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一九 三一八惨案

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北京发生最黑暗最凶残的事件:段祺瑞政府使卫兵用步枪大刀,在国务院门前包围虐杀了徒手请愿意在援助外交的市民和学生,死伤至三百余人之多。还要下令,诬之曰“暴徒”!女师大学生当场遇害者二人:刘和珍和杨德群。受伤者六七人。这天下午我(二天以前才辞去教务长兼职)偶然跑到学校去看看,忽听得这个噩耗,并且遇着受伤同学的逃回,便立刻拉着新任教务长林语堂同车赶往国务院察看。到时,栅门已闭,尚留一条缝容许出入,只见尸体纵横枕藉,鲜血满地,是一个最阴惨的人间地狱!刘和珍的尸骸已经放入一具薄棺之中了。并排的还有好几具,都是女子的。

刘和珍面目如生,额际尚有微温。我瞥见毛医师正在门外人群中,急忙请他进来诊视,那知道心脏早停,已经没有希望了。又听得还有许多许多的受伤者在医院里,赶紧往视,则待诊室内满是尸体,这些该是当初还没有死,抬到医院——或没有抬到,途中便已气绝了罢!杨德群的尸骸,放在一张板桌上,下半身拖落在旁。呜呼!惊心动魄,言语道断,我不忍再看了!我一向不赞成什么请愿,绝对不参加什么开会游行,然亦万料不到会有如此喋血京师的惨事!

从这天起,我竟夜不成寐,眼睛一闭,这场地狱便出现,如是者继续至十余天才止,这是因时光的流驶才把苦痛和血痕渐渐冲淡了罢。鲁迅关于这事,有云:“这不是一件事的结束,是一件事的开头。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又云:“实弹打出来的却是青年的血。血不但不掩于墨写的谎语,不醉于墨写的挽歌;威力也压它不住,因为它已经骗不过,打不死了。”(《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

同书里,鲁迅又有一篇《纪念刘和珍君》,那是情文并茂、感人最烈的伟大的抒情文,现在摘录一二段如下: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一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得一个尽头!

……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时,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华盖集续编》)

惨案发生以后,便有通缉五个所谓“暴徒首领”之令,按着又有要通缉五十人——其实名单上只四十八人——的传说,我和鲁迅均列名在内。鲁迅有一篇《大衍发微》(《而已集》附录),把名单全部的籍贯职务调查得相当清楚,尤其把要捉的原因探究分析得很详细。齐寿山很为我们担忧,热心奔走,预先接洽了临时避居的地方,对我们说:“一有消息,就来报告,务必暂时离家。”果然,有一天下午,寿山来电话,说:“张作霖的前头部队已经到高桥了,请立刻和鲁迅避入D医院,一切向看护长接洽就得。”我就立刻去通知鲁迅,于是同时逃入了。

D医院中,一间破旧什物的堆积房是我和鲁迅及其他相识者十余人聚居之所,夜晚在水门汀地面上睡觉,白天用面包和罐头食品充饥。——也有人住六国饭店和法国医院的。我住了十天光景,便移居病室,医师来诊,则告以无病,遂一笑而去。鲁迅亦然,但在这样流离颠沛之中,还是写作不止呢?

猜你喜欢
  卷七十五 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第四十五·班固
  志第十六 食货·房玄龄
  第五回 陈桥驿定策立新君 崇元殿受禅登大位·蔡东藩
  宋史全文卷十七下·佚名
  卷一百九十七·杨士奇
  有凤来仪:凤兮凤兮·胡兰成
  颜竣传·李延寿
  王章传·欧阳修
  耶律铎臻传·脱脱
  郭药师传·脱脱
  王克敬传·宋濂
  严实传·宋濂
  谢榛传·张廷玉
  霍韬传·张廷玉
  卷一百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二十     宋 陈起 编李龏梅花衲 菏泽李君寄示梅花衲余读之若武陵渔人误入桃源但见深红浅红後先相映虽有奇花异卉间厠其间莫能辨其孰彼孰此也绍熙间余尉江宁有李鲂伯鲤者实余乡人年七

  • 卷一百四十五·志第九十八·仪卫三·脱脱

        ◎仪卫三   ○国初卤簿   国初卤簿。太祖建隆四年,将郊祀,大礼使范质与卤簿使张昭、仪仗使刘温叟,同详定大驾卤簿之制,惟得唐长兴《南郊卤簿字图》,校以令文,颇有阔略违戾者。礼仪使陶谷建议:"金吾及诸卫

  • 雍正实录卷之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  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一二六三 谕着添派刘跃云胡高望帮同办理覆看三分全书·佚名

    一二六三 谕着添派刘跃云胡高望帮同办理覆看三分全书乾隆五十二年十月二十八日乾隆五十二年十月二十八日奉旨:现任彭元瑞覆看三分四库全书,卷帙繁多,着添派刘跃云、胡高望帮同办理。钦此。(军机处上谕档)

  • 卷十五·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卷十五乾隆二十年夏六月庚午定北将军班第等密奏阿睦尔撒纳悖逆情形班第等奏言臣等与阿睦尔撒纳将撤兵事宜商酌已定伊遣宰桑们都告称据多果鲁特鄂拓克吗穆特前来密告途中闻沙克都尔曼济

  • 齐人有冯谖·佚名

    【提要】 冯谖和孟尝君之间的故事是千古流传的美谈,是古往今来有识之士人人皆知的名篇。二人之间的故事显示了孟尝君睿智大度、善御人才的领袖风度,更显示了冯谖高瞻远瞩、谋略深远的战略家的魅力。 【原文】 齐人有冯

  • 卷二十五·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二十五    明 湛若水 撰 慎言动下 贾谊新书曰言有四术言敬以固朝廷之言也文言有序祭祀之言也屏风折声军旅之言也言若不足丧纪之言也 臣若水通曰言一也而有四术焉何

  • 孟子説卷四·张栻

    宋 张栻 着离娄上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爲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诗

  • 卷三·聂崇义

    <经部,礼类,三礼总义之属,三礼图集注钦定四库全书三礼图集注卷三宋 聂崇义 撰童子服【将冠者】    缁布冠【三制】太古冠【新增】    缁布冠【新増】頍项【上音丘委反】    青组缨纚       皮弁

  • 卷二百一十·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二十九善现,大空清净故布施波罗蜜多清净。布施波罗蜜多清净故一切智智清净。何以故?若大空清净。若布施波罗蜜多清净。若一切智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大空清净故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

  • 遣异道士品第三十六·佚名

    尔时有异道士。来至佛所欲索佛便释提桓因意念言:今日是诸异道士辈来欲谤佛欲中道断般若波罗蜜。如我从佛所受般若波罗蜜当讽诵念。释提桓因即讽诵般若波罗蜜。诸异道士欲来坏般若波罗蜜者,遥绕佛一匝复道而去。时舍利弗

  • 鞞摩肃经全文·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於是鞞摩肃(姓也)异学。中食後行彷徉而行至世尊所。到已白世尊曰:唯瞿昙。形色极无上妙。此迦旃延。云何为色妙。此瞿昙。谓色妙极妙。更无有妙最胜者,最

  • 成唯識論卷第十·欧阳竟无

      護法等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此十一障二障所攝。煩惱障中見所斷種於極喜地見道初斷.彼障現起地前已伏.   修所斷種金剛喻定現在前時一切頓斷.彼障現起地前漸伏.初地以上能頓伏盡   令永不行.

  • 卷二·水鉴慧海

    嘉兴大藏经 天王水鉴海和尚住金粟语录天王水鉴海和尚住金粟语录卷二嗣法门人原哲原璨等编行状金粟费隐容和尚行状师讳通容号费隐闽之福清何氏子生而挺异举止不凡六岁入乡校授读鲁论诸书辄自口中喃喃俨若偈语梵声识者

  • 亚细亚的孤儿·吴浊流

    。吴浊流著。1943至1945年用日文写成。1946年以《胡志明》为书名在台北出版,1959年6月杨召憩以《孤帆》为书名首次将作品译成中文。1962年台北华南出版社出版了傅恩荣的中译本《亚细亚的孤儿》。作者在《回顾日据时代

  • 如来兴显经·佚名

    凡四卷。西晋竺法护译。又称兴显如幻经、兴显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册。本经译自华严经之如来出现品。异译本有西晋帛法祖所译之如来兴显经一卷。

  • 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法照

    现存二卷。唐代法照撰。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略称五会法事仪。内容广述五会念佛之行仪作法,此为广本。此书原三卷,久不传;西元一九○八年,法人伯希和(P. Pelliot)于敦煌发现中、下二卷。此二卷中载有二十一种赞文,与略本所

  • 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经·佚名

    具名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经,一卷,唐宝思惟译,与义净译之一字咒王经同本,是一字文殊法之本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