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二十三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二十三

宋池州报恩光孝禅寺沙门法应 集元绍兴天衣万寿禅寺沙门普会续集

祖师机缘

六祖下第五世之三(南岳下第四世之余)

福州灵云志勤禅师。(嗣长庆安)初在沩山。因见桃花悟道。有偈曰。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沩曰。从缘悟达。永无退失。善自护持 有僧举似玄沙。沙云。谛当甚谛当。敢保老兄未彻在。众疑此语。沙问地藏。我恁么道。汝作么生会。藏云。不是桂琛。即走杀天下人。 颂曰。

分明历世三十春。因悟桃花色转新。人人尽得灵云意。不识灵云是何人。(首山念 二)。

玄沙道处少人知。密密相逢更莫疑。今古相传亲的旨。少年多是白头儿。

昔日灵云自有知。桃花已落布华夷。寰中拔剑当锋者。未彻横身斩万机。(汾阳昭)。

伤嗟寻剑客。桃花遇春开。灵云一见处。令我笑咍咍。(神鼎諲)。

二月桃花处处新。灵云一见更无亲。相逢尽道休官去。林下何曾见一人。(慈明圆)。

本无迷悟数如麻。独许灵云是作家。借问徧参诸祖客。不知何处见桃花。(雪窦显)。

春暖桃花树树红。灵云千古道还同。玄沙留语丛林问。南北东西路莫穷。(正觉逸)。

不是玄沙定纪纲。灵云那得事全彰。桃花觉了咸皆委。未彻何人共体量。师子离群山岳静。象王回顾海澄光。二师不并归何处。钓鱼船上谢三郎。(浮山远)。

桃花见后谓无疑。壮志由来本是伊。若问玄沙言未彻现前赃物自家知。(云峰悦)。

二月三月景和融。远近桃花树树红。宗匠悟来犹未彻。至今依旧笑春风。(黄龙南 二)。

龙象相逢世不群。一来一去显疎亲。时人不悟其中旨。摘叶寻枝长客尘。

子路当时问要津。滔滔天下丈夫人。相逢相见若如此。更有春风春又春。(翠岩真 二)。

学剑宗师定不差。丛林浩浩是玄沙。一尘才举知端的。东海东边万万家。

春暖桃花带露开。灵云一见悟灵台。玄沙谛当传千古。谁解雌黄息众猜。(净照臻)。

桃花开处忽伸眉。未彻玄沙也大奇。几度狂风吹摆后。依前似火万千枝。(佛慧泉)。

二月春庭雨霁时。小桃红绽两三枝。虹白争妍人尽见。因甚灵云独不疑。(法云秀)。

灵云偶尔见桃花。三十年来得到家。何事玄沙未相保。枯根株上别抽芽。(杨无为)。

灵云悟后复何如。未彻无人辨得渠。千古华山山脚下。岂知潘阆倒骑驴。(白云端)。

万年松下忽相逢。拔树鸣条浩浩风。堪笑晚来无觅处。崔嵬和雨在云中。(保宁勇)。

昆嵬捧出无瑕玉。赤水波心得夜光。今古有谁能辨别。钓鱼船上谢三郎。(成枯木)。

奇哉一见桃花后。万别千差更不疑。独有玄沙言未彻。子孙几个是男儿。(真净文)。

蠢动含灵同一性。山河大地尽知音。昔人解道黄莺道。似共桃花说旧心。(云居佑)。

桃花见了狐疑尽。因甚玄沙却不然。今古丛林争浩浩。欲驱良马路挥鞭。(三祖宗)。

灵云老倒泄生涯。消息传来到谢家。未彻根源个端的。从教春力自开花。(沩山秀)。

灵云声价传千古。点检元来未作家。芳草满园尽春色。如何唯说悟桃花。(地藏恩)。

堪笑春风漏泄机。桃花新发旧年枝。螺江有个钓鱼客。笑杀灵云道不疑。(佛国白)。

春来物物尽纷华。堪羡灵云是作家。一见桃花心境绝。老胡空自涉流沙。(云盖昌)。

灵云眼中绝翳。玄沙袖里藏锋。把手直上峰顶。一笑天地斗空。(佛心才)。

灵云见了绝譊讹。独步寰中不较多。敢保老兄犹未彻。令人疑着备头陀。(长灵卓)。

灵云一见不再见。红白枝枝尽着花。叵柰钓鱼船上客。却来平地摝鱼鰕。(洪觉范)。

溪上桃花开烂熳。不知谁解见灵云。头头总是吾家物。一念圆成尽属君。(通照逢)。

灵云昔日悟桃花。十里春风树树斜。敢道老兄浑未彻。梦中开眼见玄沙。(旻古佛)。

山鸟芳时分外啼。桃花如火映前溪。明明三十年来事。可笑灵云说悟迷。(祖印明)。

陌上笑春风。枝头漏消息。红光烁太虚。岂藉阳和力。学剑宗师既不疑。玄沙未彻最新奇。扫除学路刮肌骨。格外之机如电拂。(圆悟勤)。

春来依旧一枝枝。同地同天道不疑。未彻之言人莫问。令人特地笑嘻嘻。(龙门远)。

百炼精金大冶中。任他腾焰亘天红。须臾拈出教人看。添得行家价转丰。(开福宁)。

十分风采露堂堂。玉蕊璚枝未比量。刚被傍人论好丑。因兹难嫁与潘郎。(佛性泰)。

二月桃花烂熳时。灵云一见便无疑。玄沙未彻谁相委。鼻孔从来向下垂。(南华炳)。

灵云一枝迎晓露。玄沙一朵已离披。毕竟水须朝海去。到头云定觅山归。(文殊道)。

终日看天不举头。桃花烂熳始抬眸。饶君便有遮天网。到得牢关即便休。(佛灯珣)。

尽道见桃花悟道。此语不知还是无。茫茫宇宙人无数。那个男儿是丈夫。打破鬼门关。日轮正当午。一箭中红心。大地无寸土。(径山杲)。

桃花寻剑客。不语笑春风。白头归未得。家住海门东。敢保老兄犹未彻。玄沙之言何太切。君看陌上桃花红。尽是离人眼中血。(鼓山珪)。

似锦桃花满树红。灵云一见便心空。当时不遇玄沙老。争得名喧宇宙中。(踈山如)。

桃花端的悟灵云。添得玄沙劫外春。满地不知何处去。尘尘剎剎露全身。(楚安方)。

【续收】学剑难提锋刃头。艳光花发便心休。不疑句播乾坤内。得旨唯凭月满秋。(双泉琼 二)。

玄沙闻举悟中知。当下云言未保伊。一击海涛皆涌沸。天光回烁眼[目*(山/虫)][目*(山/虫)]。

灵云桃花见亲切。英俊超越古今哲。星簇孤轮明皎洁。和刃精挥用无绝。玄沙敢保君未彻。云水休话个生灭。新罗打铁烧脚热。磨砻还用三尺雪。(道吾真)。

满树桃花。行人竞折。灵云悟后了无疑。更有玄沙言未彻。嘘。(石[(工*几)/石]明)。

仰面穿针不见天。低头拾芥不见地。天地针芥无处安。堂堂面目眼中翳。君不见。谛当未彻在。龊人趂大彩。(月堂昌)。

桃花春暖尽情开。一见无疑颇俊哉。不是钓鱼船上客。无人把手上高台。(东山空)。

灵云悟桃花。玄沙傍不肯。多少痴禅和。担雪去填井。今春花又开。此意谁能领。端的少人知。花落春风静。(国清绍)。

春风二月半。桃花红烂熳。灵云到处逢。衲僧着眼看。看看。短棹孤舟。谁居彼岸。(龙牙言)。

一个乌梅似本形。蜘蛛结网打蜻蜓。蜻蜓落了两片翼。堪笑乌梅咬铁钉。(天童净)。

一见便见。犹隔铁围。玄沙老汉。脑后痛锥。名高岂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涂毒策)。

灵云一笑见桃花。三十余年始到家。从此春风春雨后。乱随名字落天涯。(慈航朴)。

灵云亲说悟桃花。端的无疑眼里沙。纵使玄沙言未彻。相逢且吃赵州茶。(谁庵演)。

乞儿拾得锡。暗地空宝惜。撞着明眼人。一文也不直。(木庵永)。

不疑不彻不失。片片春风狼籍。至今江北江南。游子徒劳外觅。休外觅。明如杲日黑如漆。(别峰印)。

二月桃花烂熳红。灵云打失主人翁。随邪逐恶玄沙老。半是真情半脱空。(云巢岩)。

一见桃花便垛跟。铁围生陷出无门。倚墙傍壁知多少。一度春来一断魂。(少室睦)。

一见不劳朱粉施。玄沙扫帚画蛾眉。只知掩得灵云丑。落尽眉毛自不知。(朴翁铦)。

红入芳蹊锦色鲜。酌然一点不相谩。物归元主自投合。谁谓灵云着眼看。(葛庐覃)。

【增收】灵云因长生问。混沌未分时如何。师曰。露柱怀胎。曰分后如何。师曰。如片云点太清。曰只如太清。还受点也无。师不答。曰恁么则含生不来也。师亦不答。曰直得纯清绝点时如何。师曰。犹是真常流注。曰如何是真常流注。师曰。如镜常明曰未审向上还有事也无。师曰有。曰如何是向。上事。师曰。打破镜来与汝相见。 颂曰。

午夜霜凝星斗寒。长空云尽山月落。青天吃棒人尽知。苍龙退骨谁龙觉。金凤冲开玉锁关。麒麟掣断黄金索。迢迢劫外孰能拘。南北东西逈超卓。(雪窦宗)。

金鸡啄玉卵。飞出凤凰儿。入户能长啸。归家着锦衣。(佛鉴懃)。

灵云因长庆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驴事未去。马事到来。 颂曰。

灵云因问出家才。驴事前行马后来。长庆不明真寔地。句中认影影难开。予今报你诸禅侣。九衢杲日照香街。(汾阳昭)。

驴事未了马事来。锺声才断鼓声催。祖师爱吃和罗饭。北有文殊在五台。(佛慧泉)。

驴事未了马事来。一花欲谢一花开。安南已得烟尘息。塞北将军唱凯回。(杨无为)。

东行不见西行利。南头卖贱北卖贵。横千竖百算河沙。九九反成八十二。(保宁勇)。

驴事未了马事来。锺声未了鼓声催。春来纵步园间看。无限桃花夹李开。(佛鉴懃)。

【续收】问端如箭透垣墙。赖值灵云手段长。骏马蹇驴皆控勒。鞭教战胜出沙场(南岩胜)。

松阴行不尽。疎雨下无时。世事几兴废。山中人未知。(蒙庵聪)。

驴前马后识灵云。满眼风埃绝点尘。行徧天台并雁荡。归来重看锦江春。(心闻贲)。

【增收】灵云因僧问。如何是归根得旨。师曰。早时忘却不忆尘生。 颂曰。

家破人亡何所依。无心无绪话求归。十年忘却来时路。暂忆此时总不知。(投子青)。

【增收】灵云因僧问。如何是端坐念寔相。师曰。河里失钱河里摝。 颂曰。

河里失钱河里摝。拈来天下任纵横。和云买得南山地。浅种深锄恣意耕。(佛心才)。

婺州金华俱胝和尚。(嗣天龙)初住庵时。有尼顶笠携锡绕师三匝曰。道得即下笠子。如是三问。师皆无对。尼便去。师曰。日势稍晚。何不且住。尼曰。道得即住。师又无对。尼去后。师叹曰。我虽处丈夫之形。而无丈夫之器。不如弃庵往诸方参寻知识去。其夜山神告曰。不须离此。将有肉身菩萨来为说法。逾旬果天龙和尚到。师迎礼具陈前事。龙竖一指示之。师大悟。自此凡学者参问。师惟举一指。无别提唱。将顺世谓众曰。吾得天龙一指头禅。一生用不尽。言讫示灭。 颂曰。

天龙一指悟俱胝。当下无私物匪齐。万互千差宁别说。直教今古勿针锥。(汾阳昭)。

对扬深爱老俱胝。宇宙空来更有谁。曾向沧溟下浮木。夜涛相共接盲龟。(雪窦显)。

老倒俱胝一指头。金华山下几回秋。至今坐石安禅处。犹弄精魂未肯休。(佛印元)。

丈夫无气死无殊。忽遇天龙[陡-土+止]顿苏。一指头禅用不尽。大悲千手费工夫。(野轩遵)。

问答机关岂易酬。无钱难作好风流。心中有事说不得。只得忙忙竖指头。(佛国白)。

顿悟天龙一指头。河沙佛祖便同俦。饶他鹙子悬河辩。百亿须弥一芥收。(旻古佛)。

不用将心向外求。个中消息有来由。报言达磨西来意。只在俱胝一指头。(佛鉴懃)。

老大宗师竖指头。一生用得最风流。玄沙抝折无人会。年来年去冷飕馊。(龙门远)。

席帘蓬户在门头。谁谓村居院落幽。雨散云收山岳露。珊瑚枝上挂金钩。(惠照预)。

俱胝一指头。吃饭饱方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径山杲)。

【续收】俱胝一指报君知。朝生鹞子搏天飞。若无举鼎拔山力。千里乌骓不易骑。(琅琊觉)。

俱胝老子指头禅。二十年来用不残。信有道人方外术。了无俗物眼前看。所得甚简。施设弥宽。大千剎海饮毫端。麟龙无限落谁手。珍重任公把钓竿。(天童觉)。

独脱风尘举世无。不明兵甲作良图。河清海晏从来事。自是时人不丈夫。(涂毒策)。

俱胝一指禅。古今成话杷。打破鬼门关。露柱寻无罅。(谁庵演)。

一着高一着。一步阔一步。五百年间生。指出这条路。这条路。十圣三贤皆罔措。(月林观)。

佳人睡起懒梳头。把得金钗插便休。大抵还他肌骨好。不涂红粉也风流。(报恩演)。

【增收】俱胝有一童子。每见人问事亦竖指。人谓师曰。和尚童子亦会佛法。凡有问皆如和尚竖指。师一日潜袖刀问童曰。闻你会佛法是否。童曰是。师曰。如何是佛。童竖指。师以刀断其指。童叫唤走出。师召童子。童回首。师曰。如何是佛。童举手不见指。忽然大悟。 颂曰。

俱胝一指头。一毛拔九牛。华岳连天碧。黄河彻底流。截却指。急回眸。青箬笠前无限事。绿蓑衣底一时休。(山堂淳)。

俱胝钝置老天龙。利刃单提勘小童。巨灵抬手无多子。分破华山千万重。(无门开)。

【增收】瑞州末山尼了然禅师。(嗣大愚)因灌溪问。如何是末山。师曰。不露顶。曰如何是末山主。师曰。非男女相。溪乃喝曰。何不变去。师曰。不是神不是鬼。变个什么。 颂曰。

末山不露凌云顶。今古岧峣在目前。又道本无男女相。非君莫辨火中莲。(真净文)。

非男女相独闲闲。正体堂堂孰可攀。一句不传千圣眼。九天风静月弯弯。(自得晖)。

非男女相末山主。今古堂堂常独露。常独露兮见也么。清声藉藉播寰宇。(月林观)。

六祖下第五世之四(清源下第四世之一)

鼎州德山宣鉴禅师。(嗣龙潭)简州周氏子。在蜀常讲金刚般若经。时谓之周金刚。遂将青龙疏钞出蜀。至澧阳路。径造龙潭。到法堂曰。久向龙潭。及乎到来。潭又不见。龙又不现。潭曰。子亲到龙潭。师无语。遂栖止焉。 颂曰。

浩渺深坑纳众流。谩持香饵掷金钩。风云匼匝雷霆动。应讶龙王不出头。(保宁勇)。

亲到龙潭不见龙。龙潭龙不在潭中。青天白日兴云雨。千古人同笑叶翁。(佛国白)。

亲到龙潭不见龙。妙符先觉证玄宗。茆庵盘结孤峰上。静对寒蟾挂碧空。(罗汉南)。

潭不见龙不现。亲到龙潭遭一玷。瞥然归去牙如剑。棒头撒出光焰焰。(长灵卓)。

【续收】血盆似口剑如牙。竭世枢机未足夸。亲到龙潭龙不现。者回失却眼中花。(心闻贲)。

潭不见龙不现。亲到龙潭须活荐。莫学承虚接响人。守株特兔亡机变。知机变。盏子扑落地。楪子成七片。(遁庵演)。

潭不见龙不现。全身已在空王殿。梦回忽听晓莺啼。春风落尽桃花片。(皖山凝)。

德山一日侍龙潭抵夜。潭曰。更深何不下去。师珍重便出。却回曰。外面黑。潭点纸灯度与。师拟接。潭复吹灭。师於此大悟。便礼拜。潭曰。子见个甚么。师曰。从今向去。更不疑天下老和尚舌头也。至来日潭升座谓众曰。可中有个汉。牙如剑树。口似血盆。一棒打不回头。他时向孤峰顶上立吾道去在。师将疏钞堆法堂前举火炬曰。穷诸玄辩。若一毫置於大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於巨壑。遂焚之。於是礼辞而去。 颂曰。

明暗相陵不足云。丝毫有解未为亲。纸灯忽灭眼睛出。打破大唐无一人。(白云端)。

一时瀑布岩前落。半夜金乌掌上明。大开口来张意气。与谁天下共横行。(保宁勇)。

明暗相形事渺茫。谁知脑后迸神光。都来划断千差路。南北东西达本乡。(大洪邃)。

明暗分时光定动。火光灭处见来由。龙潭截断辞源后。佛祖孤峰骂未休。(照觉总)。

一阵旋风雾霭开。千峰突出碧崔嵬。惊猿怨鹤抛来久。半夜山前唤得回。(上方益)。

吹灭龙潭火一星。当时心眼太精明。微尘佛祖绝踪迹。跛鳖奔腾作么生。(旻古佛)。

黄金为骨玉为棱。莫把他家此日寻。多少从来悟心匠。尽将底事继威音。(龙门远)。

德峤龙潭啐啄机。芥针投合契玄微。孤峰盘结幪头坐。不顾青山云自归。(京兆府天宁琏)。

【续收】龙潭雾起老龙吟。吓杀南山白额虫。不触波澜拿鳖鼻。崭然头角气如虹。(南堂兴)。

亲到龙潭不见龙。纸灯吹灭眼头空。一条白棒掀天地。灭却西来达磨宗。(佛照光)。

百结襕衫破幞头。年年落第出神州。却因一只穿杨箭。临老来封马上候。(萝月莹)。

开口不见齿。伸手不见掌。夜半忽相逢。葛藤长万丈。(雪庵瑾)。

南来本欲破邪说。纸灯灭处难分雪。踏着銔锤硬似铁。错认乌龟唤作鳖。(玉泉穷谷琏)。

亲到龙潭已暗投。夜深谁共御街游。纸灯吹灭狼烟息。坐断中原四百州。(天目礼)。

蓦札相逢不再三。才开臭口见乡谈。纸灯灭处饶端的。不许苍龙卧碧潭。(村翁铦)。

德山礼辞龙潭。直抵沩山。挟复子上法堂。从西过东。从东过西。顾视方丈曰。有么有么。山坐次殊不顾盻师曰无无。便出。至门首。乃曰。虽然如此。也不得草草。遂具威仪再入相见。才跨门提起坐具曰。和尚。山拟取拂子。师便喝拂袖而出。山至晚问首座。今日新到在否。座曰。当时背却法堂。着草鞋出去也。山曰。此子已后向孤峰顶上盘结草庵。呵佛骂祖去在 雪窦拈两处云。勘破了。乃颂曰。

一勘破二勘破。雪上加霜曾崄堕。飞骑将军入虏庭。再得完全能几个。急走过莫放过。孤峰顶上草里坐。

虎穴深林人不到。到者还须是猎人。老虎睡惊才举目。瞥然跳出获全身。(海印信)。

偷营斫寨入中军。应是机谋已十分。袖里金槌犹未动。山前飞骑去纷纷。(上方益)。

德山老能法战。一喝声光吼雷电。骑虎头兮收虎尾。捋虎须兮真可羡。急走下山三十里。又被沩山追一箭。(佛鉴懃)。

【续收】大用不拘。今古规模。倒拈蝎尾。平捋虎须。若非深辨端倪。何以坐观成败。俊处颕脱囊锥。高来卷舒方外。孤峰顶上浪滔天。正令当行百杂碎(咄 圆悟勤)。

骑虎头把虎尾。霹雳一声惊万里。坐观成败老将军。脑后一槌谁敢拟。拟不拟。个个无裈长者予。(懒庵需)。

韬略双全胆气豪。当头不怕阵云高。排关自谓褰旗手。未免孤峰没草巢。(顽石空)。

七事随身。一毫不用。再展枪旗。乾坤震动。孤峰顶上。休更说梦。(退庵奇)。

德山凡见僧入门便棒。 颂曰。

德山棒。划断圣凡魔胆丧。善能方便捋虎须。忿怒那咤亦摧荡。(海印信)。

一棒一条痕。辛酸不可论。丈夫多意气。几个是知恩。(大洪恩)。

突出双头卒辨难。曾将一击碎潼关。自从天下太平后。流落人间号德山。(白云端)。

骤雨迅雷击。云兴电影随。将军虽有令。何似帝尧时。(大洪邃)。

两手托开无缝塔。一脚踢倒须弥山。青天霹雳无遮护。阿师犹自觅禅关。(成枯木)。

一条白棒劈头来。血溅星飞痛可哀。祖师更无回避处。妙高峰顶也崩摧。(佛国白)。

德峤分明显大奇。棒头挥出绝离微。令行佛祖无空过。一似轮王握万机。(云盖昌)。

一条楖栗倚青天。别向三乘教外传。未眨眼时遭八百。拟开口处着三千。(张无尽)。

当机截断圣凡。膝上寒光照雪。茫茫宇宙无穷。皮下何人有血。(普融平)。

坐断生死要津。不问凡圣迷悟。一棒打破面门。自然乾坤独露。(佛心才)。

入门棒棒没商量。拶出红流便厮当。不是奴奴情淡薄。无钱难作好儿郎。(佛灯珣)。

棒下真鍮不博金。德山彻底老婆心。后人只见波涛涌。不见龙王宫殿深。(鼓山珪)。

入门便棒。郎当不少。依而行之。胡麻厮缴。(径山杲)。

曾透龙潭向上机。便将一棒力横挥。当头突出何人辨。只许丛林作者知。(楚安方)。

【续收】一条白棒。胡挥乱揎。撞着聱头。魂飞胆颤。(典牛游)。

杀活并行。醍醐毒药。是赏是罚。一任卜度。(尼无着总)。

皎洁晴天吼怒雷。铁山万迭尽惊开。因思块雨条风日。安得全提有此来。(宝叶源)。

德山小参示众曰。今夜不答话。问话者三十棒。时有僧出礼拜。师便打。曰某甲话也未问。和尚因甚么打某甲。师曰。汝是甚么处人。曰新罗人。师曰。未跨船舷。好与三十棒 法眼云。大小德山。话作两橛 圆明密云。大小德山。龙头蛇尾 云窦云。二尊宿虽善裁长补短舍重从轻。要见德山老汉亦未可在。何故。殊不知。德山握阃外之威权。有当断不断不招其乱底剑子。诸人要识新罗僧么。只是撞着露柱底瞎汉。 颂曰。

德山自得任公手。一线分明下两钩。透网金鳞才弄水。岸边还把钓丝收。(佛印元)。

诛龙之剑未可挥蛇。大猎之家岂藉狐兔。君不见。诸葛亮作军师。或施擒纵少人知。百万雄兵如指掌。小丑擒来又纵之。兵叹讶马频嘶。无限儿郎唱大奇。如是四方英勇将。闻名早已竖降旗。(海印信)。

祖令全提孰敢论。纤毫才动陷关津。这僧不辨个时节。为法忘身有几人。(枯木成)。

烟尘扫荡将军令。正勑流行宣德音。公子只知歌既醉。夜深还被活生擒。(宝峰照)。

横按镆铘居阃外。当锋谁敢犯重围。堪羡新罗个衲子。全机破敌也光辉。(旻古佛)。

【续收】高提祖印踞寰中。孰肯当机定吉凶。不是新罗这衲子。争教千古振清风。(大沩喆)。

大冶烹金。忽雷惊春草木秀发。光辉日新。不费纤毫力。擒下天麒麟。全威杀活得自在。千古照耀同氷轮。话作两橛句中眼活。龙头蛇尾。以指喻指。撞着露柱瞎衲僧。塞断咽喉无出气。拟议寻思隔万山。咭嘹舌头三千里。(圆悟勤)。

德山老人。寂寂惺惺。法眼圆明。精精灵灵。六韬三略。武纬文经。新罗衲子。有丙无丁。(南堂兴)。

德山因廓侍者问。从上诸圣向什么处去。师曰。作么作么。曰敕点飞龙马。跛鳖出头来。师休去。明日师浴出。廓过茶与师。师抚廓背曰。昨日公案作么生。曰这老汉今日方始瞥地。师又休去。 颂曰。

跛鳖飞龙骑。形殊理不殊。欲明二大士。棒下识真躯。(汾阳昭)。

正十忠臣气最英。一言佐国死犹轻。不同謟曲偷安者。冒宠贪荣过一生。(佛印元)。

袖里藏锋逈莫俦。任他高作运机筹。君看举鼎拔山力。未到乌江不肯休。(海印信)。

云鹏展翅天无光。井底虾蟆刚咄咄。太阳忽转跳出来。千峰万峰空突兀。(白云端)。

熟睡高声叫不闻。梦中讇语自纷纷。明朝一下方眠觉。懊恼昏沉不可论。(保宁勇)。

觌面来时作者知。可中石火电光迟。输机谋主有深意。欺敌兵家无远思。发必中更谩谁。脑后见腮兮人难触犯。眉底有眼兮渠得便宜。(天童觉)。

不问文班与武班。御街侵晓竞朝天。傍观莫笑金吾老。骏马骄多不着鞭。(上方益)。

商岭东西路不分。两间茅屋一溪云。师言耳聩知师意。人是人非不欲闻。(佛性泰)。

【续收】临机一味放憨痴。其毒尤深棒喝时。堪笑人来夸敏手。得便宜是落便宜。(别峰印)。

顽皮老虎卧林丘。一任傍人放滴油。满肚只因曾饱肉。纵加呼唤懒抬头。(无准范)。

只一个休去。伎俩自然消。诸圣在甚处脚下路迢迢。(横川珙)。

昨日骂詈一番了。老倒疎慵不解听。今日又来由你骂。饶人些子当看经。(闲极云)。

德山一日饭迟。托钵下堂。时雪峰作饭头。见便云。这老汉。钟未鸣鼓未响。托钵向什么处去。师便归方丈。峰举似岩头。头曰。大小德山。未会末后句。师闻令侍者唤来问。汝不肯老僧那。头密启其意。师乃休去。至明日升堂。果与寻常不同。头至僧堂前。抚掌大笑曰。且喜老汉会末后句。虽然如是。只得三年。师果三年而没。 颂曰。

钟鼓犹未鸣。托钵何处去。一拶便回头。会得末后句。(宝峰照)。

末后句会也无。德山父子太含糊。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樽前唱鹧鸪。(天童觉)。

凛凛霜风戛地寒。渔翁掷钓五湖宽。锦鳞触散波心月。收取丝纶上古滩。(宝峰祥)。

鼓寂钟沉托钵回。岩头一拶语如雷。果然只得三年活。莫是遭他授记来。(张无尽)。

德山托钵最为奇。好语令人特地疑。虎豹出林夸爪距。丛林千古立雄基。(南堂兴)。

一挝涂毒闻皆丧。身在其中总不知。八十翁翁入场屋。真诚不是小儿嬉。(径山杲)。

钟未鸣鼓未响。依前托钵归方丈。德山不会末后句。岩头密意谁相亮。只得三年也大奇。留与诸方作榜样。(鼓山珪)。

【续收】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儿童不惯风涛恶。走入芦花不敢窥。(真净文)。

钟鼓未鸣先托钵。雪峰平地成饶舌。当时一径入僧堂。且看岩头有何说。(照堂一)。

雪峰公然唤回。岩头密启有力。果然只得三年。贼口元来是敕。(典牛游)。

凛凛吹毛照胆寒。不容拟议岂容传。抬眸已是身三段。此是吾家红铁团。(明大禅)。

斫却月中桂。清光转更多。狐狸俱屏迹。师子奋金毛。(密庵杰)。

德山托钵话。低头得人怕。三家村里人。醉后胡厮骂。(率庵琮)。

【增收】德山因僧问。如何是佛。师曰。佛是西天老比丘。 颂曰。

佛是西天老比丘。星移斗转水东流。茫茫宇宙人无数。户贯依前百草头。(或庵体)。

【增收】德山因临济侍次。师曰。今日困。济曰。这老贼。寐语作甚么。师拟拈棒。济掀倒禅床。 颂曰。

卧龙才奋迅。猛虎便咆哮。时人只见波涛涌。不知新月出林梢。(中庵空)。

德山示众曰。道得也三十棒。道不得也三十棒。临济闻得。谓洛浦曰。汝去问他。道得为甚么也三十棒。待伊打。汝接住棒。送一送。看他作么生。浦如教而问。师便打。浦接住送一送。师便归方丈。浦回举似临济。济曰。我从来疑着这汉。虽然如是。你还识德山么。浦拟议。济便打。 颂曰。

单于自负艺过人。小将教诏去似真。到彼果然嬴小捷。回来未免陷全身。(海印信)。

譬若金笼鹦鹉儿。觜如红玉一青衣。虽然学得人言语。问着元来总不知。(佛鉴懃)。

【增收】德山因僧来参。便乃闭却门。僧打门。师曰谁。曰师子。师开门。僧才入礼拜。师蓦头骑曰。者畜生。许多时向甚么处去来。 颂曰。

见兔放鹰。因邪打正。脚未跨门。直须猛省。(木庵永)。

【增收】德山上堂。大众及尽知也。直得三世诸佛口挂壁上。犹有一人呵呵大笑。若识此人。参学事毕(或作圆明密语) 投子青云。然虽如是。德山大似藏尽楚天月。犹存汉地星。乃颂曰。

双盲入暗路崎岖。日落栖芦暂得苏。争似石人眠半夜。免教舜让守林居。须知花绽非干木。无脚行时早触途。昨朝风起长安道。元是昆仑进国图。

收。把断襟喉。风磨云拭。水冷天秋。锦鳞莫谓无滋味。钓尽沧浪月一钓。(天童觉)。

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第二十三

猜你喜欢
  卷第十七·白岩净符
  诞生品第七·佚名
  十九、平常是道·慧开
  卷四百三十九·佚名
  卷三十·赞宁
  卷一百二十九·佚名
  第四十九章 五王章·佚名
  卷五百八十六·佚名
  第三十八卷·佚名
  卷一·佚名
  卷四百三十八·佚名
  第二十六品 法身非相分·佚名
  卷第十四·佚名
  卷第二十五·霁仑超永
  所行藏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论部色第三十七·王骥德

      《梦游录》云:“今教坊开场,先引一段寻常事,名曰‘艳段’,次正杂剧,为两段。末泥色主张,引戏色分付,副净色发乔,副末色打诨;又或添一人装孤。其次曲破断送者,谓之‘把香’。”《辍耕录》云:“传奇出于唐,宋有戏曲,金有院本、杂

  • 第二折·贾仲明

    (卜儿上,云)老身是李素兰的母亲。自从去年清明时,俺那女孩儿领将一个秀才来家,他两个过的绸缪,不离寸步。那厮初未时,使了些钱钞。如今筛子里喂驴——漏豆了,赶也赶不将他出去。似这般呵,俺家里吃甚么?近日有个客人,姓甚唤做甚

  • 白莲集卷六·齐己

    唐 释齐已 撰寄东林言之禅子闲思相送后幽院闭苔钱使我吟还废闻君病未痊聴秋惟困坐怕客但佯眠可惜东牕月无寥过一年寒节日寄乡友嵗嵗逢寒食寥寥古寺家踏青思故里垂白看杨花原野稀疎雨江天冷澹霞沧浪与湘水归恨共无涯

  • 卷一·王琦

    钦定四库全书李太白集注卷一钱塘 王琦 撰古赋八首大鹏赋【并序 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

  • 卷十五·施元之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施注苏诗>   钦定四库全书 施注苏诗卷十五 宋 苏轼 撰 施元之原注 武进邵长衡删补 诗四十二首 【时守彭城作】 次韵子由送赵?归觐钱塘遂赴永嘉【赵?字景仁清献公子由?登第通判温州

  • 卷一百十三·表第六下·宰相年表二·宋濂

        ◎宰相年表二   

  • 卷一百三十 志一百五·赵尔巽

      ◎兵一   有清以武功定天下。太祖高皇帝崛起东方,初定旗兵制,八旗子弟人尽为兵,不啻举国皆兵焉。太宗征藩部,世祖定中原,八旗兵力最强。圣祖平南服,世宗征青海,高宗定西疆,以旗兵为主,而辅之以绿营。仁宗剿教匪,宣宗御外

  • 石匮书后集卷第四·张岱

    烈二王世家永王慈照,烈帝次子;定王慈炯,烈帝三子;崇祯十年封,未之国。甲申国变,闯贼入城,获二王于宫中,犹未变服。贼令行君臣礼,二王直立不肯,仅相对一揖;贼发伪将刘国能抚养。四月二十三日,贼与吴三桂战败,跄踉西走,或见挟太子暨二

  • 班马异同卷七·倪思

    绛侯世家第二十七史记五十七汉书同张陈王传绛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也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以吹箫给丧事材官引强高祖 之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下方与方与反与战却适郄敌攻丰击秦军砀东还军留及 萧复攻砀破

  • 卷之一千二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八八三 谕参奏督催供事之朱依鲁尚无挟私情弊着从宽免其深究·佚名

    八八三 谕参奏督催供事之朱依鲁尚无挟私情弊着从宽免其深究乾隆四十七年五月十九日乾隆四十七年五月十九日奉旨:御史朱依鲁参奏督催祥庆责处供事一事,经王、大臣等提集人证质讯,并无确据。讯之朱依鲁,亦称得自传闻,不能指

  • 高俭传·欧阳修

    高俭字士廉,以字显于世,他是北齐清河王高岳之孙。其父高励为乐安王,入隋后任职为洮州刺史。士廉敏慧而有度量,状貌就像画出的一样,书读一遍就能背诵,应对灵敏。隋司隶大夫薛道衡、起居舍人崔祖浚都是显贵旧臣,与士廉结为忘年

  • 巡狩第八·孔鲋

    子思游齐、陈庄伯与登泰山而观、见古天子巡狩之铭焉、陈子曰我生独不及帝王封禅之世、子思曰子不欲尔。今周室卑微诸侯无霸。假以齐之众连邻国以辅文武子孙之有德者。则齐桓晋文之事不足言也。陈子曰非不悦斯道力不堪

  • 内储说上七术·韩非

    主之所用也七术,所察也六微。七术:一曰众端参观,二曰必罚明威,三曰信赏尽能,四曰一听责下,五曰疑诏诡使,六曰挟知而问,七曰倒言反事。此七者,主之所用也。△经一参观观听不参则诚不闻,听有门户则臣壅塞。其说在侏儒之梦见灶,哀公

  • 卷四 梁·宝唱

    ○禅林寺净秀尼传一净秀,本姓梁,安定乌氏人也。祖畴,征虏司马;父粲之,龙川县都乡侯。净秀幼而聪睿,好行慈仁,七岁自然持斋。家中请僧转《涅槃经》,闻断鱼肉,即便蔬食。不敢令二亲知,若得鲑鳝,密自弃之。从外国沙门普练谘受五戒,精

  •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八·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八摄事分中契经事菩提分法择摄第四之二复次嗢拖南曰邪师住雪山劝勉系属净渐次戒圆满穗成就为后有诸外道。于弟子众自立为师。专求利养。专求恭敬。专求自利。遇缘和合。有族姓子投

  • 元始说功德法食往生经·佚名

    元始说功德法食往生经,撰人不详。似出于唐宋。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此经乃元始天尊演说,旨在超度地狱饿鬼及众生亡魂。据称天尊怜悯地狱饿鬼、畜生等遭受痛苦,不得超生,乃对大慈大悲真人宣说颂文二首、偈文

  • 清代台湾职官印录·佚名

    本书集刊清季台湾文武机关官印一百六十三颗,用红色套印。所集官印,共分四大类,计有印十八颗、关防一百二十五颗、钤记十八颗及戳记二颗;并在各印底下,刊注印文。从此种官印,可以窥见当时一部分机关之性质或其特定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