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十五

宗统编年卷之十五

懿宗(名漼在位十四年)。

懿宗庚辰咸通元年。

祖应默太尉请。

祖因丁兵革。欲离河北。太尉默君和於城中舍宅为寺。亦以临济为额延祖。祖受其请居之。

从谂禅师住赵州观音院。

谂行脚时参祖。方将洗脚。祖便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谂曰。恰值老僧洗脚。祖近前作听势。谂曰。会即便会。啖啄作么。祖便归方丈。住观音院。示众云。老僧行脚时。除二时斋粥是杂用心。余外更无别用心处。又曰。老僧此间即以本分事接人。若随伊根机接。自有三乘十二分教。若是不会。谁之过欤。又曰。老僧将一茎草作丈六金身用。把丈六金身作一茎草用。僧问。十二时中。如何用心。谂曰。汝被十二时辰使。老僧使得十二时。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谂曰。庭前栢树子。曰和尚莫将境示人。谂曰。我不将境示人。曰如何是祖师西来意。谂曰。庭前栢树子。问新到。曾到此间么。僧曰。曾到。曰吃茶去。又问僧。僧曰。不曾到。谂曰。吃茶去。院主问曰。为甚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吹茶去。谂召院主。主应诺。谂曰。吃茶去。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谂曰无。曰上至诸佛。下至蝼蚁。皆有佛性。狗子为甚却无。谂曰。为伊有业识在。又僧问狗子还有佛性也无。验曰有。曰既有为甚入这皮袋里。谂曰。知而故犯。有官人问和尚还入地狱否。谂曰。老僧末上入。曰大善知识为甚么入地狱。谂曰。我若不入。阿谁教化汝。马大夫问和尚还修行也无。谂曰。老僧若修行即祸事。曰和尚若不修行。教甚么人修行。谂曰。大夫是修行底人。曰某甲何名修行。谂曰。若不修行。争得扑在人王位中。喂得来赤冻红地。无有解出期。大夫乃下泪拜谢。

洞山祖建立五位君臣等宗旨嗣法曹山唱明之。

祖初住新丰。次盛化於洞山。示五位君臣颂曰。正中偏。三更初夜月明前。莫怪相逢不相识。隐隐犹怀旧日嫌。偏中正。失晓老婆逢古镜。分明觌面别无真。休更迷头犹认影。正中来。无中有路隔尘埃。但能不触当今讳。也胜前朝断舌才。兼中至。两刃交锋不须避。好手犹如火里莲。宛然自有冲天志。兼中到。不落有无谁敢和。人人尽欲出常流。折合还归炭里坐。

上堂。向时作么生。奉时作么生。功时作么生。共功时作么生。功功时作么生。僧问。如何是向。祖曰。吃饭时作么生。曰如何是奉。祖曰。背时作么生。曰如何是功。祖曰。放下镢头时作么生。曰如何是共功。祖曰。不得色。曰如何是功功。祖曰。不共。乃示颂曰。(向)圣主由来法帝尧。御人以礼曲龙腰。有时闹市头边过。到处文明贺圣朝。(奉)净洗浓妆为阿谁。子规声里劝人归。百花落尽啼无尽。更向乱峰深处啼。(功)枯木花开劫外春。倒骑玉象趂麒麟。而今高隐千峰外。月皎风清好日辰。(共功)众生诸佛不相侵。山自高兮水自深。万别千差明底事。鹧鸪啼处百花新。(功功)头角才生已不堪。拟心求佛好羞惭。迢迢空劫无人识。肯向南询五十三。

僧问曹山祖五位君臣旨诀。祖曰。正位即空界。本来无物。偏位即色界。有万象形。正中偏者。背理就事。偏中正者。舍事入理。兼带者。冥应众缘。不堕诸有。非染非净。非正非偏。故曰。虚玄大道。无着真宗。从上先德。推此一位。最妙最玄。当详审辨明。君为正位。臣为偏位。臣向君是偏中正。君视臣是正中偏。君臣道合是兼带语。僧问。如何是君。曹山祖曰。妙德尊寰宇。高明朗太虚。曰如何是臣。祖曰。灵机宏圣道。真智利群生。曰如何是臣向君。祖曰。不堕诸异趣。凝情望圣容。曰如何是君视臣。祖曰。妙容虽不动。光烛本无偏。曰如何是君臣道合。祖曰。浑然无内外。和融上下平。祖又曰。似君臣偏正言者。不欲犯中故。臣称君不敢斥言是也。此吾法宗要。乃示偈曰。学者先须识自宗。莫将真际杂顽空。妙明体性知伤触。力在逢缘不借中。出语值教烧不着。潜行须与古人同。无身有事超岐路。无事无身落始终。复作五相[○@(?/─)]偈曰。白衣虽拜相。此事不为奇。积代簪缨者。休言落魄时。(正中偏向)[○@(─/?)]偈曰。子时当正位。明正在君臣。未离兜率界。乌鸡雪上行。(偏中正奉)⊙偈曰。焰里寒氷结。杨花九月飞。泥牛吼水月。木马逐风嘶。(正中来功)○偈曰。王宫初降日。玉兔岂能离。未得无功旨。人天何太迟。(兼中至共功)●偈曰。浑然藏理事。朕兆卒难明。威音王未晓。弥勒岂惺惺(兼中到功功)。

祥符荫曰。洞山宗旨。得曹山而显。所以称曹洞宗。近或依圆鉴图今详审参同契旨改正。明暗正偏。瞭然指掌。新丰父子。敲唱分明矣。

祖示五位王子。

一曰朝生。一曰末生。一曰诞生。一曰化生。一曰内生。

僧问石霜诸。如何是朝生王子。霜曰。白衣为上辅。直指禁庭中。如何是末生王子。霜曰。循途方觉贵。渐进不知尊。如何是诞生王子。霜曰。贵裔非常种。天然位至尊。如何是化生王子。霜曰。政威无比况。神用莫能俦。如何是内生王子。霜曰。重帏休胜负。金殿卧清风。

祥符荫曰。洞山功建立功勋王子。盖禀岩臣奉子顺之旨。功勋明奉君。王子表顺父也。有内绍外绍之分。金提半提之别。与五位功勋互相表里。人根利钝。法有顿渐。当时石霜。可谓埙篪叶奏。有谓其建自石霜者。讹也。有以朝生配正中偏。末生配偏中正。诞生配正中来。化生配兼中至。内生配兼中到者。有以诞生列第一位。朝生列第二位。末生列第三位。内生列第四位。化生列第五位者。有以内生为第一位。当正中来。化生为第二位。当正中偏。末生为第三位。当兼中至。朝生为第四位。当偏中正。诞生为第五位。当兼中到者。有以诞生统摄四位。谓诞。大也。生也。朝生。诞於朝而生。末生。诞於末而生。化生。诞於化而生。内生。诞於内而生。亦犹正中来之正偏兼带。始终圆贯。而谓诞生犹有待者。即待朝末等而生。而诞之所以为诞。实不生。故曰。欲识诞生王子父。鹤冲霄汉脱银笼者。顺逆纵横。一一合妙。如安公破句读楞严。不妨见道。神而明之。方契立法之旨。若执一定。以方破圆。则是痴人说梦矣。宝镜三昧。重离六爻。迭三变五之言。纷纷不一。可类推也。

祖示三种渗漏。

祖因曹山辞。付以宝镜三昧已。复曰。末法时代。人多乾慧。若要辨验真伪。有三种渗漏。一曰。见渗漏。机不离位。堕在毒海。二曰。情渗漏滞在向背。见处偏枯。三曰。语渗漏。究妙失宗。机昧终始。浊智流转。於此三种。子宜知之。

寂音洪曰。大般若经曰。应观欲界色界无色界空。善见。是菩萨作此观时。不令心乱。若心不乱。则不见法。若不见法。则不作证。又曰。若金翅鸟。飞腾虚空。自在翱翔。久不堕落。虽依於空戏。而不据空。亦不为空之所拘碍。昔洞山大师立五位偏正。以标准大法。约三种渗漏。以辨衲子。非意断苟为。皆本佛之遗意。今丛林闻渗漏之语。往往鼻笑。虽洞山复出。安能为哉。

祖示纲要。

一敲唱俱行。偈曰。金针双锁备。叶路隐全该。宝印当风妙。重重锦缝开。二金锁玄路。偈曰。交互明中暗。功齐转觉难。力穷忘进退。金锁网鞔鞔。三不堕凡圣。(亦名理事不涉)偈曰。事理俱不涉。回照绝幽微。背风无巧拙。电火烁难追。

曹山祖示三堕。

示众曰。凡情圣见。是金锁玄路。直须回互。夫取正食者。须具三种堕。一者披毛戴角。二者不断声色。三者不受食。时有稠布衲问。披毛戴角是甚么堕。祖曰。是类堕。曰不断声色是什么堕。祖曰。是随堕。曰不受食是甚么堕。祖曰。是尊贵堕。乃曰。食者即是本分事。知有不取。故曰尊贵堕。若执初心。知有自己。及圣位。故曰类堕。若初心知有己事。回光之时。摈却色声香味触法得宁谧。即成功勋。后却不执六尘等事。随分而昧。任之则碍。所以外道六师。是汝之师。彼师所堕汝亦随堕。乃可取食。食者。即是正命食也。亦是就六根门头。见闻觉知。祇是不被他染污。将为堕。且不是同。向前均他。本分事尚不取。岂况其余事耶。

祖示四禁。

示偈曰。莫行心处路。不挂本来衣。何须正恁么。切忌未生时。

安隐忍曰。洞上宗道合君臣。位分贵贱。由正偏而及兼。带自奉向以至功功。如指与拳。举一该五。混则知处。类之弗齐。妙无以加矣。但辞多典雅。理亦舂融。若镜之照花。虽情理俱绝。而娟娟可爱。是故蓄情之士。对之情生。抱理之夫。观之理着。此情渗漏之所以设也。夫情之所结。因见不忘。情见相私。语成窠臼。片瑕千累。众病一源。故曹山立三堕以明尊贵。设四禁以辟邪途。捐不赏之功。绝未然之祸。渠无国土。何处逢渠。我本无疮。勿伤之也。后世不曰洞曹。而曰曹洞。其在此乎。

辛巳二年。

壬午三年。

定上座参祖。

定参。问如何是佛法大意。祖下禅床擒住。定拟议。祖与一掌。定伫思。旁僧曰。定上座何不礼拜。定方作礼。忽大悟。后南游。路逢岩头雪峰钦山。举祖赤肉团上无位真人面门出入话。岩头不觉吐舌。雪峰曰。临济大似白拈贼。钦山曰。何不道赤肉团上非无位真人。定擒住曰。无位真人。与非无位真人。相去多少。速道速道。钦山被擒罔措。岩头雪峰曰。这新戒不识好恶。触忤上座。且望慈悲。定曰。若不是这两个老汉。[祝/土]杀这尿床鬼子。

存奖禅师住大名府兴化。

禅师百丈支下杭州大慈寰中寂。

中蒲坂卢氏子。顶骨圆耸。其声如钟。出家於并州童子寺。受心印於百丈。结茅於南岳。一日南泉至。问。如何是庵中主。中曰。苍天苍天。泉曰。苍天且置。如何是庵中主。中曰。会即便会。莫忉忉。泉拂袖而出。赵州问。般若以何为体。中曰。般若以何为体。赵州大笑而出。中明日见赵州扫地。问般若以何为体。赵州置帚拊掌大笑。中便归方丈。住大慈示众曰。山僧不解答话。只能识病。又曰。说得一丈。不如行取一尺。说得一尺。不如行取一寸。问道者众。山素缺水。中拟飞锡。夜梦神人告之曰。勿它之。诘朝见二虎以爪跑地。泉自涌出。味甘如饴。有僧自岳至。乃曰。童子泉涸矣。移来在此。

祖至河府王常侍迎以师礼。

祖拂衣南迈至河府。府主王常侍。与诸官请祖升座。山僧今日事不获已。曲顺人情。方登此座。若约祖宗门下。称扬大事。直是开口不得。无你措足处。山僧此日以常侍坚请。那隐纲宗。还有作家战将。直下展阵开旗么。对众证据看。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祖便喝。僧礼拜。祖曰。这个师僧却堪持论。

癸未四年。

诏法师知玄为悟达国师总教门事。

甲申五年。

全奯禅师住鄂州岩头。

奯住岩头示众。但明取纲宗。本无实法。不见道无实无虚。若向事上觑即疾。若向意根下寻。卒摸索不着。又曰。此是向上人活计。只露目前些子。如同电拂。如击石火。截断两头。灵然自在。若道向上有法有事。真椀鸣声。涂糊汝。系罩汝。古人唤作系驴橛。若将实法与人。土亦消不得。又曰。欲得易会。但知於声色前。不被万境惑乱。自然露裸裸地。自然无事。送向声色前荡荡地。恰似一团火焰相似。触着便烧。更有甚么事。不见道非是尘不侵。自是我无心。又曰。若是有筋骨底。不用多诸处行脚。也须带眼始得。莫被人谩。不见道依法生解。犹落魔界。夫唱教。须一一从自己胸襟中吐得出来。与人为榜样。又曰。是句亦刬。非句亦刬。自然转辘辘地。露裸裸地。饱齁齁地。不解却。不解齩。不见道却物为上。逐物为下。又曰。才有所重。便成窠臼。古人唤作贴体衣。病最难治。又曰。无依无欲。便是能仁。古人道置毒药安乳中。乃至醍醐亦能杀人。这个不是汝习学得底。莫错认门头户口。赚汝腊月三十日。赤哄哄地无益。

禅师曹洞支下第四世泉州龟洋慧忠寂。

忠住龟洋。遁世不出山。一日谓众曰。众生不能解脱者。情累尔。悟道易。明道难。问如何得明道去。忠曰。但脱情见。其道自明矣。夫明之为言信也。如禁蛇人信其咒力药力。以蛇绾弄。揣怀袖中无难。未知咒药等力者。怖骇弃去。但谛见自心。情见便破。今千疑万虑。不得用者。是未见自心者也。忽索香焚罢。安坐而化。

乙酉六年。

大鉴下第五世鼎州德山见性大师宣鉴寂。

鉴居德山。门庭高峻。十二月二日告众曰。扪空追响。劳汝心神。梦觉觉非。竟有何事。言讫安坐而化。

祥符荫曰。德山出雪峰存。存出云门偃。为云门宗。又存出玄沙备。备出罗汉琛。琛出清凉益。为法眼宗。是为二宗之祖。同时与临济并称。以棒唱提挈大纲。诃佛骂祖。真不忝大雄后劲云。

丙戌七年。

禅师义存开法雪峰。

存阻雪鳌山。於岩头奯言下大彻。嗣德山。咸通中登闽之象骨山雪峰。创立禅院。学徒奔萃。法席之盛。卓冠天下。四十余年。众恒一千五百。

禅师马祖支下第三世径山无上鉴宗寂。

宗嗣盐官安。住径山为第二世。法席之盛。冠於江浙。三月五日。集众说法。端坐而化。法嗣洪諲继其席。

祖北至大名府嗣法小师存奖趋侍迎居兴化东堂。

先是祖因兵革。拂衣南迈。王常侍延以师礼。时蒲相蒋公礼请。祖将应之。奖闻趋省。至中条。太尉中令何公专使迎祖。奖翼行旋至府下。止观音寺。江西禅院。问道者。簪裾继踵。道俗连肩。未期年。奖迎居东堂。

丁亥八年。

首建临济宗第一世慧照祖示寂。

祖无疾。四月十日示众偈曰。沿流不止问如何。真照无边说似他。离相离名人不禀。吹毛用了急须磨。复谓众曰。吾灭后。不得灭却吾正法眼藏。三圣然出曰。争敢灭却和尚正法眼藏。祖曰。已后有人问你。向他道甚么。然便喝。祖曰。谁知吾正法眼藏。向这瞎驴边灭却。言讫端坐而逝。塔全身於府西北隅。曰澄灵。

住镇州保寿。嗣法小师延沼。临济祖塔记曰。师讳义玄。曹州南华人也。俗姓邢氏。幼而颕异。长以孝闻。及落发受具。居於讲肆。精究毗尼。博颐经论。俄而叹曰。此济世之医方也。非教外别传之旨。即更衣游方。首参黄檗。次谒大愚。其机缘语句。载於行录。既受黄檗印可。寻抵河北镇州城东南隅。滹沱河侧小院住持。其临济。因地得名。时普化先在彼徉狂混众。圣凡莫测。师至即佐之。师正旺化。普化全身脱去。乃符仰山小释迦之悬记也。适丁兵革。师弃去。太尉默君和於城中舍宅为寺。亦以临济为额。迎师居焉。后拂衣南迈至河府。府主王常侍延以师礼。住未几。即来大名府兴化寺。居於东堂。师无疾。忽一日摄衣据座。与三圣问答毕。寂然而逝。时咸通八年丁亥孟陬月十日也。门人以师全身建塔於大名府西北隅。勅谥慧照禅师。塔号澄灵。合掌稽首。记师大略。

灵岩储临济祖塔重建碑曰。少林氏之言曰。行解相应。超然名之曰祖。六传至卢氏子。提挈一相一行三昧大其门。应西天般若多罗之记。生南岳让。让生泐潭一。南岳以一物不中之解。证有修无染之行。泐潭氏超然於即心即佛。非心非佛。浑焉周匝。廓尔悬殊。创大机大用。接百丈海。西来法式。至海广大悉备。以己所得。得见过於师之黄檗运。东土宗旨。大段三变。临济氏挺出。集十代之大成。出古今之独断。博也。厚也。高也。明也。以言乎道。发灵山以来未发之妙。以言乎行。开东西历世未开之门。广大精微。详嗣法保寿延沼记中。余小子弘储。何能增益。澄灵宝塔。建自唐咸通丁亥。历四百余年。洪流冲裂。又三百年。三十三世孙超觉。念我祖道满天下。而无以副脚下子孙执帚瞻依之笃切。走告江南北诸孙。共襄塔事。塔成铭属弘储。铭曰。更七百年还旧观。斯文不泯终古传。河流岳立同永绵。

灵岩储临济祖塔源流序曰。源流之见。始於昭觉。昭觉临济十一世孙。手书临济正宗记。付佛日宗杲着见载藉。议者谓昭觉特出手定。抑上有因承。西天诸祖。说偈相传。从一祖至二祖。至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告香至王子菩提多罗曰。如来以正法眼付大迦叶。如是展转。乃至於我。我今嘱汝。听吾偈曰。心地生诸种。因事复生理。果满菩提圆。花开世界起。此西天源流之可据者也。达摩念东震旦国。佛记后五百岁。般若智灯。运光於彼。遂嘱弟子不若密多罗。住天竺传法。而躬至震旦。从震旦初祖。至黄梅五祖。告卢能曰。诸佛出世。为一大事故。随机大小而引导之。遂有十地三乘顿渐等旨。以为教门。然以无上微妙秘密圆明真实正法眼藏。付於上首大迦叶尊者。展转传授二十八世。至达摩届於此土。得可大师承袭。以至於今。以法宝。及所传袈裟。用付於汝。善自保护。无令断绝。听吾偈曰。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卢跪受讫。问法则既受。衣付何人。祖曰。昔达摩初至。人未之信。故传衣以明得法。今信心已熟。衣乃争端。止於汝身。不复传也。此震旦源流之可据者也。临济承曹溪以来四世。传至禹门为临济二十九世。唐宋佛法盛时。家喻户晓。源流不待问。迨其衰也。至有明嘉隆。山水微茫。仅存一线。禹门禀圆通法付四人。一曰天童圆悟。一曰报恩圆修。一曰云门圆信。一曰净明圆莲。天童於天启甲子付净慈法藏。丁卯付大沩如学。次第付梁山海明。径山通容。金粟通乘。宝华通忍。龙池通微。天童道忞。雪窦通云。鹤林通门。善权通贤。天童通奇。报恩付竹林本豫。报恩通琇。南涧通问。石霜通际。云门付海岸居士黄端伯。弘储为净慈藏和尚子。兹因善权法孙断指超觉。将兴复临济祖塔。特上灵岩请文记临济源流。弘储不文。祇据本支宗派。依次序述付石。河出昆仑。导积石。不遡其源。而循其流者。无以尽经天带地之势也。后世永鉴哉。

三峰僧鉴青。临济祖师塔颂曰。灵山正法眼。付嘱大龟氏。庆喜及商那。次第传真诀。如是密相承。二十余八叶。香至最小男。弃荣犹敝屣。亲禀般若多。记名为达摩。应谶泛重溟。远届支那国。游历梁魏间。面壁栖嵩少。号曰婆罗门。访求大乘器。直指佛即心。讲徒且惊扰。置毒不能伤。慈心三昧力。可师鸾凤姿。根胜无伦匹。五岳峭头颅。千顷涵胸臆。妙辨类悬河。异花随尘落。每一谈论时。宿师尽辟易。终疑缺齿胡。别有安心要。变服毁形躯。立雪弥勤恳。一言了此心。三拜得其髓。启迪甘露门。分灯照无尽。从兹五六传。衣法双流衍。信心久成熟。衣止遂不传。大法遍尘沙。得道如林薮。二桂久传阴。一粒重衔粟。金鸡声转高。马驹足何阔。踏杀天下人。莫能行筹数。一子坐大雄。迎喝聋双耳。苟非粗行僧。大机谁辨的。吾祖法中王。应用同垂迹。氏族及乡闾。具如传所述。三学备研几。三业还纯粹。三年不飞鸣。三度遭鞭策。大法若云披。大用如雷迅。大宗续大雄。大志恢大业。大树荫人天。大龙霈云雨。热恼顿清凉。枯槁咸沾溉。三句非纵横。三真非并别。三要绝雕镌。三玄善辟阖。三世同一仪。三乘同一航。法说种种殊。皆为从上式。字字解脱幢。句句光明藏。如世大慈航。能渡诸漂溺。如世大宝聚。能济诸贫穷。如世大楼橹。能却诸冤敌。如世大城堑能拒诸魔军。是故七百年。灯焰弥增炽。令行吴越区。一人大威力。谁云塔有坏。坏者非其真。离相与离名。全密还全主。然於不坏相。而复示摧颓。蔓草与寒烟。遍覆黄金国。如师所建立。纵夺各随时。勿以人境乖。而昧全体用。譬如镜中像。妍丑各不同。随遇辄了然。初非镜分别。譬如摩尼光。青黄随色转。色相本非珠。珠亦不外是。譬如春与花。不可岐为二。花落知春归。春实无来往。譬如石中火。击之乃成焰。破石觅踪由。毕竟无形段。譬如清净月。散影诸江湖。水月不相知。印见宛然在。譬如水结氷。日照还成水。融结状虽差。湿性终无改。断公知此义。坚固最初心。裒金等聚沙。复睹巍巍相。千秋表真仗。万世成具瞻。却烧无能侵。岚风莫能撼。是知取相者。终不达无生。弃相亦复然。五十笑百步。欲超权学见。成毁二俱空。空见并销亡。宝幢赫然涌。无杂无动摇。非常非断灭。斯为无缝样。五眼莫能窥。星月挂阑干。烟霞生户牖。一切诸天人。敬心常守护。我今说是颂。处处见祖师。惟有逸格人。乃能深谛信。或於笔尖上。散作翰墨香。或於纸素中。透出文字障。或於清净境。解脱无纤尘。或於差别缘。显见无穷义。或於热喝内。威猛如象王。或於痛棒头。翻掷同师子。或主宾言论。或照用施呈。或全或抑扬。或偏或喜怒。何处非全身。何物非生面。苟能如是见。今古常见前。变化绝端倪。眉目日相拄。不离跬步间。展礼真仪讫。

尧封潜临济慧照祖塔重建碑后记曰。往读桐江钓叟姚桐寿乐郊私语。载与括苍刘氏遇於海盐之横山。刘氏谓南龙一支。从峨嵋并江而东。竟不知其结局。顷从通州泛海至此。乃知海盐诸山。是南龙尽处。天目虽为浙右镇山。然势犹未止。蜿蜒而来。右束黟浙。左带苕霅。直至长墙秦驻之间而止。於是以平松诸山为龙。左抱以长江淮泗之水。以庆绍诸山为虎。右绕以浙江曹峨之水。诸水率皆朝拱於此。而后乘潮东出。前复以朝鲜日本为案。此南龙一最大地也。非周孔其人。不足以当之。然而无有乎尔。吾恐山川亦不忍自为寂寂若此也。按乐郊私语序时。则至正癸卯。又历三百年。辛丑老师补住金粟。南潜随侍。览山川形势之大致。征桐江钓叟之旧闻。我天童老和尚拔九地之雷於此。我三峰老和尚发天衢之轫於此。所谓非周孔其人。不足当之者。隔三百年。验如玉符。而临济之道。至是炳然。若赫日之中天矣。古记称震旦国三大干龙。皆始於昆仑。北条出河海以入於海。为冀燕之分。中条出河南。自秦陇三辅入丰沛汾晋派伊洛。东而淮泗。以入於海。为雍豫青徐之分。南条出江南。自陕右分出西鄙。回巴蜀。踰荆衡。入黔中。东而匡阜。南极岭海。东北渡闽粤。跨三吴。自浙右以入於海。为梁荆扬之分。夫冀州。天地之一枢要也。儒者亦言冀州好风水。古帝王之所都。滹沱河在真定府城南。自雁门来经灵寿等县。至直沽入於海。我临济祖之所纵辔而驰也。而大名为禹贡冀兖二州之域。魏州兴化则澄灵之塔在焉。故读保寿沼所作临济慧照禅师塔记。及英华所载公乘亿魏州奖公塔碑。而益叹山川形势。源流顺逆之故。往往与道法相关摄。盖山水之大机在逆。犹古兵法以正合。以奇胜。其用以逆。而千古禅宗纲领。亦未有不以顺为体。以逆为用者也。故从曹溪发源。天南北而为南岳。一逆也。又北而为临济。一逆也。临济已上。自顺而逆。夫三吴又天地之一枢要也。临济南而为扬岐云盖。有会祖塔焉。又南而为虎邱。虎邱有隆祖塔焉。临济以下。自逆而顺。而及天童三峰。至於老师。临济之道。大行吴越。使小释迦没而不食其言。顺而逆。逆而复顺。冀州为北枢。吴越为南枢。而山川大势。与道法相终始者。亦可以考而见矣。

庵主道膺为洞山室中领袖。

膺先游方至翠微问道。会有僧自豫章来。盛称洞山法席。遂造洞山。祖问汝名甚么。曰道膺。祖曰。向上更道。曰向上即不名道膺。后结庵三峰。天人送供。祖问子近日何不赴斋。曰每日自有天神送食。祖曰。我将谓汝是个人。犹作这个见解在。汝晚间来。膺晚至。祖召膺庵主。膺应诺。祖曰。不思善。不思恶。是甚么。膺回庵寂然宴坐。天神寻觅不见。三日乃绝。祖一日问。作甚么。曰合酱。祖曰。用多少盐。曰旋入。祖曰。作何滋味。曰得。祖大问。大阐提人。作五逆罪。孝养何在。曰始成孝养。自尔祖许为室中领袖。

寂祖开法曹山。

寂辞洞山。遂造曹溪礼塔。还止临川。有佳山水。因定居焉。以志慕六祖。乃名山为曹。

宗统编年卷之十五

 

猜你喜欢
  卷二百三十九·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羯耻那衣事一卷·佚名
  卷第十五(本末合)·慧苑
  卷之十·佚名
  十住断结经卷第十·佚名
  卷五十五·彭绍升
  卷三百二十九·佚名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第一上·良贲
  卷第五十(第八诵之三)·佚名
  准提净业目·谢于教
  贤愚经卷第十三·佚名
  辟支佛因缘论卷下·佚名
  卷第四十一·佚名
  卷八十八·佚名
  大云经祈雨坛法·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十一出 心离·李渔

    〖传言玉女前〗(生带丑上)订就良姻,只待御花簪鬓,向华堂双双合卺。小生幸遇良媒,得逢佳偶。当面定下婚议,许他考后完姻。方才有几位朋友,约我同上公车,只得料理行装,待明晨早发。叫园丁,把出门的行李,快收拾起来。(丑)收拾完了。方

  • 第二十二出 访女·梁辰鱼

    〔小外扮宦官上〕先皇行处鎭相随。今上春宫见长时。脱下御衣偏得着。进来龙马每教骑。自家乃越王殿下一个宦官是也。前日爷差我拣选美女。山阴会稽余姚上虞都选过了。并没有一个好的。爷与娘娘甚是发恼。如今还有萧

  • 卷六十三·陆游

    钦定四库全书 劎南诗稾卷六十三 宋 陆游 撰 秋雨 老火阻余威赖此一雨洗一雨岂遽凉凉亦自此始陂湖菱芡熟小市新酒美行歌多醉人驩意溢闾里悬知屡丰年丝谷贱如水呼儿具笔牍作诗识吾喜 江村 江村一雨喜尘清隐隐雷车意

  • ●卷一百十八·徐梦莘

      炎兴下帙十八。   起建炎二年八月二十一日癸酉,尽十月二十六日丁丑。   二十一日癸酉殿中侍御史马伸上言乞罢黄潜善汪伯彦。   殿中侍御史马伸上言陛下龙飞河朔近得黄潜善汪伯彦以为辅相一意委任不复致疑然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一·佚名

    万历三十二年闰九月戊寅朔兵部覆两广总督戴燿<锍-釒>思明府恶目陆佑率众拒敌查参失事将领诏陆佑等着拿正法参将丁应科等姑夺俸戴罪杀贼○己卯工部言大内工兴势不容已都重二城百万之费分文无措南海子工俟城工稍有次

  • 一八七 我的工作四·周作人

    一九五二年“三反运动”已经过去,社会逐渐安定下来,我又继续搞翻译工作了。在这困难的期间,我将国民党所抢剩的书物“约斤”卖了好些,又抽空写了那两本《鲁迅的故家》等,不过那不是翻译,所以可无需细说了。自此以后我的工作

  • 汉纪四十七 孝桓皇帝中延熹七年(甲辰、164)·司马光

    汉纪四十七 汉桓帝延熹七年(甲辰,公元164年) [1]春,二月,丙戌,乡忠侯黄琼薨。将葬,四方远近名士会者六七千人。 [1]春季,二月丙戌(疑误),乡侯黄琼去世。临下葬时,四方远近知名人士前来吊丧的有六七千人。 初,琼之教授于家,徐稚从之

  • 卷97·陈邦瞻

    ○董宋臣丁大全之奸理宗宝祐三年五月,以宦者董宋臣干办佑圣观。宋臣逢迎上意,起梅堂、芙蓉阁、香兰亭,强夺民田,引倡优入宫,招权纳贿,无所不至,人以“董阎罗。”目之。监察御史洪天锡上疏言:“天下之患三,曰宦官、外戚、小人。

  • 杨卓·周诒春

    杨卓 字云岩。年三十岁。生于江苏上海。已婚。初学于上海广方言馆。河南高等学堂。直隶高等学堂。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授翰林。宣统三年。以官费游美。入哥仑比亚大学。习采矿冶金科。民国元年。入理海大学。民国二

  • 卷六十一 昏义第四十四·郑玄

    (陆曰:“郑云:‘《昏义》者,以其记娶妻之义,内教之所由成也。’”)[疏]正义曰:案郑《目录》云:“名曰《昏义》者,以其记娶妻之义,内教之所由成也。此于《别录》属《吉事》也。”谓之“昏”者,案郑《昏礼目录》云:“娶妻之礼,以昏为

  • 卷四·毛奇龄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毛氏传卷四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三年春王二月己巳日有食之礼重天行凡灾祥眚戾云妖物变皆关典例故史官遇此则必以礼例书之然又属事者以无非入事所感虽灾本天行然亦事也春王二月者凡一时必冠三月正月苟无

  • 刘向经说足证伪经考第十四·康有为

    汉大儒领袖当时、传书今日者,自史迁外,董仲舒、刘向而已。孔子改制,统于《春秋》。仲舒传《公羊》,向传《谷梁》,皆博极群书,兼通六艺,得孔子之学者也。然考孔子真经之学,必自董子为入门;考刘歆伪经之学,必以刘向为亲证,二子者各

  • 难势·韩非

    慎子曰: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蚓蚁同矣,则失其所乘也。贤人而诎于不肖者,则权轻位卑也;不肖而能服于贤者,则权重位尊也。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吾以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夫弩弱而矢

  • 礼记要义卷第十八·魏了翁

    学记一郑氏不见说命兊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注云典经也言学之不舎业也兊当为说字之误也髙宗梦传说求而得之作说命三篇在尚书今亡正义曰其事具尚书篇见在郑云今亡者郑不见古文尚书故也二古者立学之制入学之序古之

  • 往生集序·祩宏

    世尊始成正觉。为诸有情普演佛乘。既而机难尽投。由是于一乘中示三乘法。而复于三乘中出净土一门。今去佛日远情尘日滋。进之不能发神解超圣阶。退之伥伥乎有沦坠之险。而匪仗此门。其何从疾脱生死。大矣哉。可谓起末

  • 森林历险记·莫里斯·勒布朗

    十岁的皮埃尔与他的小女伴儿维奥莱特勇敢而好奇地走进了神秘可怖的大森林。在那里的奇幻经历使这两个孩子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也使一个幸福家庭得以诞生。

  • 台湾舆图·夏献纶

    古人右史左图,观览并重。萧何入关,首收图籍;盖凡道途险阻、山川阨塞,非图莫周悉也。。

  • 慨古录·圆澄

    全一卷。又作湛然禅师慨古录。明代曹洞宗僧湛然圆澄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圆澄慨叹当时禅林规矩荡然而渐趋腐败堕落,恐因丛林自身之萎顿,而引致类于‘三武’之法难,故列举六祖以降,唐、宋时代活泼生动之机缘实例,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