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七年

(丙午)七年清康熙五年

春正月

1月1日

○朔日壬午,大司諫鄭萬和等啓曰:「刑曹佐郞鄭時亨,使其傳飯婢,呈狀本曹,有所爭訟,又對該掌同僚,親自圖囑,其鄙瑣之狀,無不唾鄙。請罷職。」上從之。

○諫院以災異上箚,請克謹天戒,頻接儒臣,嚴宮禁而肅內外,開言路而來直諫,末言百隷怠官,胥吏弄奸之弊,上嘉納之。

○禮曹判書。李一相卒。一相十七登第,歷踐淸要。宋時烈之爲吏判也,欲與之共事,自藩臬,內遷亞銓,其爲士論推重,蓋如此。末年爲李之翼所彈劾,廷臣皆言其不實,遂得伸雪。而一相居常鬱鬱不樂曰:「以吾不文爲大提學,宜其速災也。」一相與其父明漢、祖廷龜,三世主文,國朝數百年所未有也。

1月2日

○癸未,上敎于政院曰:「方物豹皮褥進上時,承傳色內官全胤鄭,敢以退送之意,再三啓達,其習深關後弊,不可不防微杜漸。拿問定罪。」

○副提學趙復陽等箚陳遇災修省之道。而以聖志之不立,聖學之不講,言路之不廣,上下情志之不通,弊政害法之不袪,反覆陳戒,上答曰:「箚辭激切,予甚嘉歎。敢不書紳而服膺焉。」

1月3日

○甲申,上御養心閤,引見大臣及備局諸臣。江華留守徐必遠亦入待。上命大臣與工曹判書李浣、江華留守徐必遠,論水、陸軍及移鎭利害。必遠曰:「水、陸竝擧,豈不便好?但軍兵數少,水、陸軍勢,難分而二之,欲罷水軍,專爲陸軍者,蓋以此也,浣以移鎭爲不可。」且曰:「此在聖明之酌量,而亦宜與大臣議定。其他諸事,皆係於舟師之罷不罷耳。」領相鄭太和曰:「兩臣所爭,只在於舟師一款。德浦等三鎭所屬水軍,元居江華者四百名,則移屬本府,其代別樣料理充給,則似爲兩便。而但未知何樣措置,可以充給也。」必遠曰:「三鎭戰船,創設已久,而尙未整頓。至於船格等各色,不成貌樣,無以應緩急之用矣。」太和曰:「今雖欲整頓,只責於水使,則水使無以辦出。」上曰:「然則以三鎭所屬四百名,移屬於本府,其代依三南舟師分防之例,以附近處陸軍,如數劃給,射手則雖有廳軍士,亦許定送,船格等各色整頓事,令兵曹與水使,相議料理,俾無虛踈之弊。」上又問中軍何以處之?必遠曰:「臣意以爲,中軍欲盡領所屬,則留守所領,不過四五百人,若使留守領之,則中軍之設,似涉無益。且中軍常患不得其人,多有奸濫之事,故欲罷之矣。」上曰:「中軍雖堂下官,亦可爲之。堂下武弁中、勿論都監把摠各衙門軍官,許令留守自辟,而留守親兵,則定爲二哨可也。」必遠曰:「軍餉之定數,李浣以爲不可支,軍餉之多多益好,臣亦豈不知乎?」上曰:「見存之數幾何?」必遠曰:「米十二萬石、大豆二萬石、租一萬餘石矣。」許積曰:「必遠之言,爲民弊也,浣之言,爲遠慮也。」太和曰:「不可輕易定數矣。」必遠曰:「京畿水營料米,只百石,故無以資用。所率軍官,至於還送加給,然後可成模樣矣。」太和曰:「宜自宣惠廳加給百石。」上從之。積曰:「進宴雖已退定,此禮終不可不行。今旣歲飜,似當定日。」上曰:「兩殿當各設宴禮,以此分付禮官,二月念後擇日可也。」上以宋浚吉疏,謂領、右相曰:「此疏一款,以金佐明之爲輔養官,非國朝故事云。若然則佐明雖合此任,似當遞改矣。」太和曰:「臣曾於榻前,擧佐明爲此任,到今物議如此,不勝惶恐。」上曰:「改差可也。」副提學趙復陽曰:「綾原大君居家之行,人所不及,淸儉一節,在宗戚中最賢,而以無諡狀,尙闕賜諡,誠欠典也。」上曰:「曾前外朝宰臣,亦有無諡狀而賜諡之規耶?」太和曰:「故相臣吳允謙,遺命勿請諡,故本家無諡狀,而臣等嘗陳達賜諡矣。」上曰:「依此例賜諡。

○復設進宴廳,差出堂上、郞廳。

1月4日

○乙酉,日有兩珥。白氣出自右珥,長丈餘。

1月5日

○丙戌,日暈兩珥。白虹出自兩珥,逶迤指北,長三四丈。

1月6日

○丁亥,東昌尉權大恒卒。

○司諫院啓曰:「頃者慶安君之喪,淸平君佺,以有服之親,於未成服前,喚妓醉謔,其蔑禮無識甚矣,請罷職。」上不從。

○司憲府復申福昌君楨罷職之請,上從之。

1月7日

○戊子,執義吳斗寅、掌令成後卨,以災異上箚,請勉强學問,頻接臣僚,蕩滌奴婢虛錄,疏決中外滯囚,又曰,兩司以賞加之濫觴,重囚之輕釋,閱歲爭執,公議可見,而殿下一向留難,竊恐刑賞自此紊亂,終無以勸懲也。上報以優批。

○報恩人李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一百一十三·刘昫
  晋本纪第八·欧阳修
  卷一百五十三·志第一百六·舆服五·脱脱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五十·乾隆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一·佚名
  卷之八百六十六·佚名
  平定金川方略卷三·来保
  六朝通鉴博议卷九·李焘
  一六六 北大感旧录十二·周作人
  敬宗本纪·刘昫
  南平獠传·欧阳修
  郭云传·张廷玉
  卷十二·徐自明
  第八章 复辟之役和护法之战·吕思勉
  30.孙膑庞涓斗智·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白君瑞·唐圭璋

      满江红   木芙容   木落林疏,秋渐冷、芙蓉新拆。傍碧水,晓妆初鉴,露匀妖色。故向霜前呈艳态,想应青女加怜惜。映朝阳、翠叶拥红苞,闲庭侧。   岩桂香,随飘泊。篱菊嫩,陪幽寂。笑春红容易,被风吹落。满眼炯然宫锦烂,

  • 提要·陈棣

    蒙隐集二巻 别集类三【宋】【臣】等谨案蒙隐集二巻宋陈棣撰棣始末诸书不载惟凌廸知万姓统谱载陈汝锡字师予绍圣四年进士官至浙东安抚使子棣字鄂父以父任官至通判潭州今考集中知军刘公挽词第三首自注称绍兴初先子帅越

  • 心泉学诗稿巻六·蒲寿宬

    宋 蒲夀宬 撰五言絶句寄石隠闭门十日雨破屋砌生苔此意何人防抱琴来不来题叶寄杨芸夫吟得秋风老敲意转深凭将林下事为寄与知音心泉二首涓涓万古意湛湛一尘无明月来窥镜宵寒露滴珠骤来惊辟易久视益虚无咫尺星堪摘波

  • 笺注陶渊明集卷之一·李公焕

    诗四言刘后村曰四言自曹氏父子王仲宣陆士衡后惟陶公最髙停云荣木等篇殆突过建安矣又曰四言●难以三百五篇在前故也停云停云思亲友也罇湛新醪湛读曰沉园列

  • 卷七十八·谷应泰

      ○李自成之乱   怀宗崇祯元年,延安大饥,不沾泥、杨六郎、王嘉胤运等率众掠富家粟,有司捕之急,遂揭竿为盗。米脂人李自成性狡黠,善走,能骑射,家贫为驿书,往投焉。已而参政洪承畴击贼,破之,不沾   泥等相次俘获,自成走匿山

  • 六朝通鉴博议卷二·李焘

    (宋)李焘 撰命陆逊讨平山越强者为兵羸者补户得精卒数万人建安二十二年冬十月定威校尉吴郡陆逊言于孙权曰方今克敌临难非众不济而山冦旧恶依阻深地夫腹心未定难以图逺可大部伍取其精锐权从之以为帐下右部督会丹阳贼帅费

  • 卷七·吕中

    钦定四库全书宋大事记讲义卷七宋 吕中 撰真宗皇帝制诏 翰林至道三年四月,梁周翰知制诰。故事,入西阁皆中书召试,制诏三篇,各二百字,一篇一百字。惟周翰不召试而命焉。十一月,以王禹偁知制诏。禹偁词意敏赡,锋气峻厉,极谈世事,

  • 李遵勖传·脱脱

    李遵勖,字公武,是李崇矩的孙子、李继昌的儿子。他几岁时,占卜的人说:“这孩子将因是皇亲国戚而富贵。”少年时学骑射,在冰雪上驰骋,马脱缰而跑,他掉到崖下,众人以为他死了,李遵勖慢慢起来,没受伤害。等他长大后,好做文章,被推举参

  • 卷之五十  損齋備忘錄上(明)梅純 撰·邓士龙

    (損齋備忘錄,二卷,明梅純撰。梅純,夏邑人,為洪武中駙馬都尉梅殷玄孫,世居金陵。成化辛丑進士。知定遠縣,忤上官,棄歸。襲武階,為中都副留守。傳附明史卷一二一寧國公主傳後。) 損齋備忘錄上 紀事 纂言 知人 格物 ○紀事 續資治

  • 政学录卷五·郑端

    畿辅丛书 枣强郑端辑 听讼 人命 婚姻 奸情 田土 状式 刑具 刑戒 监禁 ◆听讼 民淳事简之地初二十六放告此正理也然州县繁剧无日无之正不必不准以滋越诉以添缠扰盖朝廷设立官府之意原为民间分忧息争使之一一和解今人不

  • 第四节 洪秀全失败·蒋廷黻

    洪秀全得了南京以后,我们更能看出他的真实心志不在建设新国家或新社会,而在建设新朝代。他深居宫中。务求享作皇帝的福,对于政事则不放在心上。宫廷的建筑,宫女的征选,金银的聚敛,官制宫制的规定,这些事情是太平天王所最注意

  • 二年·佚名

    (辛卯)二年清順治八年春正月1月1日○己卯,上行朔祭于永思殿。○以李敬輿爲領中樞,趙翼爲判中樞。○上下敎曰:「自予忝位以來,天災、地變、物怪、人妖,綱常倫紀之變,式月斯生,靡有虛日,慄慄危懼,若墜淵谷。乃者又有金宿經天,與太陽

  • 春秋春王正月考序·张以宁

    道学至宋氏而上接孔孟之传何传尔其世异其理同也儒先依经而言理有功于经甚大也而独于春秋之书春王正月未能无疑之也何疑尔曰夏正得天百王所同也是以有冬不可为春之疑也曰夫子尝以行夏之时告颜子也是以有夏时冠周月之疑

  • 卷六十二·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六十二天子之孝论官材【臣】按古之取人者以其所以教者取之而已其教国子教万民皆以孝也于万民曰孝行于国子曰孝德以有精粗之异焉夫其在乡学之中族师党正所得而书者必其有某事某事可称举也及

  • (六)·梁漱溟

    从上所述,昔贤讫未得其至近至妥之路以指教于学者,后之人顾能得之邪?此必须具体作答,即伍、严两先生为学之路是已。然两先生固有所不同。欲言其所用功夫之不同,还须从其解书不同说起。伍先生之讲“格物致知”也,

  • 庄子天下篇述义序言之一·马叙伦

    我写这篇文章,是由研究庄子认识到庄子虽然有三十三篇,仅仅只有内七篇确实是庄子自己写的,外篇就不敢随便下断语了;至于杂篇,除天下篇外前人都说不是庄子自己的作品,我完全同意这个论断。至于天下篇,我认为是作一个时代的学术

  • 卷五十一·佚名

    △入法界品第三十四之八尔时善财童子,正念思惟彼长者教。随顺菩萨解脱之藏。正念菩萨诸忆念力。次第分别一切诸佛及诸佛法。一心正念诸佛法流。忆念受持彼诸佛法。及佛庄严长养菩提。思惟正念一切诸佛不思议业。渐渐游

  • 卷第三(弥沙塞)·佚名

    五分律卷第三(弥沙塞)宋罽宾三藏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第一分之二第七事佛在拘舍弥国。尔时阐陀比丘。常出入诸家为说法。料理官事疗治众病。国王大臣长者居士无不亲敬。有诸人等同来问讯。遇于经行所头面礼足。为说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