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八不共法品第二十一之一

佛复告族姓子。如来至真。而无缺漏。智者愚者,得未误失所行正法。所以者何。如来至真身行无阙,则为至真平等之觉。威神巍巍端正殊绝。威仪礼节视瞻举动。顺於等行。被服法衣手执应器。行步进止往来周旋。经行坐立猗卧出入。郡国州城大邦县邑聚落。足不蹈地。千辐相文自然轮现。柔软殊妙香洁莲华而现乎地。如来之足践於其上。其有虫蚁含血之类。遇如来足昼夜七日而得安隐。寿终之後复生天上。其法衣被自然四寸不扌亲其体。随蓝之风不能动衣。其傍众生皆得获安。是故言曰如来之身无有缺漏。又族姓子。如来至真。有所演辞未曾有短。智者愚者,不能得便求瑕阙者,所以者何。如来至真所言以时。演辞至诚如实无虚。应谊合法顺如律教。所言平等言行相应。语无违失应不应时口所说者,皆悦一切众生之心。无有复重。谊理美要成就庄严。口演一音。悉应众生志性所念。各得闻知忻然解达。是故名曰如来至真言辞无短。

又族姓子。如来至真心之所念亦无误失。而令智者及与愚者求得便者,心念法失。所以者何。如来常定无有不寂。怀众生类得其心本。除诸误失而为说法。是为如来十五诸业。佛於是颂曰:

其尊大人,无有阙漏,身行口言:胜心所念,其世吼护,无短无罪。愍哀入中,怜伤等现,欲求佛失。一切悉无,以此经法,示人令寂。

使皆弃此,诸瑕阙行,是为最胜。十五之业。

佛复告族姓子。如来至真。无有粗教。所宣音响而令诸魔及与官属,并外异学裸形露精殊别异术而得便者,如来无言亦无有声。离诸猗著。如来难说一切众生。咸皆启受不以有为。亦复不处在於无为。如来身行靡不究畅。口言无短而今所行。人得其便不与世诤。是故如来无有音响。常顺空行。如来无我亦无所受。复无贪业离一切趣。是故如来无有诤讼。设无音响。因此蠲除众生音响。而为说法。是为如来十六之业。佛於是颂曰:

若闻谘嗟,不以动悦,若闻毁呰。亦不愁慼,除诸所著,亦无猗望。本修善行,行无所著,最胜谛修。常顺空行,无我无受,彼无憎爱。

如其所住,讲说经法,是为至诚。所说尊业。

佛复告族姓子。如来常念未曾忽忘亦无愦乱。意不迷慌而违远法也。如来常定为一切智诸通之慧,则以脱门定意正受以无能忘。普见一切众生心行之所住处。观察其本。便以应谊而为说法。不违法谊辩才开明。随顺无逆。其不忘者,去来今慧无所罣碍。咸见三世因其己身。自以其心未曾忽忘。慈愍十方一切众生。亦复如是,殷勤念济而为说法。是为如来第十七业。佛於是颂曰:

导师所念,未曾忽忘,顺从法禅。脱门为行,一切众生,志性所行。应其所之,而为说法,所分别了。未曾忘失,达於三世,应无所犯。

设无所忘,应其说法,是诸大圣。所行之业。

佛复告族姓子。如来至真。心常静然无有不定。坐起行步卧寐饮食言辞寂然常以一心。如来至真三昧微妙所度无极。越乎彼岸。禅思一心初无阴蔽。普察众生诸有形类。行定者不定者,永无敢睹察如来思惟念所见心也。除其如来神圣所建。作其威灵乃能见耳。设如大圣常定一心三昧亦然。不可上下为人说法不复观察。所以者何。常见一切众生心故。佛之圣慧巍巍如是,不可攀逮。玄如虚空无有表里靡不通达。是为如来第十八业。佛於是颂曰:

佛无进退,心常永定,行步住止。坐卧寝食,言辞寂然,无能乱者,最胜常定,莫敢迷惑,八方上下。终无得便,亦无敢知,其心所定。

因其所定,为人说法,常演道谊。

是最胜业。

猜你喜欢
  锦江禅灯目录·丈雪通醉
  第二十二卷·佚名
  卷一百四十五·佚名
  道行经嘱累品第三十·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二十六·唐慧琳
  慈宗的名义·太虚
  卷第六·佚名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二卷·宗赜慈觉
  第六十八卷·佚名
  成唯识论 第一卷·护法
  入楞伽经卷第二·佚名
  卷第六·道世
  初品 天臂品·佚名
  宗镜录卷第九十二·延寿
  弥勒上生经宗要·元晓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程伯春·唐圭璋

      据词中“请看襄汉”云云,伯春或为理宗时人。理宗时,蒙古南进,襄汉为边防重地。   水调歌头   寿边守   功名果何物,天欲付英豪。请看襄汉,今日谁驾六灵鳌。阅礼崇诗元帅,大纛高牙临塞,砥柱一洪涛。百辟拱辰极,欢动

  • 卷126 ·佚名

    胡仲弓 寄舟中诸吟友 溪流何太急,画桨去如飞。 诗垒才无敌,愁城醉解围。 日斜帆影亚,风细乐声微。 误入桃源去,月明犹未归。 胡仲弓 寄朱静佳明府 十载江湖叹不遭,识君岁月漫蹉跎。 文书南

  • 美人赋原文译文·司马相如

    原文司马相如美丽闲都,游于梁王。梁王说之。邹阳谮之于王曰︰“相如美则美矣,然服色容冶妖丽,不忠,将欲媚辞取悦,游王后宫。王不察之乎?”王问相如曰︰“子好色乎?”相如曰︰“臣不好色也。”王曰︰&l

  • ●簷曝雜記卷四·赵翼

    ○廣東珠價廣東珠價初未嘗貴,自某巡撫收買,於是價日增。而珠之來自外洋者,亦無所不有。有蠔、蚌二種:蠔珠有底稍平,狀如饅頭,而色微赤;蚌珠則有極圓者,光潔白可愛,然圓者亦不易得也。品珠先論形體,稍有欹側及皺紋,弗貴也。珠又多

  • 资治通鉴后编卷四十六·徐乾学

    宋纪四十六【起上章执徐正月尽四月凡四月】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明孝皇帝康定元年春正月丙辰朔日有食之知諌院富弼请罢宴彻乐就馆赐北使酒食参知政事宋庠以为不可弼曰万一契丹行之为朝廷羞既而闻契丹罢宴

  • 卷之五百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三三五 山西巡抚觉罗巴延三奏汇缴应销书籍板片折·佚名

    三三五 山西巡抚觉罗巴延三奏汇缴应销书籍板片折乾隆四十一年九月初八日山西巡抚臣觉罗巴延三跪奏,为汇缴应销书籍板片,恭折奏闻事。窃查各省咨查及晋省查出应销各种书籍板片,经臣节次奏明缴销在案。兹又据各州县陆续查

  • 蓝王圭传(附康履传)·脱脱

    蓝王圭、康履,起初都是康王府都监、入内东头供奉官,曾经跟从康王出使到金人军营。等到设元帅府后,他们一起主管机宜文字。朝廷派人催元帅府发兵救援京城,康履等请康王留在相州,康王大声呵斥他们后出发。康王即位后,蓝王圭、

  • 卷首·吴师道

    钦定四库全书战国策校注卷首    宋 鲍彪 原注元 吴师道补正卷一东周【凡二十二章】秦兴师临周章   秦攻宜阳章东周与西周战章  东周欲为稻章昭献在阳翟章   秦假道於周章楚攻雍氏章    周最谓吕礼

  • 哀公(元年~十四年)·公羊高

    哀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鼷鼠食郊牛,改卜牛。夏四月辛巳,郊。秋,齐侯、卫侯伐晋。冬,仲孙何忌帅师伐邾娄。----------哀公二年春王二月,季孙斯、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伐邾娄,取?东田及沂西

  • 卷一·严粲

    钦定四库全书 诗缉卷一 宋 严粲 撰 周南   国风 【谱曰周南者禹贡雍州岐山之阳地名今属右扶风美阳县太王避狄难自豳始迁焉商王帝乙之初命其子王季为西伯至纣又命文王典治南国江汉汝旁之诸侯文王作邑於丰乃分岐

  • 论如皋广福寺产权有感·太虚

    如皋广福寺,即万寿宫。地方豪猾,以其名万寿宫也,遂强指为地方公产,封其门。逐其僧。细按之实不然,盖在前清时,皆就各州县固有之寺庵供设万寿牌,因名之曰万寿宫;今广福寺之名万寿宫,亦此类耳。广福寺为主体,万寿宫于客体,不能因客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五十九·澄观

    第九岚毗尼林神寄善慧地。初二可知。第三彼神答下授已法界。于中四。一显法义。二立法名。三明业用。四辨根本。初中二。先长行后偈颂。前中四。一标数叹胜。二征数列名。三依名释义。四结叹胜益。初中生如来家。即正

  • 净土圣贤录卷三·彭希涑

    往生比邱第三之二承远承远。不详其所出。始学於成都唐公。次资川诜公。至荆州。进学於玉泉真公。真公令居衡山设教。人从而化者万计。始居山西南岩石下。人遗之食则食。不遗则食土泥。羸形垢面。躬负薪槱。凡化人。立

  • 益州记·任豫

    南朝任豫撰。记载古益州地理概貌。

  • 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佚名

    三卷,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同《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分为十三品,第十二品月首,即世王太子也。

  • 北斗七星延命经·佚名

    全一卷。为译于唐代之密教经典,译者佚名。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经即星宿法,旨在说明供养此经之功德,并附有北斗七星图。初叙各时辰所生之人应配何种星符以调吉凶,次叙七星所代表之佛,其末叙述供养此经得免各种灾祸疾病

  • 大悲妙云禅师语录·佚名

    清真雄说,机德等编。六卷。卷首收序、请启、付;卷一收住山东临清州大悲禅寺语录;卷二收住浙江嘉兴府三塔景德寺海会禅院语录;卷三收拈古;卷四收颂古、法语、行略;卷五收机缘、像赞、联芳偈;卷六收诗偈、佛事。收入《明嘉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