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

△初分相应品第三之二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见色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受想行识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眼处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耳鼻舌身意处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色处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声香味触法处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眼界。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耳鼻舌身意界。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色界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声香味触法界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眼识界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耳鼻舌身意识界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眼触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耳鼻舌身意触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地界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水火风空识界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因缘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从缘所生诸法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无明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欲界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色无色界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布施波罗蜜多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内空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真如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祝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四念住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苦圣谛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集灭道圣谛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十善业道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五近事戒八近住戒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施性福业事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戒性修性福业事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四静虑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四无量四无色定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八解脱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空解脱门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无相无愿解脱门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一切陀罗尼门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一切三摩地门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极喜地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雲地。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五眼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六神通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佛十力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三十二大士相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八十随好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无忘失法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恒住舍性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一切智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道相智一切相智一切相微妙智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一切智智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永拔一切烦恼习气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预流果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一来不还阿罗汉果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独觉菩提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一切菩萨摩诃萨行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诸佛无上正等菩提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我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见有情命者生者养者士夫补特伽罗意生儒童作者使作者起者使起者受者使受者知者见者若相应若不相应。舍利子,由是因缘。应知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观空与空相应不相应。不观无相与无相相应不相应。不观无愿与无愿相应不相应。何以故?舍利子,空无相无愿。皆无相应不相应故。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与如是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入一切法自相空已,不观色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观受想行识若相应若不相应。是菩萨摩诃萨。不观色与前际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不见前际故。不观受想行识与前际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不见前际故。不观色与後际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不见後际故。不观受想行识与後际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不见後际故。不观色与现在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不见现在故。不观受想行识与现在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不见现在故。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观前际与後际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观前际与现在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观後际与前际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观後际与现在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观现在与前际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观现在与後际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观前际与後际现在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观後际与前际现在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观现在与前际後际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观前际後际现在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舍利子,三世空故。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与如是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观一切智与过去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过去。况观一切智与过去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观一切智与未来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未来。况观一切智与未来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观一切智与现在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现在。况观一切智与现在若相应若不相应。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与如是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观一切智与色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色。况观一切智与色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观一切智与受想行识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受想行识。况观一切智与受想行识若相应若不相应。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与如是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观一切智与眼处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眼处。况观一切智与眼处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观一切智与耳鼻舌身意处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耳鼻舌身意处。况观一切智与耳鼻舌身意处若相应若不相应。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与如是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观一切智与色处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色处。况观一切智与色处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观一切智与声香味触法处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声香味触法处。况观一切智与声香味触法处若相应若不相应。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与如是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观一切智与眼界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眼界。况观一切智与眼界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观一切智与耳鼻舌身意界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耳鼻舌身意界。况观一切智与耳鼻舌身意界若相应若不相应。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与如是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观一切智与色界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色界。况观一切智与色界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观一切智与声香味触法界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声香味触法界。况观一切智与声香味触法界若相应若不相应。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与如是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观一切智与眼识界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眼识界。况观一切智与眼识界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观一切智与耳鼻舌身意识界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耳鼻舌身意识界。况观一切智与耳鼻舌身意识界若相应若不相应。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与如是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观一切智与眼触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眼触。况观一切智与眼触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观一切智与耳鼻舌身意触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耳鼻舌身意触。况观一切智与耳鼻舌身意触若相应若不相应。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与如是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观一切智与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眼触为缘所生诸受。况观一切智与眼触为缘所生诸受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观一切智与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况观一切智与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若相应若不相应。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与如是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观一切智与地界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地界。况观一切智与地界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观一切智与水火风空识界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水火风空识界。况观一切智与水火风空识界若相应若不相应。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与如是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观一切智与因缘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因缘。况观一切智与因缘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观一切智与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及从缘所生法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及从缘所生法。况观一切智与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及从缘所生法若相应若不相应。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与如是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观一切智与无明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无明。况观一切智与无明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观一切智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况观一切智与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若相应若不相应。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与如是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观一切智与布施波罗蜜多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布施波罗蜜多。况观一切智与布施波罗蜜多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观一切智与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况观一切智与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若相应若不相应。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与如是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观一切智与内空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内空。况观一切智与内空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观一切智与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况观一切智与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若相应若不相应。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与如是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观一切智与四念住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四念祝况观一切智与四念住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观一切智与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况观一切智与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若相应若不相应。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与如是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观一切智与苦圣谛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苦圣谛。况观一切智与苦圣谛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观一切智与集灭道圣谛。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集灭道圣谛。况观一切智与集灭道圣谛若相应若不相应。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与如是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观一切智与四静虑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四静虑。况观一切智与四静虑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观一切智与四无量四无色定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四无量四无色定。况观一切智与四无量四无色定若相应若不相应。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与如是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观一切智与八解脱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八解脱。况观一切智与八解脱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观一切智与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况观一切智与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若相应若不相应。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与如是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观一切智与空解脱门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空解脱门。况观一切智与空解脱门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观一切智与无相无愿解脱门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无相无愿解脱门。况观一切智与无相无愿解脱门若相应若不相应。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与如是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观一切智与一切陀罗尼门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一切陀罗尼门。况观一切智与一切陀罗尼门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观一切智与一切三摩地门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一切三摩地门。况观一切智与一切三摩地门若相应若不相应。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与如是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观一切智与极喜地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极喜地。况观一切智与极喜地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观一切智与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雲地。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离垢地乃至法雲地。况观一切智与离垢地乃至法雲地若相应若不相应。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与如是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观一切智与五眼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五眼。况观一切智与五眼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观一切智与六神通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六神通。况观一切智与六神通若相应若不相应。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与如是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观一切智与佛十力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佛十力。况观一切智与佛十力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观一切智与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况观一切智与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若相应若不相应。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与如是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观一切智与三十二大士相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三十二大士相。况观一切智与三十二大士相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观一切智与八十随好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八十随好。况观一切智与八十随好若相应若不相应。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与如是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观一切智与无忘失法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无忘失法。况观一切智与无忘失法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观一切智与恒住舍性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恒住舍性。况观一切智与恒住舍性若相应若不相应。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与如是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观一切智与一切智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一切智。况观一切智与一切智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观一切智与道相智一切相智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道相智一切相智。况观一切智与道相智一切相智若相应若不相应。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与如是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观一切智与佛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佛。况观一切智与佛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观一切智与菩提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尚不见有菩提。况观一切智与菩提若相应若不相应。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与如是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观一切智与佛若相应若不相应。亦不观佛与一切智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一切智即是佛。佛即是一切智故。不观一切智与菩提若相应若不相应。不观菩提与一切智若相应若不相应。何以故?一切智即是菩提。菩提即是一切智故。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与如是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著色有。不著色非有。不著受想行识有。不著受想行识非有。不著色常。不著色无常。不著受想行识常。不著受想行识无常。不著色乐。不著色苦。不著受想行识乐。不著受想行识苦。不著色我。不著色无我。不著受想行识我。不著受想行识无我。不著色寂静。不著色不寂静。不著受想行识寂静。不著受想行识不寂静。不著色空。不著色不空。不著受想行识空。不著受想行识不空。不著色无相。不著色有相。不著受想行识无相。不著受想行识有相。不著色无愿。不著色有愿。不著受想行识无愿。不著受想行识有愿。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与如是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著眼处有。不著眼处非有。不著耳鼻舌身意处有。不著耳鼻舌身意处非有。不著眼处常。不著眼处无常。不著耳鼻舌身意处常。不著耳鼻舌身意处无常。不著眼处乐。不著眼处苦。不著耳鼻舌身意处乐。不著耳鼻舌身意处苦。不著眼处我。不著眼处无我。不著耳鼻舌身意处我。不著耳鼻舌身意处无我。不著眼处寂静。不著眼处不寂静。不著耳鼻舌身意处寂静。不著耳鼻舌身意处不寂静。不著眼处空。不著眼处不空。不著耳鼻舌身意处空。不著耳鼻舌身意处不空。不著眼处无相。不著眼处有相。不著耳鼻舌身意处无相。不著耳鼻舌身意处有相。不著眼处无愿。不著眼处有愿。不著耳鼻舌身意处无愿。不著耳鼻舌身意处有愿。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与如是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著色处有。不著色处非有。不著声香味触法处有。不著声香味触法处非有。不著色处常。不著色处无常。不著声香味触法处常。不著声香味触法处无常。不著色处乐。不著色处苦。不著声香味触法处乐。不著声香味触法处苦。不著色处我。不著色处无我。不著声香味触法处我。不著声香味触法处无我。不著色处寂静。不著色处不寂静。不著声香味触法处寂静。不著声香味触法处不寂静。不著色处空。不著色处不空。不著声香味触法处空。不著声香味触法处不空。不著色处无相。不著色处有相。不著声香味触法处无相。不著声香味触法处有相。不著色处无愿。不著色处有愿。不著声香味触法处无愿。不著声香味触法处有愿。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与如是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著眼界有。不著眼界非有。不著耳鼻舌身意界有。不著耳鼻舌身意界非有。不著眼界常。不著眼界无常。不著耳鼻舌身意界常。不著耳鼻舌身意界无常。不著眼界乐。不著眼界苦。不著耳鼻舌身意界乐。不著耳鼻舌身意界苦。不著眼界我。不著眼界无我。不著耳鼻舌身意界我。不著耳鼻舌身意界无我。不著眼界寂静。不著眼界不寂静。不著耳鼻舌身意界寂静。不著耳鼻舌身意界不寂静。不著眼界空。不著眼界不空。不著耳鼻舌身意界空。不著耳鼻舌身意界不空。不著眼界无相。不著眼界有相。不著耳鼻舌身意界无相。不著耳鼻舌身意界有相。不著眼界无愿。不著眼界有愿。不著耳鼻舌身意界无愿。不著耳鼻舌身意界有愿。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与如是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著色界有。不著色界非有。不著声香味触法界有。不著声香味触法界非有。不著色界常。不著色界无常。不著声香味触法界常。不著声香味触法界无常。不著色界乐。不著色界苦。不著声香味触法界乐。不著声香味触法界苦。不著色界我。不著色界无我。不著声香味触法界我。不著声香味触法界无我。不著色界寂静。不著色界不寂静。不著声香味触法界寂静。不著声香味触法界不寂静。不著色界空。不著色界不空。不著声香味触法界空。不著声香味触法界不空。不著色界无相。不著色界有相。不著声香味触法界无相。不著声香味触法界有相。不著色界无愿。不著色界有愿。不著声香味触法界无愿。不著声香味触法界有愿。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与如是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著眼识界有。不著眼识界非有。不著耳鼻舌身意识界有。不著耳鼻舌身意识界非有。不著眼识界常。不著眼识界无常。不著耳鼻舌身意识界常。不著耳鼻舌身意识界无常。不著眼识界乐。不著眼识界苦。不著耳鼻舌身意识界乐。不著耳鼻舌身意识界苦。不著眼识界我。不著眼识界无我。不著耳鼻舌身意识界我。不著耳鼻舌身意识界无我。不著眼识界寂静。不著眼识界不寂静。不著耳鼻舌身意识界寂静。不著耳鼻舌身意识界不寂静。不著眼识界空。不著眼识界不空。不著耳鼻舌身意识界空。不著耳鼻舌身意识界不空。不著眼识界无相。不著眼识界有相。不著耳鼻舌身意识界无相。不著耳鼻舌身意识界有相。不著眼识界无愿。不著眼识界有愿。不著耳鼻舌身意识界无愿。不著耳鼻舌身意识界有愿。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与如是法相应故。当言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

猜你喜欢
  佛说金毗罗童子威德经·佚名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佚名
  卷第二十六·佚名
  卷五百一十一·佚名
  佛說長阿含經卷第四·欧阳竟无
  卷第十三·佚名
  思惟品第一·佚名
  唯识二十颂讲要·太虚
  国清百录 第三卷·灌顶
  分别功德论卷第三·佚名
  祖庭事苑卷第七·睦庵善卿
  佛说老母经·佚名
  俱舍论记 第二十八卷·普光
  金刚萨埵说频那夜迦天成就仪轨经卷第二·佚名
  论胡适之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下·李佳

    ○东坡词苏东坡词云:“架上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杳。多情却被无情恼。”此亦寓言,无端致谤之喻。○山谷词黄山谷清平乐词:“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

  • 卷一百十五·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十五   明 冯惟讷 撰 陈第八 江总【二】 诗 秋日侍宴娄苑湖应诏【以下五言】 翠渚还銮辂瑶池命羽觞千门响云跸四泽动荣光玉轴昆池浪金舟太液张虹旗照岛屿凤盖绕

  • 11、私会·蒲松龄

    长命上云自从江城去后,不觉一年有余,省担多少惊恐,省受多少恶气;但苦于闺中冷落,好闷人也!知心朋友惟有王子雅,闷时只去访他,叙几句闲话。今日饭后无事,不免再去走走。 [耍孩儿]千伶俐百样娇,怎么性儿那样娇?这般凶恶谁能招?原

  • 國朝獻徵錄卷之三十二·焦竑

      南京戶部二(侍郎 郎中 員外郎)   ◆侍郎   通議大夫南京戶部左侍郎全椒馬公諒神道碑(王??與)   通議大夫南京戶部右侍郎黃公琛墓誌銘(倪謙)   南京戶部右侍郎李公和傳   通議大夫南京戶部右侍郎歐溪楊公杲

  • 卷一百九十九·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九十九明 杨士奇等 撰求言周厉王时国人谤王召公告王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

  • 本传·谈迁

    见海宁县志隐逸谈处士迁,字孺木。性好博综。久不遇,益肆力于子史百家之言。尤谙列朝典故。尝曰:杨文贞贤臣也,而于革除多失实。焦泌阳壬人也,而于正士加厚疵。徒徇爱憎耳,岂有定论乎。于是订正群籍,成一家言。崇祯壬午间,受知

  • 纲鉴易知录卷八七·吴楚材

    南宋纪理宗皇帝纲 丁酉,嘉熙元年,春正月,以李埴同知枢密院事,宣抚四川。纲 二月,以郑性之知枢密院事,邹应龙签书院事,李宗勉同签书院事。李鸣复罢。纲 诏经筵进讲朱熹通鉴纲目。纲 三月,资政殿学士魏了翁卒。纲 夏五月,临

  • 總序·佚名

    ○大王諱〈昪〉字〈道升〉全溪大院君第三子。母龍城府大夫人廉氏〈籍龍潭學生贈領議政成化女。〉辛卯〈純祖三十一年〉六月十七日丁酉,誕降于慶幸坊私第〈全溪大院君第〉己酉〈憲宗十五年〉六月六日壬申,憲宗升遐,以純元

  • 松阳讲义卷四·陆陇其

    赠内阁学士陆陇其撰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章这一章是圣人鼓舞人好学之意玩本文三不亦字便见循循善诱之意大抵人不肯学多是看做烦难劳苦之事不知人只是不去学耳用得一分工夫便有一分妙处这个学原不是烦难劳苦的以其始而言

  • 第十五章 22·辜鸿铭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辜讲孔子说:“聪明人绝不会因为别人能说会道而举荐他,也不会因为不喜欢对方的性格而厌弃他所讲的话。”辜解近有英人名濮兰德者,曾充上海工部局书记官后至北京为银公司代表,著一书曰

  • 卷三十四·高闶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注卷三十四宋 高闶 撰昭公四二十有一年春王正月葬蔡平公因鲁往会而着其臣子私諡之罪夏晋侯使士鞅来聘晋顷公即位六年矣公以晋昭见止之故不复往朝今使士鞅来聘而孙叔婼为政季孙欲恶于晋乃使有司从

  •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一·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一摄决择分中有寻有伺等三地之四复次如佛世尊为出爱王所说经言。彼王一时往诣佛所。顶礼佛足白言世尊。有一沙门若婆罗门。来至我所。以不真实过失。现前呵谏于我。我于尔时其心

  •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三·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增上品第三十一(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生漏婆罗门往至世尊所。共相问讯。在一面坐。尔时。婆罗门白世尊曰。在闲居穴处。甚为苦哉。独处只步。用心甚难。世尊告曰

  • 卷二十八·彭绍升

    居士传二十八张天觉传张天觉。名商英。号无尽居士。蜀州新津人也。为人负气倜傥。豪视一世。初任通川簿。甞入寺。见藏经卷策齐整。怫然曰。吾孔圣之书乃不及此。归而沉吟。中夜不寐。夫人向氏问其故。天觉曰。适欲着

  • 昭覺丈雪醉禪師語錄目次·丈雪通醉

    卷一上堂小參晚參卷二上堂小参晚参卷三上堂小参晚参卷四上堂小参晚参卷五問答機緣勘辨機緣廣錄卷六頌古諸贊分燈卷七法語佛事卷八書問行實卷九偈上卷十偈下

  • 织田信长·山冈庄八

    《织田信长》是以日本战国时代为背景的时代小说,作者是山冈庄八。本书主要讲述了织田信长从统一尾张到重立将军、控制京畿,最后在事业巅峰遭部将背叛,梦断本能寺的悲壮一生。日本畅销巨著《德川家康》的作者山冈庄八,以文

  • 赐姓始末·黄宗羲

    历史著作。作者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世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清之际思想家、史学家。曾招募义兵组织抗清。明亡后隐居著述,有多种著作行世。该书记述郑芝龙、郑成功父子经营、收复台湾等事, 以叙述郑芝龙发迹及郑成功

  • 阿弥陀经疏·窥基

    全一卷。唐代窥基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为注释鸠摩罗什所译之阿弥陀经。计分七门:(一)明示弥陀佛身通于报化二身,登地菩萨见佛之受用身,地前菩萨及凡夫唯见应化身。(二)就佛土说法性土、自受用土、他受用土、变化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