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金刚顶经瑜伽十八会指归一卷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金刚顶经。瑜伽有十万偈十八会。初会名一切如来真实摄教王。有四大品。一名金刚界。二名降三世。三名遍调伏。四名一切义成就。表四智印。于初品中有六曼茶罗。所谓金刚界大曼茶罗。并说毗卢遮那佛受用身。以五相现成等正觉(五相者所谓通达本心修菩提心成金刚心证金刚身佛身圆满此则五智通达)成佛后。以金刚三摩地。现发生三十七智广说曼荼罗仪则。为弟子受速证菩萨地佛地法。第二说陀罗尼曼茶罗。具三十七。此中圣众。皆住波罗蜜形。广说入曼茶罗仪轨。为弟子受四种眼。说敬爱钩召降伏息灾等仪轨。第三说微细金刚曼茶罗。亦具三十七圣众。于金刚杵中画。各持定印。广说入曼茶罗仪轨。为弟子令心堪任。令心调柔。令心自在。说微细金刚三摩地。修四静虑法。修四无量心及三解脱门。第四说一切如来广大供养羯磨曼茶罗。亦具三十七。彼中圣众。各持本幖帜。供养而住。广说入曼茶罗法。为弟子说受十六大供养法说。四种秘密供养法。第五说四印曼茶罗法。弟子受四种速成就法。以此曼茶罗。求悉地成就。像如上四曼茶罗中所求悉地。于此像前求成就。

  第六说一印曼茶罗。若持毗卢遮那真言及金刚萨埵菩萨具十七尊。余皆具十三。亦说入曼茶罗仪。与弟子受先行法。修集本尊三摩地。

  次说降三世大品。有六曼茶罗如来成等正觉已。于须弥卢顶。转金刚界轮已。与诸菩萨。名号受职已。摩醯首罗等刚强难化。不可以寂静法而受化。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如来。异口同音。请以一百八名赞。礼金刚萨埵。如是诸天。不可以寂静法而受化。时金刚手菩萨受一切如来请已。即入悲怒金刚三摩地。现大威德身。以种种方便调伏。乃至命终。摩醯首罗死已。自见于下方。过六十二恒河沙世界。名灰庄严。彼世界中成等正觉。名为怖畏自在王如来。执金刚菩萨以脚按之。诵金刚寿命真言。复得苏。既受化已。金刚萨埵则说大曼茶罗。引入诸天。受金刚名号。诸天有五类。

  居上界天王。摩醯首罗等无量诸天及后。

  第二游虚空诸天日天子等无量诸天及后。

  第三居虚空天。魔王等无量诸天及后。

  第四地居天主藏天等无量诸天及后。

  第五地下嚩啰呬天等无量诸天及后。悉皆引入已。敕诸天建立诸曼茶罗。汝等赴会。所求一切悉地皆与成办。此等皆是外金刚部。

  第一说大曼茶罗仪则。皆具三十七。说降伏法及修神通法。

  第二说秘密曼茶罗。具三十七。说引弟子仪。此中诸音声及金刚歌舞。

  第三说法曼茶罗。具三十七。说引入弟子仪。此中说以慈悲喜舍。作阿毗遮噜迦法。微细金刚调心仪轨。

  第四说羯磨曼茶罗。具三十七。说入曼茶罗仪。令弟子学护摩仪轨。于无量佛菩萨所。成广大供养。速得悉地现前。说二十五种护摩炉随类所求法。

  第五说四印曼茶罗。具二十一。成就诸药法等。已上四曼茶罗中。成就法。于此曼茶罗中成就法于此曼茶罗像前求。

  第六说一印曼茶罗。具十七。说引入弟子及先行法。次为外金刚部众。说四种曼茶罗。各说本真言本印契献佛。佛为说教敕大曼茶罗。具三十七。说引入弟子仪。说为弟子使役外金刚部轨则。此中说大佛顶及光聚佛顶真言及契。亦通一字顶轮法。

  次说第二教敕三昧耶曼茶罗。彼诸天后等。各献本真言。佛为说曼茶罗。具三十七。说为弟子说修药叉药叉女法。广说诸仪轨。

  次第三说教敕法曼茶罗。诸天说真言献佛。佛为彼等说曼茶罗。具三十七。说引入弟子仪。为弟子说诸天之法印已。由此印不违越本誓。

  次第四说教敕羯磨曼茶罗。具三十七。说引入弟子仪。彼等诸天。各说本真言。佛为说曼茶罗。说诸天舞仪。说成就诸事业速疾法。次说遍调伏大品。有六种曼茶罗。

  第一大曼茶罗。具三十七。皆观自在菩萨变现。说引入弟子仪。此中说十六种成就速疾神通三摩地仪。

  第二说三昧耶曼茶罗。具三十七。皆观自在菩萨变现。说引入弟子仪。此中说钩召敬爱十六种三摩地。

  第三说法曼茶罗。具三十七。皆观自在菩萨变现。说引入弟子仪。此中说修心及求智慧辩才法十六种。

  第四说羯磨曼茶罗。具三十七。皆观自在菩萨变现。说引入弟子仪。此中说莲花部供养仪。及转罪障报。障盖缠业障法。

  第五说莲花部四印曼茶罗。具二十一。皆观自在菩萨变现。说引入弟子仪。此中说成就。先行法及成就先行如上四种曼茶罗法。

  第六说莲花部中一印曼茶罗。具十三。皆观自在菩萨变现。说引入弟子仪。此中说修本尊法。通修世间出世间法。

  次说一切义成就大品中。有六曼茶罗。第一大曼茶罗。具三十七。此中说引入弟子仪。由入此曼茶罗。除贫匮业。说求丰财。求佛菩萨位及世间荣位。

  第二秘密三昧耶曼茶罗。具三十七。此中说引入弟子仪。说求伏藏法。速满檀波罗蜜福德聚法。

  第三法曼茶罗。具三十七。此中说引入弟子仪。说宝部中修三摩地法。令心安住。令心堪任。令心调柔。令心自在。见虚空藏菩萨法。

  第四羯磨曼茶罗。具三十七。此中说引入弟子仪。说加持掘伏藏事业法。并说宝部中广大供养诸佛仪。

  第五四印曼茶罗。具二十一。说引入弟子仪。说修先行法。及说。四曼茶罗中悉地法。

  第六一印曼茶罗。具十三。说引入弟子仪。说修一尊法。及修诸药等三摩地。皆是则彼婆伽梵执金刚虚空藏变化。次都说如前一一曼茶罗中。秘密助成方便散诵。次后示释迦牟尼佛。降于阎浮提。变化身八相成道。皆是普贤菩萨幻化。一切如来还以一百八名。赞扬金刚萨埵。如是第一会。

  次说第二会。名一切如来秘密王瑜伽。于色究竟天说。具四大品。广说微细实相理。及广说降摩醯首罗摩。醯首罗天。以偈与金刚菩萨酬答。

  次说第三会。名一切教集瑜伽。于法界宫殿说。一切如来异口同音。问金刚萨埵菩萨。一百八问。金刚萨埵菩萨一一答。此经中说大曼茶罗。五部。一一部中五曼茶罗。各具三十七都成一大曼茶罗。一一尊各各说四印。所谓大印。三昧耶印。法印。羯磨印。各说成就法。此经中说一百二十五种护摩炉。一一炉所求各异。

  次说第四会。名降三世金刚瑜伽。于须弥卢顶说。金刚藏等八大菩萨。一一尊各说四种曼茶罗。初会说降伏摩醯首罗。及诸天入曼茶罗授职位授名号四种曼茶罗。所谓大曼茶罗。三昧耶曼茶罗。法曼茶罗。羯磨曼茶罗。及一一尊。说引入弟子仪及成就法。后都说诸尊三昧耶结印次第。及说秘密禁戒及秘密修行。

  第五会名世间出世间金刚瑜伽。于波罗奈国空界中。略说五佛曼茶罗。及诸菩萨诸外金刚部曼茶罗。一一曼茶罗具四种。各说引入弟子仪及求悉地法。

  第六会名大安乐不空三昧耶真实瑜伽。于他化自在天宫说。此经中说普贤菩萨曼茶罗。次说毗卢遮那曼茶罗。次后说金刚藏等。至金刚拳菩萨及外金刚部。说般若理趣。一一尊具说四种曼茶罗。各说引入弟子仪。授理趣般若波罗蜜多法及受四种印法。品中各说求世间出世间悉地法。

  第七会名普贤瑜伽。于普贤菩萨宫殿中说。此经中说普贤菩萨等。至金刚拳菩萨及外金刚部。一一尊各说四种曼茶罗。说引入弟子仪。说受四种印。修世间出世间悉地。此经中说修行人。无时无方。不依世间禁戒。以菩提心为先。无为戒为本。

  第八会名胜初瑜伽。于普贤宫殿说。普贤菩萨等。至外金刚部。各各说四种曼茶罗。说实相理。及分别诸曼茶罗仪则。稍广于第七会说。大略同。

  第九会名一切佛集会拏吉尼戒网瑜伽。于真言宫殿说。此中说立自身为本尊瑜伽。诃身外主形像瑜伽者。广说实相理。并说五部根源。并说瑜伽法。具九味。所谓华丽(金刚萨埵)勇健(毗卢遮那)大悲(持金刚)喜笑(观自在)嗔怒(金刚光)恐怖(降三世)厌患(释迦牟尼佛)奇特(金刚笑)寂静(瑜伽中毗卢遮那)说普贤菩萨等。至金刚拳。各说四种曼茶罗。及引入弟子仪。及受四种印。并说五部中歌赞舞仪。

  第十会名大三昧耶瑜伽。于法界宫殿说。普贤菩萨等至金刚拳。菩萨十六大菩萨。各各说四种曼茶罗。说引入弟子仪。受四种印法。此中说偈云。

  愚童覆无智  不知此理趣

  余处而求佛  不悟此处有

  十方世界中  余处不可得

  心自为等觉  余处不说佛

 

  第十一会名大乘现证瑜伽。于阿迦尼吒天说。毗卢遮那佛等。至金刚毗首羯磨菩萨。及八大供养四摄。出生同真实摄瑜伽。一一尊具四种曼茶罗四种印。广说实相理。心建立曼茶罗仪则。

  第十二会名三昧耶最胜瑜伽。于空界菩提场说。毗卢遮那等四部中上首菩萨。金刚拳等八菩萨及外金刚部。各各说四种曼荼罗四印等。八此经中。于自身上建立曼荼罗。说自身本尊瑜伽。广说阿字门通达于染净。有为无为无碍。

  第十三会名大三昧耶真实瑜伽。于金刚界曼荼罗道场。说十方一切佛异口同音。请金刚萨埵。唯愿说三昧耶真实教法。我等先已受讫。唯愿金刚萨埵。为诸菩萨既授请已。说普贤菩萨十七字真言。说适悦不空曼荼罗。具十七。亦说四种曼荼罗。说一百八道契。说通求世间出世间悉地。随此诸菩萨及外金刚部。各各说本曼荼罗本真言本契印竟。普贤菩萨说秘密中曼荼罗十七尊支分。各复入本尊身。共成五尊。同居一莲花台。说一字真言。从眼口及一切支分。变异即成印。但住大印结羯磨印。不待先行不籍结护加持。亦不假迎请。宿业罪障不能陵逼。亦不障碍速疾成就。

  第十四会名如来三昧耶真实瑜伽。此经中普贤菩萨十六大菩萨。四摄成一身。说四种曼荼罗四印。广说五部。互圆融如来部即金刚。莲花部即宝部。互相涉入。法界即真如。般若即实际。于假施设有异。于本即一体。次普贤后诸菩萨及外金刚部。各各说本真言本曼荼罗本印契。

  第十五会名秘密集会瑜伽。于秘密处说。所谓喻师婆伽处说。号般若波罗蜜宫。此中说教法坛印契真言。住禁戒。似如世间贪染相应语。会中除盖障菩萨等。从座而起礼佛白言。世尊大人不应出粗言杂染相应语。佛言汝等清净相应语。有何相状。我之此语。加持文字。应化缘方便。引入佛道。亦无相状。成大利益。汝等不应生疑。从此广说实相三摩地。诸菩萨各各说四种曼荼罗四印。

  第十六会名无二平等瑜伽。于法界宫说。毗卢遮那佛及诸菩萨并外金刚部等。各各说四种曼荼罗。具四印。此中说生死涅槃世间出世间自他平等无二。种心举目。声香味触杂染思虑住乱心无二。同真如法界。皆成一切佛身。

  第十七会名如虚空瑜伽。住实际宫殿说。毗卢遮那佛普贤菩萨及外金刚部。一一说四种曼荼罗。具四种印。此中修行者。与一一尊相应。皆量同虚空法身相应。离一切万物。法体光明量同虚空无来无去。此经中说虚空三摩地相应法。

  第十八会名金刚宝冠瑜伽。于第四静虑天。金刚萨埵菩萨请佛。为大梵天娑诃世界主。说五部瑜伽曼荼罗引入弟子仪。具三十七。亦说四种曼荼罗。具四印。下至外金刚部。为弟子。受学心念诵。于月轮上右旋列真言字。注心于一一字。实相理相应。周而复始。亦通成就世间出世间悉地。不假持珠遍数以为剂限。但证理门心不散动。住本尊瑜伽为限。此经中微细说不成就二十种相。及说邻近悉地多种相。瑜伽教十八会。或四千颂或五千颂或七千颂。都成十万颂。具五部四种曼荼罗四印。具三十七尊。一一部具三十七。乃至一尊成三十七。亦具四曼荼罗四印。互相涉入。如帝释网珠光明交映展转无限。修行者善达此瑜伽中大意。如遍照佛。一一身分。一一毛孔。一一相。一一随形好。一一福德资粮。一一智慧资粮。住于果位。演说瑜伽二乘不共佛法。说曼荼罗三昧耶法门事业。量同虚空。证者如上所说。各各分剂各不杂乱。圆证四身。所谓自性身。受用身。变化身。等流身。是能顿作利乐一切有情诸菩萨声闻缘觉及诸外道。名瑜伽金刚乘教法。

 

  金刚顶瑜伽经十八会指归

 

  金刚顶瑜伽指归一卷。

猜你喜欢
  卷七十·佚名
  不可著外境相·印光
  金色童子因缘经卷第九·佚名
  宗镜录卷第五十二·延寿
  卷五十·道世
  五蕴观·澄观
  目录·佚名
  卷第二十一·佚名
  ○奢摩他颂第四·玄觉
  卷五百五十三·佚名
  守空品第十七·佚名
  第十四品 学处分别·佚名
  卷三百八十五·佚名
  评郭沫若论文化·太虚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三十一卷·宝亮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附录 《批本随园诗话》批语·袁枚

      鄂西林以寒士起家,深于阅历,能容众,能知人,由举人初为拜唐阿,贫甚,因世宗在藩邸相识,为心膂中第一人。其督云贵改土归流一事,非君臣俱有大本领,而又深相知合者,不能办到。曾见其小照,身长骨大,方面长髯。生五子,四为督抚,最少者

  • 卷六·孙默

    <集部,词曲类,词选之属,十五家词  钦定四库全书十五家词卷六       休寜孙默编宋琬二乡亭词上莱阳宋荔裳先生以文章名海内久矣乃人称其登临讌集之暇好为小词甫脱藁辄为好事袖去尚书红杏郎中花影之句恒津津人

  • ●卷下·王昌龄

    ○诗有六病例一曰龃龉病。二曰长撷腰病。三曰长解镫病。四曰丛杂病。五曰形迹病。六曰反语病。龃龉病一。一句除第一字及第五字,其中三字同上声及去、入声也。平声都不为累,若犯上声,其病重于上尾;若犯去、入声,其病重于鹤

  • 第二十五出 陈三得病·佚名

    【挂真儿】(生)冥日思量上天台,得见神仙空返来。昨暮去到花园内,致惹一病有谁知。为伊割吊(刈吊)成相思,一病恹恹药难医。茶饭(秫饭)也袂食一嘴(口),风流债满等值时?昨冥去到花园内,着娘仔★(???廾)返来,惹得一病上身,做

  • 卷一百二十 宋紀二·司马光

      起閼逢困敦(甲子),盡強圉單閼,(丁卯)凡四年。   太祖文皇帝元嘉元年(甲子、四二四年)   春,正月,魏改元始光。   丙寅,魏安定殤王彌卒。   營陽王居喪無禮,好與左右狎暱,遊戲無度。特進致仕范泰上封事曰:「伏聞陛下時在

  • 卷二十五·张九成

    钦定四库全书孟子传卷二十五宋 张九成 撰孟子曰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娶妻非为养也而有时乎为养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辞尊居卑辞富居贫恶乎宜乎抱关击柝孔子尝为委吏矣曰防计当而已矣尝为乗田矣曰牛羊茁壮长而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六十二 文苑传九·纪昀

    文苑传宋 【六】○宋六黄庭坚 晁补之【咏之】 秦观张耒陈师道 李廌刘恕王无咎 蔡肇李 格非 吕南公 郭祥正米芾【友仁】刘诜倪涛李公麟 周邦彦 朱长文刘弇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陈师道李廌刘恕王无咎蔡肇李格非

  • 简介·佚名

    本书(一册九八面五八、八○○字)不分卷,选辑自世界书局印行&ldquo;洋务运动文献汇编&rdquo;;囚专集清光绪元年至二十年关系台湾文件,故名曰&ldquo;清季台湾洋务史料&rdquo;。共集有当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理海军事务衙门

  • 历代名贤确论卷二十三·佚名

    列国通论王伯【温公 荆公】五伯【颍滨】桓文谲正【东坡】楚吴越【颍滨】齐鲁【白乐天 颍滨】管蔡齐楚曹宋【颍滨】春秋诸小国【颍滨】春秋无贤臣【孙邵 范文正公】三不欺【吕温 荆公】王伯温公曰合天下而君之之谓

  • 钦定古今储贰金鉴卷二·佚名

    晋惠帝晋武帝泰始三年立子衷为皇太子衷武帝第二子也是为惠帝母杨后纳妃贾氏武帝初欲为太子娶卫瓘女贾充妻郭槐赂杨后左右使后说纳其女妬忌多权诈太子畏而惑之时朝臣咸知太子不堪亲政事瓘侍晏凌云台阳醉跪武帝前欲言而

  • 崔延伯传·魏收

    崔延伯,博陵人。祖崔寿,在彭城陷入江南政权。崔延伯很有力气,少年即以勇壮闻名。出仕萧赜,为缘淮游军,带濠口戍主。太和年间进入皇魏,高祖深深嘉许这种行为,常任统帅。胆量勇气过人,兼有谋略,征讨之处,都立下了战功。积累功劳位

  • 卷五十二、捻事之起灭·黄鸿寿

    文宗咸丰三年,冬十月,安徽颖毫捻予滋事,据雉河集。捻者,捏也,乡人行傩逐疾,捏纸燃脂,为龙戏,谓之拜捻。不逞之徒,聚提捏成队,公肆仇杀焚掠,欲呼为捻子。始自山东之兖沂曹济,蔓延于河南之南汝光、安徽之颖毫寿、江南之淮徐海,湖北之

  • 公是七经小传卷上·刘敞

    宋 刘敞 撰尚书尧典曰申命羲叔宅南交说者曰春与夏交非也冬与秋交秋与夏交春与冬交亦何不曰西交北交东交乎且春曰嵎夷曰旸谷秋曰宅西曰昧谷冬曰朔方曰幽都此皆指地而言不当至于夏独以气言也本盖言宅南曰交趾后人传写

  •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八·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四意断品第二十六之一(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犹如山河.石壁.百草.五谷。皆依于地而得长大。然复此地最尊.最上。此亦如是。诸善道品之法。住不放逸之地

  • 全后汉文·严可均

    《全后汉文》是清人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一集,106卷,是一部后汉文章总集。其对于研究后汉一代的历史、文化、文学的重要价值,已为学界广泛肯定。

  • 春雨逸响·田艺蘅

    《春雨逸响》一卷,明田艺蘅撰。田艺蘅,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字子艺。博学善属文,有《大明同文集》、《田子艺集》、《留青日札》等书。本书载录古人嘉言善行,多为世人可法者,前有小序记成书过程。本书有《百陵学山》本,今据《

  • 维摩经玄疏·智顗

    凡六卷。隋代智顗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八册。又称维摩经略玄、维摩经玄义、净名玄义、净名玄疏、净名玄。本疏系以天台宗释经之定规‘五重玄义’来注释鸠摩罗什所译维摩经之玄旨,可视为维摩经概论之作。全书援引经论颇

  • 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慧思

    一卷。陈代释慧思撰。《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是慧思陈永定二年(558)于南光州齐光寺造金字摩诃般若经时所作的发誓愿文。该誓愿文共分二部分,第一部分:讲述慧思有生奉佛以来,处处弘扬般若法旨。因发大慈大悲之心,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