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广鸟

随机推荐

  • 卷三百八十六·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八十六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二十 王越 榆林送武靖侯赵公还京 古人一日别常怀千里思况在天之涯而与君相离风寒岁云暮夜永鸡鸣迟悠悠行路难苦乐心自知人生如浮云聚散安可期君归日

  • 清风亭稿题词·童轩

    ●清风亭稿题词寄题清风亭稿【魏骥】累牍聨编辱拜嘉从知丽则异淫哇十年苦忆非徒慰一代名言自足夸出入陶韦殊脱颕规模元白已成家太平歌颂湏君手玉署期看振国华诵清风亭稿偶成【并序 杨守陈】辱示佳什秉烛讽诵以张公为

  • 跋·马臻

    虚中钱塘族也少时慕陶贞白为人师硕翁着道士服隠于西湖之滨尝画桒干龙门二图流传海内不见者辄以为恨既从禇雪巘游肆力吟事风致酷似中州诸名家伯雨之后复有虚中何钱塘多隠君耶海虞毛晋识

  • 钦定续通志卷四十三 辽纪三·纪昀

    辽纪 【三】圣宗 【一】○圣宗一圣宗皇帝讳隆绪小字文殊努景宗长子也母曰睿智皇后萧氏干亨二年封梁王四年九月壬子景宗崩癸丑即皇帝位于柩前时年十 二皇后奉遗诏摄政冬十月己未朔帝始临朝辛酉羣臣上尊号曰昭圣皇帝尊

  • 礼记析疑卷三十二·方苞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表记子言之归乎君子隐而显不矜而庄不厉而威不言而信孔子将归老于鲁虑二三子因道之不行而自弛置故告以君子不得志于时果能修身以见于世尚可以化及于人也隐者身之晦也显者道之明也身可晦而道不可不明

  • 第41章·老子

    【原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1)。弗笑,不足以为道(2)。是以建言有之曰(3):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4)。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媮(5),质真若渝,大白若辱(6)。大方无隅,大

  • 司裘/内树·佚名

    司裘掌管制作大裘,以供王祭天所穿的服装。仲秋进献良裘,王于是用[司裘所供飞鸟]赏赐官吏们。季秋进献功裘,以待颁赐给群臣。王举行大射,就供给虎侯、熊侯、豹侯,在侯上设置鹄。诸侯举行大射,就供给熊侯、豹侯。卿大夫举行大

  • 卷五十二(玄奘译)·佚名

    △菩萨藏会第十二之十八般若波罗蜜多品第十一之三复次舍利子,云何菩萨摩诃萨依趣善巧。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故。於四依趣善能具足。何等为四。所谓依趣於义。不依趣文。依趣於智。不依趣识。依趣於了义

  • 卷四十五·道世

    △纳谏灾第四十二(此有二部)▲述意部第一夫纳其理则言语绝,乖其趣则诤论兴。然直言者德之本,纳受者行之原。所以藉言而德显,纳受而行全。譬目短於自见,借镜以观形;发拙於自理,必假栉以自通。故面之所以形,明镜之力也;发之所以理

  •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一·念常

      ⊙陈(都建康) 雷氏曰(陈高[栗-木+(革  月)]先文废宣后合为五主三十三年)  (丁丑) 高祖武皇帝(姓陈。讳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成下里人。受梁敬帝逊禅即位。年五十七。崩于璇玑殿。在位三年)  改

  • 卷七十六·佚名

    释学空不证品第六十【经】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若菩萨摩诃萨欲行般若波罗蜜云何学空三昧?云何入空三昧?云何学无相、无作三昧?云何入无相、无作三昧?云何学四念处?云何修四念处?乃至云何学八圣道分?云何修八圣道分?&

  • 观经正宗分定善义卷第三·善导

    沙门善导集记  从此已下次辩正宗。即有其十六。还就一一观中。对文料简。不劳预显。今定立正宗与诸师不同。今直以就法定者。从日观初句下至下品下生已来是其正宗。从日观已上虽有多义不同。看此文势但是由序也。应

  • 大毗卢遮那经供养次第法疏卷下·不可思议

    零妙寺僧释不可思议撰供养仪式品第三将释此品亦四门分别。谓初释名。二品来意。第三宗趣。四释文。初释名者。行者供养合圣海。圣海欢喜受。初供一供种种供养满圣海。故言供养仪式品。所谓供养有三。一者外供养。谓香

  • 附三大师传赞卷之全·德清

    附三大师传赞卷之全秀水寓公 高承埏 述虞山蒙叟 钱谦益 订嘉兴上士 钱应金 较莲池宏禅师传师讳袾宏。字佛慧。别号莲池。浙江仁和人也。姓沈氏。年十七补诸生。早栖心净土。尝书生死事大四字于几案。及阅六祖坛

  • 随隐漫录·陈世崇

    宋代笔记。5卷。陈世崇著。本书多记南宋朝廷典章故事、士林轶事及诗词佚文。如卷1记紫宸殿上寿仪,卷3记孟享驾出仪等,颇有史传所末及者。卷1末条记宋亡后二年(1281)之事。第2卷论汉平帝、后晋愍怀太子妃等条,皆借古事以

  • 蜩笑偶言·郑瑗

    一卷。明郑瑗撰。此书共一卷,二十六条,约二千字,内容多论古之语,间或也有考证。有些内容殊为儗不于伦,如:“盗跖以孔子为伪,苏轼以程颐为奸,李傕以董卓为忠,田承嗣以安史为圣。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古有之矣。跖傕承嗣不足道,而

  • 比目鱼·佚名

    《比目鱼》自刘藐姑、谭楚玉双双投水殉情写起,叙述刘藐姑和谭楚玉在水中得宴公神灵护佑,一息尚存,被莫渔翁救起,二人遂成婚配。谭楚玉在莫渔翁的帮助下,乡会两试俱登高魁,除授汀州司理。夫妇赴任途中在殉情投水的埠镇,与刘藐

  • 阿毗昙心论·佚名

    梵名Abhidharmahr!daya -s/a^stra 。凡四卷。略称心论。印度法胜造,东晋僧伽提婆及慧远合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八册。以发智论、六足论为基础的说一切有部,因大毗婆沙论之编集而确立了说一切有部之立场。由于大毗婆沙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