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二十五回 下宛城长驱进兵 愚二世指鹿为马

话说沛公自纳郦生之计,攻取陈留,招集兵士,军势大振。进攻开封未下,正遇秦将杨熊带兵西来,沛公率兵与之交战于白马,又战于曲遇东,大破之。杨熊败走荥阳。二世闻之,遣使者将杨熊斩首示众。

沛公既胜杨熊,南取颍阳,恰与张良相遇。原来张良自从辞别沛公,领兵千余人随韩王成往取韩地,方才得了数城,却被秦兵来攻。张良兵少,不能拒守,又为秦兵夺去,张良只得在颍川一带往来为游兵。此次遇见沛公,张良遂从沛公攻取圜辕,得韩地十余城。沛公因使韩王成留守阳翟,自带张良往攻南阳。南阳郡守率兵迎战,大败,逃入宛城固守。

沛公急欲入关,路经宛城,弃之不取,引兵西行,已过宛城数十里,张良忙谏沛公道:“公虽急于入关,但前途所经关隘甚多,秦兵尚众,据险而守,攻之急切难破。设使前为秦兵所阻,后有宛城断绝归路,前后夹攻,我兵欲进不能,欲退不得,此危道也!故宛城不可不取。”沛公依言,便定计乘其不备回兵攻之。

到得晚间,沛公传令军士饱食,拔营俱起,卷旗息鼓,人皆衔枚,马皆束舌,取僻近小路悄悄而行。及到宛城,鸡尚未鸣。沛公命将新制旌旗一律更换,待到天色黎明,指挥军士呐喊一声,将宛城围了三重。

南阳郡守昨日在宛城上,望见沛公兵队过城西去,并不来攻,心中正在暗喜,以为可保无事。谁知,次早有人来报说是敌兵攻城。郡守从睡梦中惊醒,急登城楼一看,只见敌兵势如潮涌,旌旗一新,却与昨日不同,也不知从何处来,大惊失色!回到署内,心想:“城中一无防备,如何抵敌?不如早寻一死,免遭敌人之手。”想毕,拔起佩刀便欲自刎。

时有舍人陈恢,连忙止住,说郡守道:“足下若肯归降,臣愿往说沛公,保全足下爵位。若沛公不听,死尚未晚。”郡守依言,陈恢遂跃城而出,来见沛公说道:“臣闻楚王有约,先入关者得称王于关中。今足下留攻宛城,宛城本是郡会,连城数十,户口众多,粮食丰足。彼官吏人等,自以为投降必死,故皆登城坚守。足下若驻兵攻城,城坚难破,部下士卒必多死伤;若弃却宛城,引兵西进,则宛城必出兵追击。足下前既误入关之约,后复有宛兵为患,非善策也!为今之计,足下不如招其郡守来降,与之立约,封以高爵,即使守城,收其兵队。一路西行,所有秦地各城闻此消息,必争先开门迎接大兵。足下不损一卒,不折一矢,长驱直进,毫无阻碍,岂不妙哉?”沛公依了陈恢之言,遂许南阳郡守投降,封为殷侯。以陈恢为千户。沛公既得宛城,引兵西行,所过城邑果然望风归服。沛公又下令兵士沿途不得掳掠,秦民皆喜。行至武关,有兵拒守,沛公引兵攻破。沛公攻破武关,时为秦二世三年八月,此时二世亦被赵高遣人杀死。

话分两头。却说二世自杀李斯之后,以为赵高可信,用为中丞相,事无大小,皆听其处决。二世一切不问,终日恣乐。赵高自知威权日重,欺二世昏庸,欲使朝臣及左右近侍皆来归服,使二世势成孤立,然后可以肆行无忌,乃先设法以验众心,是否畏己,且欲借此立威。

古代有一种良马,形状似鹿,赵高因此心生一计。一日,取鹿一头献与二世,说是献马。二世命左右牵至,却是一鹿,不禁大笑道:“丞相莫不是错误了?明明是鹿,如何竟说是马!”赵高答道:“臣所献者,的确是马,并非是鹿。”二世听了大疑,心想:“我因何眼目如此昏花,竟然将马错看成鹿?”便问左右:“到底是马、是鹿?”左右侍臣明知是鹿,但内中有一大半人畏惧赵高权势,便都说:“是马。”此外少数人欲言是鹿,既恐得罪赵高,欲言是马,又恐触怒二世,只得缄口不言。惟有数人直说:“是鹿。”过了数日,赵高暗令心腹之人,诬奏言鹿者之罪,皆处极刑。自此,一班朝臣及左右近侍,莫不畏惧赵高,从此赵高威震朝廷。

赵高又将蒲叶卷成一束献于二世,说是“肉脯”。甚至指青色为黑色:指黑色为黄色,终日在二世面前任意乱道,二世左右人人附和,弄得二世愈加疑惑。便召太卜,令他问卜。太卜早已受了赵高指使,便谎奏道:“陛下当祭祀天地、宗庙、鬼神之时,斋戒未尽洁净,以致如此。今惟修明斋戒,可以除之。”二世依言,便往上林中僻静之处斋戒。

二世虽处斋宫,但平日放纵已成习惯,欲其认真斋戒,真属难事。于是,每日在上林中射猎禽兽为乐。一日,正在射猎之际,忽有一个行人误入上林之中,被二世看见,亲自拈弓搭箭,竟将其人射死。在二世,平日以杀人为儿戏,此事本不稀奇,谁知被赵高闻得,又生一计,密令其女婿咸阳县令阎乐,上表举奏,说是:“不知何人射死了人?竟将尸首移入上林之中。”此奏既上,二世自然说:“此人是自己射杀。”赵高遂故意进谏道:“天子无故杀死无罪之人,此乃上帝所禁,诚恐鬼神不佑,天将降殃,应请暂离宫殿,出居远处以避之。”先是二世梦见白虎一只,跳到车前将他左边驾车之马啮死,忽然惊醒,以为是个不祥之兆。心中闷闷不乐,立召占梦问之。占梦卜成一卦,说是:径水为祟。今见赵高又劝其远出避灾,因想起有一座“离宫”,名曰“望夷宫”,乃先帝作之以望北夷者,其地北临泾水,去此既远,又可祭祀泾水,遂命移居“望夷宫”,就宫中斋戒,沉白马四头于泾水以祭之。读者须知,赵高将二世移到远处,是何意思?原来赵高平日在二世面前一味迎合,常常说道:“关东群盗,势无能为,不足忧虑。”谁知自己身为丞相,天下愈乱。项羽既擒王离,章邯屡败,叠次遣人求救,又遣司马欣来京,赵高恐二世见责,一概阻压不奏。及至章邯被迫降楚,项羽势更大,自函谷关以东皆与之响应。沛公又率兵攻破武关,赵高见敌兵已迫,乱事万难隐瞒,心恐二世见责,于是称病不朝。沛公又暗地使人到赵高处,为结内应,赵高许之。乃设法将二世移居上林,又移居“望夷宫”。一则使之居住僻地,消息不灵,容易蒙蔽,且与自己远离,不致被责;二则遇有事势紧急,便卖二世以为己功,图将来之富贵。因为此调虎离山之计,临时容易下手。赵高之心事,既如上述。偏是二世也知乱事日急,遣使者责备赵高,令其从速灭除盗贼。赵高被责,惧二世诛之,遂密唤其弟郎中令赵成,女婿咸阳令阎乐商议道:“主上平日不肯听谏,如今事急,反欲归祸于我,事已至此,说不得,只有迫其自杀,另立他人。”议定,乃遣赵成为内应,诈称有大贼入宫,使阎乐召发兵卒前往。赵高因事关重大,阎乐虽是自己女婿,恐他此去或有翻悔,反与二世合同谋己,亦未可知。遂率众先将阎乐之母劫到家中,作为抵押。阎乐见母亲被劫,只得死心塌地,于此弑逆之事。欲知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一十三 南越列传第五十三·司马迁
  列传第九 梁御 若干惠 怡峰 刘亮 王德·令狐德棻
  列传五·薛居正
  卷五十七·志第十·天文十·脱脱
  卷二百五十八·列传第一百四十六·张廷玉
  卷二百五·毕沅
  ●卷十五·徐梦莘
  第六十六回 逞奸谋擅权易主 讨逆贼歃血同盟·蔡东藩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五·佚名
  卷之四十七·佚名
  卷六中·佚名
  二八 西兴渡江·周作人
  李洪之传·李延寿
  王继勋传·脱脱
  總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诗女史纂卷之三·田艺蘅

    处囊斋主人辑苏伯玉妻苏伯玉妻、失其姓氏、伯玉被使在蜀、久而不归、其妻居长安、思念之、因作盘中诗以寄之焉、诗云、山树高、鸟鸣悲、泉水深、鲤鱼肥、空仓雀、常苦饥、吏人妇、会夫稀、出门望、见白衣、谓当是、而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四十九·杨仲良

      仁宗皇帝   广蛮区希范内寇   庆历四年二月。广西环州隶宜州羁縻,领思恩、都亳二县。蛮区希范者,思恩人也,狡黠颇知书。尝举进士试礼部,景祐末,与其叔正辞应募,从官军讨安化州叛蛮,既而希范击登闻鼓求录用。事下宜州

  • ○胡中藻之狱·佚名

    康熙间屡次文字狱,虽文网深密,然因天下未定,其所对付者,亦半属实意为难之人。霸者为自卫计,尚非得已也。至如乾隆间胡中藻一案,观其成谳之词,真可以“莫须有”三字尽之矣。且在彼时,何必更作如是手段?而竟作如是手段

  • 明熹宗哲皇帝实录卷之四十二(梁本)·佚名

    五月甲寅朔锦衣卫指挥同知署北镇抚司刘侨以宽汪文言削籍许显纯代之工部员外郎马明瑞窃官镪窖地被盗亡何获盗所搜官镪俱郡县鑴识者因削籍何如宠为礼部左侍郎礼部主客司添注主事毕自肃言贡夷宜择贡约宜明贡道宜清贡限宜

  • 卷之一百七十七·佚名

    光绪十年。甲申。春正月。丁丑朔。上诣奉先殿行礼。内记  ○遣官祭太庙后殿。外记  ○率王以下文武大臣。诣慈宁门。庆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礼成。御太和殿受朝贺。  ○诣大高殿寿皇殿行礼。内记 

  • 卷之七十七·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七十七 传第六十一 厄鲁特扎萨克多罗郡王阿喇布坦列传【今袭固山贝子】阿喇布坦厄鲁特人准噶尔族姓绰罗斯准噶尔称北厄鲁特系出额斯墨特达尔汉诺顔越六传有呼达该图哈喇呼

  • 熙宗悼平皇后传·脱脱

    熙宗悼平皇后,姓裴满氏。熙宗即位以后,裴满氏被封为贵妃。天眷元年(1138),她又被立为皇后。她的父亲忽达拜太尉之职,熙宗赠授她曾祖父斜也司空之职,赠授她祖父鹘沙司徒之职。皇统元年(1141),熙宗接受崇天体道钦明文武圣德皇

  • 大略篇第二十七·荀况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欲近四旁,莫如中央,故王者必居天下之中,礼也。天子外屏,诸侯内屏,礼也。外屏、不欲见外也;内屏、不欲见内也。诸侯召其臣,臣不俟驾,颠倒衣裳而走,礼也。诗曰:“颠之倒之,自公召之。

  • 卷一·叶酉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究遗卷一左庶子叶酉撰隐公元年春王正月元者气之始古人谓一为元元年隐公之一年也春与下王正月连文月为周月必无冠以夏时之理盖冬至一阳来复故建子之月即可谓之春也王正月者夏时得天故周兼用夏正周礼正

  • 修己·魏裔介

    制水者必以堤防,制性者必以礼法。[林和靖]为学大益,在自求变化气质。[张横渠]阳明胜则德性用,阴浊胜则物欲行。[张横渠]正心之始,当以己心为严师。[张横渠]动以天为无妄。[程伊川]蝉蜕人欲之私,春融天理之妙。[张南轩]心本可静,事触则动

  • 书蔡氏传旁通卷六下·陈师凯

    元 陈师凯 撰康王之诰一曰臯门在外第一门建臯鼓询事弊讼朝士掌之二曰雉门【周礼图作库门】自外入内第二门也有宝藏之所三曰库门【图作雉门】自外入内第三门也画雉居五门之中又曰中门旁有两观后有明堂四曰应门自外入

  • 阿毗達磨品類足論卷第十五·欧阳竟无

      尊者世友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辯千問品第七之六   [一]七覺支者.謂念等覺支乃至捨等覺支。此七覺支幾有色等者.[二]一切無色。幾有見等者.   一切無見。幾有對等者.一切無對。幾有漏等者.一切無

  • 卷第十八·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十八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如来现相品第二 【论】释此一品义分为三一释品名目二释品来意三随文释义一释品名目者此品何故

  • 破山禪師語錄卷第十·海明

    當陽玉泉嗣法門人印正等編法語三示秋水西堂老僧過忠南相值之後,經今數年又來高梁,雙桂相從,共守寂寥。一日呈卷,欲老僧法語,老僧只得向義虎弄爪牙,話墻壁邊影響耳。試問:「十方無壁落,四面亦無門」,且道何為墻壁?何為影響?若向者

  • 卢忠肃集·卢象升

    诗文集。明卢象升(1600—1639)撰。二卷。象升字建斗,宜兴(今属江苏)人。天启进士。善射,精将略,能治兵。明末抗清将领。崇祯十一年(1638)在巨鹿(今属河北)遇敌,孤军作战,阵亡。明谥忠烈,清谥忠肃。此集其幼子天驭之孙

  • 酒后·程小青

    在一般有贪杯习惯的人们的意识中,谁都承认酒这东西有特殊的效用。那些旧式的酸溜溜的先生们,往往把“解愁”和“钩诗”的字样来讴颂酒德。比较有些新知识的人物对于酒的评价却不同了。说上什么“刺激神经”“畅流血液”

  • 穰麌梨童女经·佚名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   佛在祇园,为苾刍说香醉山童女,所宣陀罗尼,能治世间一切诸毒。

  • 大沩密印寺养拙明禅师语录·养拙正明

    一卷。明代释正明撰。正明,俗姓常,字养拙,蒲州(今属山西省)人。生秉异姿,独怀幽趣。某夏日近黄昏之时,他仰望青天,喟然长叹: “世界许阔,如何拘此坏我善因”。遂落发于南海普陀,时年二十岁。出家后唯以苦行磨砺性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