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钦定南廵盛典卷六十五

祀典

【臣】等谨案治神人和上下莫重乎祀典五礼吉居其一八政祀列于三王者所由合隂阳微显以懋三灵叶賛之治也其在廵守之年则方望之事无所不通虞五年一廵守舜典着之曰柴望秩于山川周十二年一廵守周颂歌之曰懐柔百神及河乔岳允犹翕河是也他若戴记所言法施于民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能捍大患则祀之凡诸应祭法者要皆有举而莫废可知矣我

皇上至諴感神格于上下宥宻孚颙固有黙通于荐之先者而尤以勤民为昭事之本于是

天行健稽古省方求瘼图寜孜孜焉五十余年如一日用能位天地育万物时和年豊百福辏至八蜡咸通由是豫顺以动

六廵于南觐民展义而诹吉

启銮必在上辛

祈谷礼成之后逮

属车至止肇禋肆祀咸秩孔殷若

前代帝王若

先师

先圣以及岳渎之祠羣小祀之举或

亲诣将事或

分命祠官荐洁告嘉仪文灿偹其诸所谓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者欤而实则秩祀之礼正以勤民牲帛所呈豊融盻蠁书云至治馨香感于神明又曰山川神以莫不寜方今万灵受职百谷时熟清宴式昭和甘协应如响荅焉信哉乎享于克诚祭必受福

一人有庆兆民赖之矣谨录祀典第六

钦定南廵盛典卷六十五

祀典

乾隆十六年三月初十日

上谕内阁曰朕时廵至杭州

禹陵在望缅惟平成之徳万世永赖

皇祖圣祖仁皇帝曾亲祀焉爰东渡浙江陟防稽式遵皇祖旧典躬荐馨于宇下厥有姒氏子姓世居陵侧应世子八品官奉祀该督抚择其有品行者一人充之以昭崇徳报功至意

乾隆十六年三月二十七日

上谕内阁曰朕省方问俗廵幸江寜钟山之麓明太祖陵在焉

皇祖圣祖仁皇帝南廵时念其为一代创业之君銮舆屡诣旷典光昭朕于驻跸诘朝即命驾前徃躬申奠谒念本朝受命以来百有余年胜国故陵寝殿依然松楸无恙皆我

祖宗盛徳保全之所致也令该督抚饬地方官加意保防其附近陵地毋许樵牧徃来致滋践踏并晓谕各陵户知之

乾隆二十二年二月初五日

上谕内阁曰原任大学士内大臣髙斌前任河道总督时颇着劳绩即如毛城铺所以分泄黄流设立徐州水志至七尺方开人不用其法遂致黄弱沙淤隠贻河患其于黄河两岸汕刷支河毎嵗冬季必督率防泛实力填筑近年司工踈忽因有孙家集夺溜之事至三滚坝洪湖盛涨髙斌坚持堵闭是以数年之间下游州县屡获豊收其功在生民自不可冺至于癸酉张家马路及运河二闸之决则又其果于自信抑且年迈志满之失朕不得不治其罪而要其瑕瑜自不相掩在本朝河臣中即不能如靳辅而较齐苏勒嵇曽筠朕以为有过之无不及也兹者翠华南幸追溯前劳特沛恩纶用孚公论可与靳辅齐苏勒嵇曽

筠一并祠祀以昭国家念旧酬功之典且亦使后之司河务者知所激劝也该部其遵谕行

同日

上谕内阁曰昨以内大臣髙斌前在南河懋着劳绩特颁恩谕令与靳辅齐苏勒曽筠一同祠祀更念有明一代治河之臣最著者惟陈瑄潘季驯二人而季驯之功实优于瑄运道民生至今攸赖今清江之湄瑄有专祠季驯独不列祀典朕甚悯焉其以潘季与陈瑄并祀有司春秋致祭用昭崇徳报功之典乾隆二十二年二月二十八日

上谕内阁曰朕昨至浙江省城礼部未奏请遣祭已故大学士徐本询其故则以未入贤良祠例不致祭为对徐本歴事

两朝宣力多年勤慎懋着即如前者过常州时已故之廵抚潘思榘礼部尚犹奏请徐本视潘思榘为何如耶朕廵幸所经郡县名臣旧辅皆即致祭乃国家念酬功之典该部自当慎重办理何得胶柱鼓瑟乃尔徐本着入本省贤良祠并着该部奏请遣官致祭乾隆二十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上谕内阁曰浙海之神自雍正八年海塘告成时

特加褒封

勅于海寜县地方建庙崇祀迩年以来海波不塘工巩固朕省方浙中亲临踏阅见大流直趋中小亹两岸沙滩自为捍御濵海诸邑得庆安澜利及生民实资

神明显佑应于杭州省城之观潮楼敬建海神之庙以昭朕崇徳答佑至意应行事宜该部其具以闻乾隆三十年二月十一日

上谕军机大臣曰恵济祠风神庙大王庙行礼看过木龙于恵济祠龙王庙拈香其闗帝庙令额驸色布腾巴尔珠尔拈香

乾隆三十年二月二十二日

上谕内阁曰朕清跸时廵所有经过地方大臣祠墓在三十里以内者例俱遣官致祭原任大学士史贻直之墓虽逺在溧阳念其宣力年乆亦着加恩一体遣祭以示优恤

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初一日

上谕内阁曰朕銮辂时廵凡大学士祠墓在三十里内者例俱遣官致祭故尚书钱陈羣向在内庭行走人品学问俱优着加恩逹椿前徃致祭以示眷念旧臣之意

乾隆四十七年三月初一日

上谕内阁曰朕前嵗南廵驻跸金山即敬书金山灵区安澜恒佑宏仁广济至徳尊神牌位供奉神祠及回銮渡江时虽有风涛而御舟稳渡实赖

神佑不可不崇昭秩祀以答灵庥着该部载入祀典嗣后每遇致祭之期着该部封香帛祝文送徃交该督抚亲诣金山寺行礼

乾隆四十九年闰三月初七日

上谕内阁曰礼部奏诣明太祖陵仪注三奠酒每奠行一叩礼前代陵寝于经过时亲诣拈香自应较本朝

陵寝仪节有别然朕加隆前代礼数从优昨经过曲阜亲诣少昊陵孔陵皆行二跪六叩礼嗣后遇亲诣前代陵寝拈香俱照此行礼不必奠酒着为令

钦定南廵盛典卷六十五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三十二·志第八十五·乐七等·脱脱
  卷一百十一 志八十六·赵尔巽
  卷四·庞元英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八十七·佚名
  明熹宗哲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二(梁本)·佚名
  卷二十·傅恒
  学史卷九·邵宝
  王士珍·陶菊隐
  二十五、考市·包天笑
  卷之三·林时对
  蔡卞传·脱脱
  田雄传·宋濂
  二·钱穆
  卷八十五·佚名
  卷一百九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零九·彭定求

        卷309_1 【寒食寄李补阙】郭郧   兰陵士女满晴川,郊外纷纷拜古埏。万井闾阎皆禁火,   九原松柏自生烟。人间后事悲前事,镜里今年老去年。   介子终知禄不及,王孙谁肯一相怜。   卷309_2 【仲月赏花】韦

  • 卷四·杨慎

      ○竹笋江鱼  杜子美《送人迎养》诗:“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用孟宗姜诗事。韦苏州《送人省觐》亦云:“沃野收红稻,长江钓白鱼。”又云:“洞庭摘硃果,松江献白鳞。”然杜不

  • 楚辞集注卷第七·朱熹

    招魂第九招魂者,宋玉之所作也。古者人死,则使人以其上服升屋,履危北面而号曰:「皋!某复。」遂以其衣三招之,乃下以覆尸。此礼所谓复。而说者以为招魂复魄,又以为尽爱之道而有祷祠之心者,盖犹冀其复生也。如是而不生,则不生矣,于

  • 卷三十·唐圭璋

    ○南乡子近闻吾子有茂陵侧室之举,顺命故也。且在昔贤女,虽有小星惠下之行,不无郁悒自伤之意。故首章托以自怨自责,忌嫉伤善略不见也。然怨不已,则夫妇道乖,故释以人子之孝,嗣续为重。鸣呼,商陵穆子之悲,卫庄姜

  • 卷一百三十·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三十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明道先生诗集程颢字伯淳其先世居中山曽祖而下河南遂为洛阳人父昫神宗朝大中大夫颢生而秀爽举进士歴鄠上元主簿晋城令専尚德化熈寕初为御史里行论新

  • 唐本纪第七·欧阳修

    愍皇帝,明宗第五子从厚也。为人形质丰厚,寡言好礼,明宗以其貌类己,特爱之。天成二年,以检校司徒拜河南尹、判六军诸卫事,加检校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从厚妃,孔循女也,安重诲怒循以女妻从厚,三年,罢循枢密使,出从厚为宣武军节

  • 卷一百十二·列传第四十二·逆臣上·脱脱

        ◎逆臣上   ○耶律辖底(迭里特) 耶律察割 耶律娄国 耶律重元(涅鲁古) 耶律滑哥   《易》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贵贱位而后君臣之分定,君臣之分定而后天地和,天地和而后万化成。

  • 卷四·连横

    独立纪光绪二十一年夏五月朔,台湾人民自立为民主国,奉巡抚唐景崧为大总统。初,朝鲜事起,沿海戒严。清廷以台湾为海疆重地,命巡抚邵友濂筹防务。友濂,文吏也,不知兵。复以在籍太仆寺正卿林维源为会办。维源,淡水人,家巨富。既又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七·佚名

     万历十三年十月丁卯朔 上御皇极殿钦天监进万历十四年大统历传制给赐百官颁行天下是日 上亲享 太庙○起太常寺卿孙维清原官○戊辰 孝洁肃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官祭 永陵○升狭西参议熊惟学为广西提学副使礼

  • 卷二十九·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二十九宋 徐天麟 撰祥异上符瑞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後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妪何哭妪曰人

  • 卷二十四 论语六·黎靖德

      ◎为政篇下   △吾与回言章   论语所载颜子语,止有喟然之叹与"问仁"两章而已。而夫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知是说甚么,惜乎其不传也!〔便〕   或问:"颜子'终日不违,如愚',谓颜子心与圣人契。"曰:"此是前辈已自说了,毕

  • 明杜思刻徐幹《中論》序·徐干

      宋南豐曾氏起于五代純學之後,程學西顯之前,文章本原六經,世稱江漢星斗矣。編校館阁羣書,取《中論》二十萹序而傳之,何哉?漢自桓靈以後,姦雄濁亂,海内俗儒,騖於曲说,黨權營利,求其究觀道妙而不汙於世者盖寡矣。偉長獨能恬淡體

  • 竹 阴 闲 话·太虚

    竹阴闲坐,客以“佛学半月刊答太虚法师阅儒佛会勘随笔”指示,略阅一过,不禁哈哈曰:将谓如空合空,原来无事生事!客曰:答文一、七两条,不出随笔“诸自封于孔、于老、于耶等者,将谓未悟禅宗,亦得有是自在”的反面语意,不能一笑相喻,未

  •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卷第二·代智旭

    灵峰蕅益沙门智旭述三解释分二。初立科。二正解。今初。云何解释分。此有三种。所谓显示实义故。对治邪执故。分别修行正道相故 显示实义以除疑。对治邪执以去执。即是起信。分别修行正道相。即是绍佛种也。二正解三

  • 水浒忠义志传·施耐庵

    简本《水浒传》,二十五卷,一百十五回。施耐庵编辑,明崇祯刘兴我刊本。全称《鼎镌全像水浒忠义志传》。此本是现存简本水浒中较完整的版本,但年代上并不算太早(然而,早期的要么是残本,要么比较不完善)。此本可以暂时作为简本水

  • 一○二·孙了红

    孙了红著。悬疑推理类小说。在眼前这一个微妙的世界上,各个的“前台”,与各个的“后台”,有着显著的不同:在每一种“前台”,你所能见到的,是光明,美丽,与伟大。可是,一到“后台”就不同了:先前所见到的光明,顿时成了黑暗,先前所见

  • 明史纪事本末·谷应泰

    清谷应泰撰。80卷。断代纪事本末体史书。作者 博采张岱《石匮藏书》、谈迁《国榷》及各种私家野史,综合史料、汇列专题,于顺治十五年(1658年)撰成,记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至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近300年明之史事。此书述

  • 父母恩重经·佚名

    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经文谓人生在世,父母为亲,非父不生,非母不育。经中详述了一个人从小到大,父母的辛勤劳苦,提出“父母之恩,昊天罔极”。并描写了逆子不孝父母之种种情状。经中谓:“若有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