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八

万历二十三年八月辛丑朔固原地震

○勒原任浙江巡抚常居敬闲住以科臣勘河失护 祖陵罪也

○长芦巡盐御史徐元正奏盐正六事其设防守一事隶兵部职掌外五事一开草场北起山海南接利津延袤千里皆可垦田俟成熟时炤灶地起科一清荡地灶产民产各有界限合州县相侵匿者清出以归运司一酌徵收查某场系某州县该秋粮马草若干与民佃折课若干总归运司徵纳一复关津凡行盐处严禁商舡越渡因防棍徒夹带之奸一重责成有司不淂纵容私贩以壅官引兼以缉捕勤惰分别惩劝户部覆报可

○兵部以广宁总兵官董一元捣巢大捷请择日宣捷祭告 郊 庙 上从之

○锦衣卫北镇抚司理刑指挥同知周嘉庆请给假治丧从之

○以山西行都司掌印都指挥佥事张国将为分守大同井坪城参将

○壬寅升国子监司业叶向高为中春坊右中允兼编修充正史馆纂修官

○大学士张位陈于陛撰万历壬辰乙未二科进士题名记进览且请命工部镌刻从之

○以前游击史儒征倭死事加升其子史凤鸣实职三级其次子史凤举荫授本卫正千户世袭

○癸卯 上以万寿节颁赐四辅臣及讲官刘元震廿□寺金银万寿字及金银书符各有差

○调原任太仆寺少卿王士性为南京鸿胪寺卿王国为山西副使分巡河东道

○以五军二营练勇参将许大成为京城巡捕右参将

○甲辰治原任固原总兵杨浚遇虏退缩罪革其任从科臣吴文梓请也

○勘河给事中张企程奏兼程抵泗州展谒 祖陵见长淮激湍洪波汩流诚有如御史牛应元所图上者前此河不为 陵患自隆庆末年高宝淮扬告急当事狃于目前清口既淤又筑高堰以遏之堤张福以束之涨全淮之水与黄角胜不虞其势不敌也迨后甃石加筑堙塞愈坚举七十二溪之水汇于泗者仅留数丈一口出之出者什一停者什九河身日高流日壅淮日益不淂出而潴蓄日益深安淂不倒流旁溢为 陵泗患乎今论<锍-釒>淮以安 陵有谓清口当辟有谓高堰当决有谓周家桥武家墩当开有谓高良涧施家沟当浚论<锍-釒>黄以导淮有谓腰铺可仍有谓老黄河故道可复有谓鲍王二口可因有王家坝五塂口可寻顾淮水之涨虽由高堰之筑而工程浩钜未可议废且以屏捍高宝淮扬亦不可少周家桥北去高堰五十里有支河下接草子湖若并未挑三十余里大加开浚一由金家湾入芒稻河注之江一由子婴沟入广洋湖达之海则淮水上流半有宣洩矣武家墩南去高堰十五里逼邻永济河引水由窑湾闸出口直达泾河从射阳湖入海则淮水下流半有归宿矣此急救 祖陵第一议也工部覆议诏作速<锍-釒>浚毋淂推诿观望

○乙巳掌院事余继登奏纂修正史兼探家乘乡评以备考订下所司

○以副总兵刘綎充镇守临洮总兵官  ○丁未遣大学士张位释奠于 先师

○时御史强思<锍-釒>劾大理寺少卿江东之倾陷蒋时馨东之遂<锍-釒>辩且言吏部近因推补员缺间有未蒙点用者遂以躁急之心逞无忌惮之词以 皇上所未点者为正人以 皇上所点用者为邪人吕坤阴主之强思廿□寺羽翼之臣义不当言去然非去无以明臣蒙恩点用之无他愿赐罢斥 上谕令供职

○以刑部郎中熊宇奇为湖广提学佥事

○戊申遣公徐文璧致祭于 太社 太稷 孝康敬皇后忌辰遣新宁伯谭国佐致献于 泰陵

○以添注前府佥书萧如兰为中军都督府佥书管事

○己酉升左庶子兼侍读冯梦祯为南京祭酒升大理寺左少卿荆州土巡抚河南

○庚戌刑部左侍郎吕坤上<锍-釒锍-釒>论坤阴主邪正之说因请采公论以定群疑留中

○辛亥以神机五营佐击高应选为遵化右车营游击

○壬子 潞王翊镠以祝延 圣寿欲暂出城诣 万寿宫观音寺廿□寺处祈祷 上以会典所禁不允

○升分守四川松藩副总兵万鏊为镇守四川充总兵官

○癸丑御史冯从吾劾江东之□口尸禹□托不遂倾陷蒋时馨奏留中

○甲寅陕西三边总督李汶条上三镇防守事宜大概言陕西四镇甘镇远直河西海虏势相缅邈松虏向颇驯伏可无大虞延绥边垣千余里东路环境皆山巉岩陡峻零寇勷敚则有之从来不通大举独西路定边南北沙梁廿□寺处虏所直扑径入者宁夏花马池以及横城三百余里其间安定沙湃清水等处亦虏窥便往还者固原之下马关环庆廿□寺处远别塞南数百里语兵力则营垒瓜分较大势则漶漫难守此三镇鼎峙之大较也臣总督秋防必驻花马池一切御虏机宜炤先臣刘天和题准事例延绥宁夏总兵各提兵西毕会虏如拥众入犯或凭墙叠拒或扼险邀击义切辅车虏果败衄遁走将士皆以异捷受大升赏如仍往日故套聚之如连鸡驱之如冻蝇更诡言惑众托以鞭长力分不行堵御则按法参处如各将士堵遏甚力而边垣薄长虏酋溃入则固原总兵遏其冲东西路游兵皆星驰景从延宁两镇总兵随向夹击此率然势也不然虏肆蹂躝惟专治固原将领之罪而延宁两镇重垣信地玩而不守罪不及焉则门庭之寇谁复捍御而堂奥之间噬脐何及矣兵部据其语覆从之

○乙卯以中秋令节颁赐四辅臣上尊珍馔及酒脯饼有差

○丙辰御史马经纶以恭逢 圣寿恳请临朝受贺不报

○丁巳以 万寿圣节遣侯孙承恩朱继勋柳懋勋伯毛国辅卫国本焦梦熊施光祖张世恩杨世阶致享 诸陵颁赐四辅臣上尊珍馔及寿面有差

○是日大学士赵志皋等以 万寿圣节礼当庆贺鸿胪寺既奉旨传免臣等备员辅弼受恩深重与在廷诸臣不同遂诣会极门行称祝礼  ○庚申巡抚狭西兵部右侍郎吕鸣珂奏狭西岁用新样绒袍至四千疋据停织造二十四年局作机张向已倾废今始葺修挑花等匠见存无几蚕丝取之异省绒线产于临兰岂能立办计开机之时距解运之日才四阅月为日几何能完四千疋伏望特赐宽假乞将今年头运止以见完者解进以后不拘年限不论多寡惟以织成者陆续恭进数完而止<锍-釒>入 上报可

○辛酉以洗马兼修撰朱国祚充 皇长子讲筵侍班官

○壬戌朝鲜国遣陪臣闵仍伯等朝贺 万寿圣节给宴赏如例

○以南京司业李道统为左中允管司业事

○优给琉球夷人哈那等时有琉球船入浙温州海洋浙抚刘元霖审知为琉球人据实以闻命遣还之

○癸亥以江西右参政郑继之为太仆寺少卿程奎为太常寺少卿

○吏部尚书孙丕扬乞休优诏不允

○戎政都御史沉思孝上<锍-釒>乞免因言孙丕扬庇属负国御史马经纶阿丕扬祖述杨东明之语而诬蔑之谗口嗷嗷难以展布乞赐罢免以遂谗邪倾危之计 上不允

○吏部覆南京太常寺卿杨时乔病愈宜令赴任供职从之

○祭酒杨起元以母老乞遵制侍餋不允

○吏科给事中戴士衡奏请量留天津新设水陆兵令开屯自食查得附近海防营地方东西南三面泥胶水淡可树嘉禾督兵开屯计每人约五十亩浚古渠以盛水势开小渠以通支流河道建闸以备畜洩分区联伍暂借以牛种农具择贤能府佐或运同一员司其出纳择干用千把总数人分其事任更选熟知屯务兵机之将总领屯政而兼训练一年而饷可住支三年而田可尽辟仍谕富□及附近居民自行开垦每田五十亩出兵一名入册操练不以征税扰之新庄济宁静海武清等处闲地俱可成田又见巡盐御史徐元正欲招谕灶户开荒每顷纳盐四引若灶户开垦令其出盐民户开垦令其出兵利相悬而功相济矣<锍-釒>上户部具覆诏即与施行

○升授宁夏广武营井沟口等处斩获虏首功把总赵梦龙等有差

○广西分守昭平参将白斯清擅剿贵县五山贼失利贼遂焚劫四出分巡左江副使杨寅秋设方略定之巡按御史黄纪贤以闻法司拟遣戍从之  ○直隶崇明县知县杨大成犯赃论赎为民

○乙丑致祭于 历代帝王遣公徐文璧行礼侯徐文炜伯费甲金尚书杨俊民侍郎孙继皋分献于两庑

○总督河道工部尚书杨一魁奏报 祖陵积水渐消画图以进 上悦仍谕诸臣同心协议相度地宜通行宣洩章下所司

○浙江解绫纱违式 上令姑收饬该部不许仍前故违

○丙寅革居庸路副总兵蒋助职以御史马文卿论其贪肆也

○丁卯以诰敕房办事汪民敬史鉴李宪吴子敬为制敕房办事以起居注办事周正谟鲍佐正史馆办事包文綗为诰敕房办事方仑张大续为起居注馆办事  ○戊辰大学士赵志皋等言锦衣卫缺掌印官已几二年人无统摄事无主持昨见兵部尚书石星言今冬当军政考察之年卫官贤否皆出掌印而兵部据以考察若无掌印则兵部无从咨访察典未免淆乱已具本奏 上欲臣等为之代请据其<锍-釒>开王之祯等四人而又极称宋金之可用盖因屡荐不允不敢列之于前然金老成清慎在卫几三十年卫中事体谙练贤否周知似无贤于金者 上纳之是日即以宋金为锦衣卫掌印管事

○吏部尚书孙丕扬乞休优诏不允

○户科给事中黄运泰<锍-釒>论江东之结纳阴邪陷害良善阴险败露不引罪求去而摇唇鼓舌密口甘言以希留用复妄扯祸因点用之说以倾谏官且奸且邪凶狠无赖满朝臣工见者侧目闻者切齿赵文炳以法官误受指使即无颜就列然风闻言事犹可自解高桂早年负气不畏豪强发觉科场一<锍-釒>风采□□禀然今乃投足权门甘心蝇拊助邪为虐尽失生平所宜并斥<锍-釒>入不报江东之复<锍-釒>辩言蒋时馨之贪既经论劾奉旨处分冯从吾黄运泰欲为时馨报复诸臣皆置时馨之赃于不问而专论文炳之论时馨为臣主使则 皇上之斥时馨也将谓谁使之且论贪官与护贪官人品孰优孰劣忤吏部与媚吏部心术孰正孰邪因乞罢诏已有旨不必辩辞

○先是狭西巡按李楠奏禁湖南茶引以绝夹带至是巡按刘景辰谓禁其新报不当追其旧给从来茶引必三四年后方得茶到若前引尽追则旧储既空新招未至空乏可虞户部以请从之  ○南京工部奏南京内官监成造幪金膳卓膳盒擎灯圆炉寺器共计共料银二十二万六千七百余议分四运二年造解一运今第一运第二运已完解讫见今成造第三运尚缺银二万四千有奇准于本部应解户部新增芦课及应天府别项堪动银两共支造完其未造四运缘库藏匮乏支给不敷乞行暂停以纾财用工部覆请不允

○己巳南京大理寺右寺丞今升右通政李植乞休不允

○江北凤阳淮安等处四十五州县大水漕运总督褚鈇具灾状以闻户部请行巡盐御史吴崇礼勘实具报从之

○遣侯吴继爵宴建州等卫夷人少童等九十九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八十八

猜你喜欢
  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一百四十一·赵尔巽
  卷二百八 治平三年(丙午,1066)·李焘
  二 礼仪(附:都城建筑)·陈寅恪
  卷之二百四十一·佚名
  卷七十·杨士奇
  第一五一红禀光绪十四年四月十六日一一三二三—八·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 列传九十·纪昀
  五八九 谕所有陶汝鼐黎元宽各项书集均着行查销毁其子孙加恩免罪·佚名
  卷三十九·佚名
  二二 河南杂志·周作人
  读例存疑卷四十三·薛允升
  读例存疑卷三十七·薛允升
  王之望传·脱脱
  论海瑞·吴晗
  欽定勝朝殉節諸臣錄卷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人间词话·王国维

    [一]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二]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

  • 跋·王松

      王子友竹,台之闻人也。性嗜吟,广交游,有孔北海风。去冬,介弟寿竹过厦,赉所著台阳诗话、四香楼余力草等卷嘱余为之序。余受而读之,不禁喟然叹曰:『有是哉!台犹未亡也』。  记壬辰岁,余侍先大夫东渡,恰唐灌阳亦承宣来台,公余

  • ●李义山诗集注卷三上·朱鹤龄

    呉江朱鹤龄撰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寳辇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赠赵协律晳俱识孙公与谢公。二年歌哭处还同。已叨邹马声华末。更共刘卢族望通。南省恩深賔馆在。东山事往

  • 卷二十·唐圭璋

    洞玄金玉集卷之十○二郎神慢应仙举。便下手、先除色慾。好玉洁冰清大丈夫。更休任、泥拖水漉。一失人身难再复。莫等闲、把前程失误。今略诉。长生久视,五件堪为凭据。听取。第一要、涤除念虑。第二要

  • ●卷四·毛奇龄

    〖孝宗朝 弘治〗张皇后,孝宗后也。兴济人,父峦,母金夫人梦月入怀,生后。后当适人,其所当适者,忽大病。及选为太子妃,则前所当适者病已。孝宗即位,立为后。笃爱,宫中同起居,无所别宠,有如民间伉俪然者。峦自都督同知封寿宁伯,其卒

  • 卷之一千二百四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绎史卷五十六·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陈夏氏之乱国语定王使单襄公聘于宋遂假道于陈以聘于楚火朝觌矣道茀不可行也候不在疆司空不视涂泽不陂川不梁野有庾积场功未毕道无列树垦田若蓺膳宰不致饩司里不授馆国无寄寓县无施舎民将筑台于夏氏及

  • 志卷第二十 高丽史六十六·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礼八。嘉礼。册王太子仪。○告太庙景灵殿诸陵祠并有司行事如常告之仪。殿庭陈设如册王妃仪。临轩发册。 其日诸卫勒所部仗卫入陈于殿庭内外

  • 任忠传·姚思廉

    任忠字奉诚,乳名蛮奴,汝陰人。少时贫贱,乡里人看不起他。长大后,他多谋善变,体力过人,尤善骑射,乡里少年都归附他。梁鄱陽王萧范任合州刺史,闻其名声,招引他陪伴左右。侯景之乱,任忠率乡里数百人,随晋熙太守梅伯龙讨伐景将王贵显

  • 杨播传·魏收

    杨播,字延庆,自称是恒农华陰人。高祖杨结,在慕容氏政权中任职,卒于中山相任上。曾祖杨珍,太祖时到了皇魏,卒于上谷太守。祖杨真,河内、清河二郡太守。父亲杨懿,延兴末年任广平太守,有政绩。高祖南巡,吏人称赞他的治绩,朝廷加授他

  • 梁末帝本纪·欧阳修

    末帝朱友贞是梁太祖第三子。容貌俊秀,为人淳厚而沉默寡言,喜欢结交儒士。太祖即位时封他为均王,为左天兴军使、东京马步军都指挥使。乾化二年(912)六月,太祖被其二子朱友皀所弑,友皀自立为帝,杀博王朱友文,把弑帝之罪归之于

  • 厚黑经·李宗吾

    李宗吾曰:“不薄之谓厚,不白之谓黑。厚者天下之厚脸皮,黑者天下之黑心子。此篇乃古人传授心法,宗吾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世人。其书始言厚黑,中散为万事,末复合写厚黑。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面与心。其味无穷

  • 尚书疏衍卷一·陈第

    明 陈第 撰尚书攷尚书有今文古文今文二十八篇曰尧典曰臯陶谟曰禹贡曰甘誓曰汤誓曰盘庚曰髙宗肜日曰西伯戡黎曰防子曰牧誓曰洪范曰金縢曰大诰曰康诰曰酒诰曰梓材曰召诰曰洛诰曰多士曰无逸曰君奭曰多方曰立政曰顾命曰

  • 大雲初分入行健度第二十六·佚名

    尔时大雲密藏菩萨言:世尊,有十入行法门。惟愿如来。分别解说。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有入藏法门。正行法门。正实法门。称法。门。称法门。常喜法门。日须法门。悲力法门。忍辱法门

  • 大乘宝要义论 第八卷·佚名

    大乘宝要义论 第八卷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尔时阿阇世王。持以价直百千上妙[叠*毛]衣献施妙吉祥菩萨。而菩萨不肯受之。其王即以此妙[叠*毛]衣被妙吉祥菩萨之身。衣未着

  • 梅谱·王冕

    中国画论著。元代王冕撰。一卷。约作于至正八年(1348)之际。刊行版本有日本广岛市图书馆出版的岛田修二郎校注本、《中国书画全书》本。本书的内容包含了采集宋元画梅名家的论述和自己画梅艺术实践的经验体会,共十三

  • 脉诀·崔嘉彦

    宋·崔嘉彦撰。又名《崔氏脉诀》、《崔真人脉诀》、《紫虚脉诀》。一卷。撰年不详。作者鉴于脉理难明,“非言可传,非图可状。”遂以较通俗易晓的文笔,以四言歌诀的形式阐述脉学义理,便于习诵。崔氏论脉以“浮、沉、迟

  • 死去了的情绪·蒋光慈

    死去了的情绪,蒋光慈文学评论集。在书中作者谈了十月革命与俄罗斯文学、无产阶级革命与文化、现代中国文学界、现代中国社会与革命文学、苏俄文学家皮涅克、现代中国文学与社会生活、革命文学等。布林、米里慈可夫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