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新编诸宗教藏总录卷第二

高丽沙门义天录

海东有本见行录中

·梵网经

·义记二卷 天台说

·记二卷 端目述

·疏三卷 法藏述

·疏二卷

·略疏一卷

·持犯一卷(十重戒序附) 已上 元晓述

·记二卷(下云略说者题目不同耳) 传奥述

·科一卷

·律灯抄四卷 已上 遇荣述

·略疏三卷(传奥述仲希录疏注于经文之下)

·科一卷 传奥述

·律灯钞五卷 (遇荣集应及删补)

·科三卷

·会违通理钞四卷 已上 志实述

·述记三卷 胜庄述

·直释二卷

·科一卷 已上 守灯述

·疏二卷 义寂述

·古迹记二卷

·宗要一卷 已上 太贤述

·疏一卷 智诜述

·自分持犯略记二卷 (慧云述或云浮云居土述待勘)

·记一卷 圆胜述

·义疏一卷 (但云岳法师述不见上字)

·注一卷 处行述

·璎珞本业经疏三卷 元晓述

·地持经义记十卷 慧远述

·佛遗教经

·疏二卷

·疏科一卷 已上 智圆述

·助宣记二卷 仁岳述

·注一卷

·科一卷

·统要钞二卷 已上 允堪述

·论疏节要一卷

·节要科一卷

·广宣钞一卷 已上 净源述

·四分律

·疏二十卷 智首述

·删繁补阙行事钞十二卷 道宣述

·钞记六卷 义威述

·删补钞决四卷(或二卷) 灵[山/口/咢]述

·行事钞记五卷(或三卷) 玄本述

·律钞科约四卷

·律钞义纪五卷 已上 崇福述

·辅篇记六卷 玄俨述

·行事钞集要录十二卷 慧则述

·行事钞增晖纪二十卷 希觉述

·律钞义苑记七卷 择悟述

·律钞会正说十二卷 科六卷 允堪述

·律钞评集记十四卷 科三卷 澄渊述

·律钞资持记十四卷 科三卷 元照述

·开宗记二十卷

·拾遗钞一卷 已上 怀素述

·开宗记科八卷 澄素述

·开宗记义镜钞二十卷 行满述

·疏五卷 灵裕述

·疏四卷 法砺述

·钞一卷 慧光述

拾毗尼要三卷(资持记主以为南山所撰近勘此方古本云憬兴述兴是唐初海东之人广有著述)·删补随机羯磨二卷(入大藏)

·随机羯磨疏八卷(或四卷) 已上 道宣述

·随机羯磨记二卷 光胜述

·随机羯磨疏正源记八卷 允堪述

·羯磨疏一卷 法砺述

·羯磨私记一卷 慈藏述

·羯磨记二卷 圆胜述

·羯磨记一卷 一相述

·羯磨记一卷 智明述

·羯磨记一卷 憬兴述

·羯磨疏一卷 法源述

·见行要钞一卷

·毗尼见行钞一卷

·行事略钞一卷

·删定僧戒本一卷

·含注戒本三卷(或一卷或二卷)

·含注戒本疏八卷(或四卷) 已上 道宣述

·含注戒本疏发辉记八卷

·注删补僧戒本三卷 已上 允堪述

·注删补僧戒本科一卷

·注删补僧戒本阐宗记三卷 已上 智肱述

·比丘尼含注戒本一卷

·比丘尼钞六卷 已上 道宣述

·比丘尼钞科二卷 允堪述

·比丘尼钞五卷 玄惮述

·比丘尼戒本略释六卷 思弘述

·尼戒略释科一卷 志延述

·木叉记一卷 圆胜述

·木叉疏一卷

·木叉缘起一卷

·教迹一卷 已上 一相述

·戒本私记一卷 教行述

·问答义题二卷 应评述

·律钞音义指归三卷 赞宁述

·南山读日礼赞文一卷 仁岳述

·南山读日礼赞文一卷 允堪述

·十诵律

·戒本私记二卷 道成述

·木叉纪一卷 慈藏述

·木叉纪一卷 一相述

·五分律纪一卷 一相述

·律二十二明了论义记五卷 真谛述

·出要律仪纲目章一卷 智首述

·僧尼要事二卷 (僧璩或云僧述待勘)

·毗尼对要二卷 玄恽述

·毗尼藏中释名出体一卷 应评述

·戒坛图经一卷 道宣述

·科一卷

·阐幽钞 已上 法明述

·科一卷

·道宗钞一卷 已上 允堪述

·净心诫观一卷 道宣述

·科一卷

·发真钞三卷 已上 允堪述

·释门章服仪一卷 道宣述

·科一卷

·翼圣纪一卷 已上 法明述

·量处轻重仪一卷 道宣述

·轻重采英记二卷

·释门归敬仪一卷

·教诫新学比丘行护律仪一卷已上 道宣述·教诫仪通衍钞二卷 允堪述

·南山灵感传二卷 道宣述

·灵感传通幽钞二卷 允堪述

·释门集僧轨度图经一卷 道宣述

·律部宗要一卷

·三学论衡五卷

·衣钵名义章一卷

·六念五观章一卷 已上 允堪述

·施食须知一卷 仁岳述

·律宗行事仪二卷 择其述

·佛制比丘六物图一卷 元照述

·五戒观相文一卷 亡名

·释门自镜录三卷 怀信述

·四时礼文一卷 道安述

·慈悲忏法十卷 梁武帝述

·发菩提心戒本三卷

·大乘忏悔仪四卷

·近住五戒仪一卷

·近住八戒仪一卷

·自誓受戒仪一卷

·诸杂礼佛文三卷

·自恣缘一卷

·释门应用三卷

·持课仪一卷 已上 思孝述

新编诸宗教藏总录卷第二

猜你喜欢
  与挪威哲学博士希尔达论佛学·太虚
  三宜盂禪師語錄卷四·明盂
  第十六品 能净业障分·佚名
  佛顶尊胜陀罗尼念诵仪轨法一卷·佚名
  十不二门指要钞卷下·知礼
  卷第六十二·佚名
   第八十七則 雲門藥病相治·胡兰成
  卷第五·佚名
  答边润寰问(三则)·太虚
  阿閦佛刹善快品第二·佚名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二·欧阳竟无
  卷二百九十·佚名
  金刚般若蜜多经白话述义·王骧陆
  十二门论疏 第四卷·吉藏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六卷·湛然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李泳·唐圭璋

      泳字子水,号兰泽。淳熙中,尝为溧水令,又为阬冶司斡官,淳熙末卒。   水调歌头   危楼云雨上,其下水扶天。群山四合,飞动寒翠落檐前。尽是秋清栏槛,一笑波翻涛怒,雪阵卷苍烟。炎暑去无迹,清驶久翩翩。   夜将阑,人欲静,

  • 卷九十六·徐世昌

    秦瀛秦瀛,字凌沧,号小岘,无锡人。乾隆甲午举人,丙申召试,授内阁中书,官至刑部侍郎。有《小岘山人集》。送友之金陵南朝一片月,只在板桥西。楼笛隔江起,宫鸦何处栖。故人自兹去,今夜宿青溪。孤枕应无寐,秣陵秋已

  • 二集卷十七·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二集卷十七古今体六十三首【庚午四】题黄公望烟树溪亭小幅日日身在画中行何用行幐擕画卷以画证境妙趣多此中会心良不浅小幅周方不逾尺纵目顿有千里远惨澹经营素所工

  • 卷三十·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苏诗补注> 钦定四库全书 苏诗补注卷三十  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古今体诗五十七首【元佑三年戊辰官翰林学士时作】 慎按是年春省试先生知贡举自元日诗以下至游西池八首应编戊辰卷首施氏

  • 卷一百五十九·列传第五十六·柯劭忞

      伯颜 相嘉失里   伯颜,巴邻氏。曾祖失儿古额秃,为巴邻部长,率二子阿剌黑、纳牙阿归于太祖,授巴邻部左千户。纳牙阿为太祖中军万户,自有传。   阿剌黑,伯颜祖父也。袭父职,兼断事官。从太祖伐西域,攻拔忽毡城,遂双忽

  • 卷一百九十五 表三十五·赵尔巽

      ◎部院大臣年表九下   表略

  • 李燾進續資治通鑑長編表·李焘

        臣燾言:臣先於去年八月准尚書省劄子,三省同奉聖旨,依敷文閣直學士汪應辰奏,取臣所著續資治通鑑自建隆迄元符,令有司繕冩校勘藏之秘閣。臣尋於十四日蒙恩賜對,面奉聖旨,令臣早投進,遂除官郎省,兼職史局。續又准尚書省劄

  • 卷六·王夫之

    ◎陈、姜列传 陈子壮,字秋涛,广东南海人。父熙昌,官吏部给事,为清节名臣。子壮中万历己未进士一甲第三人,授编修。天启间,忤魏忠贤,与父同削籍归里。崇祯初,起用,历官宫坊,为思宗皇帝所简知,擢礼部侍郎,将倚相之。间诣温体仁。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五·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一百四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一四五四 军机大臣和珅等为检查辽金元人有无以国语入诗事致武英殿总裁函·佚名

    一四五四 军机大臣和珅等为检查辽金元人有无以国语入诗事致武英殿总裁函乾隆五十七年八月十九日启者:本日上阅《诗话总龟》,内有余靖、刁约各用契丹语入诗,命于四库全书中检查辽、金、元人,有似此以国语成诗者,一体检出,预

  • 卷之六·沈有容

    五言排律七言排律七言绝句五言排律赠沈士弘将军升钦总移镇石湖赠沈宁海大将军之山东督府五言排律二十韵赠沈将军总镇登莱赠沈士弘将军升钦总移镇石湖虞伯龙将军闲武略,儒雅鲁诸生。壮志先投笔,雄心数请缨。从容今叔子,侠

  • 萧坦之传·萧子显

    萧坦之,是南兰陵兰陵县人。祖父萧道济,曾任太中大夫。父亲萧欣祖,在世祖(萧赜)手下立有战功,官至武进县令。萧坦之与萧谌同族。开始任殿中将军,逐渐升至世祖中军刑狱参军。因为是皇室宗族而被任用。被任命为竟陵王征北参军

  • 二·钱穆

    说到中国文化,如果我们想把世界上任何民族的另一种文化来作比,尽不妨是很粗浅,很简单,但相互比较之后,便更容易明白彼此之真相。我想最好是把欧洲文化来作比。因为如巴比伦、埃及等,现在都已消失,他们的生活,似乎没有什么力量

  • 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梁启超

    《中庸》曰:&ldquo;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rdquo;大哉言乎!野蠻時代所謂道德者,其旨趣甚簡單而常不相容;文明時代所謂道德者,其性質甚繁雜而各呈其用。而吾人所最當研究而受用者,則凡百之道德,皆有一种妙相,即自形

  • 宝光菩萨品第十二·佚名

    佛告持人,乃往过去无央数劫不可称计悬旷无限。尔时于世有佛。号紫金山王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为佛世尊,其紫金山王如来寿住五劫。诸声闻众不可计数。诸菩萨会亦不可限。无能称了知其多少

  • 大卫·科波菲尔·狄更斯

    长篇小说。英国狄更斯著。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从小丧父,受继父虐待、凌辱,后又受到家庭破产的沉重打击,但他毫不气馁,坚定地朝既定目标奋斗。他遵循利他主义的原则,对朋友诚挚、友爱,对下层人民同情、爱护,始终保持

  • 酒色财气四调·刘一明

    酒色财气四调 寄调如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