阔的始祖来,最普通的是拉住那做过《爱莲说》的周茂叔,喜欢往上爬的还可以硬说是周公之后,大家弄惯了也不以为可笑,但是我们的家谱上不曾采用此法,干脆的说逸斋公以前不可考。其实逸斋公虽有其人,却也不大可考了,不但他从什么地方移来,是什么样的人,都无从知悉,便是名字也已失传,总之他带了两个儿子进城住下是事实,儿子长名寿一,次名寿二,以后世系完全存在,老太爷没有名字不好叫,后来修谱的人便送他这一个笔名,逸斋者言逸其名也。朱洪武做了皇帝,臣下替他出主意,叫他认道学正宗朱文公做祖宗,他不答应,洪武做皇帝后很有些无道的行为,但是他这一种老实的态度总是可以佩服的。
据我们推测,逸斋公的一家当初或者是务农的,但在他搬进城来的时候一定也已由农转而为商了,工也未始不可以,不过那更是空虚的揣测罢了。由农转商,生活大概渐见宽裕,又因为在城市里的便利,子弟可以进私塾,读书以至赶考,运气来时便又可由商工而进入士大夫队里去了。寿一寿二以后隔了三世,第六世韫山公以举人出现,这是一个转变,他的一个儿子乐庵公分到覆盆桥老屋来住,下一代寅宾公生有三个儿子,分为致中和三房,如上边所叙述。这三台门的组织维持了有百十年,在我们懂得人事的时候觉得渐已败落,看着它差不多与清朝同时终于“解纽”了。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六·列传第四十四·脱脱 ●卷三·周密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李心传 ●平吴事略·韩菼 班马异同卷十二·倪思 卷之一千四十九·佚名 卷之八百九十七·佚名 九十五 内务府总管赫奕转奏曹寅呈报承办铜斤八年期满摺·佚名 卷二十八·郝经 第二卷 驻防 绿营·缪荃孙 卷六·平台药言·丁曰健 夏侯道迁传·魏收 王竑传·张廷玉 弇山堂别集卷九十七·王世贞 十四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