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阿输迦施土缘品第二十七

【古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晨与阿难。入城乞食。见群小儿于道中戏。各聚地土。用作宫舍。及作仓藏财宝五谷。有一小儿。遥见佛来。见佛光相。敬心内发。欢喜踊跃。生布施心。即取仓中名为谷者。即以手探。欲用施佛。身小不逮。语一小儿。我登汝上。以谷布施。小儿欢喜。报言可尔。即蹑肩上。以土奉佛。佛即下钵。低头受土。受之已讫。授与阿难。语言持此涂污我房。

【白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一天清晨世尊和阿难入城乞食,看见一群小孩在道上嬉戏。他们各自聚拢地上的泥土,堆砌成宫殿、房舍以及仓库等,内藏金银财宝和五谷。其中有一个小孩远远望见佛走过来,见到佛的相好光明,恭敬之心油然而生,欢喜踊跃,生起供养心。于是取出“仓库”中叫做“谷”的东西,捧于手中,想用此物供养佛陀。由于他个子太小够不到,便对另一个小孩说:“我登在你的肩上,用谷来供养佛。”那小孩也十分欢喜,回答说可以。于是便登上他的肩头,把称为谷的泥土供养佛。佛就放低手中的钵,低头接受所供养的土。接受后又交给阿难说:“拿这些泥土涂抹我的房屋。”

【古文】

乞食既得。还诣祇桓。阿难以土。涂佛房地。齐污一边。其土便尽。污已。整衣服。具以白佛。佛告阿难。向者小儿。欢喜施土。土足涂污佛房一边。缘斯功德。我般涅槃百岁之后。当作国王。字阿输迦[阿输迦:即阿育王,古印度摩竭陀国的国王,华译为无忧王。详见《阿育王经》、《阿育王传》等。]。其次小儿。当作大臣。共领阎浮提一切国土。兴显三宝。广设供养。分布舍利。遍阎浮提。当为我起八万四千塔。

【白话】

乞食满足,回到祇桓精舍。阿难便用泥土涂抹佛的房屋,整齐地涂抹了一面墙壁,这些泥土便已用完。涂抹后他整理好衣服,把具体情况向佛禀告。佛对阿难说:“刚才那个小孩欢喜施土,足够涂抹我住所的一面墙。以此功德,我涅槃百年以后,他将转生成为国王,名为阿输迦,而另一个小孩会转生作他的大臣。他们共同统领阎浮提的一切国土,兴盛显扬三宝,广设供养,分布舍利遍及整个阎浮提,将为我建造八万四千座佛塔。”

【古文】

阿难欢喜。重白佛言。如来先昔。造何功德。而乃有此多塔之报。佛告阿难。专心善听。过去久远阿僧祇劫。有大国王。名波塞奇。典阎浮提八万四千国。时世有佛。名曰弗沙。波塞奇王。与诸臣民。供养于佛及比丘僧。四事供养。敬慕无量。

【白话】

阿难听后欢喜地又问佛道:“如来过去世修何功德,以至有八万四千座佛塔的果报呢?”佛回答道:“阿难,你专心好好听!在过去久远阿僧祇劫以前有位大国王,名为波塞奇,掌管阎浮提八万四千个国家。当时有佛住世名为弗沙,波塞奇王和所有臣民,对佛及比丘僧四事供养,无比地敬重仰慕。

【古文】

尔时其王。心自念言。今此大国。人民之类。常得见佛。礼拜供养。其余小国。各处边僻人民之类。无由修福。就当图画佛之形像。布与诸国。咸令供养。作是念已。即召画师。敕使图画。时诸画师。来至佛边。看佛相好。欲得画之。适画一处。忘失余处。重更观看。复次下手。忘一画一。不能使成。时弗沙佛。调和众彩。手自为画。以为模法。画立一像。

【白话】

那时国王心想:‘如今在这个大国中,所有的人民都可以常见到佛,礼拜供养。但在偏僻地方的各个小国,人民没有这样的修福机会。应该画出佛的形像,分布到每一个国家,让各国人民均可礼拜供养。’他有了这个想法后,立即召来画师,命令他们为佛画像。于是画师们来到佛旁,看到佛相好庄严,就想把佛画出来。但刚画好一处,便忘了其他处,又重新观看,再次动笔,仍然画一处忘一处,因此佛像无法画成。这时弗沙佛亲自调和各种颜料,亲手作画,以此作了第一幅佛像为样本令画师们学习。

【古文】

于是画师。乃能图画都尽八万四千之像。极令净妙。端正如佛。布与诸国。一国与一。又作告下。敕令人民办具花香以用供养。诸国王臣民。得如来像。欢喜敬奉。如视佛身。

【白话】

于是画师们便能够照着画出了八万四千幅佛像,每一幅都惟妙惟肖,像真佛一样清净微妙,端正无比。然后波塞奇王把佛像分布给各个国家,每国都得到一张。波塞奇王又发告令,各国臣民须备花香加以供养。各国臣民得到如来画像后,欢喜无比,虔诚恭敬供养,如同对待真佛一样。

【古文】

如是阿难。波塞奇王。今我身是。缘于彼世画八万四千如来之像。布与诸国令人供养。缘是功德。世世受福。天上人中。恒为帝主。所受生处。端正殊妙。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缘是功德。自致成佛。涅槃之后。当复得此八万四千诸塔果报。贤者阿难。及诸会者。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白话】

如是阿难,波塞奇王就是现在的我。由于在那一世中画了八万四千幅如来画像,分布给诸国让他们供奉,由于这份功德,世世受福,天上人间常做帝王。每一世受生,都端正殊胜微妙,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好。由于这些功德,以至成就佛道。涅槃后,又得此八万四千佛塔的果报。”贤者阿难及在场大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猜你喜欢
  五百问论卷上(一百一十一问)·湛然
  卷第四(黄字号)·朱时恩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咒经·佚名
  卷第四·佚名
  西归直指卷一·周梦颜
  颠海心韵自叙·太虚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九·佚名
  贤护分三昧行品第二·佚名
  蕤呬耶经卷下·佚名
  卷三·佚名
  卷二十八·道世
  卷六十二·道世
  卷第二·宗密
  卷三百四十一·佚名
  佛说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尼神咒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智觉禅师明本(中峰广录 梅花百咏)·顾嗣立

    明本,号中峰,钱塘人。住雁荡村,姓孙氏,出家吴山圣水寺。闻高峰原妙禅师居天目山,往叩之,一见驩然,薙染于师子院,遂契妙旨。与断厓义公俱为高峰座下,或问优劣,曰:义首座固是根老竹,其如七曲八曲,惟本维那却是竿上林新篁,他日成材,未易

  • 卷三百七十三·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七十三叶类五言古落叶          【隋】孔绍安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落叶          【明】王 问枕上闻朔风夜半声防防晓来繁林空落叶卷

  • 卷九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九十八赵冬曦赵冬曦定州人进士擢第历左拾遗开元初迁监察御史坐事流岳州时与刺史张说数赋诗相倡和後召还复官累迁中书舍人内供奉终国子祭酒冬曦兄冬日弟和璧等六人韦述弟亦六人并词学登科张说

  • 蔡宽夫诗史·蔡居厚

    一、吕端钓鱼诗 吕正惠端,太宗朝为参知政事,多独对便殿,语必移刻,因宴后苑。上《钓鱼诗》断句云:"欲饵金钩殊未达,磻溪须问钓鱼人",意已属公矣。公和诗进曰:"愚臣钩直难堪用,宜用①濠梁结网人。"不数日,拜平章事。②(《总龟》前

  • ●桃花人面·沈泰

    (山阴子若孟称舜编西湖林宗沈泰评野君徐、苏卿姚士望阅) 〔副末开场〕【鹧鸪天】年去年来花自忙,搬将红紫斗新妆。花容人面两相似,一夜秋风总断肠。停歌板,对斜阳,闲凭燕子诉兴亡。昔年好事今成梦,只有相思恨转长。 笑春风

  • 自序·李斗

    扬州自郡志、邑志外,又有汪光禄应庚《平山堂揽胜志》、程太史梦星《平山堂小志》、赵转运之璧《平山堂图志》,言之详矣。江都汪明经中尝慨志书考古未精,于是撰《广陵通典》,于土地之沿革及历代人物典礼,言之详矣。后之作者

  • 第二十五回 下宛城长驱进兵 愚二世指鹿为马·黄士衡

    话说沛公自纳郦生之计,攻取陈留,招集兵士,军势大振。进攻开封未下,正遇秦将杨熊带兵西来,沛公率兵与之交战于白马,又战于曲遇东,大破之。杨熊败走荥阳。二世闻之,遣使者将杨熊斩首示众。沛公既胜杨熊,南取颍阳,恰与张良相遇。原

  • 第一卷 江宁府·缪荃孙

    建业都城 在上元县秦淮北五里。《三国志·吴志》:孙权,字仲谋。建安十四年,刘备表权行车骑将军,领徐州牧。十六年,权徙治秣陵。明年,改秣陵为建业,筑城,周围二十里十九步。晋元帝南渡,改名建康。自后,宋、齐、梁、陈常都

  • 第35章 放走汉奸汪精卫·冯玉祥

    一九三九年一月一日,在国民政府遥拜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完了以后,大家团拜。本来那种团拜就不对,真的团拜大家应该站一个圆圈,那样彼此一恭贺,就都有了,省事情又省时间。可是这里的团拜,都是一行行地面向北面,文的向左转,武的向右

  • 卷二十三 海陵淫暴·李有棠

    熙宗皇统九年冬十二月丁巳,平章政事亮弑其君亶而自立。亮字元功,本讳都古鲁讷,辽王宗幹次子也。母大氏,天辅六年壬寅岁生。天眷三年以奉国上将军赴宗弼军前任使,拜行军万户,擢中京留守。为人僄急,多残忍,猜忌任数。初,熙宗以太

  • 卷四十·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四十学记以其记人学教之义故名学记其旨与大学相表里开端言学而推及於化民成俗是学有用也篇终言学而推本於先源後委是学有体也有体有用大人之事备矣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衆就贤体远

  • 卷八·吕祖谦

    <经部,书类,增修东莱书说钦定四库全书增修东莱书説卷八    宋 时澜 撰伊训第四       商书成汤既没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训肆命徂后惟元祀十有二月乙丑伊尹祠于先王奉嗣王祗见厥祖侯甸羣后咸在百官总已以听

  • 四分律卷第八(初分之八)·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三十舍堕法之三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六群比丘以纯白羊毛作新卧具,诸居士见皆讥嫌言:“沙门释子!不知惭愧,无有厌足,外自称言:‘我修正法。’如是何有正法?作新白羊毛卧具,似王若

  •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一·净挺

    侍者智淙编小参新丰一曲和应多湖畔澜翻镜水波冷澹目前千古意空疑白雪是巴歌玛瑙坡前布种桃源径里开花击石鼓而皋亭作响直透威音驾巨舰而耶溪倒流掀开洞水针针相续步步要归夜明帘外未许朝君宝镜堂中且来就父还知他处士

  • 得配本草·严洁

    药学著作。十卷。清·严洁、施雯、洪炜全撰。刊于1761年。该书详论配伍,谓 “得一药而配数药,一药收数药之功; 配数药而治数病,数病仍一药之效”,故以 “得配”名书。全书载药647种,分部析类均同《本草纲目》。除记明

  • 伤寒百证歌·许叔微

    伤寒类著作。宋许叔微撰。五卷。叔微有《普济本事方》已著录。许氏是研究《伤寒论》大家,为便于后学记习,于宋绍兴二年(1132)撰成此书。书中将《伤寒论》中的脉、证、方、药,及表里、阴阳、寒热、虚实等辨证要点,归纳

  • 太上洞玄灵宝转神度命经·佚名

    太上道君述五戒,劝人礼拜十方救苦天尊。又述诸神考校罪福,人随业转生。劝人临终忏悔积功,请道士为之送终。

  • 二隐谧禅师语录·本谧

    明代行谧禅师的语录。凡十卷。明·行谧说,清·超巨、超秀等编。收在《嘉兴藏》(新文丰版)第二十八册、《禅宗全书》第六十二册。其生前历住各刹时之语录,及行实、杂着等,由嗣法弟子超巨、超秀等编集而成此语录。本书共分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