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十四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天息灾奉 诏译

  阴阳善恶征应品第十八

  尔时世尊释迦牟尼佛。告一切世界所有一切十方住者一切大力最上诸宿曜天言。圣者汝当谛听。我今演说一切真言法义。有诸求成就者。兼承汝等宿曜之力当获成就。诸宿曜天今此妙吉祥大仪轨王教敕及诸仪轨。汝等当住亦当依行。

  尔时世尊释迦牟尼佛。为利益一切众生说彼宿曜运行合于善恶。彼持诵行人于真言义。及一切智求成就者。或得成就及不成就事。星宿天若彼羊宫奎宿娄宿胃宿此三宿直。又合火星直日。彼持诵人于上中下三品之事。一切所求皆不成就。何以故缘彼恶星所障碍故。若复昴宿毕宿嘴宿参宿。井宿鬼宿柳宿星宿。张宿翼宿轸宿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尾宿箕宿斗宿牛宿女宿。如上众宿悉皆吉善。于持诵人而有利益。若危宿室宿壁宿此三宿直日。若为恶事当得成就。又复奎宿直日人若生者具大福德。有大勇猛及多所知。又若虚宿直日福德正行皆得成就。余有最上星宿。末法之时不为灾福。所谓帝洒野(二合)乌波波捺星。迦你瑟吒(二合)星。你瑟吒(二合)星。阿路迦星。部誐捺星。输婆捺星。阿你噜驮星。夜输星。帝惹啰吒星。啰惹星及路迦星。如是众多星等数有六万四千。此星等于末法时彼无有力。我今所说大仪轨王。当有大力利益众生。而彼世间劫初成时。一切众生于虚空中自在行住。而于彼时无老无死。又彼之时无宿曜无日月。亦无时节亦无阴阳。亦无天人阿修罗等。又彼之时虽有众生未有族姓。人皆清净无善无恶。亦无所食亦无食者。亦无持斋亦无咒法。彼多众生但有世间之想。以过去业牵因堕于地不能飞空。是时便有所食便有贪吝。身既重浊大力乃失。是时便有日月星宿。遂分昼夜乃有时节及与阴阳。乃说天上人间胜劣有异。故有天人阿修罗等。我于尔时身为菩萨。见彼众生有如是已。心悲愍故而现异身。所谓现作仙人之身。或现梵王之身大自在天身。那罗延身迦楼罗身。乃至夜叉罗刹毗舍左等种种之身。于生生中为一切众生。恒常解说菩提行义。又复我于过去为菩萨时。世间一切众生。愚痴黑闇无智无慧。我为此等说于世间一切工巧技艺。阴阳算数围陀典籍。正法邪法戒律本行。乃至声明论等。我虽如是过去之世。为于世间说如此事。我亦无有所得所知。但为菩提及解脱等。如是虽在轮回中行。而彼轮回不能系缚。于是久久之间。乐求寂静涅盘无著无灭真正之句。常依于法修其因行。乃得自生之智。成解脱业得佛菩提。

  又复过去为于菩提。由如饥馑于外道处。求脱轮回而不能得。于菩提道倍复甚难。我以乐行善业得自生智。复得涅盘依此修行。而恒说于诸论。诱喻众生得解脱成就。彼不知法人。被此轮回业缘长绳所缚。以此业力不能解脱善恶因果。我故说此一法阴阳星宿分于善恶。及说四护世等地水火风。而此四大和合所作。发生众生种种集因。而为彼时修真言行令得成就。彼持诵人专心护持修善破恶。于诸世间最尊最上。于末法时得真言成就。又令帝释及自在天等之所出现。于如是时。佛亦现汝大智妙吉祥童子相。行于世间悲愍一切众生。为令众生于时时中得法成就。妙吉祥有阴阳宿曜法二十八宿十二宫分各各分别。彼宿曜等与宫相合。随诸有情各各生处宫分之位彼宿曜等或行或住。或逆或顺生善恶果。若有众生生于羊宫合于娄宿胃宿。此等诸宿有力。最宜货易财宝丰溢。若彼具足遇者得富贵自在。若生时或值日没。彼人得恶事多历险难。受身瘦薄又好绮语。若生时见日作红色。及大地红色刹那瞬息之间。彼有重德。若复生背宿曜无所见者。是彼种种众生。丛杂生处杂行所生。亦得丛杂快乐富盛。又如是时生处。说三十种善恶果报。若火星直日是恶生处。然彼人大腹姿容润泽。长眼爱语又足心力。若木星直日卯时生者。及得日月星宿于昼夜分合其本位。乃是贤圣生处。若复生时宿曜逆倒。果感不实事多邪恶。若复生时得其正顺必感善果。于彼生地而得安住。若复身相白色是其上人。若有众生生于牛宫合于昴宿毕宿。此为上宫吉星所照。须臾之间而彼众生生者。得富贵吉祥忍辱具足。长寿多子丰饶财宝。复得为君主。此之生人作成就法。于须臾间而知善恶。若遇参宿有法知解。为世间人之所爱见。若遇昴宿者于三海中为主。若生时宿曜分明。得为一小国之主。若生时宿曜具足重重临照。得为大地主。或五年或十年处彼大位。

  若于阴阳宫生合于婆里誐嚩星直日。又与嘴宿参宿井宿合日生者。此人痴愚善恶不分。好乐女人复多邪染。受身黑色或复紫色。然不悭吝好大舍财。若土星直日于此宫中生者。于彼日中或复夜中。随彼时分乃至须臾得值遇者。大富自在有大心力。其余善恶称量说之。

  若于蟹宫合鬼宿柳宿生者。此所生人而有尊重是第一生处若得夜半时生是最上人。此人受身金色或紫色。清净吉祥殊妙有异兼有大智。若依法为因得一切义成就。至于大财大位皆不难得。

  若于师子宫合于星宿张宿。及得太阳值日生者。此人有大勇猛复贪肉食亦复于深山险难之处。得为其王亦获自在。若具如上之事。及于彼处为王者。此决定是日出时生。

  若于双女宫生合于翼宿及轸宿者。此人有勇猛好为盗心。常散乱乐行邪染。亦得为王或得为军主。若依此宫生者。或得木星合者。及得木为本命者此为最上。常得护持遇恶皆吉。若于秤宫合于角宿亢宿氐宿生者。此之生人注短仁义。此宫非善若得月照及得金土。同此宿分生者。又在夜初分生者。或得为王或有富贵。若人生时不定或不贵者。为性贪爱亦多嗔怒。若于禁咒好于饮博。亦得大人爱乐见重。

  若人生于蝎宫。合房宿心宿尾宿生者又得火。星为本命。此人主慈。心学业成就。复多勇猛不怖危难能忍劳苦。若得于日中时生者。或得为王于大战阵决定得胜。若彼火星如童子形。一刹那间临照此宫。彼地彼时所有人主。而诞异子宜应护持。必具大智聪明多记孝顺有力。复好朋友寿命延长。若火星逆倒事即差异。

  若人生于人马宫。合箕宿斗宿生者。及得木为本命。若人于午后及夜分生者。或求王位必破自族然后得成。当在中年而得富贵。虽得富贵须在小处。譬如人过中年如日过午。而于大位大财稍更难得。若是宿曜逆倒而见生之人。事宜种种差异。

  若生于摩竭宫。合于牛宿女宿生者。及得土为本命。又或得在初夜及中夜早晨生者。又更别有大吉星曜。同照临者当得王位。又此人生处不择一切贵贱之族禀性柔和法主眼赤。受身紫色或黑色。有勇猛不怖畏。或得王位合在多水之国而为其主。然长寿能忍劳苦。若或星曜逆倒。所有之事而必差忒。

  若人于宝瓶宫生。合于虚宿危宿生者。又得土为本命。此人若得生于夜分及早晨时。又得月或金星临照者。是人得恶业清净有大智慧。富贵自在受用快乐。如是星曜逆倒所临照人。得贫病苦恼。

  若人生双鱼宫。合于室宿毕宿奎宿生者。又得金为本命。又在夜半及日中时。或过中少分已来生者。及得金星及别吉曜同照临者。法合梵行清净有大智慧。具最上善知法吉祥。此之生人身黄白色颜貌殊妙。禀性仁孝眷属和睦。凡所为事精进坚固。长寿大福一切称意。合于东小国为主。彼地少寒及地多卑湿。多居水中以宫分所主之故。若得土木临照此为最上。或得为大国主。若如是者此乃决定知其生时。宫中多有最上吉祥种种之星。

  又复更说年月日时寿命之量。初一日至十五日为白月。十六日至三十日为黑月。二半月成一月。十二月为一年。于此一年分六时或分三时。末法之时人正寿命百岁于此寿量之数。亦或短或长中天不定。又复人间多有非人侵害寿命。行诸恶事而作惊怖。又彼天人阿修罗等。若行不善相斗战时。此时人间现诸恶相。所谓非时地动。忽作风雹闪电异常。天火黑烟处处皆起。是彼计都星作日月蚀。若有如是种种诸恶相现。所现之国必定众生感有重重疾病。饥馑夭柱国王崩丧。一切人民皆大忧惶。诸出家人亦大怖畏。

  又复分别说诸地动。若复娄宿井宿星宿。此等宿日及宫分之地方所地动者。彼之国内盗贼恶人。处处皆起而为侵害。南方国王注有大灾。又复胃宿昂宿毕宿参宿。此等宿日及彼宫分有地动者。人民大怖及彼边方。一切恶人竞为贼盗。国外四境诸小王等。互相侵害而为冤家。病疾流行死者非数。又主西方国王崩丧。又复觜宿鬼宿柳宿张宿及彼翼宿。此等宿日及彼宫分若地动者。国内大乱人民不安。因彼饥馑互相侵夺。还被系缚受大苦恼。又复轸宿角宿亢宿氐宿房宿心宿。此等宿日及彼宿分有地动者。雪山周回遍有恶人。及你波罗国境内边地一切小王。决定互相侵夺相杀。又复尾宿箕宿。此等宿日及彼宫分有地动者。于彼东方满城国乌吒国。迦摩噜国鑁誐罗国。如是诸国王等崩丧不疑。又矫拏国主侵犯他国。自致其病或复崩丧。又海岸及恒河岸住者。一切人民注有漂泛。及一切疾疫。

  若斗宿牛宿女宿危宿室宿壁宿奎宿。此等宿日及宫分之地。若日中时有地动者。分野之地所有众山一切崩坏。彼北印土西印土南印土周回四境住者。互相侵夺有大灾起处处饥馑以至国破。若早晨动者国内灾息人民安乐。若上时有恶地动者。彼摩竭陀国中内外上人。皆受苦恼国王有难。若过午后或晚际若有动者。国境之内一切出家之人有病疾起。或疟病或疮疖等苦恼之事。七昼夜后灾沴乃退。若日过时地动者。四姓修行上人受苦恼事。或王及重臣知法者有灾。又或婆罗门刹帝利毗舍首陀。乃至最上工巧之人。于第一义善能分别了解及修行。乃至多闻多记之者皆得病苦。若晚后日没之时地动者。杂类畜生等疫死。若初夜分时地动者。及彼初夜前后动者。兼现不祥有大风雨及降大雹者。必有他兵侵扰逼夺大位。若初夜第二分时地动者。他兵入境自患腹病。及阳毒阴毒诸疾疫病乃至致死。自境人民逃亡异地。若夜第二分中间时地动及有大风者。帝宫之内楼阁台谢皆悉倾坏。及彼树木亦皆摧折。乃至城壁及寺舍殿堂。及以山间傍生住处皆悉破坏。若夜半时地动者。东方国主有子大灾兼彼国内人民饥馑。若过半夜后地动者。大地灾息一切安乐。若半夜后分地动者。中国王必病至崩后有苦恼恶事互相侵害。若夜第三分时动者凡是微贱之人而得快乐。唯蚊虻蛱蝶之类一切皆死唯得时熟。若早晨地动者国中有大火灾。若一切州日出时地动者。中国一切处贼起互有侵夺。乃至国中七日后有王崩丧若是过七日不定。若地动时或兼霹雳电光白色者。亦大不祥。若无地动恒常霹雳。电光白者吉善。若地动时电光赤色。有火及有黑烟者王当崩丧。若地动时霹雳。电光作黄色及黄赤杂间色者有大灾难。彼持诵人若于国中行时。闻美妙音有所魔难若闻鼓声美善者即善。若声恶者即恶。而彼地处有极恶事。将来必定有谷贵饥馑之事。若持诵之人行于人间。遇斯征祥及宿曜之者。宜以成就之法而为利益。若作法者。须求。吉善宿曜直日方可作法。吉善星者娄宿胃宿鬼宿室宿壁宿奎宿房宿。如上宿曜直日为最上吉善。若得此日修成就法有成就义。或结坛亦得。此宿曜中黄白色星直日最为上吉。若十五日及月尽日。或出往他处所为不成。亦不得作一切真言曼拏罗仪轨。必不得成就此日于真言必有魔难。若月一日三日五日及十三日十七日结坛吉。若作护摩求法成就者。若得吉日吉星当获成就。若得木星金星月星水星者吉。合此等吉星宜为一切事。常四日临照世间。所有大地作成就法处障难不成。诸恶解脱翻恶为善。今说时分之量。自一弹指至一百弹指为一初分时。四初分时为一中分时。四中分时为一移分时。四移分时为一日。倍此为一昼夜分。我今复说时分之量。入灭眴息最为疾速。以十入息为一灭分。十灭为一刹那分。十刹那为一须臾分。一百须臾为一昼夜分。彼知法者当须了知此时分之量。又复以一日分为三时。若作念诵护摩求成就者。所有坐卧洗浴及彼食饮。如是时分当须了知。又一昼一夜名为一日。十五日为半月。两半月为一月。阴阳者当了知。如是六月为罗睺障时。十二月为一年。十二年为大年。如是一切星曜及阿修罗。于此大年之中或顺或逆作诸善恶。又白月分十五日月满之时。罗睺阿修罗王现全蚀日月者。大地中有大刀兵会。当须了知如是之事。若现如是大恶相时。有无数障难。至末法后世间之人不修福事。是令日月全被障蚀。若于尾宿之分或日没之际。或月没之际或日月中时。如是之时蚀者。乃是罗睺阿修罗王影之所障。东方之王决定崩丧。必有东方边地之主而来侵害。若娄宿毕宿胃宿。此等星宿之分日月蚀者。彼乌姹国主及一切人生种种病。所谓阴病阳病风病及发众病。若星宿张宿翼宿轸宿亢宿氐宿。此等宿分若日月蚀者。亦决定罗睺为障。此东方罗拏国主鑁誐吒国及摩竭陀国等。王患眼病王子有大灾。仍有恶心怨家来集极甚怖畏。若参宿觜宿井宿鬼宿柳宿。如是星宿之分。若见日月蚀者。彼摩竭陀国王而被侵害。及忠臣乃至人民等。合有病苦怖畏之事。若房宿心宿之分若见蚀者。一切人民合有役病。一切上人有种种苦恼。及禁缚侵害之事。若箕宿斗宿女宿。如是之分有日蚀者。及月有赤晕者。彼地分定有饥馑。若斗宿牛宿室宿危宿。如是之分若有蚀者。是罗睺障蚀。一切人民有王所逼迫及贼盗之怖。及国界之内处处饥馑人民忧苦。若奎宿壁宿之分若有蚀者。若先月蚀后有日蚀者。于半月中摩竭陀国王位损失。今此所说大地动处。兼罗睺所现祯祥。星宿之分日月之蚀。于彼彼处国界之内。生起祯应作大灾难显其善恶。若地动处有烟起及大阴雨。若如是者五日。中部嚩国有大灾难。彼恒河北边一切人民疫病亡殁。乃至人王亦有崩丧。乃至雪山四周深山之内。彼有国土君主及大臣等。有种种忧苦崩丧。乃至王子妃后亦主亡殁。若星宿之分有地动。彼处有烟现无雨。过五日不晴。或多日人互不相见。及不见人所住处。彼人互相各大惊怖者。彼国及王俱说崩丧。若地动时或有霹雳惊怖一切。或有所说二三大恶。夜中或现白虹。若于白月时现白色乌。或见怪异飞禽。及不吉时节现飞禽怪异。彼之所在有大怖畏。复有二足四足无足多足。飞禽傍生之类而为怪者。令人大怖必有大祸。如是众多无数怪异。所现之时起诸灾难。所有如是善恶祯祥感应之事。无不皆因众生过去之时。所作所修之业。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十四

猜你喜欢
  卷一·佚名
  缁门警训卷第四·如卺
  卷五百六十四·佚名
  卷第八十三·李通玄
  论宋明儒学·太虚
  弘戒法仪序·法藏
  佛般泥洹品第五·佚名
  松隱唯菴然和尚語錄卷之二·德然
  佛说华积陀罗尼神咒经·佚名
  卷第十二(出家菩萨僧部第一)·宝唱
  [第四品]界双论·佚名
  宗镜录卷第十一·延寿
  佛教会是本佛教之慈悲心和智慧心所组成的·太虚
  妙臂菩萨所问经卷第二·佚名
  阿毗达磨界身足论 卷下·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寇准·唐圭璋

      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省)人。生于建隆二年(961)。登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除巴东令。淳化五年,参知政事。真宗朝,累官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尚书右仆射、集贤殿大学士,封莱国公。乾兴初,为丁谓所构,贬雷州司户,徙衡州司马。天

  • 卷八百三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三十六贯休春自来自去动洪鑪无象无私无处无回鴈不多消气力染花应最费工夫溟蒙便恨豪家惜浓暖深为政笔驱莫讶相逢只添睡伊余心不在荣枯闻迎真身四海无波八表臣恭闻今岁礼真身七重鏁未开金

  • ●崇禎長編卷之六十三·汪楫

      崇禎五年九月   ○崇禎五年九月   五年壬申九月丙申朔湖廣道御史姜思睿以廵滇辭闕蒿目時艱上言今天下東兵馳突於關寧西寇蹂躪於秦晉山東之叛將孔棘河南之礦賊公行江西有劇盜之虞滇黔有苗蠻之擾泰郵結營以待

  • 第四十六回 却隆恩张果老归山 开盛宴江梅妃献技·蔡东藩

      却说李林甫连结武惠妃,谮死太子瑛及瑶琚二王,遂谋立寿王瑁为太子。林甫一再劝立寿王,玄宗意尚未决,看官道是何因?原来玄宗本非昏主,不过为色所迷,内惑宠妃,外信奸相,凭着一时怒气,竟将三子同时赐死,究竟父子骨肉,天性相关,事

  • 元史续编卷十四·胡粹中

    【辛夘】十一年春正月命江浙左丞博啰特穆尔讨方国珍○丁夘星陨兰阳○以工部尚书成遵为河间盐运使【遵与大司农圗噜行视河议其疏塞之方自济濮曹郓汴梁大名行数千里掘井以量地之髙下测岸以究水之浅深考古博今以谓河之故

  • 卷二十·陈均

    <史部,编年类,九朝编年备要钦定四库全书九朝编年备要巻二十   宋 陈均 撰神宗皇帝【起乙夘熈寜八年止庚申元丰二年】乙夘熈寜八年春正月京东分东西路雨木冰治防狱改窜郑侠初议保甲养马如周

  • 诸葛忠武书卷八·杨时伟

    (明)杨时伟 编○法检时伟按原集法检不言所用而全书以属刑罚要为近之然但纪裁下不及自检有如敕羣下以勤攻冀直言之违覆曰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请自贬三等以督丧师之咎即谓法检不専驭下亦可矣至若郭冲记事尤闗政体故特采

  • 志卷第五 高丽史五十一·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历二。授时历经上。○大元至元十八年岁次辛巳为元。[上考往古下验将来皆距立元为 周岁消长百年各一其诸应等数随时推测不用为元。]步气

  • 卷二十三·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国朝宫史卷二十三书籍二圣训太祖高皇帝圣训一部康熙十年四月圣祖仁皇帝命儒臣恭辑二十一年十月命重修分类二十有六曰敬天曰圣孝曰神武曰智略曰寛仁曰论治道曰训诸王曰训羣臣曰经国曰任大臣曰用人曰求直言

  • 卷二百七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七十舆地考【二】直隶省保定府在京师西南三百五十里东西距二百七十里南北距四百九十里东至河间府任邱县界一百十里西至定州曲阳县界一百六十里南至冀州新河县界三百里北至顺天府房山县

  • 第一卦 乾 乾为天 乾上乾下·佚名

    乾:元,亨,利,贞。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再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

  • 第十二章·王夫之

    一愚不肖之与知与能,圣人之不知不能,天地之有憾,皆就君子之道而言。语大、语小,则天下固然之道,而非君子之所已修者也。本文用&ldquo;故君子&rdquo;三字作廉隅,章句以&ldquo;君子之道&rdquo;冠于节首,俱是吃紧节目,不可略过。

  • 心理的调整·梁漱溟

    大家来到此地,都抱有求学研究之志,但我恳切的告诉大家说:单是求知识,没有用处,除非赶紧注意自己的缺欠,调理自己才行。要回头看自己,从自己的心思心情上求其健全,这才算是真学问,在这里能有一点,才算是真进步。人类所以超过其他

  • 卷三十七·佚名

    △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五迦叶菩萨言:世尊,如佛所说众生佛性犹如虚空。云何名为如虚空耶。善男子,虚空性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佛性亦尔。善男子,虚空非过去。何以故无现在故。法若现在可过去。以无现在故无过去亦无现在。何

  •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三·欧阳竟无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三   云何緣.幾是緣.爲何義故觀緣耶。謂因故.等無間故.所緣故.增上故是緣義.一切是緣.   爲捨執著我爲因法故觀察緣。何等因緣.謂阿賴耶識及善

  • 佛说太子瑞应本起经卷上·佚名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佛言。吾自念宿命。无数劫时。本为凡夫。初求佛道已来。精神受形。周遍五道。一身死坏。复受一身。生死无量。譬喻尽天下草木。斩以为筹。计吾故身。不能数矣。  夫极天地之始终。谓之一劫。

  • 僧宝正续传卷第二·祖琇

    隆兴府沙门 祖琇 撰宝峰准禅师禅师讳文准。兴元府唐固梁氏子。生始幼见佛像輙笑。童牙不喜闻酒胾。金仙寺沙门虚普乞食至其家。师膺门酬酢。始老成。时年八岁。即辞父母。愿从普。归授以法华经。伊吾即上口。元丰僧

  • 陶庐杂录·法式善

    也称《陶庐杂咏》,六卷。清法式善撰。此书为读书笔记,不分门类。记述明、清两代典章制度、社会经济情况、图书目录和文献资料等。前四卷主要记述明清政治、经济情况,并考证掌故和文献。对清代前期人口、财赋、户部库藏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