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耶律余睹传

耶律余睹,又名余都姑,在皇族中血缘较近。为人慷慨,崇尚气节和道义。保大初,历任副都统。

其妻为天祚文妃之妹,文妃生晋王,最为贤明,国人都归心于他。当时萧奉先之妹为天祚元妃,生秦王。奉先担心秦王不得即位,十分忌恨余睹,准备暗中害他。适逢耶律挞葛里之妻在军中与余睹之妻在军中相会,奉先唆使他人诬陷余睹结连驸马萧昱、挞葛里,图谋扶立晋王,尊天祚为太上皇。事情泄露,皇上诛杀萧昱及挞葛里妻,赐死文妃。余睹在军中听说后,害怕无法为自己辩白而被杀,便率领千余人,连同骨肉军帐反叛归附女真。

适逢大雨连绵,路途阻断逗留不前。天祚派遣知奚王府萧遐买、北宰相萧德恭、大常衮耶律谛里姑、归州观察使萧和尚奴、四军太师萧干追捕十分急切。到闾山,追上了余睹。众将商议说:“萧奉先倚恃宠幸,蔑视残害官兵。余睹乃宗室之中雄才大略之人,向来不肯屈从于他。如果擒获余睹,那么将来我们都会沦为下一个余睹了。不如放他走。”回来,诳称追击不及。

余睹进入女真之后,为金国担任前锋,引领娄室孛堇军队攻陷州郡,出乎意料地前来。天祚听说后大惊,自知不能抵敌,率领卫兵进入夹山。

余睹在女真担任监军,长期不调动,心中不自安,便假借游猎,逃奔西夏。夏人问“:你此来有兵力多少?”余睹回答说有二三百人,夏人不肯接纳他,余睹便去世了。

猜你喜欢
  卷上·佚名
  ●卷十  艺文第十(上)·王克昌
  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七·焦竑
  第四十二回 诬通叛魏宗屈死 图规复梁将无功·蔡东藩
  卷三十六考文·何良俊
  卷之九十·佚名
  卷之一百三·佚名
  明名臣琬琰録卷七·徐紘
  双槐岁钞卷第一·黄瑜
  一二五七 军机大臣等奏遵查《食货略》《学校考》系周琼吴锡麒分别纂校片·佚名
  史记集解卷九十一·裴骃
  四八 祖父之丧·周作人
  卷九十 酷吏传 第六十·班固
  刘尼传·李延寿
  卷一百四·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彊村语业·卷上·朱祖谋

    归安朱孝臧古微 长亭怨慢·苇湾重到,红香顿稀,和半塘老人侭消尽、涉江情绪。风露年年,国西门路。绀海凉云,昨宵飞浣石亭暑。乱蝉高柳,凄咽断、薲洲谱。莫唱惜红衣,算一例、飘零如雨。迟暮。隔微波不恨,恨别旧家鸥侣。

  • 睡者·闻一多

    灯儿灭了,人儿在床; 月儿底银潮 沥过了叶缝,冲进了洞窗, 射到睡觉的双靥上, 跟他亲了嘴儿又偎脸, 便洗净一切感情底表象, 只剩下了如梦幻的天真, 笼在那连耳目口鼻 都分不清的玉影上。啊!这才是人底真色相! 这才是自然底真创造!

  • 卷九十一·志第四十一上·百官七·宋濂

        ◎百官七   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其丞相,皆以宰

  • 一○二二 军机大臣奏覆四库全书内查无袁枢原书片·佚名

    一○二二 军机大臣奏覆四库全书内查无袁枢原书片【真按:袁枢著作考.】乾隆四十九年五月初六日前奉旨查朱子《答袁机仲书》论二方六卦六辰一条,于四库全书内检查袁仲机原书呈览。臣等谨查《宋史 袁枢传》载,其所著有《易

  • 卷卷四十六 郭陈列传第三十六·范晔

    (郭躬、陈宠)◆郭躬传,郭躬字仲孙,颍川陽翟人。家中世代做官。父郭弘,学习《小杜律》(注:杜延年明法律,宣帝时做御史大夫。其父杜周,武帝时为廷尉、御史大夫。故称杜延年为小杜。)太守寇恂用郭弘做决曹掾,断狱至三十年,用法公平

  • 田汝成传·张廷玉

    田汝成,字叔禾,钱塘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授南京刑部主事,不久,召回京改任礼部主事。十年十二月上书道“:陛下因太子未立,祈天打醮,又普遍放生,凡囚于上林的飞禽走兽一律释放归山。那些关在监狱和绳捆索绑的人,那些被流放在僻

  • 陆聚传·张廷玉

    陆聚,不知是哪里人,元枢密院同知。脱脱在徐州打败芝麻李,彭大等人逃奔濠州。陆聚招抚流亡,修缮城堡保卫境内,敌人不敢来犯。徐达治理江、淮,陆聚以徐、宿二州来降。太祖曾经诏谕“:二州是我的桑梓之地,不忍心派兵攻打。”听到

  • 卷一·黄训

    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録卷一明 黄训 编开国陶安传録乙未夏六月太祖率师渡江取太平路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安见上状貌谓习等曰龙姿鳯质非常人也我辈今有主矣上召安与语时事安因献言曰方今四海鼎沸豪杰并争攻城屠邑

  • 太宗皇帝实录卷第三十一·钱若水

    起太平兴国九年八月,尽雍熙元年十二月戊寅,朔,诏曰:“国家抚育黎民,哀矜庶狱,累降诏敕以儆有司,而约束之言犹有未尽,更条其事申而明之:应两京及诸道州府,有斗竞至杖罪以下,本处长吏便可躬亲决断,不必更下所司、广有逮捕,使狱

  • 管仲·苏辙

    先君尝言: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以桓公伯,孔子称其仁,而不能止五公子之乱,使桓公死不得葬,曰:“管仲盖有以致此也哉!”管仲身有三归,桓公内嬖如夫人者六人,而不以为非,此固适庶争夺之祸所从起也。然桓公之老也,管仲与桓公为身后之

  • 卷六·山井鼎

    <经部,五经总义类,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六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周易兼义下经丰传第六存旧周易下经丰传第六王弼注【古本足利本】丰考异古本经象曰有孚发若下一本有吉字 信以发志也一本

  • 幼官第八·管仲

    若因,夜虚守静,人物人物则皇。五和时节,君服黄色,味甘味,听宫声,治和气,用五数,饮于黄后之井,以倮兽之火爨。藏温濡,行驱养,坦气修通,凡物开静,形生理。常至命,尊贤授德则帝。身仁行义,服忠用信则王。审谋章礼,选士利

  • 卷十八·吕祖谦

    钦定四库全书左氏传说卷十八   宋 吕祖谦 撰定公楚子常欲蔡唐二侯裘马【二年】晋荀寅求货於蔡侯【四年】晋人假羽毛於郑【同上】祝佗言於苌宏蔡将先卫【同上】楚令尹子常以贪贿败国之政为一裘留蔡昭侯三年为一马

  • 会昌以前中华佛教之三大系·太虚

      中华所有佛教历史,仅详事实,关于教理变迁之原因与程序,犹少系统之研究。如高僧传、传灯录等,皆一个人一宗派之传记耳。至于学派盛衰之迹,尚难明也。余今提出此问题、亦为研究佛教史者,聊备方案而已。若详细考察,则非短时

  • 不可著空魔·印光

    悟无生者,境虽生灭,心无生灭,犹如明镜,来无所粘,去无踪迹。其心之酬境,如镜之现象,绝无一毫执著系恋之思想。然虽于境无心,犹然波腾行海,云布慈门。凡世间纲常伦理,与夫上宏下化之事,必须一一认真实行,虽丧身命,不肯逾越。且莫认作

  • 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卷第二·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天息灾奉 诏译  复次别明护摩之法。于摩里支菩萨前。掘护摩炉深一肘。作四方相。唇缘阔四指。上作金刚杵。一周如莲华。相炉中安金刚杖。阿阇梨即以衢摩夷涂坛。

  • 庚子国变记·罗惇曧

    义和拳起嘉庆时,民间私相传习,其时禁令严切,犯者凌迟死。燕齐之间,犹有秘传其术者。光绪庚子,毓贤为山东巡抚,民间传习义和拳,以扶清灭洋为帜。时各省多闹教案,外人逼我甚,民情益愤,闻灭洋说,争鼓吹之。义和拳自山东蔓延及于直隶

  • 应庵昙华禅师语录·应庵昙华

    凡十卷。又作应庵和尚语录。宋代应庵昙华撰,守诠等编,孝宗乾道二年(1166)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二○册。内容包括卷一至卷六之住妙严禅院、住天童山景德禅寺第十四会之语录,卷七至卷九之法语、书,卷十之颂古、真赞、偈颂、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