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論議品第八

  〈以上決擇分〉

  十二分論議.如來自廣分別諸法體相.名摩呾履迦。二藏論藏精別經義.名阿毗達

  磨。然弟子自證無倒顯示諸法體相.亦名摩呾履迦。是故釋經論唯有一體.所謂鄔

  波第鑠體是也.宗經論則有二體.所謂摩呾履迦體阿毗達磨體是也。摩呾履迦體.

  ********************

  以十一相顯示諸法.所謂世俗勝義乃至過患勝利是也。阿毗達磨體.以八門轉展

  分別.所謂攝相應成就因緣果自相共相是也。無着登極喜地.多論議.作論應二體

  備。是故顯揚十一品.攝事義決擇.成善巧無常.苦空無性.現觀瑜伽.不可思議.是摩

  [口*旦]履迦體也。集論八品.本事則三法攝相應成就.決擇則諦法得論議.是阿毗達磨

  體也。二論法門.皆根本於瑜伽師地。集論三法品之三科卽顯揚九事之五法.又卽

  顯揚四相中自體之藴頌.三科廣六十門卽九事總中四嗢柁南之簡擇百門.又卽

  四相中自體之想差別四十門.集論攝品卽顯揚九事總中四嗢柁南之十一相攝.

  集論相應品卽顯揚四嗢柁南之五相應.集論成就品卽顯揚九事中心不相應之

  三得.集論諦品卽顯揚九事之染.又卽九事之諦.集論法品卽顯揚四相中自體之

  聞.集論得品之補特伽羅卽顯揚九事之補特伽羅.其現觀亦卽九事之諸功德而

  與成現觀品多同.集論論議品卽顯揚四相中辯教之論法也。故談法門.二論則無

  不同也。無着登極喜地.證法光三昧.述古而改觀.創今而宗立。是故顯揚所攝.九事

  ********************

  則面目別開。顯揚所成.我相則無.無我相有.離言之取.方便之思.皆非遮遣。其意所

  在.在救惡取空流。而集論所宗.同其一致。三科六十門.諦審徧觀.宗唯無我。滅諦無

  住涅槃.妙離而常行利益.現觀而究竟功德.則亦救拔大空.並超小有。故談宗趣.二

  論又無不同也。雖然.事義都同.而論體不同。顯揚以本母顯教.起於九事.殿以三藏.

  博大而汪洋。集論以毗曇辯法.始於三科.終以論議.廉明而嚴整。集論於顯揚.有若

  決擇對於本事。最後之作精簡易持.受用法樂意在斯歟.誰有智者不學集論。復次

  菩薩乘體.亦有其二。一者深義殊特義.簡別於聲聞.菩薩增上學.是乘名唯識。二者

  廣義平等義.通攝於一切.菩薩道相智.是乘名法相。無着發唯識之軔作攝論.全法

  相之成作集論。攝論於集論.亦若決擇對於本事。蓋集論備三科.攝論但唯識.集論

  六十門辯三科.攝論但教相染淨差別三性分別賴耶.但八何八若之詞辯入所知

  相.集論入三藏有十三數門.攝論入所知相但四尋四實.集論四諦十六行知斷證

  修.攝論彼入因果但波羅蜜多方廣十義.集論補特伽羅二十一位.攝論彼修差別

  ********************

  但菩薩十地.集論現觀十種.攝論但法身功德.集論七大門論議決擇.攝論但三相

  造論。故不讀攝論.不能增上學而無決擇.然不讀集論.不能道相智而無本事。決擇

  如宰堵坡之頂.本事如建築之有基.植其基而缺其頂有之矣.未有無其基而獨立

  其頂者也。是故集論於菩薩行大乘學所至重也。三科四諦.四俗之二三.亦四真之

  一二.以後位之四諦抉前位之三科。攝與相應賅徧真俗.法品抉於其真。成就亦賅

  真俗.得品抉於其真。論議顯毗曇.終一書之旨。以讀集論.大略如是。世親既釋攝論.

  復約三法而作五藴.安慧則糅雜集而廣五藴.示我周行.入學有方矣。

  ********************

猜你喜欢
  佛说六字神咒王经·佚名
  归戒要集卷中·弘赞
  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佚名
  卷第四·佚名
  卷第十二·普瑞
  观无量寿经义疏(本)·慧远
  大乘庄严经论 第一卷·无著
  第二 觉支相应·佚名
  观经序分义卷第二·善导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释义·太虚
  复国民大学函·太虚
  卷五·佚名
  第二章 《玉历》的内容·佚名
  叙·徐昌治
  因缘品第一·马鸣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四百六十·彭定求

        卷460_1 【昨日复今辰】白居易   昨日复今辰,悠悠七十春。所经多故处,却想似前身。   散秩优游老,闲居净洁贫。螺杯中有物,鹤氅上无尘。   解佩收朝带,抽簪换野巾。风仪与名号,别是一生人。   卷460_2 【

  • 张成可·唐圭璋

      待考。   洞仙歌   薰风池阁,八叶蓂初展。紫府当年侍香案。见蟠桃频着子,偷荐瑶觞,贪醉寐,谪向人间未满。   青禽传近信,催赴仙班,怪我尘缘未能断。爱吴中山色好,抹日批风,蓑共笠,纵有金章不换。待驾鹤遨访访蓬壶,问

  • 卷四十·王奕清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御选历代诗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历代诗余卷四十目録【六十字】蝶恋花【下】王采王安中【三首】向子諲王庭珪赵师侠【二首】赵鼎曾觌杨无咎侯寘辛弃疾【三首】张孝祥程垓【二首】真德秀袁去华

  • 卷八·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苏诗补注> 钦定四库全书 苏诗补注卷八   翰林院编修查愼行撰古今体诗六十九首【起寜壬子秋尽十二月通守杭州时作】 愼按咸淳临安志先生初至杭沈立之为大守明年八月沈除审官院以去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佚名

    嘉靖十九年八月庚申朔大学士顾鼎臣以久病乞住俸 上不允谕以善加调理痊可即出供职○壬戌南京礼科给事中曾钧等言用人之术莫先于谨士习士习之弊则廉污之介弗严也静躁之分不明也盖今之藩臬守令多以掊克为能事苞苴为捷途

  • 卷之九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一七 奉天府尹博卿额等奏购访遗书情形并开呈书目折·佚名

    一七 奉天府尹博卿额等奏购访遗书情形并开呈书目折乾隆三十七年十二月初八日奴才博卿额、吴绶诏跪奏,为钦奉上谕事。乾隆三十七年正月初五日钦奉上谕,严饬所属采集遗书,叙列目录具奏,候令廷臣检核,开单行知取进,钦遵在案。

  • 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卷十二·允秘

    十【原封贝勒以罪黜宗室】和硕贝勒莽古尔泰莽古尔泰太祖高皇帝第五子嵗壬子九月从上征乌拉克城六莽古尔泰等请渡水击上止之曰我且削其外城无仆无以为主无民无以为君遂燬所得六城移驻富勒哈河越日于乌拉河建木城留

  • 武帝本纪·萧子显

    世祖武皇帝姓萧名赜,字宣远,是太祖的长子。小名龙儿。诞生在建康城的青溪宅第中,生他的那天夜里陈孝后、刘昭后都梦到有龙盘踞屋上,因此给他取名“龙儿”。世祖萧赜先是做寻陽国侍郎,又做州西曹书佐,接着出任赣县令。宋江州

  • 宦者传论·欧阳修

    五代文章简陋,史官的职务因丧乱而废除,传记小说多失传,所以事迹不完善,谣传谬误混杂。至于英雄豪杰奋起,决战胜败、国家兴亡之际,不可能没有谋臣之略,辩士之论,而文章未能发现,以至于泯灭不能传于后世。然而唯独张承业的事迹为

  • 卷四十·纪昀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厯代职官表卷四十内务府奉宸苑表<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四十内务府奉宸苑国朝官制奉宸苑兼管事务内大臣无定员卿二人【正三品由侍卫补授一人内务府司官补授一人】掌总理苑囿事务及

  • 卷五十一 荆燕世家第二十一·司马迁

    荆王刘贾者,【正义】:年表云都吴也。诸刘,不知其何属【集解】:汉书贾,高帝从父兄。【索隐】:按:注引汉书,云贾,高祖从父兄,则班固或别有所见也。初起时。汉王元年,还定三秦,刘贾为将军,定塞地,【索隐】:贾将兵定塞地,塞即桃林之塞。

  • 卷十一·朱申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句解卷十一宋 朱申 撰冬官考工记第六【郑氏曰古周礼六篇司空之官也司空之篇亡汉兴购千金不得后人录此三十工以为考工记备大数耳今按冬官不名司空而名考工记者盖汉儒名之也】冬官考工记上国有六职【

  • 道与命·钱穆

    万物何从来,于是有上帝。死生无常,于是有灵魂。万物变幻不实,于是在现象之后有本体。此三种见解,不晓得侵入了几广的思想界,又不知发生了几多的影响。但上帝吧!灵魂吧!本体吧!究竟还是绝难证验。于是有人要求摆脱此三种见解,而

  • 成公·成公十七年·左丘明

    【经】十有七年春,卫北宫括帅师侵郑。夏,公会尹子、单子、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邾人伐郑。六月乙酋,同盟于柯陵。秋,公至自会。齐高无咎出奔莒。九月辛丑,用郊。晋侯使荀罃来乞师。冬,公会单子、晋侯、宋公、卫侯

  • 卷第十九·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十九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第五门第三子摄颂曰。佛三转法轮  初度五人已不唤名族等  俱尸宣略教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婆罗痆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尔时世尊告五苾刍曰。汝等苾刍。

  • 泊宅编·方勺

    笔记。宋方勺(号泊宅)著。是编载两宋之际朝野旧事,凡文人逸事、地方民俗、朝廷财政、医药术数、怪异传闻、诗词创作无所不谈。作者曾从苏轼等名士游,故记苏轼、王安石等人逸事较多,并载有南宋初称“中兴野人”者和苏轼《

  • 藏春集·刘秉忠

    元诗别集。6卷。刘秉忠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是阎复写于至元二十四年(1287)的序。序中说,为文“在公乃为余事”。据阎复序,是刘秉忠夫人窦氏及其过继之子请翰林待制王子纲来“求为叙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