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百一十二

△第二分六到彼岸品第十三之二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而修布施波罗蜜多。持此善根。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於布施时都无所吝。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波罗蜜多时所被布施波罗蜜多大功德铠。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而修布施波罗蜜多。持此善根。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於布施时不起声闻独觉作意。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波罗蜜多时所被净戒波罗蜜多大功德铠。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而修布施波罗蜜多。持此善根。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於布施时。信忍欲乐修布施法。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波罗蜜多时所被安忍波罗蜜多大功德铠。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而修布施波罗蜜多。持此善根。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於布施时精进勇猛不舍加行。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波罗蜜多时所被精进波罗蜜多大功德铠。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而修布施波罗蜜多。持此善根。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於布施时一心趣向一切智智。究竟利乐一切有情。不杂声闻独觉作意。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波罗蜜多时所被静虑波罗蜜多大功德铠。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而修布施波罗蜜多。持此善根。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於布施时住如幻想。不得施者受者施物施所得果。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波罗蜜多时所被般若波罗蜜多大功德铠。舍利子,如是菩萨摩诃萨修行布施波罗蜜多时。具被六种波罗蜜多大功德铠。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修行布施波罗蜜多时。於六波罗蜜多相不取不得。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被大功德铠。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净戒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而修净戒波罗蜜多。持此善根。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修净戒时於诸所有都无慳吝。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净戒波罗蜜多时所被布施波罗蜜多大功德铠。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净戒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而修净戒波罗蜜多。持此善根。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修净戒时於诸声闻及独觉地。尚不趣求况异生地。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净戒波罗蜜多时所被净戒波罗蜜多大功德铠。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净戒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而修净戒波罗蜜多。持此善根。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修净戒时於净戒法信忍欲乐。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净戒波罗蜜多时所被安忍波罗蜜多大功德铠。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净戒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而修净戒波罗蜜多。持此善根。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修净戒时精进勇猛不舍加行。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净戒波罗蜜多时所被精进波罗蜜多大功德铠。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净戒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而修净戒波罗蜜多。持此善根。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修净戒时纯以大悲而为上首。尚不间杂二乘作意。况异生心。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净戒波罗蜜多时所被静虑波罗蜜多大功德铠。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净戒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而修净戒波罗蜜多。持此善根。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修净戒时於一切法住如幻想。於净戒行无恃无得。本性空故。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净戒波罗蜜多时所被般若波罗蜜多大功德铠。舍利子,如是菩萨摩诃萨修行净戒波罗蜜多时。具被六种波罗蜜多大功德铠。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修行净戒波罗蜜多时。於六波罗蜜多相不取不得。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被大功德铠。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安忍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而修安忍波罗蜜多。持此善根。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修安忍时为成安忍於身命等无所恋著。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安忍波罗蜜多时所被布施波罗蜜多大功德铠。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安忍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而修安忍波罗蜜多。持此善根。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修安忍时不杂声闻及独觉等下劣作意。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安忍波罗蜜多时所被净戒波罗蜜多大功德铠。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安忍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而修安忍波罗蜜多。持此善根。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修安忍时於安忍法信忍欲乐。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安忍波罗蜜多时所被安忍波罗蜜多大功德铠。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安忍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而修安忍波罗蜜多。持此善根。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修安忍时精进勇猛不舍加行。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安忍波罗蜜多时所被精进波罗蜜多大功德铠。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安忍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而修安忍波罗蜜多。持此善根。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修安忍时摄心一境。虽遇众苦而心无乱。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安忍波罗蜜多时所被静虑波罗蜜多大功德铠。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安忍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而修安忍波罗蜜多。持此善根。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修安忍时住如幻想。为集佛法成熟有情。观诸法空不执怨害。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安忍波罗蜜多时所被般若波罗蜜多大功德铠。舍利子,如是菩萨摩诃萨修行安忍波罗蜜多时。具被六种波罗蜜多大功德铠。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修行安忍波罗蜜多时。於六波罗蜜多相不取不得。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被大功德铠。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精进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而修精进波罗蜜多。持此善根。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修精进时能勤修学难行施行。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精进波罗蜜多时所被布施波罗蜜多大功德铠。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精进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而修精进波罗蜜多。持此善根。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修精进时勤护净戒终无毁犯。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精进波罗蜜多时所被净戒波罗蜜多大功德铠。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精进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而修精进波罗蜜多。持此善根。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修精进时能勤修学难行忍行。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精进波罗蜜多时所被安忍波罗蜜多大功德铠。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精进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而修精进波罗蜜多。持此善根。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修精进时能勤修学有益苦行。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精进波罗蜜多时所被精进波罗蜜多大功德铠。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精进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而修精进波罗蜜多。持此善根。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修精进时能勤修学静虑等至。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精进波罗蜜多时所被静虑波罗蜜多大功德铠。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精进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而修精进波罗蜜多。持此善根。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修精进时能勤修学无取著慧。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精进波罗蜜多时所被般若波罗蜜多大功德铠。舍利子,如是菩萨摩诃萨修行精进波罗蜜多时具被六种波罗蜜多大功德铠。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修行精进波罗蜜多时。於六波罗蜜多相不取不著。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被大功德铠。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静虑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而修静虑波罗蜜多。持此善根。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修静虑时静心行施。乱心慳吝不复现前。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静虑波罗蜜多时所被布施波罗蜜多大功德铠。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静虑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而修静虑波罗蜜多。持此善根。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修静虑时定心护戒。令诸恶戒不复现前。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静虑波罗蜜多时所被净戒波罗蜜多大功德铠。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静虑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而修静虑波罗蜜多。持此善根。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修静虑时住慈悲定。而修安忍不恼有情。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静虑波罗蜜多时所被安忍波罗蜜多大功德铠。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静虑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而修静虑波罗蜜多。持此善根。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修静虑时安住净定。勤修功德离诸懈担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静虑波罗蜜多时所被精进波罗蜜多大功德铠。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静虑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而修静虑波罗蜜多。持此善根。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修静虑时依静虑等。引发胜定离扰乱心。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静虑波罗蜜多时所被静虑波罗蜜多大功德铠。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静虑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而修静虑波罗蜜多。持此善根。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修静虑时依静虑等。引发胜慧离恶慧心。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静虑波罗蜜多时所被般若波罗蜜多大功德铠。舍利子,如是菩萨摩诃萨修行静虑波罗蜜多时。具被六种波罗蜜多大功德铠。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修行静虑波罗蜜多时。於六波罗蜜多相不取不得。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被大功德铠。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而修般若波罗蜜多。持此善根。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修般若时虽施一切。而能不见施受者物。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所被布施波罗蜜多大功德铠。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而修般若波罗蜜多。持此善根。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修般若时虽护净戒。而都不见持犯差别。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所被净戒波罗蜜多大功德铠。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而修般若波罗蜜多。持此善根。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修般若时依胜空慧而修安忍。不见能忍所忍等事。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所被安忍波罗蜜多大功德铠。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而修般若波罗蜜多。持此善根。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修般若时虽观诸法皆毕竟空。而以大悲勤修善法。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所被精进波罗蜜多大功德铠。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而修般若波罗蜜多。持此善根。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修般若时虽修胜定。而观定境皆毕竟空。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所被静虑波罗蜜多大功德铠。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而修般若波罗蜜多。持此善根。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修般若时观一切法一切有情及一切行皆如幻等。而修种种无取著慧。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所被般若波罗蜜多大功德铠。舍利子,如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具被六种波罗蜜多大功德铠。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於六波罗蜜多相不取不得。当知是菩萨摩诃萨被大功德铠。舍利子,如是名为诸菩萨摩诃萨普为利乐一切有情被大功德铠。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安住一一波罗蜜多。皆修六种波罗蜜多令得圆满。是故名被大功德铠。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虽得静虑无量无色而不味著。亦不随彼势力受生。亦不为彼势力所引。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静虑波罗蜜多时所被方便善巧般若波罗蜜多大功德铠。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虽得静虑无量无色住远离见寂静见空无相无愿见。而不证实际。不入声闻及独觉地。超胜一切声闻独觉。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修行静虑波罗蜜多时所被方便善巧般若波罗蜜多大功德铠。舍利子,由诸菩萨普为利乐一切有情。被如是等大功德铠故。复名摩诃萨。

舍利子,如是普为利乐有情被大功德铠菩萨摩诃萨。普为十方克伽沙等诸佛世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处大众中欢喜赞叹。作如是言:某方某世界中有某名菩萨摩诃萨。普为利乐一切有情被大功德铠。严净佛土成熟有情。游戏神通作所应作。如是展转声遍十方。人天等闻皆大欢喜。咸作是言:是菩萨摩诃萨不久当证所求无上正等菩提。令诸有情皆获利乐。

尔时舍利子问满慈子言:云何菩萨摩诃萨普为利乐诸有情故发趣大乘。满慈子言: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普为利乐一切有情被六波罗蜜多大功德铠已,复为利乐诸有情故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入初静虑具足祝广说乃至断乐断苦先喜忧没不苦不乐。舍念清净入第四静虑具足祝复依静虑起慈俱心。行相广大无二无量。无怨无害无恨无恼。遍满善修胜解。周普充溢十方尽虚空穷法界。慈心胜解具足而祝起悲喜舍俱心行相胜解亦复如是,依此加行复超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思惟种种想。入无边空空无边处具足祝广说乃至超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想非非想处具足祝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持此静虑无量无色。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普为利乐诸有情故发趣大乘。

复次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普为利乐诸有情故。先自安住如是静虑无量无色。於入住出诸行相状善分别知。得自在已复作是念。我今当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大悲为首为断一切有情诸烦恼故。说诸静虑无量无色。分别开示令善了知诸定爱味过患出离。及入住出诸行相状。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依止静虑波罗蜜多。修行布施波罗蜜多。普为利乐诸有情故发趣大乘。若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大悲为首说诸静虑无量无色时。不为声闻独觉等心之所间杂。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依止静虑波罗蜜多。修行净戒波罗蜜多。普为利乐诸有情故发趣大乘。若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大悲为首说诸静虑无量无色时。於如是法信忍欲乐。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依止静虑波罗蜜多。修行安忍波罗蜜多。普为利乐诸有情故发趣大乘。若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大悲为首修诸静虑无量无色时。以自善根为有情故。回求无上正等菩提。於诸善根勤修不息。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依止静虑波罗蜜多。修行精进波罗蜜多。普为利乐诸有情故发趣大乘。若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大悲为首依诸静虑无量无色。引发殊胜等至等持解脱胜处遍处等定。於入住出皆得自在。不堕声闻独觉等地。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依止静虑波罗蜜多修行静虑波罗蜜多普为利乐诸有情故发趣大乘。若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大悲为首修诸静虑无量无色时。於诸静虑无量无色及静虑支。以无常苦无我行相及空无相无愿行相。如实观察不舍大悲。不堕声闻及独觉地。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依止静虑波罗蜜多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普为利乐诸有情故发趣大乘。

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大悲为首修慈定时作如是念。我当赈济一切有情皆令得乐。修悲定时作如是念。我当救拔一切有情皆令离苦。修喜定时作如是念。我当赞励一切有情皆令解脱。修舍定时作如是念。我当等益一切有情皆令尽漏。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依止无量修行布施波罗蜜多普为利乐诸有情故发趣大乘。若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大悲为首於四无量入住出时。终不趣求声闻独觉。唯求无上正等菩提。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依止无量修行净戒波罗蜜多普为利乐诸有情故发趣大乘。若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大悲为首於四无量入住出时。不杂声闻独觉作意。唯於无上正等菩提信忍欲乐。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依止无量修行安忍波罗蜜多普为利乐诸有情故发趣大乘。若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大悲为首於四无量入住出时。勤断诸恶勤修诸善。求趣菩提曾无暂舍。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依止无量修行精进波罗蜜多普为利乐诸有情故发趣大乘。若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大悲为首於四无量入住出时。引发种种等持等至。能於其中得大自在。不为彼定之所引夺。亦不随彼势力受生。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依止无量修行静虑波罗蜜多普为利乐诸有情故发趣大乘。若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大悲为首於四无量入住出时。以无常苦无我行相及空无相无愿行相。如实观察不舍大悲。不堕声闻及独觉地。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依止无量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普为利乐诸有情故发趣大乘。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依如是等方便善巧。修习六种波罗蜜多。普为利乐诸有情故发趣大乘。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大悲为首修一切种四念住乃至八圣道支。修一切种三解脱门。乃至修一切种如来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普为利乐诸有情故发趣大乘。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大悲为首无所得为方便。起内空智。乃至起无性自性空智。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普为利乐诸有情故发趣大乘。若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大悲为首无所得为方便。於一切法。发起非乱非定妙智。非常非无常妙智。非乐非苦妙智。非我非无我妙智。非净非不净妙智。非空非不空妙智。非有相非无相妙智。非有愿非无愿妙智。非寂静非不寂静妙智。非远离非不远离妙智。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普为利乐诸有情故发趣大乘。若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大悲为首无所得为方便智。不行过去未来现在。非不知三世法智。不行欲色无色界。非不知三界法智。不行善不善无记。非不知三性法智。不行世间出世间。非不知世间出世间法智。不行有为无为。非不知有为无为法智。不行有漏无漏。非不知有漏无漏法智。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一切智智。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普为利乐诸有情故发趣大乘。舍利子,以诸菩萨由如是等方便善巧。普为利乐诸有情故发趣大乘故复名摩诃萨舍利子,如是普为利乐有情发趣大乘菩萨摩诃萨。普为十方克伽沙等诸佛世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处大众中欢喜赞叹。作如是言某方某世界中有某名菩萨摩诃萨。普为利乐一切有情发趣大乘。严净佛土成熟有情。游戏神通作所应作。如是展转声遍十方。人天等闻皆大欢喜。咸作是言:是菩萨摩诃萨不久当证所求无上正等菩提。令诸有情皆获利乐。

△第二分乘大乘品第十四

尔时舍利子问满慈子言:云何菩萨摩诃萨普为利乐诸有情故乘於大乘。满慈子言: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大悲为首用无所得而为方便。虽乘布施波罗蜜多而不得布施波罗蜜多。不得施者受者施物及所遮法。虽乘净戒波罗蜜多而不得净戒波罗蜜多。不得持戒及犯戒者并所遮法。虽乘安忍波罗蜜多而不得安忍波罗蜜多。不得能忍及所忍境并所遮法。虽乘精进波罗蜜多而不得精进波罗蜜多。不得精进及懈怠者并所遮法。虽乘静虑波罗蜜多而不得静虑波罗蜜多。不得修定及散乱者,不得定境及所遮法。虽乘般若波罗蜜多而不得般若波罗蜜多。不得修慧及愚痴者,不得善不善无记法。不得世间出世间法。不得有为无为法。不得有漏无漏法及所遮法。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普为利乐诸有情故乘於大乘。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大悲为首用无所得而为方便。为遣修故修四念住乃至八圣道支。修三解脱门。如是乃至修佛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普为利乐诸有情故乘於大乘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大悲为首用无所得而为方便。如实观察菩萨摩诃萨。但有假名施设言说菩提及萨埵俱不可得故。色乃至识但有假名施设言说不可得故。眼乃至意但有假名施设言说不可得故。色乃至法但有假名施设言说不可得故。眼识界乃至意识界但有假名施设言说不可得故。四念住乃至八圣道支但有假名施设言说不可得故。内空乃至无性自性空但有假名施设言说不可得故。广说乃至如来十力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但有假名施设言说不可得故。真如法界法性法定法住实际但有假名施设言说不可得故。能觉所觉但有假名施设言说不可得故。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但有假名施设言说不可得故。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普为利乐诸有情故乘於大乘。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以一切智智相应作意。大悲为首用无所得而为方便。从初发心乃至证得一切智智。常修圆满不退神通。成熟有情严净佛土。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诸佛世尊,於诸佛所听受大乘相应妙法。既听受已如理思惟精勤修学。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普为利乐诸有情故乘於大乘。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虽乘大乘。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诸佛世尊,於诸佛所听受妙法。成熟有情严净佛土。而心都无佛土等想。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住不二地。观诸有情应以何身而得度者,即便现受如是之身。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乃至证得一切智智。随所生处常不远离大乘正法。舍利子,是菩萨摩诃萨不久当得一切智智。为天人等转正法轮。如是法轮声闻独觉天魔梵等所不能转。舍利子,以诸菩萨普为利乐诸有情故乘於大乘故复名摩诃萨。

舍利子,如是普为利乐有情乘於大乘。菩萨摩诃萨普为十方克伽沙等诸佛世界。一切如来应正等觉。处大众中欢喜赞叹作如是言:某方某世界中某名菩萨摩诃萨。普为利乐一切有情乘於大乘。不久当得一切智智。为天人等转正法轮。其轮世间诸声闻等皆不能转。如是展转声遍十方。人天等闻皆大欢喜咸作是言:是菩萨摩诃萨不久当得一切智智。转妙法轮度无量众。

猜你喜欢
  佛说四愿经·佚名
  善见律毗婆沙卷第十三·佚名
  卷第一·德清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五·王日休
  宗镜录卷第八十一·延寿
  卷四·印光
  宁波佛教会之成立·太虚
  宗镜录卷第九十四·延寿
  妙法莲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第二十三·佚名
  观自在菩萨心真言一印念诵法(千手千眼轨出)·佚名
  第四 无始相应·佚名
  卷第五·佚名
  卷五百四十三·佚名
  卷第三·智旭
  佛说造立形像福报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七言巻六十一·洪迈

      七言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曹 唐  玉箫金瑟发商声桑叶枯干海水清净扫蓬莱山上地略游王母话长生  其二  上元元日豁明堂五帝望空拜玉皇万树琪花千圃药心知不敢辄形相  其三  骑龙重过玉溪头红叶

  • 卷六百二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二十二陆龟蒙萤诗肖翘虽振羽戚促尽疑氷风助流还急烟遮点渐【一作暂】凝不须轻列【一作别】宿才可拟【一作乱】孤灯莫倚隋家事曾烦下诏徵蝉只凭风作使全仰柳为都一腹清何甚双翎薄更无伴貂

  • 臧榮緒晉書卷七·汤球

      王沉   王沉字處道。少孤。為從叔司空昶所養。沉事昶如父。御覽百五十三。   王沉為祕書監。正元中遷散騎常侍。侍中典著作。撰魏書。多為時諱。未若陳壽之實錄也。書鈔引晉書。   王浚沉子。字彭祖。書鈔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二十六·佚名

    嘉靖四十二年十月丙午朔钦天监进嘉靖四十三年大统历颁赐百官○时享 太庙遣驸马都尉许从诚代○丁未 孝洁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都督佥事沉至祭 陵寝○戊申总督蓟辽侍郎杨选言各边主客兵饷俱属管粮郎中经理第郎中职在

  • 卷之三百三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一三九 爱罗先珂下·周作人

    爱罗先珂(Eroshenko)这是他在日本时所使用的姓氏的音译,比较准确的写“厄罗申科”,因为找好看字眼所以用了那四个字,其实他本姓是“牙罗申科”,因译音与日本语的“野郎”相近,野郎本义只是汉子,后来转为侮辱的意义,并为男娼的

  • 卷四 孝和孝殇帝纪第四·范晔

    ◆孝和皇帝(刘肇)孝和皇帝名肇,肃宗第四子。母梁贵人,被窦皇后诬陷,忧郁而死,窦后养帝以为己子。建初七年(82),立为皇太子。章和二年(88)二月三十日,即皇帝位,时年十岁。尊皇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听政。三月初五,改淮陽为陈国,楚郡

  • 杨景行传·宋濂

    杨景行字贤可,吉安太和州人。延..二年(1315)进士,授赣州路会昌州判官。会昌百姓一向不知道饮井水,在河中汲水,所以多疾病;不知道用陶瓦,而以茅草盖房,所以多火灾。景行教民挖井饮水,用陶瓦代替茅草,百姓才免于生病和火灾。有十

  • ●皇朝通典卷五十四·佚名

    禮十四 ○禮十四 嘉四 △嘉四 冠服 寶印 ·冠服 (臣)等謹按杜典有君臣服章制度一門又別立冠冕篇於冠禮之後所載多複今冠禮既無庸纂述冠冕篇亦應併入於冠服一門欽惟我朝鴻業肇興列祖列宗制作隆備衣冠法式釐定服用者百數

  • 卷七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七十九刑法略【五】刑制  【钦恤】凡恭遇庆贺穿朝服及祭享斋戒封印之期上元端午中秋重阳等节四月初八日每月初一初二日并穿素服日期俱不理刑名又每年四月初一日起至七月三十日止时正农忙一切

  • 朱子五经语类总说·程川

    经之旨至朱子定矣原原本本各有成书颁在学宫昭示天下然门弟子于一言之往复得众理之防通咸録而记之无所遗而朱子解经精意之存始于是乎大备尝读黎氏编深思向往恍如亲炙朱子之休光则诸贤之传于口而笔于书其功实钜惜乎徒立

  • 大雲初分金翅鸟健度第二十三·佚名

    尔时大雲密藏菩萨言:世尊,有十金翅鸟神通所入法门。惟愿如来。分别解说。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宣示。有能坏婆修吉龙王力神通法门。自在力入法门。喜入法门。开勇入法门。大海时入法门。

  •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七·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七十七摄决择分中菩萨地之六复次依法假安立。分别解说瑜伽所摄奢摩他毗钵舍那道。当知如解深密经中。慈氏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何依何住。于大乘中修奢摩他毗钵舍那。佛告慈氏菩萨曰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三十五·澄观

    第三摄报果利益胜中分二。先明在家果。后是菩萨若欲下出家果。前中复二。初上胜身显其报胜。后能以大施下。明上胜果显其行胜。今初阎浮王者。即铁轮王。然璎珞仁王。地前四位已配四轮。今在初地方作铁轮。正明皆寄不

  • 第十二卷·知礼

    金光明经文句记 第十二卷宋四明沙门知礼述二次第下明品之次第二。初明诸品所归亦是今品之来意也。何者下释诸品次第。序品叙大体等者。向疏释经叙乎五章。今唯叙体者。盖指极果所游所契。而高而广。法性是佛地

  • 痛苦的奥秘·C. S.路易斯

    本书主要讲述了痛苦是与生俱来的、当你经受痛苦时,你的人生哲学必将经受考验这一奥秘。路易斯在完成《痛苦的奥秘》一书时(该书初版于一九四零年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际),在前言中,他解释其目的是为谈谈一些有关痛苦的知性方

  • 方舆胜览·祝穆

    全国总志。南宋祝穆撰。七十卷。穆少名丙,字和甫,建阳(今属福建)人。曾与弟祝癸同受业于朱熹。刻意学问,著有《事文类聚》。是志撰成于理宗时(1225—1264),祝洙重订于度宗咸淳三年(1267)。该书所记分十七路,各系所属

  • 善见律毗婆沙·佚名

    亦称《善见毗婆沙律》、《毗婆沙律》、《善见律》、《善见论》等。佛教律书。18卷。古印度*佛音著。南朝齐僧伽跋陀罗与僧猗于永明六年(488)在广州竹林寺译出。内容前4卷述说佛教的三次结集和*阿育王时佛教向外传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