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设头罗健宁缘品第二十六

【古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祇[罗阅祇:地名,又叫罗阅、罗越、罗阅只迦罗、罗阅揭黎醯等。摩竭陀国王舍城之梵名也。]竹园中。尔时贤者阿难。从座而起。整衣服长跪叉手。前白佛言。阿若憍陈如。伴党五人[即佛最初所度之五比丘。皆为佛之姻戚。一、憍陈如,二、额鞞,三、跋提,四、十力迦叶,五、摩男俱利。]。宿有何庆。依何因缘。如来出世。法鼓初震独先得闻。甘露法味特先得尝。唯愿垂哀。具为解说。

【白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罗阅祇竹园中。这时贤者阿难从座而起,整理衣服,向前长跪合掌,对佛说:“阿若憍陈如等同道五人,宿世有什么善因、依靠什么因缘,以至如来出世,法鼓初震,唯有他们能先听闻,佛法甘露妙味,唯有他们能先品尝?恳请佛陀垂怜哀悯,详细地为我们解说。”

【古文】

于时世尊。告阿难言。此五人者。先世之时。先食我肉。致得安隐。是故今日。先得法食。用致解脱。尔时阿难重白佛言。先世食肉。有何因缘。愿具开示。

【白话】

于是世尊告诉阿难说:“这五个人,前世时就因先吃我的肉而得到安乐,因此今日也能先得法食,而得解脱。”这时阿难又对佛说:“前世吃肉,有什么样的因缘?愿能详细地为我们开示。”

【古文】

佛告之曰。过去久远。无量无数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大国王。名曰设头罗健宁。领阎浮提。八万四千国。六万山川。八十亿聚落。二万夫人婇女。王有慈悲。怜念一切。人民之类。靡不蒙赖。

【白话】

佛便告诉阿难道:过去久远无量无数阿僧祇劫以前,此阎浮提有位大国王,名为设头罗健宁,统领阎浮提八万四千小国、六万山川、八十亿村落,有二万夫人和宫女。国王慈悲善良,怜悯垂念一切众生,他的人民没有不蒙受恩惠的。

【古文】

尔时国中。有火星现。相师寻见。而白王言。若火星现。当旱不雨经十二年。今有此变。当如之何。王闻是语。甚大忧愁。若有此灾。何得民物。民命不济。无复国土。即合群臣。而共议言。众臣咸曰。当下诸国计现民口。复令算数仓篅[篅:duān一种盛谷物的圆形容器。]现谷。知定斛斗。十二年中人得几许。王从其议。即时宣令。急敕算之。都计算竟。一切人民。日得一升。犹尚不足。

【白话】

当时国中有火星出现,相师见后对国王说:“如果火星出现,天将大旱,十二年不下雨。今有此变异相兆,该如何应对?”国王听了这话,非常忧愁哀叹:“如果有这样的灾难,百姓的生计怎么办?如果人民性命不保,国土何存!”随即召集群臣共同商议,众臣都说:“应当下令各国统计现在的人口数量,再让他们统计仓库中现存的谷物,核定有多少斗粮食,看十二年中每人能分得多少。”国王采纳了他们的意见,随即宣布命令,下令迅速测算。计算后得知,所有人在这十二年中每日仅可得到不足一升的粮食。

【古文】

从是已后。人民饥饿。死亡者众。王自念曰。当设何计济活人民。因与夫人婇女。出游园观。到各休息。王伺众眠寐。即从座起。向四方礼。因立誓言。今此国人。饥羸无食。我舍此身。愿为大鱼。以我身肉。充济一切。即上树端。自投于地。即时命终。于大河中。为化生鱼。其身长大。五百由旬。

【白话】

从此以后,人民陷入饥饿,死亡者甚多。国王心想:“该想个什么办法,来拯救百姓呢?”一次同夫人、宫女出外游玩,到后各自休息,国王等众人睡熟后,即从座起向四方行礼,立下誓言:“如今这个国家的人民饥饿羸弱无食,我愿舍弃此身体,变作大鱼,用我身上的肉来救济一切。”随即自己爬上树端,从树上跳下,即刻命终,在大河中化生为一条大鱼,其身长达五百由旬。

【古文】

尔时国中。有木工五人。各赍[赍:jī持;带。]斤斧。往至河边。规斫材木。彼鱼见已。即作人语而告之曰。汝等若饥。欲须食者。来取我肉。若复食饱。可赍持去。汝今先食我肉。又得充饱。后成佛时。当以法食济脱汝等。汝可并告国人大小。有须食者。悉各来取。

【白话】

这时国中有五个木工各自带着斧子,打算来到河边砍伐树木。大鱼看到后,便用人语告诉他们道:“你们如果饿了,想要吃东西,可来取我的肉,吃饱后还可以带走。你们现在先吃我的肉填饱肚子,日后我成佛时当用法食救度你们。你们可去告诉国中大小民众,有需要食物的都可以来这里取食。”

【古文】

五人欢喜。寻各斫取。食饱赍归。因以其事具语国人。于是人民。展转相语。遍阎浮提。悉皆来集。啖食其肉。一胁肉尽。即自转身。复取一胁。比复食尽。故处还生。复转身与之。如是翻覆。恒以身肉。给济一切。经十二年。其诸众生。食其肉者。皆生慈心。命终之后。得生天上。

【白话】

五个木工欢喜雀跃,立刻用斧砍取鱼肉,吃饱后又携带回去。继而把这件事告诉国人,于是人民辗转相告,此事传遍整个阎浮提。全都聚集到河边,吃它的肉。这边胁肉取完后,鱼便自行转身,人们又取另一胁的肉。全部都吃完后,原来地方接着长出肉来,又转身给他们吃。如此翻来覆去,一直以身肉来救济一切众生,历经十二年。凡是吃过那条大鱼的众生,都生起慈心,命终后转生到天界。

【古文】

阿难。欲知尔时设头罗健宁王者。则我身是。时五人木工。先食我肉者今憍陈如等五比丘是。其诸人民后食肉者。今八万诸天。及诸弟子。得度者是。我于尔时。先以身肉。充彼五人。令得济活。是故今日最初说法。度彼五人。以我法身少分之肉。除彼三毒饥乏之苦。

【白话】

阿难!要知当时的设头罗健宁王就是现在的我,那时先吃我肉的五木工,就是现在的阿若憍陈如等五比丘,那些后吃肉的所有众生,就是已得度的八万天子及诸弟子。我在那时先以身上的肉给那五人充饥,使他们得以存活,因此我成道后宣说妙法,首先度脱阿若憍陈如等五人,用我法身少许之肉,消除他们贪嗔痴三毒饥乏的痛苦。

【古文】

贤者阿难及诸会者。闻佛所说。且悲且喜。顶戴奉行。

【白话】

贤者阿难及在会的众人,闻佛所说,悲喜交加,恭敬地奉行。

猜你喜欢
  卷第四·通云
  宝庄严具品第九·佚名
  卷第六·道世
  净行皈依篇·太虚
  卷五百五十九·佚名
  续高僧传卷第十·道宣
  阿毗昙心论经卷第五·佚名
  卷二十三·佚名
  菩萨地持经 第七卷·佚名
  卷第十九(声闻不测浅深僧部第八)·宝唱
  成唯识论了义灯卷第五(本)(论第五)·慧沼
  征求华文佛学分科研究编辑启·太虚
  金刚上味陀罗尼经·佚名
  金刚般若论会释卷下·窥基
  杨岐会禅师·惠洪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七出 庵遇·李渔

    〖谒金门〗(小旦上)人中了,只等香车来到。(净)想是灵鹊寻人寻未着,为甚不听檐外噪?(小旦)奴家来到庵中,得了两番喜信:妒妇已经病死,才郎又捷春闱。只是一件,如今接我的人也该来了,为甚么不见一毫信息?(净)只在一二日间,定然到了。〖前腔

  • 第三场·老舍

    时间 前场后片刻。地点 严府。人物 严 喜 马 明(御史,边老生) 杨 顺(御史,二花脸) 路 楷严世蕃 沈青霞 歌伎 (四或八人)〔幕开:台上已摆好席位,严喜坐在台口等候客人。〔马明、杨顺上。马明 (念)严府开酒筵。杨顺 

  • 一星弱火·徐志摩

    我独坐在半山的石上,看前峰的白云蒸腾,一只不知名的小雀,嘲讽着我迷惘的神魂。白云一饼饼的飞升,化入了辽远的无垠;但在我逼仄的心头,啊,却凝敛着惨雾与愁云!皎洁的晨光已经透露,洗净了青屿似的前峰;像墓墟间的磷光惨淡,一星的微

  • 卷一三五 齊紀一·司马光

      起屠維協洽(己未),盡昭陽大淵獻(癸亥),凡五年。   太祖高皇帝建元元年(己未,公元四七九年)   春,正月,甲辰,以江州刺史蕭嶷為都督荊 湘等八州諸軍事、荊州刺史,尚書左僕射王延之為江州刺史,安南長史蕭子良為督會稽等五郡諸

  • 卷一百七十 皇祐三年(辛卯,1051)·李焘

      起仁宗皇祐三年正月盡是年七月   春正月乙丑,幸魏國大長公主第問疾。   庚午,詔翰林醫官院,日輪近上醫官一員,總領諸科醫官,以備應奉。   乙亥,詔兩浙水災州軍四等以下戶稅特與倚閣。   降大理寺丞譚異、王鑑為

  • 卷五三朝典礼之臣纪略·刘若愚

    神庙登极十龄矣。时冯太监保掌司礼监印兼掌东厂,其仆徐爵号"小野",颇通文理,达事情。冯与江陵张相公居正,内外同心,翌戴冲圣,自新郑高相公拱退后,凡江陵在外之相业,圣母圣庙之眷注,皆冯纳约自牖之验也。神庙左右内臣如孙海、客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五·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录第八十三景泰七年夏四月庚子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 帝享 太庙 遣中官祭司灶之神○辛丑参赞宁夏军务右副都御史韩福乞致仕不允 河南按察司奏都指挥陈昇索贿于属卫命执鞫之○壬寅翰林院编修刘宣奏乞蠲本户军

  • 绎史卷二·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皇王异说尔雅林烝天帝皇王后辟公侯君也白虎通帝王者何号也号者功之表也所以表功名徳号令臣下者也徳合天地者称帝仁义合者称王别优劣也皇者何谓也亦号也皇君也羙也大也天之总羙大称也时质故总之也号之

  • 卷十·允禄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皇朝礼器图式>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礼器圗式卷十卤簿一皇帝卤簿一皇帝大驾卤簿玉辇 谨按刘熙释名辇人所辇也潘岳耤田赋天子乃御玉辇隋书礼仪志辇制象轺车而不施轮通幰朱络饰以金玉用人荷之宋

  • 表·佚名

    会典馆总裁和硕履亲王臣允祹等恭承勅旨纂修大清会典告成谨上表恭进者伏以帝治光昭官礼溥睢麟之意皇图郁炳文明开黼黻之休作者圣而述者明协创垂之极轨声为律而身为度昭法守於鸿编载籍聿新规模大备窃惟王者致太平必自典

  • 卷七 五子之歌第三·孔颖达

    太康失邦,启子也。盘于游田,不恤民事,为羿所逐,不得反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太康五弟与其母待太康于洛水之北,怨其不反,故作歌。○五子名字,书传无闻,仲康盖其一也。○须,马云:“止也。”汭,如锐反,本又作内,音同。

  • 搔首问·王夫之

    &ldquo;知仁勇之仁,乃君子成德之极;清任和之清,为学者入德之基。&rdquo;此思宗皇帝与黄公道周论学语也。天下不知有清,而上不能全其仁,以致于倾覆,哀哉!壬辰冬,于安定侯所见思宗皇帝御书硬黄龙纹笺,书唐人&ldquo;天涯尽处无征

  • 提要·冯继先

    【臣】等谨按春秋名号归一图二巻蜀冯继先撰陈振孙书録觧题载其书所列国名周一鲁二齐三晋四楚五郑六卫七秦八宋九陈十蔡十一曹十二呉十三邾十四杞十五莒十六滕十七薛十八许十九杂小国二十崇文总目谓其以官諡名字裒附初

  • 哀公·哀公四年·左丘明

    【经】四年春王二月庚戌,盗杀蔡侯申。蔡公孙辰出奔吴。葬秦惠公。宋人执小邾子。夏,蔡杀其大夫公孙姓、公孙霍。晋人执戎蛮子赤归于楚。城西郛。六月辛丑,亳社灾。秋八月甲寅,滕子结卒。冬十有二月,葬蔡昭公。葬滕顷公。【

  • 卷第二·契嵩

    镡津文集卷第二藤州镡津东山沙门契嵩撰辅教编中广原教叙曰。余昔以五戒十善。通儒之五常为原教。急欲解当世儒者之訾佛。若吾圣人为教之大本。虽概见而未暇尽言。欲待别为书广之。原教传之七年。会丹丘长吉遗书。劝余

  • 第五·宗鉴

    释门正统第五良渚沙门 宗鉴 集荷负扶持传呜呼。楚狄敝中国。而齐桓霸叔带危宗周。而晋文兴。会昌籍没。五代分崩。不有大士起而救之。则中兴正派不可待而授也。障狂澜。弭酷焰。功岂浅哉。撰远.端.恩三师孤山列传。志

  • 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彭晓

    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五代后蜀道士彭晓撰。《通志•艺文略》、《晁志》及《宋史•艺文志》均着录。三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此书为现存《参同契》最佳注本之一。书前有作者自序,概述魏伯阳撰《参同契》之旨意。宣

  • 转有经·佚名

    一卷,元魏佛陀扇多译。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之异译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