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诸葛忠武书卷八

(明)杨时伟 编

○法检

时伟按原集法检不言所用而全书以属刑罚要为近之然但纪裁下不及自检有如敕羣下以勤攻冀直言之违覆曰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请自贬三等以督丧师之咎即谓法检不専驭下亦可矣至若郭冲记事尤闗政体故特采焉冠之篇端

郭冲五事其一曰诸葛亮治蜀颇尚严峻法正谓亮曰昔髙祖入闗约法三章秦民知徳今君假借威力跨据一州初有其国未垂惠抚且客主之义宜相降下愿缓刑弛禁以慰其望亮曰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以无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髙祖因之可以宏济刘璋闇弱自焉以来有累世之恩徳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専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着矣

初丞相亮时有言公惜赦者亮答曰治世以大徳不以小惠故匡衡呉汉不愿为赦先帝亦言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间每见启告治乱之道备矣曽不语赦也若景升季玉父子岁岁赦宥何益于治故亮时军旅屡兴赦不妄下也

前出师表云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徳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諌之路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又云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効不効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徳之言责攸之袆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

街亭之败亮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属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箕谷不戒之失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闇春秋责帅臣责是当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于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或劝亮更发兵者亮曰大军在祁山箕谷皆多于贼而不能破贼为贼所破者则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今欲减兵省将明罚思过校变通之道于将来若不能然者虽兵多何益自今以后诸有忠虑于国但勤攻吾之阙则事可定贼可死功可蹻足而待矣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天下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

教与羣下曰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逺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违覆而得中犹弃敝蹻而获珠玉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元直处兹不惑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茍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又曰昔初交州平屡闻得失后交元直勤见启诲前参军于幼宰每言则尽后从事于伟度数有諌止虽姿性鄙暗不能悉纳然与此四子终始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也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时伟按以上六则或斟酌时宜或纠绳宫府不交相劘切即自勘影衾法检之途于斯为广矣千古圣贤豪杰亦复谁能踰此岂惟检物为然哉

刘封者本罗侯寇氏之子先主至荆州以未有继嗣养封为子有武艺气力过人将兵西上所在战克自闗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发兵自助封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先主恨之又与孟达忿争夺达鼔吹达既惧罪又忿恚封遂发表辞先主率所领降魏魏遣达袭封封破走还成都先主责封之侵陵达又不捄羽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

彭羕字永年为治中从事羕起徒步一朝处州人之上形色嚣然自矜得遇诸葛亮虽外接待羕而内不能善屡密言羕心大志广难可保安先主既敬信亮加察羕行事意以稍疎左迁羕为江阳太守

羕闻当逺出私情不悦往诣马超超问羕曰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谓卿当与孔明孝直诸人齐足并驱寜当外授小郡失人本望乎羕曰老革荒悖可复道邪又谓超曰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超羇旅归国常懐危惧闻羕言大惊黙然不答羕退具表羕辞于是收羕付有司羕于狱中与诸葛书曰仆昔有事于诸侯以为曹操暴虐孙权无道振威闇弱其唯主公有霸王之器会公来西仆因法孝直自衒鬻龎统斟酌其间遂得诣公于葭萌指掌而谭论治世之务讲霸王之义建取益州之策公亦宿虑明定即相然赞得遭风云激矢之中求君得君志行名显分子之厚谁复过此羕一朝狂悖自求葅醢为不忠不义之鬼乎先民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喉愚夫不为也况仆颇别菽麦者哉所以有怨望意者茍以为首兴事业而有投江阳之论颇以被酒侻失老语主公实未老也且夫立业岂在老少西伯九十寜有衰志负我慈父罪有百死至于内外之言欲使孟起立功北州戮力主公共讨曹操耳寜敢有他志耶孟起说之是也但不分别其间痛人心耳足下当世伊吕也宜善与主公计事济其大猷天眀地察神祇有灵复何言哉贵使足下明仆本心耳行矣努力自爱自爱羕竟诛死

廖立字公渊立本意自谓才名宜为诸葛亮之贰而更游散在李严等下常懐怏怏亮表立曰长水校尉廖立坐自贵大臧否羣士公言国家不任贤达而任俗吏又言万人率者皆小子也诽谤先帝疵毁众臣人有言国家兵众简练部伍分明者立举头视屋愤咤作色曰何足言凡如是者不可胜数羊之乱羣犹能为害况立托在大位中人以下识真伪耶于是废立为民徙汶山郡立躬率妻子耕殖自守闻诸葛亮卒埀泣叹曰吾终为左袵矣

亮集有亮表曰立奉先帝无忠孝之心守长沙则开门就敌领巴郡则有闇昧阘葺其事随大将军则诽谤讥诃侍梓宫则挟刃断人头于梓宫之侧陛下即位之后普増职号立随比为将军面语臣曰我何宜在诸将军中不表我为卿上当在五校臣答将军者随大比耳至于卿者正方亦未为卿也且宜处五校自是之后怏怏懐恨诏曰三苗乱政有虞流宥廖立狂惑朕不忍刑亟徙不毛之地

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亮深加器异以谡为参军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呉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与魏将张合战于街亭为合所破士卒离散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

弇州续稿书马谡传后云考向朗传朗素与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然则谡且逃矣不即归死司败捕而后得之不诛何待

时伟按冏伯云谡有死罪二安得而不诛乃知家庭绪论有自来矣失不称引者当亦不少

李平传建兴九年春亮军祁山平催督运事值天霖雨运粮不继平遣参军狐忠督军成藩谕指呼亮亮承以退军平闻军退乃更阳惊说军粮饶足何以便归欲以解巳不办之责显亮不进之愆也又表后主说军伪退欲以诱贼亮具出其前后手笔书疏本末违错章灼平辞穷情竭首谢罪负于是亮表平曰自先帝崩后平所在治家尚为小惠安身求名无忧国之事臣当北出欲得平兵以镇汉中平穷难纵横无有来意而求以五郡为巴州刺史去年臣欲西征欲令平主督汉中平说司马懿等开府辟召臣知平鄙情欲因行之际偪臣取利也是以表平子丰督主江州隆崇其遇以取一时之务平至之日都委诸事羣臣上下皆怪臣待平之厚也正以大事未定汉室倾危伐平之短莫若裦之然谓平情在于荣利而巳不意平心颠倒乃尔若事稽留将致祸败是臣不敏言多増咎十二年平闻亮卒发病死平常冀亮当自补复策后人不能故以激愤也

亮集有严与亮书劝亮宜受九锡进爵称王亮答书曰吾与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复相解足下方诲以光国戒之勿拘之道是以未得黙巳吾本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今讨贼未效知巳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其义也若灭魏斩叡帝还故居与诸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

亮公文上尚书曰平为大臣受恩过量不思忠报横造无端迷罔上下自度奸露嫌心遂生闻军临至西向托疾还沮漳军临至沮复还江阳平参军狐忠勤劝乃止今簒贼未灭社稷多难国事惟和可以克捷不可苞含以危大业辄表解平任削其爵土

来敏字敬达来歙之后也为虎贲中郎将丞相亮住汉中请为军祭酒辅军将军坐事去职

亮集有教曰将军来敏对上官显言新人有何功徳而夺我荣资与之耶诸人共憎我何故如是敏年老狂悖生此怨言昔成都初定议者以为来敏乱羣先帝以新定之际故遂含容无所礼用后刘子初选以为太子家令先帝不悦而不忍拒也后主即位吾闇于知人遂复擢为将军祭酒违议者之审见背先帝所疏外自谓能以敦厉薄俗帅之以义今既不能表退职使闭门思愆

与孟达书曰适与李鸿会于汉阳承知消息慨然永叹以存足下平素之志岂徒空托名荣贵为华离乎呜呼孟子斯实刘封侵陵足下以伤先主待士之义又鸿道王冲造作虚语云足下量度吾心不受冲说寻表明之言追平生之好依依东望故遣有书

费诗传降人李鸿来诣亮曰间过孟达许适见王冲从南来言往者达之去就明公切齿欲诛达妻子赖先主不听耳达曰诸葛亮见顾有本末终不尔也尽不信冲言委仰眀公无复巳巳亮曰还都当有书与子度相闻诗进曰孟达小子昔事振威不忠后又背叛先主反复之人何足与书耶亮黙然不答亮欲诱达以为外援竟与达书时伟按反复如达虽侯之调御所不及也故附之法检以存侯赤牍云

诸葛忠武书卷八

猜你喜欢
  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七十二·赵尔巽
  自叙第三十六·浦起龙
  卷第八十·胡三省
  卷之一百三十一·佚名
  ◎依然歌舞升平·李定夷
  第一一九札光绪七年九月廿九日一一三一○-一·佚名
  卷五十六·鄂尔泰
  南唐书卷十八·马令
  卷三十一刑法志五·黄遵宪
  ·又·丁曰健
  蔡凝传·姚思廉
  韩子熙传·李延寿
  评《清史稿·邦交志》*·蒋廷黻
  卷42·陈邦瞻
  原序·郭良翰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提要·吴沆

      《环溪诗话》一卷,不著撰人名氏。皆品评吴沆之诗,及述沆论诗之语。卷首称沆为先环溪,又注其下曰:“此集非门人所编,只称先生为环溪,盖其後人所追记。”赵与峕《宾退录》称为吴德远《环溪诗话》,似乎沆所自著者

  •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徐志摩

    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她的温存,我的迷醉。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的光

  • 游戏之祸·闻一多

    我酌上蜜酒,烧起沉檀, 游戏着膜拜你: 沉檀烧地太狂了, 我忙着拿蜜酒来浇他; 谁知越浇越烈, 竟惹了焚身之祸呢!

  • 卷九百·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九百吕岩【三十首】梧桐影落日斜秋风冷今夜故人来不来教人立尽梧桐影忆江南淮南法秋石最堪夸位应乾坤白露节象移寅卯紫河车子午结朝霞王阳术得秘是黄牙万蘂初生将此类黄锺应律始归家十月定君

  • 卷三百五十九·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三百五十九刘禹锡送春词昨来楼上迎春处今日登楼又送归兰蕊残妆含露泣柳条长袖【一作袂】向风挥佳人对镜容顔改楚客临江心事违万古至今同此恨无如一醉尽忘机送李尚书

  • 赵秉文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赵秉文(1159-1232)字周臣,号闲闲,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大定二十五年(1185)进士。 明昌中,应奉翰林文字,累官至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封天水郡侯。开兴元年卒,年七十四。《金史》卷一一○有传。诗、文、书、画皆

  • 卷之三百八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今言序·郑晓

    文獻不足,杞、宋無徵;方策尚存,文、武未墜,蓋通今學古非兩事也。洛陽少年通達國體,嘗曰:「不習為吏,視已成事。」予有取焉。述今言三百四十四條,藏之故篋中。項甥子長進士錄而觀之曰:「周官師典常,漢史述故事。盍與古言並梓之?」

  • 晋纪十四 中宗元皇帝下永昌元年(壬午、322)·司马光

    晋纪十四 晋元帝永昌元年(壬午,公元322年) [1]春,正月,郭璞复上疏,请因皇孙生,下赦令,帝从之。乙卯,大赦,改元。 [1]春季,正月,郭璞再次上疏,请求以元帝皇孙司马衍出世为契机,颁布赦免令,元帝允准。乙卯(初一),大赦天下罪犯,改年号为永昌

  • 汉儒愤攻伪经考第七·康有为

    伪经焜焜,烁耀施行,凡二千年。积非成是,戴而奉之,胡帝胡天。或疑或难,甲胄扞御,不可干焉。请按厥朔,歆伪突出,诸儒哗然。博士不对,龚胜自免,师丹怒旃。尚有岳岳上书,请诛歆者,公孙、升、硕、育、休。建武之后,桓、灵之前,众儒咸讪,虽

  • 卷三十·鄂尔泰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周官义疏卷三十夏官司马第四之三司勲掌六乡赏地之灋以等其功正义郑氏康成曰赏地赏田也在远郊之内属六乡焉【贾疏载师职以牛田赏田任远郊之地远郊内置六乡】等犹差也以功大小爲差王功曰勲国功曰功民功

  • 谈习气·梁漱溟

    我常说;&ldquo;一切罪恶过错皆由懈惰中来&rdquo;,实是如此。精神不振,真是最不[得]了的事。最让人精神不振者,就是习气。凡自己心里不通畅,都是自找,而非由于外铄。心小气狭都是习气,也就是在里边有私意。人人都有要好的心;但终

  • 虚舟和尚语录序·虚舟普度

    沩山谓仰山云只贵子见地不贵子行履夫小释迦惧遇风而止之识不难转身以续临济正宗其操心立行为何如耶而沩山若犹有未足者则行履亦岂易言哉。虚舟法兄和尚华门胄子弃富贵而趣寂寞遍参尊宿辞雪窦而嗣径山参幸与 师为同门

  • 佛说千佛因缘经·佚名

    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五千人俱。其名曰尊者阿若憍陈如。尊者优楼频蠡迦叶。尊者伽耶迦叶。尊者那提迦叶。尊者摩诃迦叶。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栴

  •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行阴十魔·印光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销灭,寤(w&ugrave;睡醒)寐(m&egrave;i睡着)恒一,觉(本觉)明(妙明真心)虚静,犹如晴空,无复粗重前尘影事[1]。观诸世间,大地山河,如镜鉴明,来无所粘,过无踪迹,虚受照应,了(完全)罔(wǎng没有)陈

  •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三卷·一行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三卷沙门一行阿阇梨记入真言门住心品之余经云。尔时执金刚秘密主。白佛言世尊。愿救世者演说心相。菩萨有几种得无畏处。乃至当得一切法自性平等无畏者。犹是答前心相句。以金刚手既闻此

  • 瑜伽师地论分门记·法成

      唐 法成撰.智慧山记瑜伽师地开释分门记五识身相应地等前十二地同卷最胜子菩萨。将释此论先立三门之义方释论正文。言三门义者。一归敬等门。有六行颂分为五门。一归敬三尊。谓初一颂。二叹说门。谓次一行颂。三赞

  • 宦海慈航·蒋埴

    清代,蒋埴撰,官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