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戒杀与弭战
主张全国皆僧
上海不愧先进,不论国内任何事故发生,上海必首先倡议对付。其专司此项对付事宜的,不消说只有著名的几个团体,这几个团体也好像专为对付需要而设立的。管他对付得有无效果,好在只消发一派议论电达各国就得了。最近如湘、鄂构兵,上海就也有和平运动。怎样运动呢?偌!四商联合会主张联络东南五省商业团体,共图弭患之方。我说这样隔靴搔痒的办法,那里能收效果,还不如佛教和平会紧急会议所提主张,来得切合实用。他们宣言说:我佛以杀生为五戒之首,异类众生尚不忍杀,何况同类同胞?欲求战祸停息,务使人人不杀,方能共享和平。要请各处佛教团体介绍同志前来,共图进行。他们所谓同志,简单说一句,就是劝人皈依佛教做和尚,倘使各处佛教团体真的能把各处一切人类都介绍来做同志,就是军队弟兄也不妨运莲花妙舌只得去劝化。只要劝他们醒,能够信仰你,自也会放下枪炮立地成为未来之佛,暂做现在之僧。此种办法苟能普及全国,不难变成全国皆僧。大家不肯杀生,和平不是就可实现了吗?所以我十分赞成这种主张。
近由友人将上列一则报纸剪来寄我,虽未知为那一年的那家报,其滑稽的微讽,似乎已有“幽默”的作风。但在此短文中也犯著了一般国民对于佛教的一种误解,故先略为解释。如云:“他们所谓同志,简单说一句,就是劝人皈依佛教做和尚”。以为皈依佛教就是做和尚,这是国人对于佛教一种普通的误解!殊不知所谓戒杀生于五戒之首的五戒,尚为佛教在家信徒所受戒,并未出家为和尚,何况仅受三皈的也可谓之皈依佛教的信徒?则连五戒也可未受,何况是做和尚?
要之、佛教劝化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人皆受三皈、持五戒、行十善,是有此愿望的。劝化皆做和尚,如所谓:“此种办法苟能普及全国,不难变成全国皆僧”。乃全出不知佛教制度之错误思想。盖佛教之僧──即通俗所称和尚──,犹基督教之牧师与天主教之神甫。例如比利时全国人民皆为皈依天主教的教徒,岂皆为“神甫”也哉?然此亦中国“僧格低滥”,使一般国民已不复认识“僧”在佛教中的地位,致积成此种迷谬,故余力主减少僧数、提高僧格也。
然佛教和平会宣言所云:‘我佛以杀生为五戒之首,异类众生尚不忍杀,何况同类同胞?欲求战祸停息,务使人人不杀,方能共享和平’,固确为名言至理!五戒、十善,皆以不杀为首,不杀以充养仁慈恻隐之心,亦犹五常以仁居先也。同胞不杀,则全国和平;同类不杀,则全世界和平;充类至尽以至于异类不杀,则万物各遂其生,而天地之大德始全。鬼畜减少,人天兴盛,即人间世可转变为极乐安养之佛土。今欲医好同胞之伤害,恢复民族之亲爱,亦必涵养其不杀的仁心乃能致之。奈何掉以轻心,竟以劝化皆做和尚主张全国皆僧的滑稽语讥之!(见海刊十六卷二期)
猜你喜欢 卷四百四十九·佚名 肇论疏卷上序·元康 序·佚名 卷十三·赞宁 答赵伯福问(八则)·太虚 佛说华手经卷第十·佚名 唯識二十論·欧阳竟无 代序二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李叔同 释摩诃衍论 第一卷·龙树 鸠摩罗什译·佚名 现代学僧毕业后的出路·太虚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佚名 大乘入道次第开决·昙旷 第十六 等起·佚名 卷六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