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般泥洹品第五

尔时贤者舍利弗心念言:佛已说阿閦佛昔者行菩萨道时德号。复说佛刹之善快。亦复说诸弟子及诸菩萨所学成愿。佛当复说阿閦佛摩诃般泥洹时。有何感应。天中天。於是佛即知舍利弗心所念。便告舍利弗言:阿閦佛摩诃般泥洌是日一切三千大千世界诸郡国。变化作化人而说法。所可说者,如前所说法。时人民复行阿罗汉道不复上下。便令住阿罗汉道。阿閦佛般泥洹时。有菩萨摩诃萨。名众香手。当授是众香手菩萨决。号曰羞洹那洹波头摩(汉言金色莲华)。

如来无所著等正觉。复次舍利弗。其金色莲华佛之刹所有善快。亦当如阿閦佛刹之善快所有安谛。金色莲华佛所有众弟子。亦当如阿閦佛。复次舍利弗。阿閦佛摩诃般泥洹时。当大动摇皆悉遍三千大千世界。声上闻阿渐货罗天。乃复至闻阿迦尼吒天。阿閦佛般泥洹时当有是瑞应。

复次舍利弗。阿閦佛刹诸好药树木。皆曲向阿閦佛般泥洹所作礼。阿閦佛摩诃般泥洹时。诸天及人民持华香杂香捣香。供养散其身上。供养已,其诸天人民华香杂香捣香及馀宝。上至虚空四十里成圆华盖。阿閦佛摩诃般泥洹时。其三千大千世界。诸天龙鬼神揵陀罗阿须伦迦留罗真陀罗摩休勒。皆向阿閦佛摩诃般泥洹时。是人民及诸天以佛威神所致。悉见阿閦佛摩诃般泥洹时。复次舍利弗。阿閦佛摩诃般泥洹时。诸天及人民昼夜常愁忧言:阿閦佛般泥洹大疾。为己亡人民娱乐。不复得乐所欲。意愁忧言:阿閦佛般泥洹大疾亡失人民安隐。意愁忧言:亡天下眼。佛语舍利弗。若有菩萨摩诃萨於是世界若他方世界终亡。生阿閦佛刹者,甫当生者,其人皆为以受决。从一方复至一方。共等辈游行。若干百千等辈共游行。菩萨摩诃萨当见若干百千如来。当见无数佛当见无数萨芸若。若有菩萨摩诃萨於是世界若他方世界终亡。生阿閦佛刹者甫当生者,其人亦与众等俱游行。以佛威神所致萨芸若故。为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闻是阿閦佛德号法经。皆为离魔罗网。复次舍利弗。阿閦佛摩诃般泥洹时。至法行在者,诸菩萨摩诃萨生阿閦佛刹者,亦当与等辈游行。求索阿閦佛昔时愿。然後当生阿閦佛刹。菩萨摩诃萨。便当讽诵八百门。讽诵已,皆当讽诵诸法。便有上微妙阿閦佛刹。诸菩萨摩诃萨。得念行住八百门。我当生阿閦佛刹。亦当讽诵八百门。讽诵已,皆当复讽诵诸法见上妙句。如是谛受之。菩萨摩诃萨。阿閦佛现在及般泥洹时。说法等无异。佛刹等如来所示现。从阿惟越致。至成无上正真道最正觉。复次舍利弗。阿閦佛身中自出火。还烧身已便作金色。即碎若芥子。不复还复。讫已便自然生。譬如舍利弗。有树名坻弥罗。若发段段断已不复见。自然生。如是舍利弗。阿閦佛摩诃般泥洹时。身破碎不复见。还自然生。复次舍利弗。阿閦佛摩诃般泥洹时。其身骨坐处见自然。譬如有山碎破其山不复见。自然还其处。如是舍利弗阿閦佛摩诃般泥洹时。其骨自破碎其身骨不复见。还自然。时一切三千大千世界人民。皆供养其身。以七宝作塔。其三千大千世界。当以七宝塔及叶金色莲华而庄严。复次舍利弗。阿閦佛刹诸菩萨摩诃萨当作礼。有瑞应乃如是,自然诸宝於其处在前祝其有菩萨摩诃萨。往生阿閦佛刹者,甫当生者,当见佛意无乱。命过时一切诸天人当供养其身。诸天及人民。愿发起是供养其身。菩萨摩诃萨自以功德。稍於虚空疾行。都不复知其处。譬如舍利弗。持草木著火中熏烟而行。其烟上於虚空中。亦於虚空中而行。亦於虚空中都灭。不知所至处。其佛刹诸菩萨摩诃萨法身如是,复次舍利弗。阿閦佛刹菩萨摩诃萨。寿命尽临寿终时。见馀菩萨摩诃萨。他方世界坐佛树下时。是诸菩萨摩诃萨临寿终时瑞应。复见馀菩萨入母腹中。时亦复见馀菩萨摩诃萨从母右胁生出时行七步。时见在采女中相娱乐。时见馀菩萨摩诃萨出家学道。时见馀菩萨坐佛树下降伏魔得萨芸若慧。时见他方世界诸佛天中天转法轮。时佛言舍利弗。阿閦佛刹菩萨临寿终时。以是比有自然瑞应。复次舍利弗。阿閦佛摩诃般泥洹时。佛所说法。当住至若干百千劫。贤者舍利弗问佛言:天中天。以何等数佛所说法。住至百千劫。佛告舍利弗言:二十小劫为一劫。是为数佛所说法住百千劫。复次舍利弗。其法灭尽时。一切三千大千世界。当大照明。其地当大动。其法不是憋魔及魔天之所灭。亦不是天中天弟子所灭。诸比丘稍乐寂往还是。稍寂共往还已,俱行不复大听闻法。不听闻已,亦不大承用。复不得大精进。法师比丘。於法教亦寂说法少。以是故法稍灭荆稍稍不见。尔时贤者舍利弗问佛言:云何天中天。菩萨摩诃萨用何等德行故。得生阿閦佛刹。佛告舍利弗。是菩萨摩诃萨。当学阿閦佛昔求菩萨道时行。当发如是意愿。令我生阿閦佛刹。菩萨摩诃萨用是行故得生彼佛刹。复次舍利弗。菩萨行布施度无极。积累德本。持愿无上正真道。得在阿閦佛边。菩萨摩诃萨用是行故得生彼佛刹菩萨行诫度无极。持愿无上正真道。得在阿閦佛边。菩萨摩诃萨用是行故得生彼佛刹。菩萨行忍辱度无极。持愿无上正真道。得在阿閦佛边。菩萨摩诃萨用是行故得生彼佛刹。菩萨行精进度无极。持愿无上正真道。得在阿閦佛边。菩萨摩诃萨用是行故得生阿閦佛刹。菩萨行一心度无极。持愿无上正真道。得在阿閦佛边。菩萨摩诃萨用是行故得生彼佛刹。菩萨行智慧度无极。持愿无上正真道。得在阿閦佛边。菩萨摩诃萨用是故得生彼佛刹。

复次舍利弗。诃閦佛光明。皆炎照三千大千世界。我当愿见是。见已令我成无上正真道最正觉。当复自炎照其佛刹。菩萨摩诃萨用是行故得生阿閦佛刹。我当见阿閦佛刹。无央数不可计诸弟子见已,我亦当作如是行。令我成无上正真道最正觉时。使有无央数诸弟子。菩萨摩诃萨用是行故得生阿閦佛刹。阿閦佛刹。有若干百菩萨。若干千菩萨若干百千菩萨。我当见是诸尊菩萨。寂寞观行。我当学之。当於处处晓了知之。我当与同学等无差特。当与是一等类俱在一处。欲具大慈大悲用佛故沙门义故。无辟支佛义。无有弟子之行。无有弟子意。无有缘一觉意。谛住於空。无有恶道法。於诸佛名等。诸如来名等。萨芸若名等。於诸法名等。於众僧名等。常念诸名等。如诸菩萨摩诃萨。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名得生阿閦佛刹。何况合会诸度无极善本。持愿阿閦佛刹。合会众善本已,便成无上正真道最正觉。何况合会诸度无极众善本。便得生阿閦佛刹。菩萨摩诃萨用是行故得生阿閦佛刹。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生阿閦佛刹者,当念东方不可计诸佛天中天。善法品等因缘。诸佛天中天所可说法。念其无有等者,令我成无上正真道最正觉。当复说法如是,如诸佛天中天。念其众弟子因缘等。我何时成无上正真道最正觉。亦当有无央数不可计诸弟子众。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当念三事。当晓了念是三大事。若善男子善女人。以念是三大事合会德本。为一切众生作迹念持愿。作无上正真道。用一切众生故愿三事。善男子善女人。菩萨摩诃萨。愿无上正真道。不可限一切众生。若有人来。以器欲限取虚空。来已谓言:善男子持善本。与我共分之。佛言舍利弗。若使善本有色者,一切众生。便可以器满限取虚空。不可竟是善本以器龋如是舍利弗。愿善本於无上正真道。是亦不可以器龋如是谓为萨芸若善本。若有念三事善本。便转得三宝。若有菩萨摩诃萨念是三事善本愿。皆见善法。菩萨行三事善本愿。降伏众魔及官属。所向欲念生何佛刹。即得生其佛刹。南方西方北方上方下方亦如是,四维亦如是,若有菩萨摩诃萨。念是三事善本积累。以持作劝助。劝助已持愿向阿閦佛刹。其人即得生其佛刹。

佛告舍利弗。若干百佛刹。若干千佛刹。若干百千佛刹。如是佛刹之善快。诸佛刹之善快空耳。阿閦佛刹亦如是,我当见其佛刹之善快。见是以我亦当龋如是比佛刹之善快。当劝助若干百菩萨。若干千菩萨。若干百千菩萨为现正。令欢喜踊跃上及阿閦世尊等。菩萨摩诃萨用是行故得生阿閦佛刹。若有菩萨摩诃萨。专发是意向阿閦佛。若使不行者如是为欺。专发是意便得生阿閦佛刹。譬如有城中无市无有园浴池及万物。亦无有象马。亦无有往来中者,云何舍利弗。其城宁有疆王在其中止不。是城德为最下。如是为快不。彊王在大城。其城有善德万物。如是城为最上也。如是舍利弗。於是我三千大千世界佛刹力之善快。如我佛刹为下耳。是不为上好也。是间我佛刹所有之善快。如是舍利弗。若菩萨欲净其佛刹之善快者,欲取者,当如是清净取之。如阿閦佛昔行菩萨道时。所取清净佛刹之善快。复次舍利弗。於是成无上正真道最正觉。令人民在须陀洹道。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道。复教令在辟支佛道。我所教授诸弟子。及馀弟子皆共合会。当令在阿閦佛刹诸弟子众边。百倍千倍万倍亿百千倍。巨亿万倍不与等。但说解脱者无有异。我诸弟子。及弥勒佛所有诸弟子。及复馀弟子皆复共合会。当令在阿閦佛刹诸弟子众边。是亦百倍千倍万倍。亿万倍不与等。所以者何。阿閦佛一一说法时。人民得道者不可复计。佛言舍利弗置我诸弟子。复置弥勒佛诸弟子。於陂陀劫中。诸佛天中天所有诸弟子。及馀得道弟子。复共合会。当令在阿閦佛刹诸弟子众边。百倍千倍万倍亿万倍巨亿万倍不与等。但说解脱者无异人尔时贤者舍利弗白佛言:如天中天所说,如我所知。当观其佛刹为阿罗汉刹不为凡夫之刹也。所以者何。彼阿罗汉甚众多。佛言:如是舍利弗。彼刹阿罗汉生死已尽者甚众多。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星宿不可计亦不可知多少。阿閦佛一一说法时。得阿罗汉者不可计。如是舍利弗。一一聚会时。不可计无央数人得诃罗汉道。三千大千世界中星宿可知数。阿閦佛刹是诸天人民。以天眼见光明。用积累德本。阿閦佛刹三千大千世界。是诸人民善男子善女人。昼夜往至阿閦佛所。若有闻是德号法经。闻已即受持讽诵者,舍利弗。是善男子善女人。前世为皆已闻见阿閦佛昔求菩萨道时。所以者何。若有闻是德号法经。即有信者,是阿閦佛德号法经。十方等世界佛刹求菩萨道。及求弟子道之人。悉受讽诵持说之。他方佛刹诸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住及馀菩萨。亦说阿閦佛所结愿。及生阿閦佛刹者,甫当生者,东方亦如是,南方西方北方上方下方等十方亦如是,一切诸佛刹求菩萨道人。皆受是德号法经。讽诵持说之。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祝复有成无上正真道最正觉。及馀菩萨亦如是说阿閦佛所结愿及生其佛刹者甫当生者,如是舍利弗。阿閦佛阿比罗提世界祝炎照十方等诸求菩萨道之人。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讽诵阿閦佛德号法经。闻已即持讽诵愿生阿閦佛刹者,临寿终时。阿閦佛即念其人。所以者何。傥憋魔得其便即转所愿如来故念之。其善男子善女人不复转会。当得所愿及无上正真道。若有他异因缘。无能尧害者,如是火刀毒水是亦不行。若复有挝捶者是亦不向。亦不畏人非人。其人如是等见护。便生阿閦佛刹。

佛言:譬如舍利弗。日宫殿远住遥炎照天下人。如是阿閦佛远祝炎照他方世界诸住菩萨摩诃萨。譬如得天眼比丘远住遥见色之光。如是舍利弗。阿閦佛远住遥见他方世界诸住菩萨摩诃萨。见其颜色形类。譬如神通比丘远住知他人意所念。如是舍利弗。阿閦佛远住遥知他方世界诸住菩萨摩诃萨意。譬如神通比丘远住遥以天耳闻声。如是舍利弗。阿閦佛远住遥闻他方世界诸菩萨摩诃萨语。及生其刹者,是善男子善女人阿閦佛知其名字及种姓。若有受是德号法经讽诵持者,舍利弗。是人为见阿閦佛。当知是人临寿终时。阿閦佛即为其人。贤者舍利弗白佛言难及天中天。诸佛世尊,谛嘱累诸菩萨摩诃萨。佛言如是,舍利弗。诸佛天中天。谛嘱累诸菩萨摩诃萨。所以者何。菩萨谛受嘱累者,便为谛受一切众生已,譬如转轮王。若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十第二十不可计诸仓。中有稻米大麦小麦及种种穀。穀贵时便出令穀贱。如是舍利弗。菩萨如来记竟。菩萨摩诃萨未成最正觉时。譬如穀贵。已成无上正真道最正觉。便安隐说法如穀贱。是故诸佛天中天。谛嘱累诸菩萨摩诃萨。佛言:舍利弗。若有菩萨摩诃萨。闻是阿閦佛德号法经。闻已即受讽诵持。虽不愿生阿閦佛刹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为比阿惟越致。若有菩萨摩诃萨。受是阿閦佛德号法经。持已受讽诵。为若干百人若干亿百千那术人解说之。当令若干亿那术百千人积累德本。是人如所积德本。其菩萨是德本不可计。是菩萨摩诃萨德本众多。已便坐无上正真道。佛言:舍利弗。若有菩萨摩诃萨。欲疾成无上正真道最正觉者,当受是德号法经。当持讽诵。受持讽诵已,为若干百若干千若干百千人解说之。便念如所说事。即得大智慧。其罪即毕。以得是大智慧。其罪毕已,其人自以功德。便尽生死之道。佛告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求弟子道者,闻是阿閦佛德号法经。便当受持当讽诵。受持讽诵已,为若干百人若干千人若干百千人解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是法经。自以功德即自取阿罗汉证。佛言: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专持说是德号法经。是人如是便舍等正觉。自以功德取阿罗汉证。佛语舍利弗。是阿閦佛德号法经。终不至痴人手中。当至黠人手中。佛言:舍利弗。是善男子善女人。是德号法经至其手中者,为见如来已,譬如舍利弗种种诸宝其价甚重。从大海采来者,云何舍利弗。从大海采种种宝当先至谁手中。舍利弗言:天中天。当先至国王若太子左右手中。佛言:如是舍利弗。是阿閦佛德号法经。当先至菩萨手中及阿惟越致。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闻是阿閦佛德号法经。便受持讽诵。讽诵已,即当专成无上正真道最正觉。贤者舍利弗白佛言:是阿閦佛德号法经。薄德之人终不得闻受持讽诵。所以者何。天中天。不能得阿惟越致故。

佛告贤者舍利弗。审如是,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持金银满是天下。以布施愿言我持是使闻阿閦佛德号法经。薄德之人终不得闻是经。亦不得受持讽诵。菩萨摩诃萨闻阿閦佛德号法经者,为成阿惟越致行。闻已受持讽诵。是故专得无上正真道行。佛语舍利弗。二生补处。三生补处等正觉。求弟子道人所不能及。若有闻阿閦佛德号法经受持讽诵。为若干百人若干千人若干百千人说之。譬如舍利弗转轮王以福德自然生七宝。如是舍利弗。阿閦佛昔愿所致。我为说是德号法经若有菩萨摩诃萨说是德号法经。若复有菩萨摩诃萨闻是经。甫当闻者亦福德所致。佛语舍利弗。阿閦佛德号法经。於是陂陀劫中所有诸佛天中天皆当说是经。如是令无缺减安谛。亦如我所说,若有菩萨摩诃萨。欲疾成无上正真道最正觉者,当受是阿閦佛德号法经。当持讽诵说之。当令广普。若是德号法经在郡国县邑。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讽诵。其菩萨摩诃萨。有是经为护郡国县邑。其有受是德号法经。当持讽诵。复出家学道离罪。菩萨摩诃萨。当令居家学道者知之。所以者何。善男子善女人。党不能究竟是德号法经。佛语舍利弗。若远郡国县邑有行是经菩萨摩诃萨。当往至彼。当受是经讽诵持说。善男子善女人虽不讽诵。但有是经卷当说供养之。若不得经卷者便当写之。若使其人不与是经卷持归写者,菩萨便就其家写之。若使善男子善女人言:自饿写者自饿写之。若言经行写当经行写之。若言住写当住写之。若言坐写当坐写之。

猜你喜欢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九·欧阳竟无
  卷四百一十一·佚名
  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 第二卷·佚名
  国学钩玄叙·太虚
  卷第十三·佚名
  绍兴朝旨改正僧道班文字一集·赞宁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九·玄奘
  卷二百七十八·佚名
  覆万梁居士书·太虚
  ●续清凉传卷下·张商英
  大乘庄严经论 第二卷·无著
  五 集·佚名
  百论序疏·吉藏
  大云经请雨品第六十四·佚名
  卷之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百六十三·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六十三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九十七 林廷? 题桐乡令张文仪甘棠卷 我昔守东吴君时宰桐乡清风逼邻壤制锦夸循良三载如一日百里弘春阳徵书飞彩凤引鹤辞

  • 秦序·黄以周

      李文简《续通鉴长编》,今《四库》所辑本有五百二十卷之多。然英宗、神宗、哲宗三朝事额多放失,而徽、钦两朝则尽阙如,恐《永乐大典》外,无书可资补辑。惟杨仲良《纪事本末》一书,悉录李氏原文,而存十之二三。惜此书宋椠

  • 國朝獻徵錄卷之二十五·焦竑

      吏部二(尚書二)   ◆尚書二   光祿大夫柱國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白 巖喬公宇行狀(陳璘)   叢說   資政大夫吏部尚書偲菴楊公旦傳(江汝璧)   光祿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吏部尚書贈少傅 廖公紀墓誌銘(李時)   吏

  • 例义·王懋竑

    自昔辑朱子年谱为门人果斋李氏其元本今不可得见而行世者明李古冲本多窜易果斋之旧近有洪去芜本收载较繁増损未当又新闽本尤疎畧先生大抵据李洪两本严审而慎采之恐览者无以悉其源流前后乃取魏鹤山序果斋元本者冠于首以

  • 卷之一百三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第九二案由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十八日一一三○一案由·佚名

    淡水厅奉巡抚杨牌行:查厅蠹庄德等拘禁酷勒差礼一件厅蠹迭刑等事。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十八日奉署抚部院杨牌行,查淡水厅民陈喜呈控厅蠹庄德等,诬禀伊兄陈谅等采买,拘禁酷勒差礼一案。印 淡水厅骑缝印

  • 附录·沈有容

    奠章一何乔远维崇祯二年三月丁巳朔,越望日辛未,通家弟何乔远谨以香帛寄祭于大总兵宁海沈兄之灵曰:呜呼!万历之岁,予谪家居;入视瓶缶,靡斗靡储。兄俯而顾,太息踌躇。时兄守帅,来镇扶胥;先后处分,继廪拓庐;予始晏然,安意读书。及列朝

  • 卷六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六十三乐略【二】祀飨正声【臣】等谨按郑樵於祀飨正声自汉郊祀十九章东都五诗外仅列梁之十二雅唐之十二和然犹谓其雅颂不分神人互用後若汉之十二成周之十二顺宋之十二安金之十二宁皆依仿梁制而

  • 左传折诸卷十三·张尚瑗

    <经部,春秋类,三传折诸__左传折诸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折诸卷十三 兴国县知县张尚瑗 撰成公穆姜出于房元女之贵待傅之贞宋伯姬之在春秋贤女首称也穆姜为之母拜韩奕则嫺于诗筮艮之随则精于易亦贤女之不可及者矣然妇人而

  • 定公·定公三年·左丘明

    【经】三年春王正月,公如晋,至河,乃复。二月辛卯,邾子穿卒。夏四月。秋,葬邾庄公。冬,仲孙何忌及邾子盟于拔。【传】三年春二月辛卯,邾子在门台,临廷。阍以瓶水沃廷。邾子望见之,怒。阍曰:「夷射姑旋焉。」命执之,弗得,滋怒。自投

  • 复古第六·桓宽

    【题解】本篇以&ldquo;复古&rdquo;为标题,揭示了这次论战的实质是复古与反复古的斗争。贤良、文学提倡恢复古道,目的是要求&ldquo;公卿&rdquo;们&ldquo;辅明主以仁义&rdquo;,而诋毁&ldquo;盐、铁令品&rdquo;,维持民间得擅

  •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前高僧传音下卷  从第七尽十四。  高僧传第七卷  忘筌(上网方反下七宣反考声云筌取鱼竹笼也从竹全声庄子曰得鱼忘筌也)。  [仁-二+(穩-禾)]几(殷靳反桂苑珠丛云[仁-二+(穩-禾)]凭也从

  • 卷第四·道忞

    禅灯世谱卷第四 南岳下临济宗黄龙法派世系图 (十二世)黄龙慧南(卍进本十二世为八世。已下递次准之) 信州章氏子。嗣石霜圆。宋仁宗熙宁二年己酉三月十七日示寂。谥普觉。 (十三世)晦堂祖心 南雄邬氏子。哲宗元符三年

  • 续纂淮关统志·佚名

    十四卷。清元成纂修。元成,曾督理淮宿海三关税务。是书首列原序十一篇、图考七幅。卷一为纶音,附以仪注,卷二曰建置,卷三曰川原,卷四曰乡镇,卷五曰关口,卷六曰今甲、卷七曰则例,卷八曰题名,卷九曰公署,卷十曰经费,卷十一文告,卷十

  • 闽中理学渊源考·李清馥

    九十二卷。清李清馥撰。《闽中理学渊源考》即记述从杨时至明末闽中理学的发展情况及代表人物。书名原为《闽中师友渊源考》,序文、凡列皆称旧名。体例先分别流派,凡某派传几人,某人为某派,一一考寻,如昭穆谱谍。其中家学相

  • 家塾教学法·唐彪

    《家塾教学法》是我国教育史上首部以“教学法”命名的理论著作。清代教育家唐彪博采众多书法家和文字学家的精辟言论,融入自己的实践经验,介绍了阅读方法和技巧,给出了具体的写作指导,诸多语文教学理论至今仍然值得借鉴。

  • 画图缘小传·天花藏主人

    清代白话章回小说。4卷16回。无名氏撰;题“步月主人”。今大连图书馆藏有旧刊本,书题为《新镌评点画图缘小传》,卷首有署“天花藏主人题于素政堂”的序。此本当是原刊本。又有益智堂刊本,是据前者修改而成。作品讲述:两广

  • 牛郎织女传·朱名世

    全名《新刻全像牛郎织女传》。白话小说。明朱名世编。四卷不分回。描述牛郎织女的故事。小说据民间传说繁衍而成。叙金童与天孙织女互相爱慕。玉帝得知要斩金童,太上老君保奏金童下凡,托生到牛员外家为次子,名牛金郎。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