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 等起摄颂

诸行无常、苦、无我、有为也,亦决定涅槃、施设、无我。佛月未现、佛日未来时,尚且不知具分彼[无常等][有为]法之名目。行种种困苦,圆满波罗蜜,大雄者、眼者含梵天界,显现于[此世界]。彼[诸佛]拔苦、与乐,宣说正法。

一切众生之慈愍者,一切有情之最尊者,狮子之鸯耆罗娑释迦牟尼,宣说三藏,有经、论及大功德之律。

律若存,正法亦应同运转。

两部毗崩伽犍度及彼戒本依有系德之附随,结之[如]华鬘也。

彼附随[说三种学处]之等起法,决定[不与他混合],与他混合[等起]及[制戒之]因缘,于上经中所示——故好法之善比丘应学附随。

于两部毗崩伽制戒,于布萨诵出。

如法说等起法,应听我说。

第一波罗夷和第二其以下:依媒介、谏告及长衣、[羊]毛、逐句法、实有、豫约、贼[队]、说[法]、贼女、不听之十三,此依智者而思惟之十三等起法也。于[两部分别]一一等起,在此所示相同。

不净[波罗夷一]、出精[僧残一]、身触[同二]、不定之第一[不定一]、先着[波罗夷一六]、斡旋[同二九]、秘密与比丘尼共[同三〇]。

食事中[同四三]、秘密之二[同四四、四五]、指[同五二]、水中戏[同五三]、打[同七四]、举手[同七五]、五十三之学法。

颈骨下[尼.波罗夷一]、村中[尼.僧残二]、染心[同五]、拍[尼.波逸提三]、树胶[同四]、洗净[同五]、安居竟[同四〇]、教诫[同五八]、随学和尚[同六九]。

此七十六学处身意之行也,皆如第一波罗夷,为一种等起。

———第一波罗夷等起终———

不与[波罗夷二]、[人]体[同三]、上人[同四]、粗语[僧残三]、为自己之淫欲[同四]、无根[同八]、异事中[同九]、不定之第二[不定二]。夺[衣][舍堕二五]、回入[同三〇]、妄语[波逸提一]、骂[同二]、离间[同三]、粗罪[同九]、掘地[同一〇]、草木[同一一]、异语[同一二]、讥嫌[同一三]。

牵出[同一七]、故意[同二〇]、利养[同二四]、足食[同三六]、来[同四二]、轻侮[同五四]、恐怖[同五五]、隐匿[同六〇]、杀命[同六一]。故意虫水[同六二]、羯磨[同六三]、未满[同六五]、共住[同六九]、被摈[同七〇]、如法[同七一]、疑惑[同七二]、无知[同七三]、无根[同七六]。疑恼[同七七]、如法[同七九]、与衣[同八一]、回施个人[同八二]、于汝能如何[尼.僧残六]、非时[尼.舍堕二]、夺取[同三]、误受[尼.波逸一八]、地狱[咒][同一九]。

众僧[同二六]、分配[同二七]、寄望[同二九]、功德衣[同三〇]、恼惑[同三三]、住房[同三五]、骂[同五二]、瞋[同五三]、悭嫉[同五五]、妊妇[同六一]、幼儿妇[同六二]、二年[同六三]、学法僧不许[同六四]、曾嫁女之三[同六五~六七]、童女之三[同七一~七三]、未满十二夏[同七四]、不乞僧[同七五]、充分[同七六]、忧愁[同七九]、欲承诺[同八一]、年年[同八二]、二人[同八三],此七十学处为三种等起。

如第二波罗夷,即(一)由身、意而不由语。(二)由语、意而非身作。(三)由三门生起。

———第二波罗夷等起终———

媒嫁[僧残五]、房舍[同六]、精舍[同七]、洗濯[舍堕四]、取衣[同五]、乞衣[同六]、过量[同七]、豫备[同八]、两居士[同九]、使[同一〇]。绢[同一一]、纯黑[同一二]、二分[同一三]、六年[同一四]、坐具[同一五]、懈怠[同一七]、金银[同一八]、二之种种[同一九~二〇]。

减五缀[同二二]、雨季衣[同二四]、糸[同二六]、指图[同二七]、户[波逸一九]、与[同二五]、缝衣[同二六]、饼[同三四]、资具[同四七]、火[同五六]。

宝[同八四]、针[同八六]、卧床[同八七]、绵[同八八]、尼师坛[同八九]、覆疮[同九〇]、雨衣[同九一]、佛衣[同九二]、乞[尼.舍堕四]、购此[同五]。

二之僧伽财[同六~七]、别众之二[同八~九]、个人[同一〇]、重衣[同一一]、轻衣[同一二]、二之剩饭[尼.波逸提八~九]、沐浴衣[同二二]、沙门衣[同二八]。

此五十法,凡依六种等起而生起:(一)由身而不由语、意。(二)由语而不由身、意。(三)由身、语而不由意。(四)由身、意而不由语。(五)由语、意而不由身。(六)由三门生起。此等如媒嫁戒,为六种等起法。

———媒嫁等起终———

破僧[僧残一〇]、随顺[同一一]、恶口[同一二]、污[同一三]、粗罪[波逸提六四]、恶见[同六八]、不同意[同八〇]、哄笑之二[众学一一~一二]、声之二[同一三~一四]、含饭语[同四三]、座床[同六八]、低座[同六九]、立[同七〇]、后[同七一]、恶道[同七二]、覆[罪][尼.波罗夷二]、随顺[同三]、捉[同四]、解罪[尼.僧残四]、舍[同七]。

何等[同八]、亲近之二[同九~一〇]、打[尼.波逸提二〇]、缝[同二三]、病患[同三四]、相亲近[同三六]、不灭[同四五]、僧园[同五一]、自恣[同五七]。

半月[同五九]、弟子之二[同六八及七〇]、衣[同七七]、随学[同七八]。此三十七法皆由身、语、意[生起],皆如谏告戒,为一种等起。

———谏告等起终———

舍迦絺那衣之三[舍堕一~三]、第一钵、药[同二一及二三]、特施[同二八]、有难[同二九]、退出之二[波逸提一四~一五]。

住处[同二三]、数数[同三三]、不残食[同三八]、请待[同四六]、净施[同五九]、王之[同八三]、非时[同八五]、指图[提舍尼二]、阿兰若[同四]。诉讼[尼.僧残一]、蓄积[尼.舍堕一]、食前[尼.波逸提一五]、食后[同一六]、非时[同一七]、五日[同二四]、他衣[同二五]、住处之二[同四七~四八]。

下部[同六〇]、座[同九四]。此二十九[法]乃(一)由身、语[生起]而不由意。(二)[又]由三门生起,皆等于迦絺那衣戒,为两种等起法。

———迦絺那衣等起终———

羊毛[舍堕一六]、二卧宿[波逸提五~六]、脱脚床[同一八]、施食[同三一]、别众[同三二]、非时食[同三七]、贮藏[同三八]、杨枝[同四〇]、裸体者[同四一]。

出征军[同四八]、军阵[同四九]、模拟战[同五〇]、酒[同五一]、沐浴[同五七]、坏色[同五八]、二之提舍尼[提舍尼一及三]、蒜[尼.波逸提一]、供给[同六]、舞踊[同一〇]。

沐浴[同二一]、敷物[同三一]、卧[同三二]、国内[同三七]、国外[同三八]、雨期中[同三九]、画堂[同四一]、高床[同四二]、纺丝[同四三]。作事[同四四]、自手[同四六]、无比丘住处[同五六]、盖[同八四]、车[同八五]、腰布[同八六]、饰身具[同八七]、香[同八八]、香油[同八九]。比丘尼[同九〇]、式叉摩那[同九一]、沙弥尼[同九二]、白衣女[同九三]、不着僧祇支衣[同九四]。

此四十四罪:(一)由身而不由语、意。(二)由身、意而不由语。皆同羊毛戒,为两种等起法。

———羊毛等起终———

句[波逸提四]、除外[同七]、不选任[同二一]、日没[同二二]、畜生咒之二[尼.波逸提四九~五〇]、不得许可而问[同九五]。

此七学处:(一)由语[生起]而不由身、意。(二)由语、意生起而不由身生起。皆如句法戒,为两种等起法。

———句法等起终———

道[波逸提二七]、船[同二八]、美味[同三九]、与女人[同六七]、剃[尼.波逸提二]、谷[同七]、请[同五四]、八提舍尼。

此十五学处:(一)由身[生起]而不由语、意。(二)由身、语生起而不由意生起。(三)由身、意生起而不由语生起。(四)由身、语、意[生起]。[此等]等于道戒,依佛智所制之四种等起也。

———道戒等起终———

贼队[波逸提六六]、屏听[同七八]、乞羹[众学三七]、夜[尼.波提一一]、屏[同一二]、露[同一三]、第七小路[同一四]。

此等:(一)由身、意生起而不由语生起。(二)由三门生起。此等同日种佛说之贼队等起,两种等起法也。

———贼队等起终———

世尊对持盖者[众学法五七]、持杖者如是[同五八]、持刀者[同五九]、持武器者[同六〇]皆不说正法。

草履[同六一]、革履[同六二]、车乘[同六三]、卧床[同六四]、乱姿[同六五]、裹头[同六六]、及覆面[同六七]、十一法无缺。

此等:(一)由语、意生起而不由身生起。如于说法戒,皆为一种等起。

———说法等起终———

实有[波逸提八]:(一)由身生起而不由语、意。(二)由语生起而不由身。(三)由身、语生起而不由意生起。说实有[上人法],实依三处而生起。

———实说等起终———

贼女[尼.僧残二]:(一)由语、意生起而不由身。(二)由三门生起。此处贼女戒,依法王所说自尔之两种等起法也。

———度贼女等起终———

不听[尼.波逸提八〇]:(一)由语生起而不由身、意。(二)由身、语生起而不由意生起。(三)由语、意生起而不由身。(四)由三门生起。[此]自尔之四种等起法也。

———不听等起终———

实善说十三等起之要略。[此]无痴之因,依处、导法(律藏)之随顺也,智者忆持此而于等起法无惑。

———等起主头要略终———

猜你喜欢
  文殊师利菩萨问菩提经论卷下(一名伽耶山顶经论)·佚名
  卷一百六·佚名
  御制天圣广灯录序·李遵勖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七·佚名
  卷第十七·道原
  阅竟无居士近刊·太虚
  太虚启事(五则)·太虚
  补续高僧传序·佚名
  放逸品第十·佚名
  卷第七·契嵩
  卷三百二十五·佚名
  明佛法根本碑·智慧轮
  卷之四·佚名
  鞞摩肃经全文·佚名
  第五卷·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黄鹂·徐志摩

    一掠颜色飞上了树。“看,一只黄鹏!”有人说。翘著尾尖,它不作声,艳异照亮了浓密——象是春光,火焰,象是热情。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它飞了,不见了,没了—&mdas

  • 卷四十七·方回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四十七    元 方回 编释梵类 经来白马寺僧到赤乌年释氏之炽於中国久矣士大夫靡然从之适其居友其徒或乐其说且深好之而研其所谓学此一流也至唐韩昌黎始辞而辟之其送文畅澄观灵师惠师虽

  • 钦定执中成宪卷三·佚名

    唐太宗皇帝旧唐书贞观元年陈君賔转邓州刺史州邑丧乱之后百姓流离君賔至才期月皆来复业二年天下诸州并遭霜涝君賔一境独免当年多有储积蒲虞等州户口尽入其境逐食太宗下诏劳之曰朕以隋末乱离毒被海内率土百姓零落殆尽州

  • ●雪交亭正气录卷一·高宇泰

    明鄞高宇泰檗庵撰甲申纪檗庵曰:呜呼!由祸变之余,审事几之渐;气数所趋,人事召之:岂其微哉!先贤邱文庄有言:『世道本乎阴阳,其气各以类应』。因察神庙中年貂璫遍出,鲸戮里闾、豕缚守牧,小民奋袂而兴,驱豺殪虎而宁与之俱毙:上变无虚日

  • 唐纪四十五德宗神武圣文皇帝四建中四年(癸亥、783)·司马光

    唐纪四十五唐德宗建中四年(癸亥,公元783年) [1]十一月,乙亥,以陇州为奉义军,擢皋为节度使。又使中使刘海广许皋凤翔节度使;皋斩之。 [1]十一月,乙亥(初二),朝廷将陇州改名为奉义军,提升韦皋为节度使。朱又指使中使刘海广许诺韦皋

  • 卷第一百二十六·佚名

    典礼十一明堂三政和八年戊戌岁运岁运自八年颁诏书政和七年十月朔。皇帝御明堂平朔左个。申命牧司。颁告八年戊戌岁运历数于天下。皇帝若曰。古我先后。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其岁月日时无易。民用平康。今朕临

  • 第十一章 中山援桂之战·李宗仁

    一我军退回梧州之后,粤桂战争已暂告一段落。这时,广东护国第二军番号取消,改称粤桂第一路边防军。林虎到桂后,即辞去军职,间关赴港去沪。所部由黄业兴统率,黄氏即由统领升任边防军第一路司令。 我营到了梧州,因大军

  • 第十四章 防闲子弟·佚名

    一星之火。可以燎原。罅漏之水。可以决堤。吾谓淫念亦然。立地起念。即要立地一刀斩断。着不得一些游移。容不得一毫缱绻。否则魔愈深。势愈炽。不至杀身亡家不止。而其得力。则在平日贤父兄训导有方。使其理明心正。

  • 卷八十·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八十【礼器图三】案易曰鼎象也考工记曰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是鼎之器於象为备鼎之齐於金为多下有足上有耳有幂以覆之有铉以举之有扃以贯之诗

  • 提要·孙觉

    【臣】等谨案春秋经解十三卷宋孙觉撰觉字莘老髙邮人擢进士第官至御史中丞事迹具宋史本传此书题曰龙学孙公盖其致仕之时以龙图阁学士兼侍讲提举醴泉观也觉早从胡瑗游传其春秋之学大防以抑霸尊王为主自序称左氏多说事迹

  • 卷五十八·王与之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五十八   宋 王与之 撰秋官司寇上郑锷曰秋者天地严凝之气肃杀万物之时刑者人君所以肃天下之不肃故掌刑之官属乎秋言刑之用如秋气之肃杀易氏曰刑以弼教寇则败其教之成者故掌刑者谓之司寇【

  • 陆稼书先生问学录卷之一·陆陇其

    仪封张伯行孝先甫订受业诸子仝校陈几亭谓颜山农以口舌陷狴犴罗近溪变产脱之山农视近溪家为外府取用无厌论学或不合则披其颊在近溪因失所宗抑情忍辱亦人所难而山农之妄取苛求悉动于气人欲横流视彼制欲者不应愧死乎山农

  • 卷五百一十五·佚名

    △第三分不退相品第二十之二复次善现,一切不退转菩萨摩诃萨设有恶魔来至其所。欲令厌背无上菩提。作如是言:一切智智与虚空等。无性为性自相本空。诸法亦尔。与虚空等无性为性。自相空中无有一法可名能证。无有一法可名

  • 卷五·丹霞子淳

    林泉老人评唱丹霞淳禅师颂古虚堂集卷五 后学性一阅 生生道人梓 第六十九则 依经解义(经教) 示众云。恁么也不得。不恁么也不得。恁么不恁么总不得。只如披沙拣金。还有不犯手势的么。 举僧问同安。依经解义三世佛冤

  • 玄机直讲·张三丰

    所谓玄机,玄是指深不可测,机是指方法原理,玄机直讲,是把人们认为深不可测的原理明明白白地直接讲出来,以便掌握。这里要讲的是炼丹火候的方法及原理。

  • 新水浒·陆士谔

    清末民初小说家陆士谔所作的小说,是金圣叹“腰斩”的70回本《水浒传》的续书,描写了梁山好汉们开银行、办铁路、开报馆的故事。本书以略带科幻色彩的奇思妙想和幽默的语言,描写了梁山好汉们开银行、办铁路、开报馆的故事

  • 瑶峰集·王尔烈

    乾隆四十二年,已是五十岁的王尔烈邀约家乡诗友十余人重游千山,他在《游千山约》中写到“盘餐唯资果腹,何事珍馐”。出于这样朴实的基调,千山诗会特别成功,王尔烈不仅本人得到了“高山天作帝王州,长白尊居望莫由”的诗句,他还

  • 唐宋名家词选·龙榆生

    唐宋词总集。今人龙榆生编选。编选者云:“本编所录各家,以能卓然自树或别开生面者为主。”“所选作品,以能代表某一作家的作风或久经传诵者为准。”故此书多名家脍炙人口之作。此外,为使本选集兼作词谱之用,别创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