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汪水中虫缘品第五十

【古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尔时城边。有一汪水。污泥不净。多诸粪秽。屎尿臭处。国中人民。凡鄙之类。恒以瑕秽。投归其中。有一大虫。其形像蛇。加有四足。于其汪水。东西驰走。或没或出。经历年载。常处其中。受苦无量。

【白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罗阅祇的耆阇崛山中。当时城边有一水池,充满污泥等不净物,有许多粪秽屎尿,十分肮脏腥臭。国中那些平凡鄙劣的人总是把肮脏物扔在里面。这水池中有一条大虫,它的形状似蛇,还有四只脚,在这汪污水中东奔西走,时隐时现,经历无数岁月,一直处在这池水中,感受着无量的痛苦。

【古文】

尔时世尊。将诸比丘。前后围绕。至彼坑所。问诸比丘。汝等颇识此虫宿缘所造行不。时诸比丘。咸皆思量。无有能知斯所造行。俱共白佛。皆云不知。

【白话】

这时世尊带领着众位比丘,前后围绕,来到那个水池边。世尊问比丘们:“你们都知道这条大虫过去世所造的业吗?”比丘们随即都进行思量,无法了知它所造的业行,于是都对佛说:“不知道。”

【古文】

时佛告曰。汝等当听。吾当为汝说斯所造行。过去有佛。名毗婆尸。出现于世。教化已周。迁神涅槃。彼佛法中。有十万比丘。净修梵行。闲居乐静。依于一山。其山左右。有好林树。华果茂盛蓊郁无比。其诸树间。流泉浴池。清凉可乐。时诸比丘。依慕住止。遵善行道。勤修不懈。悉具初果。乃至四果。无有凡夫。

【白话】

佛告诉比丘们说:“你们仔细听,我就为你们宣说它所造的业。过去世有佛名为毗婆尸,出现在世间,教化圆满后便趋入了涅槃。在他的教法下,有十万比丘净修梵行,他们闲居乐静,依山而住。这座山左右有好林树,花果茂盛,郁郁葱葱,树林中还有泉水浴池,清凉无比,令人喜悦。当时比丘们依恋安住此山,遵善行道,勤修不懈,都证得初果乃至四果,没有凡夫。

【古文】

时有五百贾客。共相合集。欲入大海。发引径路。经由此山。见诸比丘克心精勤。内怀欣敬。思欲设供。时诸贾客。共相合率。往诣众僧。求索供养。值诸檀越。各各已请。日日相次。理不从意。

【白话】

当时有五百名商人聚集在一起,准备入海寻宝。他们沿着小路而行,经过这座山时,看到比丘们一心精勤修行,心中满怀欣喜崇敬,想着要设斋供养。于是商人们一起到僧众前,要求作供养。正遇到众施主各自已经邀请了僧众,每天次第不断,没有机会满足心愿。

【古文】

即诣众僧。辞入大海。设我等众。安隐来还。当设供养。愿哀见许。时僧默然。允可受请。众贾入海。大获珍宝。平安还至。到众僧所。选众妙宝最上价者。用施众僧。规俟饮食。若食多者。随意用之。于时众僧受其宝物。持用付授僧摩摩帝[摩摩帝:译曰寺主,知事。寺中之知事也。行宗记二上曰:摩摩帝即经营人。]。于后众僧。食具向尽。从其求索。尔时珍宝。当用续食。

【白话】

商人们于是拜见僧众说:‘我们准备辞别入海,如果我们能够平安归来,必当设斋供养,希望你们怜悯答应。’比丘们听了这些话,就默许了他们的请求。商人们入海后获得许多珍宝,并且平安归来。他们回到僧众住地,选出各种宝物中最值钱的施与僧众,打算作为饮食之资。如果饮食充足,也可以随意用这些宝物。当时僧众接受了他们的宝物,交给僧众摩摩帝保管。之后僧众的食物快要吃完了,向他索要:‘以前商人们供养的珍宝,应当用来维持僧众饮食。’

【古文】

时摩摩帝。答众僧言。贾客前时。自与我宝。何缘乃索。上座维那[维那:梵语。意译授事,即以诸杂事指授于人。维那,又作都维那,旧称悦众、寺护。为寺中统理僧众杂事之职僧。]。语摩摩帝。檀越前时。以宝施僧。令汝举之。今僧食尽。当用裨佐。时摩摩帝。嗔恚而言。汝曹啖屎。此宝是我所有。何缘乃索。时彼众僧。见摩摩帝已起恶意。即便散去。

【白话】

而摩摩帝答复僧众说:‘以前那些商人是将珍宝送给我的,你们凭什么来要?’上座维那对摩摩帝说:‘以前施主们是把宝物施与僧众,我们让你保管这些宝物。现在僧众食物已用尽,你应该拿出来购买饮食。’摩摩帝愤怒地骂道:‘你们这群吃屎的东西!这些宝物本是我所有,你们凭什么来要?’那些僧众见摩摩帝已生起恶心,即便散去。

【古文】

由其欺僧。恶口骂故。身坏命终。堕阿鼻狱。身常宛转沸屎之中。九十一劫。乃从狱出。今复堕此屎尿池中。经历年岁。未由得脱。所以者何。过去有佛。名曰式弃。将诸比丘临过此坑。示诸弟子。为说本末。

【白话】

由于摩摩帝欺骗僧众,以恶口辱骂僧人的缘故,身坏命终堕入阿鼻地狱。身体一直辗转在滚沸的屎尿中,经历九十一劫,才得以从地狱中出来。如今又堕落在这个屎尿池里,经历无数岁月仍旧不能得到解脱,为什么这样呢?过去世中有佛名为尸弃,带着众位比丘,经过这个水坑时,也向弟子们演说此事的前后因缘。

【古文】

复次有佛。名曰随叶[随叶:过去七佛之一。又叫随弃佛、毗叶罗如来等。]。亦复将从诸比丘众倶。往到其所。说其因缘。从此命终。还入地狱。经历数万亿岁。从后命终复生是中。次复有佛。名曰拘留秦[拘留秦:过去七佛之一。拘楼孙如来、拘留孙佛等。]。亦共徒众。围绕至此坑所。垂示诸比丘。说其本末。次名拘那含牟尼佛。亦共弟子。来至此坑。

【白话】

又有一位佛名为随叶,也领着比丘众来到这里,宣说它的因缘。它命终后,还要堕入地狱,经历数万亿岁,命终后又转生到这个坑水中。后来又有一位佛名为拘留秦,同样也率着徒众,前后围绕着来到这水坑边上,向比丘们宣说他的前后因缘。后来拘那含牟尼佛也带领弟子们一起来到这个坑边。

【古文】

次迦叶佛。亦来至此。咸为弟子。说其因缘。次第七佛。我释迦牟尼。今示汝等因缘本末。观视其虫。如是一切贤劫千佛。各各皆尔。将诸弟子。到其坑所。指示其虫。说其曩[曩:nǎnɡ 指先时;以前。]昔所造因缘。时诸比丘。闻佛所说。心惊毛竖。共相敕励。慎护身口意业。信受佛语。欢喜奉行。

【白话】

后来迦叶佛也来到这里。都为弟子们宣说了它的因缘。到了第七位佛出世,也就是我释迦牟尼,如今为你们宣说这条大虫的前后因缘,观看这条虫。如是一切贤劫千佛,每一尊佛都会这样,带着弟子们到这个水坑边介绍这条虫,宣说往昔所造业的因缘。”当时比丘们闻佛所说,心惊毛竖,都相互告诫勉励,谨慎防护身口意业,信受佛语,欢喜奉行!

猜你喜欢
  能知的地位差别上之所知诸法·太虚
  卷之十五·纪荫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三卷·湛然
  八力品第五·佚名
  略授三归五八戒并菩萨戒·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五十一·佚名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佚名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一卷·佚名
  大丈夫论卷上·提婆
  大方等陀罗尼经 第三卷·佚名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十三·石雨明方
  佛说频婆娑罗王经·佚名
   第三十八則 風穴鐵牛機·胡兰成
  卷第十八·道宣
  卷第二十八·雷庵正受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岭云海日楼诗钞卷十二·丘逢甲

    (己酉稿)(清宣统元年)南武山人丘逢甲仓海著同怀弟瑞甲、兆甲编辑·赠莫生海上原多不死药,此语传自秦汉间。安知古语今始实,不死不在求神仙。病原不死药之死,竞咎中医失医理。由来官失学在夷,即今论药已如此。多君卖药高

  • 卷一百三十二·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一百三十二鸟兽雕赋           【唐】杜 甫当九秋之凄清见一鹗之直上以雄材为已任横杀气而独往梢梢劲翮肃肃遗响杳不可追俊无留赏彼何乡之性命碎今日之指掌伊鸷鸟之累百敢同年

  • 御选宋诗卷四十六·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四十六七言律诗二范仲淹得李四宗易书秋风海上忆神交江外书来慰寂寥松柏旧心当化石埙箎新韵似闻韶须期管鲍垂千古不学张陈负一朝三复荆州无限意王孙芳草意遥遥欧伯起相访海涯牢落若为懐惟子相过

  • 卷二二五 唐紀四十一·司马光

      起閼逢攝提格(甲寅),盡屠維協洽(己未)七月,凡五年有奇。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大曆九年(甲寅,公元七七四年)   春,正月,壬寅,田神功薨於京師。   澧朗鎮遏使楊猷自澧州沿江而下,擅出境至鄂州,詔聽入朝。猷遂泝漢江而上,復州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三十一·徐乾学

    宋纪一百三十一【起着雍困敦正月尽黓掩茂十二月凡五年】宁宗法天备道纯徳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庆元四年春正月己亥朔日有食之【宋史不书今据金史章宗纪书之】癸卯金谕有司凡馆接伴并奉使者毋以语言相胜务存大体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一·佚名

    正德十四年二月乙丑朔 上留宣府○谪云南都指挥李增于边卫永远充军坐侵欺官银也○丙寅先是巡抚湖广都御史秦金等言洞庭湖四通江流一望无际不逞之徒易于啸聚为患虽原设指挥一员巡视但所守限于本湖其沿江军卫巡司官兵多

  • 卷之四百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宋育仁轶事·李定夷

    宋育仁因主张复辟谬议,由江统领会同京兆尹,派人监护出京,直回四川本籍,兹有京师人士述宋育仁历史者,词颇右宋。然于老悖身世颇详,兹特录之,以质诸海内外之留心公是公非者。自复辟发生以来,外间知为劳乃宣刘廷琛所主张,劳有各种

  • 恩幸传序·李延寿

    人是像鲍鱼那样腥臭,还是像兰花那样芳香,全在于他日常积累所致。就一般人而言,可以学好也可以变坏。那么齐桓公信任管仲,就可以兴邵陵的霸主之师,亲近易牙,就被囚死宫内。同是作为霸主的齐桓公,前后尚有如此高下之别,何况低于

  • 俞通海传·张廷玉

    俞通海,字碧泉,他的祖先是濠州人。父亲俞廷玉迁徙到巢,有儿子三人,俞通海、俞通源、俞渊。元末,盗贼起事于汝、颍。廷玉父子与赵普胜、廖永安等人在巢湖结寨,拥有水师舟船千艘,多次使庐州左君弼深感窘迫,后派俞通海绕道前往联

  • 卷二十上·沈枢

    <史部,史钞类,通监总类> 钦定四库全书 通监总类卷二十上    宋 沈枢 撰北伐门 东晋蔡谟议北伐之计 咸康五年征西将军庾亮欲开复中原上疏言蜀甚弱而胡尚强欲帅大衆十万移镇石城遣诸军罗布江沔为伐赵之规成帝下

  • 卷九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夀盛典初集卷九十二歌颂三十二【词臣二十四】万夀诗【四言八首】翰 林 院 庶 吉 士【臣】钱廷献春日载阳圣人万夀乾坤清宁川岳澄秀百神怀柔翼卫左右元气氤氲爰保爰佑和风翕习敷华错绣金石肆陈箫韶

  • 春秋讲义卷三下·戴溪

    宋 戴溪 撰襄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仲孙蔑防晋栾黡宋华元卫甯殖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围宋彭城鱼石之入也彭城不书宋诸侯之围彭城也复繋之宋何也虎牢郑地也诸侯夺而城之故不书郑言郑之不能有其地也戍郑虎牢复系之郑言

  • 起世经卷第四·佚名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等译地狱品第四之三复次诸比丘。彼阿毗至大地狱中。亦有十六诸小地狱。而为眷属。以自围绕。其狱各广五百由旬。初黑云沙乃至最后寒冰地狱。诸比丘。如是地狱有何因缘。名阿毗至耶。诸比丘。此阿毗

  • 代序 索性做了和尚·李叔同

    今年旧历九月二十日,是弘一法师满六十岁诞辰,佛学书局因为我是他的老友,嘱写些文字以为纪念,我就把他出家的经过加以追叙。他是三十九岁那年夏间披剃的,到现在已整整作了二十一年的僧侣生涯。我这里所述的,也都是二十一年前

  • 新华严经论 第十八卷·李通玄

    长者李通玄撰 第二随文解释者。如前挍量初发心功德四十段文中。最初一段帝释请。如文可知。第二文中。举初发心有十种广大难知法。如文可知。第三段中。正举供养广大。第四段中。正明将人所供不可挍量如歌罗分者。是

  • 忠愍集·李若水

    宋代诗文别集。李若水撰。《直斋书录解题》卷17著录为《李忠愍集》12卷,其“后二卷为附录”。《宋史·艺文志》作《李若水集》10卷,盖略其附录仅称其文。明代焦竑《国史经籍志》卷5尚载《李若水集》12卷。后其书不传,

  • 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佚名

    全一卷(或二卷)。略称问佛决疑经。今收于卍续藏第八十七册。内容叙述佛于灵山时,拈花微笑而付嘱大迦叶禅法之事。计有二十四品。本经不见载于诸经录,唯见于宋人传闻,或疑为我国后代所伪作者,今所存系东传日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