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73.朱庆馀:七言绝句二首

朱庆馀是中唐后期的诗人,以诗受知于张籍。由于张籍的揄扬、推荐,登宝历二年(公元八二六年)进士第。官为秘书省校书郎。关于他的生平事迹,所可知者,只有这一些。他原名可久,字庆馀。《直斋书录解题》及《唐诗纪事》都说他是“以字行”。这是说他的大名“可久”已废而不用,即使在正式文件上也写的是“朱庆馀”。《唐才子传》却说:“庆馀,字可久,以字行。”这显然是错了。如果他字可久,而“以字行”,那么他应以朱可久这个姓名传于后世了。又《唐才子传》说他是“闽中人”,而《全唐诗·小传》却说他是“越州人”。看来应以《全唐诗》所记为是,因为张籍和姚合都有送朱庆馀归越州的诗。关于他登第的年代,《唐诗纪事》说是“登宝应进士第”。宝应是肃宗年号,其时张籍还没有出生,显然是宝历之误。

《唐才子传》说他“当时有名”。这句话反映出朱庆馀虽然有诗集一卷传于后世①,但他的诗名仅著闻于“当时”,过后几年,已不那么有名了。姚合是他的朋友,编选《极玄集》,没有选上他一首诗。韦庄编选《又玄集》,也没有选他的诗。韦縠的《才调集》中,只选了他一首《惆怅诗》(梦里分明入汉宫)。这首诗,以后也没有人选取。

《唐诗品汇》选了他二首五言律诗,编在第三等“馀响”一类。七言律诗一首都没有入选,七言绝句选了他四首,编入第二等“接武”一类:《宫中词》、《闺意上张水部》、《西亭晚宴》和《庐江途中遇雪》。在李攀龙的《唐诗正声》中,只留下《宫中词》一首,其馀三首都被淘汰了。

到清代,沈德潜选《唐诗别裁》,只选了朱庆馀一首七言律诗《南湖》。七言绝句一首也没有选入。而《南湖》这首诗,还是“一作温庭筠”的诗,看来还有问题。直到蘅塘退士编《唐诗三百首》,选了他二首七言绝句:《宫词》和《近试上张籍水部》,总算是经过筛选之后冒出来的朱庆馀的代表作。朱庆馀的诗名,才得以重新显著。

宫词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並立琼轩。

含情Q欲Y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这首诗《品汇》和《正声》都误题为《宫中词》。这一体的诗,唐人做得最多。宫词、宫怨、闺情、闺怨,内容都差不多。朱庆馀这首诗,还不够做唐人宫词的代表作。它的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恐怕还是给另一首诗作陪伴的。

喻守真在《唐诗三百首详析》中讲这首诗,相当透彻。现在引录在这里,不用我再讲,反正我的讲法也是这样:“花时应热闹,反说‘寂寂’,院门应开,反说‘闭’,见得此间是幽冷之宫,久已不见君王进幸。失宠者不只一人,故曰‘相并’,‘立琼轩’所以赏花,赏花常感怀,必互诉所苦。如此腾挪,方转出‘含情Q欲Y说’四字来。满腔幽怀,虽欲诉说,但一看前头鹦鹉,深恐其学话饶舌,传与君王,故又不敢竟说。此诗妙在句句腾挪,字字呼应,写宫人之敢怨而不敢言之情,跃然纸上。”

喻氏的讲法是顺着诗句的次序分析了“美人”的心理过程。如果从诗人作诗的过程来体会,这首诗的最初成分必然是“鹦鹉”。诗人首先找到一个多嘴侥舌人的象征:鹦鹉。由此构思,得到“鹦鹉前头不敢言”这个警句,同时也明确了诗意。前面三句,便都是从这一句推理出来了。

宫词大多有比兴意义。我们读此诗,可以体会到,有许多事情或思想感情,为了有所顾忌,不便或不敢在难以信赖的人面前直说。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吟一句“鹦鹉前头不敢言”!这就形象地表达了我们的思想。

可是,吴山民在《唐诗正声评醳》中评此诗道:“真得儿女子心小气怯性情。”他把这首诗理解为描写娘儿们“心小气怯性情”的作品,岂不和我们的理解相去很远?

有一本《唐诗三百首》,在这首诗下,批了一句道:“深得慎言之旨。”可知批者以为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告诫人们说话要谨慎。这又是道学家的别有会心,使作者哭笑不得。

闺意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这首诗的题目,《全唐诗》和《唐诗三百首》都作《近试上张籍水部》,都是错的。应依《唐诗品汇》,作《闺意上张水部》。唐人制诗题有一个惯例:先表明诗的题材,其次表明诗的作用。如孟浩然诗有《临洞庭赠张丞相》,诗的题材是“临洞庭”,诗的作用是“赠张丞相”。同样,朱庆馀这首诗的题材是“闺意”,作用是“上张水部”。如果此诗题作“近试上张籍水部”,那么,诗中必须以临近试期为题材。虽然“待晓堂前”一句隐有“近试”的意义,但全诗并不贴紧“近试”。再说,“张籍水部”这样的称谓,也显然不合唐人习惯。唐人常以官职名代替人名。张籍为水部员外郎,故称张水部。籍是名,只有长辈可以直呼其名,朱庆馀怎么可以直称张籍昵?

《唐诗纪事》和《全唐诗话》都有关于这首诗的记载:“庆馀遇水部郎中张籍,知音。索庆馀新旧篇二十六章,置之怀袖而推赞之。时人以籍名重,皆缮录讽咏,遂登科。庆馀作《闺意》一篇以献。籍酬之曰: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

由是朱之诗名流于海内矣。”从这一段文字叙述的次序看来,似乎朱庆馀以《闺意》诗献张籍,张籍答以“越女明妆”诗,因而朱庆馀的诗名流于海内,这些事都在朱庆馀登进士第以后。那么,“近试上张籍水部”这个诗题,显然是不合事实了。但是朱庆馀以诗受知于张籍,张籍为他推荐,助他成名,肯定是在朱庆馀进士及第以前。朱庆馀另有一首《上张水部》诗云:

出入门阑久,儿童亦有情。

不忘将姓字,常说向公卿。

每许连床坐,仍容並马行。

恩深转无语,怀抱甚分明。

由此可见张籍赏识朱庆馀之后,朱庆馀经常出入张家,连床並马,交情不浅。《闺意》一诗,决不是朱庆馀临近应试时献呈张籍的,更不可能是朱庆馀进士及第以后才献呈张籍。这段记载的叙事前后颠倒,使后世人误会情况,妄改诗题。

我以为《闺意》诗是朱庆馀第一次向张籍献诗行卷的二十六首诗中的第一首。他把自己比作一个刚结婚的新娘。在新婚之夜,洞房中红烛高烧,新郎新娘都无暇安眠。新娘在梳妆打扮,预备等到天明,到堂前去拜见公婆。当她梳妆完毕,低声问新郎:我的眉毛画得怎样?画深了吗?嫌浅吗?合不合当今的时样?大概当时妇女的眉样,一忽儿时行深色,一忽儿时行浅色,所以新娘感到不知如何画眉才好。白居易《长相思》词云:“深画眉,浅画眉,蝉鬓鬅鬙云满衣,阳台行雨回。”可以证明朱庆馀这句诗也反映着一种社会现实,不是随意设想。

“停红烛”这个“停”字是留着烛火,不熄灭之意,从下句“待晓”二字可以体会。古代社会风俗,婚礼都在晚上举行。拜堂之后,新夫妇被送入洞房,行坐床撒帐礼。结婚的红烛始终燃烧着。这时新娘便梳妆打扮,新郎如果是知识分子,便在此时作催妆诗。等到天明,双双到堂前去举行谒见公婆的大礼。这样,婚礼才算完成。

这首诗的题目如果仅有“闺意”二字,那么我们讲到这里,就可说是把诗意讲完了。它是一首描写新娘闺情的诗。最多也只能解释为新娘要试探翁姑的好恶。但是,诗题在“闰意”之后还有“上张水部”四个字。这样,我们对这首诗的作用必须重新认识了。张水部不是化妆师,新娘画眉,与他有什么关系?可以想见,“画眉深浅入时无”只是一个比喻,其真实的含义是:“请你指教,我的诗合不合时行的风格?”这样一讲,整首诗的作用就不仅是描写闺意了。孟浩然作《临洞庭赠张丞相》,后世的选本删去了“赠张丞相”四字,于是读此诗的人看不懂最后一联的意义。朱庆馀这首诗如果单单题作《闺意》,它只是一首以“赋”为创作方法的小艳诗。诗题加上“上张水部”四字,使我们知道诗人的意图别有所在,于是它就成为一首以“比兴”为创作方法的寓意诗。

张籍当然一看就懂,所以他立即回了一首诗。前二句:“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越女指朱庆馀,因为他是越州人。“新妆出镜心”是说越女对镜自照.在镜中看到自己的新妆。“镜心”即“镜中”。“自知明艳”是说越女在镜中看到了自己的新妆容貌,也知道自己的美。“更沉吟”是说“还在自己想不定”。张籍的意思是对朱庆馀说;“你的诗,你自己知道是明艳的,为什么还是不能自信,要来问我呢?”

下二句:“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上句是自谦。“齐纨”与“越女”对称,指自己的诗不足为时人所贵重。张籍是和州人,不属于古之齐国或唐之齐州,这里用“齐纨”作比,想必另有典故。下句是赞扬朱庆馀的诗,一曲菱歌就可以价值万金。所谓“一曲菱歌”,想必是朱庆馀写呈的二十六首诗中之一,否则这句诗就没有来历了。

查朱庆馀诗集中有三首诗大可注意,今全抄于此:

采莲

隔烟花草远濛濛,恨箇来时路不同。

正是停桡相遇处,鸳鸯飞出急流中。

榜曲

荷花明灭水烟空,惆怅来时径不同。

欲到前洲堪入处,鸳鸯飞出碧流中。

过耶溪

春溪缭绕出无穷,两岸桃花正好风。

恰是扁舟堪入处,鸳鸯飞起碧流中。

这三首诗的文句诗意完全相同,我怀疑是一首诗的三个稿本,朱庆馀的子孙为他编诗集时一起编了进去。《采莲》一首大约是定本,“恨箇”是唐人俗语,义同“可恨的是”。这首诗大约也在二十六首之中,故张籍举例以代表朱庆馀的全部作品,给以“值万金”的高度评价。“采莲”、“采菱”,分别不大,诗中既未明言采莲,则张籍改称“菱歌”,亦自不妨。况且,也可能当时朱庆馀写的题目正是“菱歌”。当然,我这样讲,都是揆情度理设想出来的,没有证据。但如果不这样讲,这末尾一句诗就无法体会了。

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讲到这首诗,他说:“此诗不言美丽,而味其词意,非绝色第一,不足以当之。”他能从这首诗中,看出这位新娘是绝色第一美人,这又是一种出人意外的体会了。

一九八五年一月十四日

①《全唐诗》收朱庆馀诗二卷,大概是后人分为二卷的。

猜你喜欢
  第二十一出 卷帘·李渔
  ◆赵处士偕(宝峰集)·顾嗣立
  赵盼儿风月救风尘·臧懋循
  韵语阳秋卷七·葛立方
  卷二十三·黄希
  卷十五·唐圭璋
  卷九·孙默
  卷393 ·佚名
  卷101 ·佚名
  唐诗镜卷三十六·陆时雍
  卷二十七·乾隆
  黄庭坚·朱自清
  卷六十九·陈邦彦
  卷四十二·陈廷敬
  第十四回 守名妓万岁装憨 骂憨达二姐含忿·蒲松龄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出 收奸·李渔

    (净扮校尉捧诏,带二役持锁肘上)奉旨收奸党,传言谕法曹。伫看刀下处,颈血沸波涛。——自家非别,奉旨拿人的校尉是也。皇上这番出去,原是安慰刘倩倩,好接他入宫。不想刘倩倩惧罪先逃,不曾相遇,倒把两个奸臣的恶迹访了回

  • 序幕·老舍

    (四幕六场话剧)人物 表高菊香 高永义 冯铁匠 牛大海 丁双喜田富贵 高永福   高大嫂高秀才 赵大娘贺天庚 吴 七 于铁子丘二头 夜猫子孙知县 小 周 荷 花 乔神甫   明大人八衙役 众仙姑   团 众群 

  • 卷一百二十四·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二十四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一 寇准 奉圣旨赋牡丹花【时正言直馆】 栽培终得近天家独有芳名出衆花香递暖风飘御座叶笼轻霭衬明霞纵吟宜把红牋擘留赏惟张

  • 卷六十四·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六十四目録仙佛类戏题醉仙人图【元元好问】醉仙图【明高启】醉中咏玉林山人所绘醉仙图【明徐渭】仙人图【元刘因三首】仙人障子【明周用】题白鹿仙人图【明倪谦】题二仙图【元范梈】卧

  • ●卷二百三十三·徐梦莘

      炎兴下帙一百三十三。   起绍兴三十年十月六日乙巳,尽八日丁未。   六日乙巳四川安抚使吴玠大散关捷报至。   吴玠捷报九月五日金虏(改作兵)自凤翔大散关入本界三十里犯(改作围)黄牛堡旬馀不退十八日遣将官彭清

  • 顺治四年一月至顺治八年十二月·蒋良骐

    顺治四年正月,湖广总督柯永盛奏:兴国州等处砦寇悉平。初,陈友谅遗孽分为柯、陈二姓,盘距江西武宁、湖广兴国,而兴国尤蕃衍黠悍,迄明世为患将三百年。有柯抱冲者,与何腾蛟结连,自立为王,以其党陈珩玉为帅,攻陷兴国州,杀武昌同知张

  • 卷之九·佚名

    辛丑春正月癸丑朔○辛酉以佥院邓愈为中书省参政仍兼佥行枢密院事总制各翼军马○以左右司员外郎侯原善为金华府知府○院判朱亮祖率兵击陈友谅平章王溥于饶州安仁之石港不利而还○元帅朱文辉及饶州降将左丞余椿等引兵次

  • 卷七十二·杨士奇

    永乐五年冬十月辛巳朔以交阯所举明经士人甘润祖等十一人为谅江等府同知赐敕慰勉 上复亲制诗赐之○癸未夜金星犯南斗魁第三星○丙戌以 孝慈高皇后传赐各王及百官 有守卫卒自陈母病笃乞假省视 上曰何不早言曰昨告守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七·佚名

    弘治十七年正月癸亥朔正旦节遣驸马都尉崔元林岳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遣仪宾周钺祭 景皇帝陵寝○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 上诣 奉先殿 奉慈殿 太皇太后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行庆贺

  • 金佗稡编卷十四·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稡编卷十四宋 岳珂 撰家集五奏议中辞检校少保第四劄子镇宁崇信军节度使神武後军都统制荆湖南北襄阳府路蕲黄州制置使臣岳飞劄子奏臣比具辞免除臣检校少保恩命今月初一日再准尚书省劄子奉圣旨依已降

  • 卷一百二十六之二十四·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二十六之二十四 朱批田文镜奏摺 雍正十年五月十一日河东总督【臣】田文镜谨 奏为恭奏河东两省得雨日期仰祈 睿鉴事窃查豫省二麦现今成熟

  • 卷一百八·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一百八宋 宋敏求 编政事营缮建玉华宫於宜君县凤皇谷诏玉华宫成曲赦宜君县制停修金仙玉真两观诏停修大明宫诏大明宫成放免囚徒制改明堂为乾元殿诏兴庆宫成御朝德音禁约上关内诸州断屠酤诏关

  • 卷十一下 告子章句上·孙奭

    孟子曰:“牛山之木尝美矣。以其郊于大国也,斧斤伐之,可以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润,非无萌蘖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岂山之性也哉。(牛山,齐之东南山也。邑外谓之郊。息,长

  •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五·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九七○)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时。王舍城有外道出家名舍罗步。住须摩竭陀池侧。于自众中作如是唱言。沙门释子法我悉知。我先已知彼法.律而悉弃舍。时。有众多比丘晨朝著衣持钵

  • 昭覺丈雪醉禪師語錄卷第一·丈雪通醉

    嗣法門人徹綱等編住成都府白牛山雪居寺三門,云:「者箇所在,多少人忽略過了,山僧今日到來,雖則挨身直入,要且拄杖頭放伊不過。」敲門限三下便入。上堂,拈香云:「此瓣香自從觸碎,今古歷然,爇向爐中,供養本師釋迦文佛,及西天此土歷代

  • 卷之一·牧云通门

    牧云和尚懒斋别集卷之一东吴 毛晋子晋 编阅鄂州 记室智时 较订文(甲)论观苦入道论世间法以不可力致者委之命与数故所遇穷达辽者惟顺受之此于世逵矣而其理有未穷乃出世法则不然以吾人之生斯世也修短不齐有富贵焉

  • 本经逢原·张璐

    四卷。清张璐撰。张氏认为《神农本草经》虽为我国较早的药物学专书,但所载药物并不多,且有些在临床中并非常用,有的已失传,故以 《神农本草经》为基础,广引众说,加以发明,兼及诸家治法,编成此书。部分编次依从李时珍

  • 华严一乘十玄门·杜顺

    全一卷。唐代华严宗初祖杜顺说,智俨撰。又称华严经十玄门、华严十玄章。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本书系就如来海印三昧之所现而立十门,发挥其玄旨。十门为:(一)同时具足相应门,(二)因陀罗网境界门,(三)秘密隐显俱成门,(四)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