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不空罥索陀罗尼自在王咒经卷中

唐天竺三藏宝思惟奉 诏译

  成就驱策僮仆使者分第六

  尔时圣观自在菩萨复作是言。若欲成就驱策僮仆。其持咒者应先造作僮仆者形。而此使者即是不空罥索王神咒之僮仆。容貌端正。当以一切庄饰之具。而严其身。于其头上作五发髻。身之色相犹如童子。若欲作时应用白檀。或用紫檀或妙香檀。或用天木或一切木。若金若银以作其形。若画帧时或白[疊*毛]上或于绢上。其僮仆者所有衣服皆作赤色。以燕脂和紫矿汁。又取朱砂及以郁金若根若香。诸杂色等画其形相。应使端严面目喜悦熙怡微笑。其身形相浅黄白色。应作两臂。一手执庵摩罗果。一手持种种华。其像常于密处安置。散华烧香末香涂香然灯。种种饮食而为供养。又于像前诵不空罥索王咒一千八遍。其持咒者应受八戒起慈悲心。咒法即成。即能睹见彼使者形。驱策自在。此持咒者所有处分皆得成办。然其使者若耳所闻若眼所见皆来说向持咒之人。随持咒者使令去处能速往来。一切事业皆得成就。又能施与持咒之者一切财宝。随持咒人心欲去处。其使者即将去来。于持咒者住止之处。常净扫洒若泥涂地。所有一切隐密之事。及吉祥事皆来向说。一切恶声一切苦恼悉皆销灭。一切病患能令除愈。诸恶鬼神皆自隐没。诸毒销散欢乐圆满。一切福业皆得增长。一切罪行悉能除灭。犹如孝子恭敬供养尊量其父。彼持咒人若欲自身安隐快乐。不得于彼使者。轻欺作恶及怀嗔怒。应净洗浴常勤诵咒。而修供养口不妄言。其心哀愍一切众生施与无畏。于三宝所起深净信。常散诸华及悬华鬘烧香末香。以如是等。供养尊者圣观自在菩萨。又先以种种饮食散华烧香然灯供养使者。乃至不得于一日中忘不供养。若不供养求事不成。若其使者隐没不现即便舍去。是故持咒之人不应放逸。常修精进不应懈怠。于尊重处常勤供养。恒不忘失菩提之心。于施戒忍精进定慧。应常修习远离悭吝污戒尘垢。于生死中常生怖畏。深怀惭愧心常正念。不得散乱智慧观察。若如是作即能成办一切咒业。

  成就吉祥瓶法分第七

  尔时圣观自在菩萨。复说成就吉祥瓶法。持咒之人若欲成就法者。应结同伴并修十善至心坚固。欲作坛时应选好处。若山林地吉祥之所。或是往昔仙人所住寂静之处。如法修理洗浴清净。俱著新衣唯食麦子及以乳糜。受八戒斋。与同伴人持咒自护。随心远近作四方坛。面各一门香泥涂地以香画叶。应用雄黄赤土紫檀等末而界其道。于其坛内随四方面。应画四大天王。以诸宝物庄严其身。皆被甲仗手执刀剑。其坛东面应画金刚。南面刀剑。西面画棓。北面画镩。于其四角画赤色幡。散种种华。于坛场中以诸彩色画吉祥瓶。用杂华鬘以系瓶项。取莲华池水盛满瓶中。复以香华妙药并诸杂果一切种子。及以金银真珠等宝并置瓶内。复以四槃。一槃盛酪。一盘盛苏。一盘盛乳。一盘盛蜜。于瓶四面各置一盘。其持咒者须伴五人。勇健无畏皆严器仗。于其四方各立一人。于五人中得心腹者简取一人。与持咒者邻近而住。五人之外更取一人。勇猛无畏能为难事者。令洗浴清净著新净衣。其持咒人于坛四方。散种种饮食除血肉等。于吉祥瓶前取吉祥草。敷座而坐。应当咒水及以粳米洒散十方。烧香散华如法结界。

  第十一。

  唵 阿慕伽 播奢钵啰底诃多帝囇噜枳耶微阇耶 啰叉(自称名)[合*牛][合*牛]泮吒(半音)

  此咒咒自身及与同伴。如是咒已。应作大印诵圣观自在菩萨不空罥索心神咒王。若一日二日。诵此咒时若有毗那夜迦鬼来。故相惊怖而作障碍。其持咒人应起勇猛勿生恐惧。如常诵咒心莫散乱。复于坛南面。闻罗刹娑可畏之声。其诵咒人咒白芥子七遍散之。诸罗刹娑寻即退散不能障碍。南西北方亦复如是。

  咒吉祥瓶咒曰第十二。

  唵 阿慕伽 阿波啰耳多 诃曩诃曩 [合*牛]泮吒(半音)

  此咒咒吉祥瓶。咒咒瓶之时瓶现异相。或倾或侧或动或摇。咒人见已如常诵咒。不应惊怖亦不解其结加趺坐何以故。以吉祥瓶如末尼珠。随心所欲一切皆得。要当策励加功方得成就。此吉祥瓶有大威力甚难成就。若得成者自在安乐增长福业。由是咒人常勤精进。不应空过恣诸放逸。若吉祥瓶中出火日焰。或出金银末尼真珠璎珞诸宝色相。或时出现种种衣服。复现诸天美妙婇女。及诸殊胜童男童女。或丈夫形严净装饰。或复示现城邑聚落及诸巷陌。象马车乘一切人众。宫殿园林美妙饮食。香华幡盖诸音乐等。虽见如是种种异相。如常诵咒不应惊起。其时圣观自在菩萨。复变自身现作普贤菩萨形像。无量菩萨眷属前后围绕。从彼瓶中忽然出现。圣观自在菩萨现此相时。如上所现一切神变。种种异相悉皆隐没。唯有尊者现作普贤菩萨形像。与无量菩萨皆共赞彼持咒人言。善哉善哉汝能成就此神咒法。随汝所求皆当与汝。咒人闻已即从座起合掌恭敬。右绕尊者顶礼供养而作是言。唯愿尊者当摄受我施吉祥瓶。圣观自在菩萨所现普贤菩萨言。善男子汝之所求。我今施汝随意受用。咒人取得吉祥瓶已置于顶上。复以香华种种供养。从吉祥瓶而乞愿言。南谟尊者愿随我意乐。一切事业悉皆圆满。其持咒人作此愿已。及诸同伴随心去处皆得如意。时吉祥瓶变现其体如净琉璃。为持咒人等现作童子。常能承事恭敬供养。

  成就策使罗刹童子分第八

  尔时圣观自在菩萨。复说策使罗刹童子之法。若欲使时。其持咒者应先画作罗刹童子。色相形容如童子像。以一切庄具严饰其身。于头之上为五发髻。面状喜悦身相端严。衣服黄色如乘空行。手执莲华其体金色。如是画已安置密处。若佛堂中若在房内。于白月八日或十四日。持八戒斋于像帧前。散华烧香末香涂香。悬诸华鬘及种种饮食而为供养。于其像前结加趺坐。诵不空罥索心神咒王一百八遍。现前即见罗刹童子。随持咒人有所希愿皆令满足。其持咒者语童子言。汝今作我驱策使者。童子答言如是如是。我当策励承事供养。随汝驱使皆令速疾。而得成办不生疲厌。其持咒人常应勤心。供养童子形像不作轻欺。若欲食时先与童子不得遗忘。若能如是驱使自在。所须财物皆能与之。亦复示其伏藏之处。随持咒人所须庄具及与资财。皆为将来无所乏少。而此童子若眼所见若耳所闻。皆来密向持咒之人耳边而说。令持咒者忆念宿世所有生事。若持咒人问童子过去未来现在之事。皆依实答终无虚妄。

  成就使死尸取伏藏分第九

  尔时圣观自在菩萨。说取伏藏之法。若有欲取地中伏藏。其持咒人先当诵咒防自身已。即往冢间取丈夫尸。身形之上无疮瘢者。应与洗浴洗浴尸已。即取香华涂其两足而供养之。而便诵咒咒尸令起。作如是言。尊师今者与我何事。彼尸即从索纸笔墨。其持咒人即赍纸等而与死尸。彼尸即如法。抄写取伏藏珍宝之法与持咒人。若持咒人不用抄写即语尸言。汝应为我自取将来。其尸如言即为将来。所得珍宝应如法受。用供养三宝。及将施与一切众生。而此死尸随持咒人。所得珍宝若受用尽即便送来。若不施三宝及一切沙门婆罗门贫穷众生。即便不送。若持咒人自身不欲至于墓中。又复不欲令彼尸起。若自能知伏藏之处。应往彼取若夜中取。应将同伴爱乐功德。同心同行深怖罪业。善解经论聪慧之者。先作吉祥禁身咒已。即以苏膏涂布为烛。诵不空罥索心神咒王一百八遍。用舍(诗可反)弥木然大火聚。发弘誓愿为令一切众生。永断贫穷苦恼等事。即以苏烛掷向空中。随有广大伏藏之处。其烛即于伏藏之上空中而下。随其宝物入地深浅所有尺数。其烛依此尺数空中而住。待持咒人来至藏所明了知处结界围之。其烛方灭知伏藏已。后若取时应以乳麋。及油麻粥以祭天神。如是祭已共其同伴而往取之。取得珍宝分为三分。一分自为已身。一分与其同伴。一分共同伴和顺供养三宝。又以自身所得一分。与一切众生之所共用。若能如有自身一分。乃至持咒之人命未尽期。用之无尽。

  成就入婇女室分第十

  尔时圣观自在菩萨。复说成就入婇女室法。若持咒人欲入此室。应将同伴腹心之者。先当具足作吉祥法。以咒自身。然后往至其室。其室可爱常有流泉浴池。及诸华果种种乐具。世间皆以此室是灵仙处。若欲入时。其持咒人当于白月十五日。持八戒斋澡浴清洁著白净衣。然后往至泉水出处。应以稻粟大麦小麦大豆小豆。及胡麻等七种之谷。和乳酪酥诵不空罥索心神咒王。每一一遍常以此谷散于火中。要使此室其门自开。持咒之人见室门开。不应惊怖不得辄起。应专诵咒。若有婇女各各执持种种华香。从室而出语咒人言。善来尊者唯愿受我如是香华。其持咒者不应辄受。乃至三请持咒之人作如是言。善来姊妹若为摄受我等故来。愿持此香华与我同伴。其同伴人观此婇女。随所爱者即便执手取以为妻。而此婇女知其人心所爱重故。犹如婢使而承事之。此同伴人随欲去处任情来往。其形色相少如童子。游戏受用五尘境界。若舍人身即得天身成就咒仙。其持咒者如是诵咒。乃至更有胜妙婇女五百眷属。从室而来。执持种种衣服庄具及诸香华。顶礼咒人作如是言。善哉圣者为欲摄受哀愍我故。久来在此。唯愿领受此衣服等。至三请已。其持咒人为欲调伏诸咒仙故。应受其请随所受已。持咒之人及诸婇女便没不现。成就咒仙转轮王位。若舍人身得于天身。一切咒仙皆来恭敬顶礼其足。称赞吉祥愿常住世。奏种种音乐作诸歌舞。建立百千宝幢幡盖欢乐具足。其持咒人自在受用。天王果报其心安乐。然常念佛终不忘失。菩萨之行得宿命智。超过一切诸恶趣门。亦不耽著五尘境界。恒常得见诸佛菩萨。而能教化无量有情。于无上菩提道中。入不空智诸陀罗尼三摩地门。

  成就眼药分第十一

  尔时圣观自在菩萨。复说成就眼药方法。其持咒人若欲成就此法之者。应以雄黄牛黄及苏毗罗眼药。于香叶中裹此三种。于白月十五日。沐浴清净著新净衣。受持八戒。广大供养圣观自在菩萨已。于尊者前结加趺坐。先念佛已。后诵不空罥索心王神咒一百八遍。其持咒人先应入彼火遍处定。待彼叶中烟出。即以泥涂坛而取眼药。置于菩提树叶之内。若火星焰出烧练此药。其持咒人即知所作眼药成就。应咒芥子等散于十方。及诵咒自护己身。欲取药时先诵此咒咒曰。第十三。

  唵 阿慕伽 钵啰底诃多[合*牛]什筏啰什筏啰泮吒 娑婆诃

  诵此咒已即取眼药。石上研之使其为末。安著眼中即令余人不得见于诵咒之者。复身能自见一切伏藏。所欲往处随其意乐。或入或出复能自见。一切菩萨天龙药叉健达缚等。及见一切众生若在天趣。或那落迦中傍生饿鬼。若没若生悉能见之。若诸众生作福作罪悉皆能见。于一切处常得自在作诸供养。复能见于阿素洛窟及诸龙宫。复能随类示现变化。应往便往无有障碍。证得神通往诸佛所。自见已得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复为诸大菩萨之所灌顶。得诸菩萨出离方便一切善巧。于诸静虑三摩地门而得自在。成就根力菩提分法。又得一切咒陀罗尼而无所畏。

  成就除鬼著病法分第十二

  尔时圣观自在菩萨。复说成就能除一切著鬼魅法。若持咒人欲成就此法。应发信心修清净业。精进坚固心无疑惑至诚决定。常怀报恩起慈悲心。此诸菩萨方能成就。非诸下劣怯弱有情。何以故由佛教中。先为阿难说于四种不思议法。所谓末尼宝珠威力不思议。神咒威力不思议。妙药威力不思议。佛境界威力不思议。若能诵咒一百八遍。一切诸鬼所著之病皆得除差。或经一日乃至七日。专诵圣者不空罥索神咒。下至一遍乃至拨声一句。若患天行时气。一切热病悉能除差。

  复次有法。应咒白线二十一遍。一遍一结以系病人。即得除差一切诸病。亦复不为诸鬼扰乱。复次有法。若患疟鬼之病经四日者。先应泥作四角之坛。散诸香华。令其病者坛中而坐。复以面作病人形像。应诵不空罥索心王神咒称病人名。用淳镔铁刀段段截之。病人见闻心即惊怖。疟鬼舍离永不复来。

  复次有法。若欲咒人。其持咒者洗浴清净著新净衣。先诵神咒自防其身。后以牛粪而用作坛随四方面画种种色散诸杂华及置白食供养坛场。应取童男或复童女。洗浴清净妙香涂身。著白净衣种种庄具而严其身。令于坛中结加趺坐。应诵此咒结童子发。咒曰第十四。

  泮吒(半丹本无泮吒半音此音中即有下第十五咒)

  诵此神咒结童子发已。复取杂华满于所咒童子手中。又以妙香若熏若涂及末散之。复咒粳米及与华水洒散坛内。应烧沉香诵不空罥索神咒。咒华三遍散童子面。童子身动。若欲令语应诵此咒。咒净水洒童子面咒曰。

  第十五(丹本此咒却在第十四段)。

  唵 阿慕伽 钵啰诃底多啰叉啰叉(自称名)萨婆裴曳弊 [合*牛]漫陀 泮吒 娑婆诃

  诵此神咒。不得以手触所咒人。如此咒已童子即语。若问去来现在好恶之事。皆能答之。其持咒者若欲发遣著童子神。复应诵此咒。咒曰。

  第十六(丹本此咒却在第十五段)。

  唵 阿慕伽啰阇 钵啰(二合)底诃多[合*牛]没地耶咤待耶 若腊波波耶 [合*牛][合*牛]泮吒(半音)

  复次有法。若欲成立。以手摩触所咒之人令其病差。应作坛场散诸香华。复烧沉香安置病人于坛中坐。咒之令动。其持咒人以无名指押。一本云。左手中指及无名指捏作印。其中指咒彼病人。病人即语作是誓言。我令放舍终不敢来。若不发语应以此咒更治罚之。咒曰第十七。

  唵 阿慕伽 钵啰底诃多孽车孽车 娑婆诃(丹本此咒却在第十六段下卷第十八段咒为此中咒)

  诵此咒已。所咒病人身如火热作如是言。我今即去永不复来。

  复次有法。若为诸鬼之所魅著。或瘦或癫。应诵神咒咒白芥子。或咒三遍或复七遍火中烧之。我今复说火烧之法。先以牛粪作坛。坛中应烧菩提树木及舍弥木牛膝草等。以酥酪蜜相和。咒之一百八遍。一遍一烧。如是诵咒或一日或三日。若为药叉鬼所著者。应诵圣观自在不空罥索神咒。咒白芥子或一切种子。一遍一烧。或安悉香和白芥子咒之一遍一烧。如是诵咒或一日或三日。若为天龙神鬼之所著者。以白檀末及沉香末相和。咒己一遍一烧。如是诵咒或一日或三日。若为一切鬼神之所著者。应取胡麻以和芥子。或和白芥子咒之一遍一烧。如是诵咒或一日或三日。即令一切诸鬼除灭。若有抂横及诸灾厄。或星现恶相若王难斗诤饥馑之事。应以牛乳和盐。咒之一遍一烧。如是诵咒或一日或三日。一切恶事即自销灭。

  不空罥索陀罗尼自在王咒经卷中

猜你喜欢
  德音孔昭之邹校长教育谈·太虚
  卷第二十三·佚名
  卷十二·普济
  唐梵文字一卷·全真
  卷第九·朝宗通忍
  宿曜仪轨一卷·一行
  卷一·赜藏主
  奉持品法句经第二十七(十有七章)·佚名
  卷下·佚名
  第十六章 大菩提树之受纳·佚名
  卷第一百九·李通玄
   第五十七則 趙州什麼處是揀擇·胡兰成
  第一品 蕴分别·佚名
  不可著空魔·印光
  十、清税孤贫·慧开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提要·魏泰

     《临汉隐居诗话》一卷,宋魏泰撰。泰有《东轩笔录》,已著录。泰为曾布妇弟,故尝托梅尧臣之名,撰《碧雲騢》以诋文彦博、范仲淹诸人。及作此书,亦党熙宁而抑元祐。如论欧阳修则恨其诗少馀味,而於“行人仰头飞鸟惊&rdqu

  • 第三十一出 误擒·李渔

    〖夜行船〗(小生上)钓倦归来天尚早,无个事出步林皋。听水心闲,看山目饱,处处逢吾所好。我莫渔翁别了谭生,不觉又是半载。他因地方多事,不便携家,把内眷送来,托我替他看管。且喜我家内人与他情投意合,竟与姊妹一般。老夫坐在家中

  • 江东集钞·吴之振

    题张以道上舍寒绿轩菊芽伏土糁青粟,杞笋傍根埋紫玉。雷声一夜雨一朝,森然送出如蕨苗。先生饥肠诗作梗,小摘珍芳汲水井。风炉蟹眼候松声,笊篱亲捞微带生。烂炊凋胡淅青精,芼以天随寒绿萌。饥时作齑仍作羹,饱后龙凤空炰烹。大

  • 卷七百九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九十八花蕊夫人徐【一作费】氏徐氏青城人幼能文尤长於宫词得幸蜀主孟昶赐号花蕊夫人诗一卷宫词五云楼阁凤城间花木长新日月闲三十六宫连内苑太平天子住【一作坐】崑山会真广殿约宫墙楼阁

  • 73.朱庆馀:七言绝句二首·施蜇存

    朱庆馀是中唐后期的诗人,以诗受知于张籍。由于张籍的揄扬、推荐,登宝历二年(公元八二六年)进士第。官为秘书省校书郎。关于他的生平事迹,所可知者,只有这一些。他原名可久,字庆馀。《直斋书录解题》及《唐诗纪事》都说他是

  • ●玉井樵唱卷中·尹廷高

    (元)尹廷高 撰○五言律信安秋晚西风吹客鬓天地一离愁黄菊山城雨青灯野店秋乔松填缺璋落叶涩寒流吹醒乡关梦笛声人隔楼客中思归孤灯寒照影清夜自沈吟砧杵他乡泪松楸故国心路长归梦短酒浅客愁深了却江湖债携书隐竹林严先

  • 梁本纪上第六·李延寿

    梁高祖武皇帝讳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中都里人,姓萧氏,与齐同承淮阴令整。整生皇高祖辖,位济阴太守。辖生皇曾祖副子,位州治中从事。副子生皇祖道赐,位南台治书侍御史。道赐生皇考,讳顺之,字文纬,于齐高帝爲始族弟。皇考外甚

  • 列传第二十一·李延寿

    李灵 曾孙元忠 浑 弟子璨 璨曾孙德饶 公绪 李顺 玄孙元操 李孝伯 兄孙谧 谧弟子士谦 李裔 子子雄 李义深 弟幼廉李灵,字武符,赵郡平棘人也。父勰,字小同,恬静好学,有声赵、魏间。道武平中原,闻其已亡,哀惜之,赠宣威将军、兰陵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二·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三十有一年八月辛丑朔忠义人魏胜复海州胜素无赖私渡淮为商至是率其徒数百人至海州自称制置司前军大兵且继至海州遂降熊克小历云李宝子公佐挟归正官魏胜得海州今从徐宗偃两淮纪实 右朝奉郎赵学老通判

  • 卷之九百四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三二八禀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九日一二二○二--五·佚名

    一皂役蒙分府谕,协同城工总理等,选举林扬芳为东门总理台下一皂头役罗春叩首叩禀,为遵谕禀举,乞恩俯准着充,俾得趋效事。缘查东门总理周邦正,因母病回唐,所有总理遗缺,蒙谕,着春协同城工总理郑用锺等,另举妥

  • 高祖本纪第八·司马迁

    解惠全 张德萍 译注【说明】《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易俗,作《高祖本纪》。”这是司马迁创作本篇的基本宗旨。的确,在《高祖本纪》中,侧重叙写的是刘

  • 卷第十九·佚名

    續日本紀卷第十九〈起天平勝寶五年正月、盡八歳十二月〉」從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衛督皇太子学士臣菅野朝臣眞道等奉勅撰。」寳字稱徳孝謙皇帝續日本紀卷第十九」寶字稱徳孝謙皇帝五年春正月癸夘朔。廢朝。天皇御中

  • 七年·佚名

    (丙午)七年清康熙五年春正月1月1日○朔日壬午,大司諫鄭萬和等啓曰:「刑曹佐郞鄭時亨,使其傳飯婢,呈狀本曹,有所爭訟,又對該掌同僚,親自圖囑,其鄙瑣之狀,無不唾鄙。請罷職。」上從之。○諫院以災異上箚,請克謹天戒,頻接儒臣,嚴宮禁而

  • 提要·胡炳文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八大学通        四书类中庸通        四书类论语通        四书类孟子通        四书类提要【臣】等谨案大学通一卷中庸通三卷论语通十卷孟子通十四卷元

  • 后山集·陈师道

    二十四卷。宋陈师道(1053—1101)撰。陈师道,北宋诗人。字履常、无己,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官至秘书省正字。此集为门人彭城魏衍所编。《四库全书》本为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此本为明马暾所传,松江赵鸿

  • 台湾舆图·夏献纶

    古人右史左图,观览并重。萧何入关,首收图籍;盖凡道途险阻、山川阨塞,非图莫周悉也。。

  • 麻疹阐注·张廉

    儿科著作。清张廉撰。四卷。廉字通源,诸暨(今属浙江)人,清代医家。张氏认为论麻疹诸家以《医宗金鉴·疹门》为善,但该书“言简而赅,非得其言外之意,必疑其略而不详”。为便于后学,故在此书注文基础上,兼取各家之说,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