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常棣

——兄弟亲情面面观

【原文】

常棣之华①,鄂不韡韡②。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③,兄弟孔怀④。

原限裒矣⑤,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6),兄弟急难。

每有良朋。况也永叹(7)。

兄弟阅于墙(8),外御其务(9)。

每有良朋,杰也无戎(10)。

丧乱既平,既安且宁。

虽有兄弟,不如友生(11)。

使尔笾豆(12),饮酒之长饫(13)。

兄弟既具,和乐且孺(14)。

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兄弟既翕(15),和乐且湛(16)。

宜尔室家,乐尔妻孥(17)。

是究是图(18),亶其然乎(19)。

【注释】

①常像:棠梨树。华:花。②鄂:同“萼”,花草。韡韡(wei):花色鲜明的样子。不:岂不。③威:畏惧。④孔怀:十分想念。⑤裒(pou):堆积。(6)脊令:水鸟名。(7)况:增加。永叹:长叹。(8)阋(xi):争吵。阋于墙:在家里面争吵。(9)务:同“侮”,欺侮。(10)蒸:乃。戎:帮助。(11)生:语气助词,没有实义。(12)傧(bTn):陈设,陈列。(13)饫(yu):酒足饭饱。(14)孺:亲近。(15)翕(xT):聚和。(16)湛:长久。(17)孥(nu):儿女。(18)究:思虑。图:谋划。(19)亶(dan):诚然,确实。

【译文】

棠梨树上花朵朵,花草灼灼放光华。

试看如今世上人,无人相亲如兄弟。

死丧到来最可怕,只有兄弟最关心。

原野堆土埋枯骨,兄弟坟前寻求苦。

鹊鸿飞落原野上,兄弟相救急难中。

虽有亲朋和好友,只会使人长感叹。

兄弟在家要争吵,遇上外侮共抵抗。

虽有亲朋和好友,不会前来相帮助。

死丧祸乱平息后,日子安乐又宁静。

虽有亲兄和亲弟,相亲反不如朋友。

摆好碗盏和杯盘,宴饮酒足饭吃饱。

兄弟亲人全团聚,融洽和乐相亲近。

妻子儿女和睦处,就像琴瑟声和谐。

兄弟亲人相团聚,欢快和睦长相守。

你的家庭安排好,妻子儿女乐陶陶。

仔细考虑认真想,道理还真是这样。

【读解】

如今我们可能已很难体验兄弟亲情了。这不仅是由于独生子女渐多、从无这类实感,也不仅是现代化的物质文明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而且也是由于即使从亲缘关系上说,兄弟之间的亲情,总是不如妻子儿女那么直接而深刻。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古人何以那么看重和强调兄弟亲情,其中原因何在?恐怕我们已很难确切回答这一问题。观念的变化总会超出我们的想象力的限度。

认真地想,肯定有血缘的因素。亲兄弟毕竟是同一血缘而出,犹如结在一根藤上的瓜,开在一个植株上的花。这同夫妻关系不一样。夫妻是不同血缘的两个人的结合,两个之间的感情是一回事(感情是变化着的东今),血缘又是一回事。其次,大概同父系社会的观念有关。男性是社会生活中的主角,大至国家,小至家庭,都由男性主宰着。男性也是传宗接代的主角,比起女性要重要得多。兄弟既担任着这双重主角的重任,自然要引起重视,要在观念中得到强调。作为对比,我们很少见到对于在血缘上处于同一层面上的姊妹关系的重视、强调和歌颂。

在事实上,兄弟不睦的事经常发生。古人所说的“兄弟阋于墙”,应该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比如我们多听说“夫妻恩爱”而少听说“夫妻阋于墙”。兄弟作为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的主角,必然会因利益问题发生冲突,诸如财产继承权、赡养义务、财产分割之类,有时冲突还会比同外人的冲突更激烈。

兄弟亲情显然是有限的,多半是在“外御其侮”或者相依为“命之时,或者是在社会生活的视野中同其他男性、朋友相比较时。

当然,我们不是考古学家和社会学家,详细考证和研究其中原因是他们的任务。我们尽可以粗略地在比喻的含义上来理解兄弟亲情。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亲情”二字,无论是兄弟亲情、父母儿女的亲情,还是朋友间的亲情,是正在失落的、无比珍贵的人间真情。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情同手足,亲女。兄弟”、“四海之内皆兄弟”一类的说法,对我们更有实际意义。

猜你喜欢
  上经乾传卷一·孔颖达
  卷十三 事谱十一(下)·孙星衍
  三传辨疑卷十五·程端学
  卷十四·夏僎
  第二章 9·辜鸿铭
  卷十一·卫湜
  春秋纂言卷一·吴澄
  卷八·高闶
  春秋传卷十·胡安国
  卷二十一·朱熹
  卷三·刘玉汝
  《仪 礼》·佚名
  卷七十四(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净诸业障菩萨·佚名
  阅竟无居士近刊·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陈师道

    钦定四库全书 后山诗注卷八 宋 陈师道 撰 任 渊 注 杜侍郎挽词三首【紘】 美政真吾母【荀子曰儒者在本朝则美政离骚经曰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後汉杜诗为南阳太守人方于召信臣曰前有召父後有杜母】名家更杜陵【老杜诗

  • 卷一四五 梁紀一·司马光

      起玄黓敦牂(壬午),盡閼逢涒灘(甲申),凡三年。   高祖武皇帝天監元年(壬午,公元五O二年)   春,正月,齊和帝遣兼侍中席闡文等慰勞建康。   大司馬衍下令:「凡東昏時浮費,自非可以習禮樂之容,繕甲兵之備者,餘皆禁絕。」   戊

  • 春秋别典卷四·薛虞畿

    鲁僖公【十四年起】丕郑子豹奔秦説缪公曰晋君无道百姓不亲可伐也缪公曰百姓茍不便何故能诛其大臣能诛其大臣此其调也不听而隂用豹【见十年传】宋襄公欲为盟防召楚王楚王怒曰召我我将好往袭辱之遂行至盂遂执辱宋公已而

  • 卷七十二·杨士奇

    永乐五年冬十月辛巳朔以交阯所举明经士人甘润祖等十一人为谅江等府同知赐敕慰勉 上复亲制诗赐之○癸未夜金星犯南斗魁第三星○丙戌以 孝慈高皇后传赐各王及百官 有守卫卒自陈母病笃乞假省视 上曰何不早言曰昨告守

  • 第四十八章 明清的兴亡·吕思勉

    文化是有传播的性质的,而其传播的路线,往往甚为纡曲。辽东、西自公元前4世纪,即成为中国的郡县,因其距中原较远,长驾远驭之力,有所不及,所以中国的政治势力,未能充分向北展拓,自吉林以东北,历代皆仅等诸羁縻。其地地质虽极肥沃

  • 解酲语·李材

    元 李材 泰定间中夜,忽召集贤学士邓文原,仓卒不备手诏,就以帝所佩玉从容召之,至晓着二朱衣送出,人以为荣。京朝官获美除者,僚友设酒于披云楼以为贺,因名“披云宴”。六部得堂署,则争相馈遗,谓之“烘堂”,

  • ●牧鑑卷之二·杨昱

    汀郡楊昱東谿輯長白榮譽子譽校治本一(二)◆治本一(二)器度一之四(共二十條)才識一之五(共十九條)言貌一之六(共二十三條)服御一之七(共二十三條)采納一之八(共十九條)○器度一之四(共二十條)坤大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泰九二象曰包

  •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卷九·王顼龄

    说命上集传说命记髙宗命传说【史记髙宗盘庚弟小乙之子也名武丁以梦得说于傅险遂以傅险姓之号曰傅说】之言命之曰以下是也犹蔡仲之命微子之命后世命官制词其原盖出于此上篇记得说命相之辞中篇记说为相进戒之辞下篇记说

  • 卷十二·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十二檀弓下第四之一君之适长殇车三乘公之庶长殇车一乘大夫之适长殇车一乘【适丁历反长竹丈反殇式羊反乘绳证反】正义郑氏康成曰皆下成人也自上而下降

  • 卷九·杨复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图卷九      宋 杨复 撰公食大夫礼第九【食音嗣○郑目録曰主国君以礼食小聘大夫之礼○疏曰下文云六豆六簋又设庶羞十六豆此是下大夫小聘之礼下乃别云上大夫八豆八簋庶羞二十豆是食上大夫之法

  • 卷十六·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十六衍教所由生之义乐周礼大司徒之职以六乐【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贾公彦释曰按乐记云大乐与天地同和孝经云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故大司徒云六乐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又

  • 季札观乐(襄公二十九年)·佚名

    ——听乐观舞论德政 【原文】 吴公子札来聘①。……请观于周乐②。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③,曰:“美哉!始基之矣(4),犹未也,然则勤而不怨矣(5)。”邶为之歌《邶》、《庸》、《卫》(6),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

  • 道慧品第八·佚名

    佛告总{敖力}王菩萨言:又族姓子。菩萨之业不可称载。所以者何。计如众生贪欲诤门。菩萨修业积功累德。合集众行至初法门。正使族姓子。江河沙等诸佛世界满中众生。皆令成立声闻缘觉。悉令此等一切众生所立善业。不如发

  • 大乘稻芉经随听疏决·佚名

      稽首恭敬正遍知  及以妙法僧伽众  所有稻芉未决义  今当次第略解释十六论中第一言因中有果论者。谓如有一若沙门若婆罗门。起如是见立论。常常时恒恒时。于诸因中具有果性。谓雨众外道作如是计。何因缘故。

  • 星槎胜览·费信

    中国古代外国地理游记。费信撰。明正统元年(1436)成书。原本前、后集2卷,后有改订本为4卷;近人冯承钧校注本,商务印书馆1937年出版,中华书局1954年重印。费信(1388—?),字公晓,江苏太仓人,14岁时代兄为太仓卫戍军,借

  • 淡水厅筑城案卷·佚名

    本书(一册一二○面七二、○○○字)不分卷,今据台湾省立博物馆所藏前淡水厅筑城案卷整理辑成。淡水厅设自清雍正元年,至道光年间始行建城。此辑起自道光六年十一月地方人士、铺户具呈吁屿请城,以迄二十三年缮修水关及其他未

  • 雪矶丛稿·乐雷发

    宋诗别集。5卷。乐雷发著。《四库全书总目》说乐雷发“诗旧列江湖集中,而风骨颇遒,调亦浏亮,实无猥杂粗俚之弊,视江湖一派迥殊”。其近体诗尚有江湖派的气韵,如《秋日行村路》:“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牙社肉香。一路

  • 三具足经忧波提舍·佚名

    天亲菩萨造 元魏乌苌国沙门毗目智仙等译,佛住毗舍离大林精舍,告无垢威德大力士言:菩萨有三具足。一者施具足。二者戒具足。三者闻具足。翻译记云:天亲菩萨,慈心开示,唯显经义,弗释章句,是故名为优波提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