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李叔同年谱(1)

一八八零年十月二十三日(农历庚辰年九月二十日)辰时,出生于天津河东区地藏庵前陆家胡同二号一名门望族家庭。取名文涛,字叔同。祖籍浙江平湖,一说山西洪洞。父李世珍,字筱楼,与李鸿章、吴汝纶为会试同年,中进士后曾任吏部主事,不久后便辞官不做,返津经商,主营盐业,几乎垄断了天津内外的盐业,成为津门巨富;晚年又大力兴办钱庄,成为天津较早的银行家。李筱楼乐善好施,创办“备济社”,向贫民施舍粮食棺木,又兴办义塾让贫儿上学,在津门一带博得“李善人”的雅号。

叔同生母王氏名凤玲,一八六零年生,原系丫环,一八九七年被李筱楼收为三姨太。她略通文字,笃信佛教,对李叔同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李叔同在家中排行第三。其降生之日,有喜鹊噙松枝送至房内,此松枝被视作佛赐善根,叔同终生携带在身边。

一八八三年举家搬入粮店后街六十二号,与旧屋仅一巷之隔。

一八八四年开始学习书法,临摹柳、颜。

此年,其父因病过世,李鸿章亲临李宅为之主丧。李家大办丧事,僧众行普济法事,并做了一场焰口。叔同目睹这些场面后,召邻居小伙伴们群起效仿,自命为“大和尚”。其父去世后,因为财产等原因,叔同母子受到大家庭的排挤,叔同开始变得沉默寡言。自是岁起从母王氏诵名诗格言。

一八八六年始学《三字经》、《百家姓》等启蒙书,后读《百孝图》、《返性篇》、《玉历钞传》、《格言联璧》等。其母还教之以短诗。

一八八七年开始攻读《文选》。叔同日诵五百,过目不忘,进步飞快,常受其师常云庄赞赏。

一八八八年熟读《四书》、《孝经》、《诗经》及无数唐诗。因常陪同大娘郭氏(李筱楼之大姨太)前往无量庵,学会念诵《大悲咒》、《往生咒》。开始从天津著名书法篆刻家唐静岩学习篆刻。家中有京戏班子唱堂会,因好奇而学习唱戏。

一八九一年开始学习篆书,摹《宣王猎碣》,每天写五百余字。又学习隶书,热衷于碑学,临写《张猛龙碑》、《张迁碑》、《龙门二十品》等。随常云庄先生学习《史记》、《汉书》等史学著作,此间还常去票房学戏。

一八九四年文才初露,有“人生犹似西山月,富贵终如草上霜”之句流传。此时,其诗文书法均已打下良好的根基。在票房与京剧名伶杨翠

原第7页图放236页下方李叔同少年时书法习作之一

喜结识。

一八九五年入天津辅仁学院学习。自夏天起,开始学习算术、外语等西方教育内容,接受“新学”。

一八九六年拜其父生前好友、天津诗词界名流赵幼梅学词,将诗词融会贯通。又正式从著名书家唐静岩学习书法篆刻。此间广交津门艺林名士,著名教育家严修、大文豪孟广慧、大书法家王吟笙、大画家陈篙洲等诸多学者、书画大家皆与其交往甚密,使之得到广泛的艺术熏陶。是年以文童身份进入天津县学,开始学习八股文。

一八九七年奉母之命,与天津卫芥园俞家茶庄的茶商之女俞氏成婚。俞氏长叔同二岁,端庄淑静。李家大办婚事,其兄从家产中拨出三十万元供叔同家用。叔同买下一部德国钢琴,并开始学习拜厄的《钢琴基本教材》及车尔尼的《钢琴初步教程》。

一八九八年十月,叔同与母亲、妻子一同南下上海,在法租界卜邻里租房居住,并改名李漱筒。

到沪后,叔同与“沪学会”之许幻园等结识,加入“城南文社”。

一八九九年春季,在许幻园盛情邀请下,携全家迁入沪南青龙桥许家城南草堂,幻园为叔同所居院落题名“李庐”。

与许幻园、袁希濂、蔡小香、张小楼结成金兰兄弟,号称“天涯五友”。此外,还与文坛名人毛子监、李力园、刘泯松等过从甚密。

是年,叔同长子葫芦产后即夭折。

一九零零年作《二十自述诗》,冠以四言诗序以自省。又将自己的印章作品及家藏古代名印辑成一册《李庐印谱》出版。又编辑《诗钟汇编原第111页图放于238页李叔同在上海饰演黄天霸剧照

初集》,并自作序言。是年春天,叔同北上开封以童生身份参加了考试,考取第三名。

四月,与黄仰宗、任伯年、朱梦庐、高邕之等书画家,在上海福州路杨柳楼台旧址组织成立“上海书画家公会”,叔同为会员,随之加入上海书画金石界。“上海书画家公会”举办各种“书画讲习班”,免费宣讲,向大众普及书画知识。叔同讲授篆书篆刻课程。

九月,次子李准出生。

一九零一年年初,将个人诗作结集《李庐诗钟》,署名“当湖惜霜仙史”,在沪印行。

二月,北上天津探望家人。抵津后适逢其兄赴豫,叔同本欲再赶往河南,但因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道路阻滞,未能成行,遂在津滞留两月有余。其间曾入京看望名伶杨翠喜,回津后作词《菩萨蛮·忆杨翠喜》以为纪念。叔同此次北上留有多首诗词佳作,如《南浦月·北行留别海上同人》、《轮中枕上闻歌》、《到津愁不成寐》等,返沪后将之辑成《辛丑北征泪墨》,该书面世后,在沪获得各界人士高度评价。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六·志第五十九·礼九等·脱脱
  ●卷三十三·徐梦莘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八十一·佚名
  卷之三百二十二·佚名
  卷之一百六十七·佚名
  卷之五百八十一·佚名
  第三○二示光绪五年六月十一日一二一○一--五·佚名
  五九一 翻书房为催付《清文鉴》正副草本事致蒙古堂移付·佚名
  卷四十八·佚名
  卷二十一·司马迁
  牛弘传·李延寿
  王廷凑传·刘昫
  宪宗本纪·张廷玉
  提要·赵汝愚
  第三章 秦汉兴亡·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草泽狂歌卷二·王恭

    (明)王恭 撰○七言歌行汲井叹辘轳悬青丝芙蓉覆金井比君不照心似妾可怜影铜壶堕水风卷花为君中路改荣华人生百年有知己暂时荣落何须嗟题琴合故衣卷峄阳古桐琼树枝吴丝作弦云锦衣黄家旧物紫阳篆彪炳文章光陆离乱离何事翻

  • 卷第十五·陈与义

    ○邓州西轩书事十首小儒避贼南征日,皇帝行天第一春。走到邓州无脚力,桃花初动雨留人。其二千里空携一影来,白头更着乱蝉催。书生身世今如此,倚遍周家十二槐。其三瓦屋三间宽有余,可怜小陆不同居。易求苏子六国印,难觅河桥一

  • 四夷附录第三·欧阳修

    奚,本匈奴之别种。当唐之末,居阴凉川,在营府之西,幽州之西南,皆数百里。有人马二万骑。分为五部:一曰阿荟部,二曰啜米部,三曰粤质部,四曰奴皆部,五曰黑讫支部。后徙居琵琶川,在幽州东北数百里。地多黑羊,马嵒前蹄坚善走,其登山逐兽

  • 尚史卷十八·李锴

    世家十一陈世家【始武王十三年终敬王四十一年凡六百四十四年传□十三世】胡公 申公 相公 孝公 慎公 幽公僖公 武公 夷公 平公胡公满者虞帝舜之后也昔舜为庶人时尧妻之二女居于潙汭其后因为氏姓姓妫氏舜已崩

  • 孙法宗传·沈约

    孙法宗,吴兴人,父亲遇难被杀,尸骨未被收葬。母亲和兄长都饿死了。法宗年龄小逃脱了。到十六岁时才得以还家。单身一人,勤奋劳动。在霜上行走,在草间露宿。经办棺材、建造坟墓、安葬母亲和兄长,俭朴而礼节周到。因为父亲死于

  • 许智藏传·李延寿

    许智藏,高阳人。祖父许道幼,常常因母亲患病,四处寻觅医方,因而深究医理,当时号称名医。告诫他的几个孩子说“:做晚辈的,父母吃饭吃药前,先尝后进。不知医术,能够称为孝顺吗?”因此,便世代相传。出仕梁朝,官职员外散骑侍郎。父亲许

  • 黄巢传·欧阳修

    黄巢,曹州冤句人。世代为盐商,富有资财。擅长击剑骑射,略通书牍奏记,颇有口才,喜爱招养亡命之徒。咸通末年,年岁依然不好,河南一带盗贼蜂起。乾符二年(875),濮州的名盗王仙芝自长垣发难,有徒众三千,践踏曹、濮二州,俘万人,势力日

  • 卷三十七 李处温父子稔祸·李有棠

    天祚帝保大二年春正月,帝幸云中,诏留宰相李处温等与秦晋国王守燕。处温,析津人。祖仲禧,值奸臣伊逊诬陷太子,附会其狱,得官南院枢密使,赐国姓,封韩国公。伯父俨,字若思,登咸雍进士第。太康初为将作少监,累擢参知政事。道宗晚年倦

  • 卷九十·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九十 朱批管承泽奏摺 雍正五年九月初九日四川布政使【臣】管承泽谨 奏为奏 闻事窃【臣】世受 国恩涓埃未报荷蒙 皇上格外超擢授以四川布政使随於本年四月二十 八日跪聆 圣训遵 旨於五月初四

  • 卷四十四 魏世家第十四·司马迁

    魏之先,毕公高之後也。毕公高与周同姓。【索隐】:左传富辰说文王之子十六国有毕、原、丰、郇,言毕公是文王之子。此云与周同姓,似不用左氏之说。马融亦云毕、毛,文王庶子。武王之伐纣,而高封於毕,【集解】:杜预曰:“毕在长安

  • 卷三 论语·钱时

    卷三 论语公冶长第五子谓公冶长:“可妻[去声下同]也。虽在缧[力追切]绁[息列切]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公冶长,孔子弟子。妻者,嫁之也。缧

  • 卷四·佚名

    △魔王归伏品之馀尔时魔王见彼一切所有魔众。各与眷属归依如来。是时魔王转加瞋怒过於前量。惊怖迷乱举声悲泣说如是偈。我失胜威德,无复有见助。沙门胜神通,夺我魔境界。应更勤方便,思後时所作。斫断莲华根,令众散诸方。

  • 电劝甘地进食·太虚

    印度圣雄甘地鉴:废除阶级,实现人类平等,为佛徒共钦!顷又闻绝食三周,咸恐碍及康寿。吾国谭君云山,因亦随绝食。恳停此举!敬愿印人速从圣雄主张,圣雄应为爱世界众生,即日进食!中国佛学会会长太虚。十四。(见海刊十四卷七期)为国难电

  • 玄宗朝翻经三藏善无畏赠鸿胪卿行状·李华

    玄宗朝翻经三藏善无畏赠鸿胪卿行状弟子李华撰三藏沙门输婆迦罗者。具足梵音。应云戍婆誐罗僧贺。唐音正翻云。净师子。以义译之。名善无畏。中印度摩伽陀国人。住王舍城那烂陀寺。本刹利种姓。刹帝利舍俗荣贵。依佛出

  • 太上慈悲九幽拔罪忏·佚名

    部分“恒”字缺笔,避唐穆宗或宋真宗名讳。本忏当出自唐或宋。元始天尊向普救真人解说,劝人礼十方应号天尊,行善去恶,将福补罪,忏一切罪。

  • 红大院·老舍

    3幕话剧。初载1958年11月《剧本》。1959年5月作家出版社初版。现收入1982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老舍剧作全集》第2卷。1958年10月,此剧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在北京首都剧场首次演出。剧本写了北京某胡同一个杂院里的几

  • 元史续编·胡粹中

    明胡粹中撰。16卷。作者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永乐中官楚王府长史,鉴于明初所修《元史》略于成宗以下治平之迹,顺帝时事亦多阙漏,乃仿《通鉴纲目》体例,起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终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八月,编年系月,随事缀载

  • 沙弥罗经·佚名

    一卷,失译。同五母子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