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十九

續日本紀卷第十九〈起天平勝寶五年正月、盡八歳十二月〉」從四位下行民部大輔兼左兵衛督皇太子学士臣菅野朝臣眞道等奉勅撰。」寳字稱徳孝謙皇帝

續日本紀卷第十九」寶字稱徳孝謙皇帝

五年春正月癸夘朔。廢朝。天皇御中務南院。宴五位已上。賜祿各有差。

丁未。伊勢大神宮神主外從五位下神主首名授外從五位上。」内人。物忌男■五人。女十六人。授位各有差。

庚午。從四位上平群朝臣廣成卒。

二月辛巳。以從五位下小野朝臣田守爲遣新羅大使。

辛夘。正六位上小田臣枚床授外從五位下。

甲午。齋宮大神司正七位下津嶋朝臣小松授從五位下。

三月庚午。於東大寺。設百高座講仁王經。是日飄風起。説經不竟。於後。以四月九日。講説。飄風亦發。

辛未。大納言從二位兼神祇伯造宮卿巨勢朝臣奈■麻呂薨。小治田朝小徳大海之孫。淡海朝中納言大紫比登之子也。

夏四月丙戌。詔曰。頃者皇太后寢膳不安。稍延旬月。雖用醫藥療治。而猶未平復。以爲。政治失宜。罹罪有徒。天遺此罸警戒朕身。其母子之慈。貴賎皆同。犯罪之徒。豈獨無親。庶悉洗滌。欲救憂苦。宜大赦天下。常赦所不免者。咸悉赦除。但殺其父母。毀佛尊像。及強盜竊盜。不在此例。若有入死減一等。

癸巳。以正五位下大倭宿祢小東人爲參河守。從五位下阿倍朝臣小嶋爲駿河守。從五位上大伴宿祢犬養爲美濃守。從五位下平群朝臣人足爲越後守。從四位下巨勢朝臣堺麻呂爲丹波守。正四位下安宿王爲播磨守。從五位下安曇宿祢大足爲安藝守。從五位下石津王爲紀伊守。外從五位下清原連淨道爲筑後守。

己亥。從五位下葛木連戸主授從五位上。

五月庚戌。无位篠原王。伊刀王並授從五位下。

乙丑。渤海使輔國大將軍慕施蒙等拜朝。并貢信物。奏稱。渤海王言日本照臨聖天皇朝。不賜使命。已經十餘歳。是以。遣慕施蒙等七十五人。齎國信物。奉獻闕庭。

丁夘。饗慕施蒙等於朝堂。授位賜祿各有差。

六月丁丑。慕施蒙等還國。賜璽書曰。天皇敬問渤海國王。朕以寡徳虔奉寳圖。亭毒黎民。照臨八極。王僻居海外。遠使入朝。丹心至明。深可嘉尚。但省來啓。無稱臣名。仍尋高麗舊記。國平之日。上表文云。族惟兄弟。義則君臣。或乞援兵。或賀踐祚。修朝聘之恒式。効忠款之懇誠。故先朝善其貞節。待以殊恩。榮命之隆。日新無絶。想所知之。何假一二言也。由是。先廻之後。既賜勅書。何其今歳之朝。重無上表。以礼進退。彼此共同。王熟思之。季夏甚熱。比無恙也。使人今還。指宣往意。并賜物如別。」陸奧國牡鹿郡人外正六位下丸子牛麻呂。正七位上丸子豊嶋等廿四人賜牡鹿連姓。

秋七月庚戌。散位從四位下紀朝臣清人卒。

戊午。左京人正八位上石上部君男嶋等■七人言。己親父登与。以去大寳元年。賜上毛野坂本君姓。而子孫等籍帳猶注石上部君。於理不安。望請。隨父姓欲改正之。詔許焉。

八月癸巳。陸奧國人大初位下丸子嶋足賜牡鹿連姓。

九月戊戌朔。无位板持連眞釣獻錢百万。授外從五位下。

壬寅。攝津國御津村南風大吹。潮水暴溢。壞損廬舍一百十餘區。漂沒百姓五百六十餘人。並加賑恤。仍追海濱居民遷置於京中空地。

乙丑。從四位上石川朝臣年足。授從三位。爲大宰帥。從四位上紀朝臣飯麻呂爲大貳。

冬十月壬申。散位從四位下紀朝臣宇美卒。

甲戌。中務卿從三位栗栖王薨。二品長親王之子也。

十一月己亥。尾張國獻白龜。

十二月丁丑。免攝津國遭潮諸郡今年田租。

己夘。西海道諸國。秋稼多損。仍免今年田租。

六年春正月丁酉朔。上野國獻白烏。」宴五位已上於内裏。賜祿有差。

辛丑。行幸東大寺。燃燈二萬。勅曰。初元啓暦。獻歳登春。天地行仁。動植霑惠。古昔。明主應此良辰。必布時和。廣施慈命。朕雖薄徳。何不由茲。可大赦天下。其八虐。故殺人。私鑄錢。強盜竊盜。常赦所不原者。不在赦例。但入死者皆減一等。

癸夘。天皇御東院宴五位已上。有勅。召正五位下多治眞人家主。從五位下大伴宿祢麻呂二人於御前。特賜四位當色。令在四位之列。即授從四位下。

壬子。天皇御大安殿。詔授從四位上藤原朝臣永手從三位。從四位下池田王從四位上。從四位上橘朝臣奈良麻呂正四位下。從四位下石川朝臣麻呂。藤原朝臣八束並從四位上。正五位上藤原朝臣巨勢麻呂從四位下。從五位上高丘連河内正五位下。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犢養。小治田朝臣諸人。波多朝臣足人。大藏忌寸廣足。土師宿祢牛勝。上毛野君難波並從五位上。正六位上佐伯宿祢大成。小野朝臣竹良。石川朝臣豊成。粟出朝臣人成。藤原朝臣武良士。後部王吉並從五位下。正六位上林連久麻。物部山背。中臣酒人宿祢虫麻呂。高福子。日置造眞夘。黄文連水分。大藏忌寸麻呂並外從五位下。」位下。」入唐副使從四位上大伴宿祢古麻呂來歸。唐僧鑒眞。法進等八人隨而歸朝。

癸丑。大宰府奏。入唐副使從四位上吉備朝臣眞備船。以去年十二月七日。來着益久嶋。自是之後。自益久嶋進發。漂蕩着紀伊國牟漏埼。

丙寅。副使大伴宿祢古麻呂自唐國至。古麻呂奏曰。大唐天寳十二載。歳在癸巳正月朔癸夘。百官諸蕃朝賀。天子於蓬莱宮含元殿受朝。是日。以我次西畔第二吐蕃下。以新羅使次東畔第一大食國上。古麻呂論曰。自古至今。新羅之朝貢大日本國久矣。而今列東畔上。我反在其下。義不合得。時將軍呉懷實見知古麻呂不肯色。即引新羅使。次西畔第二吐蕃下。以日本使次東畔第一大食國上。

二月己夘。正六位上百濟王理伯授從五位下。

丙戌。勅大宰府曰。去天平七年。故大貳從四位下小野朝臣老遣高橋連牛養於南嶋。樹牌。而其牌經年今既朽壞。宜依舊修樹。毎牌顯著嶋名并泊船處。有水處。及去就國行程。遥見嶋名。令漂著之船知所歸向。

三月丙午。遣使奉唐國信物於山科陵。

癸丑。大宰府言。遣使尋訪入唐第一船。其消息云。第一船擧帆指奄美嶋發去。未知其着處。

夏四月庚午。以從五位上中臣朝清麻呂爲神祇大副。從五位下秋篠王。粟田朝臣人成並爲少納言。從四位上大伴宿祢古麻呂爲左大弁。從五位下石川朝臣豊成爲右少弁。外從五位下日置造眞夘爲紫微中臺少忠。從五位下當麻眞人子老爲雅樂頭。從五位上石川朝臣名人爲民部大輔。從五位下石川朝臣豊人爲主税頭。從五位上大伴宿祢家持爲兵部少輔。從四位上紀朝臣飯麻呂爲大藏卿。正五位下朝臣中臣益人爲造宮少輔。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武良志爲左京亮。外從五位下文忌寸上麻呂爲右京亮。從三位文室眞人珍努爲攝津大夫。從五位下百濟王理伯爲亮。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土作爲尾張守。正五位下大伴宿祢稻君爲上総守。從四位上吉備朝臣眞備爲大宰大貳。從五位下小野朝臣田守爲少貳。外從五位下黄文連水分爲肥前守。

壬申。入唐廻使從四位上大伴宿祢古麻呂。吉備朝臣眞備並授正四位下。判官正六位上大伴宿祢御笠。巨萬朝臣大山並從五位下。自餘使下二百廿二人亦各有差。

癸未。大宰府言。入唐第四船判官正六位上布勢朝臣人主等來泊薩摩國石籬浦。

五月己酉。從五位下石川朝臣豊人爲越中守。

六月乙丑朔。正五位下中臣朝臣益人爲神祇大副。

秋七月丙午。詔曰。頃者太皇太后枕席不安。稍延旬月。百方救療。猶未平復。感愴之懷。良深罔極。朕聞。皇天輔徳。徳勝不祥。庶施慈令。奉資寳體。欲使寢膳如常。起居穩便。可大赦天下。但八虐。故殺人。私鑄錢。強盜竊盜。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限。」此日度僧一百人。尼七人。」授入唐判官正六位上布勢朝臣人主從五位下。以從五位上中臣朝臣清麻呂爲左中弁。從五位下阿倍朝臣小嶋爲式部少輔。外從五位下壬生使主宇陀麻呂爲玄蕃頭。從五位下大伴宿祢御依爲主税頭。從五位下紀朝臣伊保爲大炊頭。從五位下忌部宿祢鳥麻呂爲典藥頭。從五位下布勢朝臣人主爲駿河守。從五位下阿倍朝臣綱麻呂爲出雲守。從五位下小野朝臣東人爲備前守。從五位上波多朝臣足人爲備後守。

壬子。太皇太后崩於中宮。

癸丑。以正一位橘朝臣諸兄。從三位文室眞人珍努。紀朝臣麻路。正四位下安宿王。從五位下厚見王。從四位下多治比眞人國人。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木人。紀朝臣男楫。阿倍朝臣毛人。石川朝臣豊成。外從五位下文忌寸上麻呂。爲御装束司。六位已下十二人。從二位藤原朝臣豊成。從三位多治比眞人廣足。藤原朝臣永手。從四位上池田王。正四位下大伴宿祢古麻呂。從四位上文室眞人大市。正五位上佐伯宿祢今毛人。從五位上縣犬養宿祢古麻呂。從五位下紀朝臣廣名。粟田朝臣人成爲造山司。六位已下廿一人。

八月丁夘。正四位下安宿王率誄人奉誄。謚曰千尋葛藤高知天宮姫之尊。▲是日。火葬於佐保山陵。

九月丙申。以正四位下安宿王。爲兼内匠頭。從四位上文室眞人大市爲大藏卿。從四位上紀朝臣飯麻呂爲右京大夫。從四位上石川朝臣麻呂爲武藏守。從五位下佐伯宿祢大成爲丹後守。外從五位下中臣丸連張弓爲因幡守。

丁未。勅。如聞。諸國司等。貪求利潤。輸租不實。擧税多欺。由是。百姓漸勞。正倉頗空。宜令京及諸國田租。不論得不。悉皆全輸。正税之利擧十取三。但田不熟。至免調庸限者。准令處分。又覽去天平八年格。國司等所部交關。運物無限者。禁斷既訖。然猶不肯承行。貪濁成俗。朕之股肱。豈合如此。自今以後。更有違犯。依法科罪。不須矜宥。

冬十月乙亥。勅。官人百姓。不畏憲法。私聚徒衆。任意雙六。至於淫迷。子無順父。終亡家業。亦虧孝道。因斯。遍仰京畿七道諸國。固令禁斷。其六位已下。無論男女。决杖一百。不須蔭贖。但五位者。即解見任。及奪位祿位田。四位已上。停給封戸。職田。國郡司阿容不禁。亦皆解任。若有糺告廿人已上者。无位叙位三階。有位賜物■十疋。布十端。

己夘。仰畿内七道諸國令置射田。

閏十月庚戌。從五位下秋篠王。男繼成王。姪濱名王。船城王。愛智王五人賜丘基眞人姓。」外從五位上額田部湯坐連息長授從五位下。

辛亥。令大宰府鎭祭管内諸國山岡崩壤之處。

十一月辛酉朔。任巡察使。以從四位上池田王爲畿内使。從五位下紀朝臣小楫爲東海道使。從五位下石川朝臣豊成爲東山道使。從五位下藤原朝臣武良志爲北陸道使。從五位上大伴宿祢家持爲山陰道使。從五位下阿倍朝臣毛人爲山陽道使。從五位下多治比眞人木人爲南海道使。從四位上紀朝臣飯麻呂爲西海道使。道別録事一人。

戊辰。勅。朕以至款奉爲二尊御體平安。寶壽増長。一七之間。屈■九僧。歸依藥師琉璃光佛。恭敬供養。其經云。懸續命幡。燃■九燈。應放雜類衆生。竊以。放生之中。莫若救人。宜依茲教。可大赦天下。但犯八虐。故殺人。私鑄錢。強盜竊盜。及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限。若入死罪。並減一等。

辛未。大唐學問生无位船連夫子授外從五位下。辞而不受。以出家故也。

甲申。藥師寺僧行信。与八幡神宮主神大神朝臣多麻呂等。同意厭魅。下所司推勘。罪合遠流。於是。遣中納言多治比眞人廣足。就藥師寺宣詔。以行信配下野藥師寺。

丁亥。從四位下大神朝臣杜女。外從五位下大神朝臣多麻呂並除名從本姓。杜女配於日向國。多麻呂於多■嶋。因更擇他人。補神宮祢宜祝。其封戸位田。并雜物一事已上。令大宰検知焉。

十二月乙夘。左大舍人无位多米王賜高額眞人姓。

是年八月。風水。畿内及諸國一十。百姓産業損傷。並加賑恤。

七年春正月辛酉朔。廢朝。以諒闇故也。

甲子。勅。爲有所思。宜改天平勝寳七年。爲天平勝寳七歳。」從七位上山田史廣人。從五位下比賣嶋女等七人。賜山田御井宿祢姓。

甲戌。外正六位上丸子大國贈從五位下。外正六位下六人部藥授外從五位下。

三月庚申朔。外從五位下山田史君足賜廣野連姓。

丁亥。八幡大神託宣曰。神吾不願矯託神命。請取封一千四百戸。田一百■町。徒无所用。如捨山野。宜奉返朝廷。唯留常神田耳。依神宣行之。

夏四月丁未。從五位下丘基眞人秋篠等廿一人更賜豊國眞人姓。

五月丁丑。大隅國菱苅村浮浪九百卅餘人言。欲建郡家。詔許之。

六月癸夘。安藝國獻白烏。

壬子。大宰府管内諸國。國別貢兵衛一人。采女一人。」和氣王。細川王賜岡眞人姓。

秋八月庚子。正六位上日下部宿祢子麻呂。食朝臣息人並授從五位下。

十月丙午。勅曰。比日之間。太上天皇枕席不安。寢膳乖宜。朕竊念茲。情深惻隱。其救病之方。唯在施惠。延命之要。莫若濟苦。宜大赦天下。其犯八虐。故殺人。私鑄錢。強盜竊盜。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例。但入死罪者減一等。鰥寡■獨。貧窮老疾。不能自存者。量加賑恤。兼給湯藥。」又始自今日。至來十二月晦日。禁斷殺生。」遣使於山科。大内東西。安古。眞弓。奈保山東西等山陵。及太政大臣墓。奉幣以祈請焉。

十一月丁巳。遣少納言從五位下厚見王。奉幣帛于伊勢大神宮。

十二月丁未。以從五位下佐伯宿祢美濃麻呂爲越前守。

八歳春二月丙戌。左大臣正一位橘朝臣諸兄致仕。勅依請許之。

戊申。行幸難波。是日。至河内國。御智識寺南行宮。

己酉。天皇幸智識。山下。大里。三宅。家原。鳥坂等六寺礼佛。

庚戌。遣内舍人於六寺誦經。襯施有差。

壬子。大雨。」賜河内國諸社祝祢宜等一百十八人正税。各有差。▼是日行至難波宮。御東南新宮。

三月甲寅朔。太上天皇幸堀江上。

乙夘。詔免河内攝津二國田租。

戊午。遣使攝津國諸寺誦經。襯施有差。

夏四月丁酉。勅曰。頃者。太上天皇聖體不豫。漸延旬日。猶未平復。如聞。鎖災致福。莫如仁風。救病延年。實資徳政。可大赦天下。但犯八虐。故殺人。私鑄錢。強盜竊盜。常赦所不免者。不在赦例。若以贓入死減一等。鰥寡■獨。貧窮老疾。不能自存者。量加賑恤。

戊戌。車駕取澁河路。還至智識寺行宮。

庚子。還宮。

乙巳。遣使奉幣帛于伊勢大神宮。

壬子。遣醫師。禪師。官人各一人於左右京四畿内。救療疹疾之徒。」遣從五位下日下部宿祢古麻呂。奉幣帛于八幡大神宮。

五月乙夘。遣左大弁正四位下大伴宿祢古麻呂。并中臣忌部等。奉幣帛於伊勢大神宮。」免天下諸國今年田租。▼是日。太上天皇崩於寢殿。遺詔。以中務卿從四位上道祖王爲皇太子。

丙辰。遣使固守三關。以從二位藤原朝臣豊成。從三位文室眞人珍努。藤原朝臣永手。正四位下安宿王。從四位上黄文王。正四位下橘朝臣奈良麻呂。從四位下多治比眞人國人。從五位下石川朝臣豊成爲御裝束司。六位已下十人。從三位多治比眞人廣足。百濟王敬福。正四位下鹽燒王。從四位下山背王。正四位下大伴宿祢古麻呂。從四位上高麗朝臣福信。正五位上佐伯宿祢今毛人。從五位下小野朝臣田守。大伴宿祢伯麻呂爲山作司。六位已下廿人。外從五位下大藏忌寸麻呂爲造方相司。六位已下二人。從五位下佐味朝臣廣麻呂。佐佐貴山君親人爲養役夫司。六位已下六人。

丁巳。於七大寺誦經焉。

己未。文武百官始素服。於内院南門外。朝夕擧哀。」正四位上春日女王卒。

辛酉。太上天皇初七。於七大寺誦經焉。

癸亥。出雲國守從四位上大伴宿祢古慈斐。内堅淡海眞人三船。坐誹謗朝廷。无人臣之礼。禁於左右衛士府。

丙寅。詔並放免。

戊辰。二七。於七大寺誦經焉。

壬申。奉葬太上天皇於佐保山陵。御葬之儀如奉佛。供具有師子座香爐。天子座。金輪幢。大小寳幢。香幢。花縵。蓋繖之類。在路令笛人奏行道之曲。▼是日。勅曰。太上天皇出家歸佛。更不奉謚。所司宜知之。

乙亥。三七。於左右京諸寺誦經焉。」勅曰。左衛士督從四位下坂上忌寸犬養。右兵衛率從五位上鴨朝臣虫麻呂。久侍禁掖。深承恩渥。悲情難抑。伏乞奉陵。朕嘉乃誠。仍許所請。先代寵臣。未見如此也。宜表■賞以勸事君。犬養叙正四位上。虫麻呂從四位下。其所從授刀舍人廿人増位四等。

丙子。勅。禪師法榮。立性清潔。持戒第一。甚能看病。由此。請於邊地。令侍醫藥。太上天皇得驗多數。信重過人。不用他醫。爾其閲水難留。鸞輿晏駕。禪師即誓。永絶人間。侍於山陵。轉讀大乘。奉資冥路。朕依所請。敬思報徳。厭俗歸眞。財物何富。出家慕道。冠蓋何榮。莫若名流万代。以爲後生准則。宜復禪師所生一郡。遠年勿役。

丁丑。勅。奉爲先帝陛下屈請看病禪師一百廿六人者。宜免當戸課役。但良弁。慈訓。安寛三法師者。並及父母兩戸。然其限者終僧身。又和上鑒眞。小僧都良弁。華嚴講師慈訓。大唐僧法進。法華寺鎭慶俊。或學業優富。或戒律清淨。堪聖代之鎭護。爲玄徒之領袖。加以。良弁。慈訓二大徳者。當于先帝不豫之日。自盡心力。勞勤晝夜。欲報之徳。朕懷罔極。宜和上小僧都拜大僧都。華嚴講師拜小僧都。法進。慶俊並任律師。

六月乙酉。勅遣使於七道諸國。催検所造國分丈六佛像。

丙戌。五七。於大安寺設齋焉。僧沙弥合一千餘人。

庚寅。詔曰。居喪之礼。臣子猶一。天下之民。誰不行孝。宜告天下諸國。自今日始迄來年五月卅日。禁斷殺生。

辛夘。太政官處分。太上天皇供御米鹽之類。宜充唐和上鑒眞禪師。法榮二人。永令供養焉。

壬辰。詔曰。頃者。分遣使工検催諸國佛像。宜來年忌日必令造了。其佛殿兼使造備。如有佛像并殿已造畢者。亦造塔令會忌日。夫佛法者。以慈爲先。不須因此辛苦百姓。國司并使工等。若有稱朕意者。特加■賞。

丙申。六七。於藥師寺設齋焉。

癸夘。七七。於興福寺設齋焉。僧并沙弥一千一百餘人。

甲辰。始築怡土城。令大宰大貳吉備朝臣眞備専當其事焉。」勅。明年國忌御齋。應設東大寺。其大佛殿歩廊者。宜令六道諸國營造。必會忌日。不可怠緩。

秋七月己巳。勅。授刀舍人考選賜祿名籍者。悉属中衛府。其人數以四百爲限。闕即簡補。但名授刀舍人。勿爲中衛舍人。其中衛舍人。亦以四百爲限。

庚午。河内國石川郡人漢人廣橋。漢人刀自賣等十三人賜山背忌寸姓。

癸酉。土左國道原寺僧專住。誹謗僧綱。无所拘忌。配伊豆嶋。

八月乙酉。以近江朝書法一百卷。施入崇福寺。

冬十月辛巳朔。日有蝕之。

丁亥。太政官處分。山陽南海諸國舂米。自今以後。取海路遭送。若有漂損。依天平八年五月符。以五分論。三分徴綱。二分徴運夫。但美作。紀伊二國不在此限。

丙申。有白氣貫日。

癸夘。大納言藤原朝臣仲麻呂獻東大寺米一千斛。雜菜一千缶。

十一月丁巳。勅。如聞。出納官物諸司人等。苟貪前分。巧作逗留。稍延旬日。不肯收納。由此。擔脚辛苦。竸爲逃歸。非直敗治。實亦虧化。宜令彈正臺巡検。自今以後。勿使更然。

丁夘。廢新甞會。以諒闇故也。〈検神祇官記。是年於神祇官曹司行新甞會之事矣。〉

十二月庚辰朔。自去月雷六日。

甲寅「申」。請僧一百於東大寺轉讀仁王經焉。

乙未。先是。有恩勅。收集京中孤兒而給衣糧養之。至是。男九人。女一人成人。因賜葛木連姓。編附紫微少忠從五位上葛木連戸主之戸。以成親子之道矣。

己亥。越後。丹波。丹後。但馬。因幡。伯耆。出雲。石見。美作。備前。備中。備後。安藝。周防。長門。紀伊。阿波。讃岐。伊豫。土左。筑後。肥前。肥後。豊前。豊後。日向等廿六國。國別頒下潅頂幡一具。道塲幡■九首。緋綱二條。以充周忌御齋莊餝。用了收置金光明寺。永爲寺物。隨事出用之。

庚子。太上天皇御輿丁一人叙四階。一人二階。五十七人外二階。一百廿六人外一階。

己酉。勅遣皇太子。及右大弁從四位下巨勢朝臣堺麻呂於東大寺。右大臣從二位藤原朝臣豊成。出雲國守從四位下山背王於大安寺。大納言從二位藤原朝臣仲麻呂。中衛少將正五位上佐伯宿祢毛人於外嶋坊。中納言從三位紀朝臣麻路。少納言從五位上石川朝臣名人於藥師寺。大宰帥從三位石川朝臣年足。彈正尹從四位上池田王於元興寺。讃岐守正四位下安宿王。左大弁正四位下大伴宿祢古麻呂於山階寺。講梵網經。講師六十二人。其詞曰。皇帝敬白。朕自遭閔凶。情深荼毒。宮車漸遠。號慕無追。万痛纏心。千哀貫骨。恒思報徳。日夜無停。聞道。有菩薩戒。本梵網經。功徳巍巍。能資逝者。仍寫六十二部。將説六十二國。始自四月十五日。令終于五月二日。是以。差使敬遣請屈。願衆大徳。勿辞攝受。欲使以此妙福无上威力。翼冥路之鸞輿。向華藏之寳刹。臨紙哀塞。書不多云。

猜你喜欢
  元婚礼贡举考·佚名
  大事记续编卷三十九·王祎
  海外恸哭记目录·黄宗羲
  卷之二百五十六·佚名
  卷二百二十六·杨士奇
  卷一百四十九·杨士奇
  卷之七百六十·佚名
  二七四 江苏巡抚萨载奏再行查解违碍书籍板片折(附清单一)·佚名
  卫磞传·房玄龄
  北狄传·李延寿
  王同皎传·刘昫
  卷七十九·雍正
  卷一百十三·佚名
  怀念师友·梁漱溟
  卽位年·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三·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二十三    明 冯惟讷 撰 魏第三 陈思王植【字子建太祖子文帝同母弟也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徒封临菑文帝即位命诸侯竝就国黄初二年贬安乡侯改封鄄城二年立为鄄城王四

  • 卷四十五·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四十五治道人镜赋【以主圣臣忠道    唐光贞观为韵】阙 名金为镜兮其鉴则明人为镜兮其象则精彼有取其昭烛我方致乎和平广霁而磨砻既至酌献而邦家以贞悬于心则四听常朗寘于握而万方不倾

  • 卷第二十八·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二十一瞿式耜(徐高)瞿式耜(徐高)瞿式耜字起田,常熟人;礼部侍郎景醇孙、湖广参议汝说子也。举万历丙辰(一六一六)进士,授永丰知县;有政声。天启元年(一六二一),调江

  • 卷之二百三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一百二十五之十五·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二十五之十五 朱批鄂尔泰奏摺 雍正八年七月二十四日云贵广西总督【臣】鄂尔泰谨 奏为钦遵 谕旨斟酌陈覆事案准吏部咨开广东道试监察御史

  • 卷十四·徐一夔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十四 吉礼十四 专祀岳镇海渎天下山川城隍 总序 岳镇海渎之祀虞舜以四仲月巡狩而祭四岳东岳曰泰山四岳之所宗也故又曰岱宗南岳曰衡山西岳曰华山北岳曰恒山而未言五岳王制曰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

  • 国准第七十九·管仲

    桓公问于管子曰:“国准可得闻乎?”管子对曰:“国准者,视时而立仪。”桓公曰:“何谓视时而立仪?”对曰:“黄帝之王,谨逃其爪牙。有虞之王,枯泽童山。夏后之王,烧增薮,焚沛泽,不益民之利。殷人之王,诸侯无牛马之牢,不利其器。周人之王

  • 卷四十 论语二十二·黎靖德

      ◎先进篇下   △季子然问仲由冉求章   问:"据贺孙看来,仲由冉求气质不同,恐冉求未必可保,仲由终是不屈。"曰:"不要论他气质。只这君臣大义,他岂不知。圣人也是知他必可保。然死於祸难是易事,死於不可夺之节是难事。

  • 大学衍义卷六·真德秀

    格物致知之要一明道术天理人伦之正【兼言五者大伦】大学【礼记篇名】爲人君止于仁爲人臣止于敬爲人子止于孝爲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臣按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爲人君爲人臣以至与国人交各有所当止止云者必至于是而不

  • 贤护分授记品第十一·佚名

    尔时世尊,告贤护菩萨言:贤护。我念往昔过於无量阿僧祇。复过无量阿僧祇劫初於然灯佛世尊所闻此三昧。闻已即证如斯三昧见诸如来常现在前。从是已来经於无量阿僧祇诸世尊所。皆受是经修行供养。彼佛世尊授我记曰:摩纳。汝

  •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二十六·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一切如来真实摄一切仪轨随应方便广大教理分第二十三之三  复次金刚手菩萨摩诃萨。宣说诸部如来加持成就教理。  谓先通说一切如来加持

  • 卷第八十·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八十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如来出现品第三十七之三 【论】第六明如来出现有十无量所行之行。 【经】佛子菩萨摩诃萨应云

  • 牧云和尚宗本投机颂·牧云通门

    嘉兴大藏经 牧云和尚宗本投机颂牧云和尚宗本投机颂世序西干本祖释迦世尊始祖摩诃迦叶尊者二祖阿难尊者三祖商那和修尊者四祖优波鞠多尊者五祖提多迦尊者六祖弥遮迦尊者七祖婆须密尊者八祖佛陀难提尊者九祖伏驮密多尊

  • 环绕月球·凡尔纳

    《环绕月球》(Autour de la Lune)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为《从地球到月球》的续集。全书共由一篇序和23章正文组成。巴比康、尼却尔和米歇尔·阿当于一八六XX年十二月一日乘巴尔的摩大炮俱乐部发射的那颗炮

  • 宋本备急灸法·佚名

    《宋本备急灸法》一卷。夫灸治之法,吾国发明最早,且亦为特具效验之一种疗法。日本医 学改革,惟传自吾国之灸法,至今研究不遗余力。是书所列灸法,似别具真传,为南宋孙炬卿先 生旧刻,即著《鸡峰方》张焕先生所著。本国亡佚久矣

  • 苏沈良方·佚名

    《苏沈良方》系医方书。15卷。本书是南宋时人(约12世纪初)将沈括的《良方》(又名《得效方》、《沈氏良方》、《沈存中良方》)10卷,与苏轼的《苏学士方》(又名《医药杂说》,卷数不详)二书合编而成。但15卷本(见《通志

  • 无所有菩萨经·佚名

    四卷,隋阇那崛多译。佛在毗富罗山,与百千比丘,百千菩萨,及四众八部俱。无所有菩萨,为断众疑,隐身不现。种种问法,令难调怨雠害人者,信佛神通,乃至得记。次为女人现身,令得成男。佛为波斯匿王等,说此菩萨大方便力。

  • 回向轮经·佚名

    一卷,唐尸罗达磨译。经中说回向发愿之法及说大回向轮陀罗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