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本书(一册九八面五八、八○○字)不分卷,选辑自世界书局印行“洋务运动文献汇编”;囚专集清光绪元年至二十年关系台湾文件,故名曰“清季台湾洋务史料”。共集有当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理海军事务衙门、闽浙总督、福建巡抚以及闽台分省后之台湾巡抚等机关摺片及上谕凡四十七件,涉及台湾电线、铁路、轮船、机器、煤务、油矿、金砂、硫磺、樟脑、茶叶等事项。其已见第二九种“福建台湾奏摺”及第一三一种“李文忠公选集”者均略而不录,尚未计入;而各摺片中凡有牵连而未录各件,并另注明所见,以利查考。其中以光绪初年福建巡抚丁日昌所作建议,特具见地;后来之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所办事业,最为突出。此外,总理衙门复议丁日昌及海军衙门复议刘铭传所奏,显示当时枢臣意向所趋;尤以总理衙门会同户部复议刘铭传片奏官商合办基隆煤矿一摺,乃决定刘氏去职之主要原因,影响台湾至钜。
这本“清季台湾洋务史料”,系集辑光绪年间朝臣疆吏若干章奏而成。其中值得一道者,光绪初年(一八七六~七七)福建巡抚丁日昌所作建议,持具见地。丁日昌为清季洋务运动中重要人物之一,对创设台湾铁路,提倡最早;旋以铁甲船为南、北洋海防整体所需,又议移经费改办。当时创设台湾铁路事虽未行,终由后来刘铭传所兴造。前于编印吴赞诚着“吴光禄使闽奏稿选录”(“文丛”第二三一种)时,尝拟搜集丁氏奏疏并刊一书(吴赞诚尝以福建船政大臣奉命筹办台湾防务,嗣又兼署福建巡抚,为丁氏后任),卒未有得。今得其议办台湾电线、矿务、铁路等摺片多件,再参以“文丛”第一一○种“台湾海防档”、第一九三种“清德宗实录选辑”、第二四七种“清季申报台湾纪事辑录”(“京报”选录部分)及第二七七种“光绪朝东华续录选辑”等书所载,则其抚闽时对于台湾意欲有所作为,灼然可见。其次,光绪十一年(一八八五)以后台湾巡抚(台湾建省后改称)刘铭传实际所办洋务,自更突出。桐城陈澹然厘订有刘氏着“刘壮肃公奏议”(已收编为“文丛”第二七种)一书,在其“设防”、“理财”两略中,大体巳将有关洋务——如制械、购船、筑路、设线、办矿以及育才等陈奏收录。惜间有文字与原档有所出入,或由于纂辑者略加润饰所致。因将彼此有所异同之件,仍辑入本书(另有非属洋务摺片,部分另见“文丛”第二七六种“刘铭传抚台前后档案”附录中)。此外,并有枢臣(包括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理海军事务衙门)会同部臣议奏之件,极为重要。例如总署(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复议丁日昌及海军衙门复议刘铭传所奏,均可见当时枢廷意向所趋。尤以总署会同户部复议刘铭传片奏官商合办基隆煤矿一摺,乃决定刘氏去职之主要原因。陈澹然在“理财略序”末云:‘……及(公)任台抚、谋省防,屡抗言台疆草创、难泥部章,乞旨饬部臣宽文法;文墨吏已阴嫉之。时醇贤亲王(按指奕譞)当国政,所请辄行,乃获稍行其志事。王薨,户部嫉公甚,已抗疏罢海军。公迭疏方乞退,忌者益衔之;故所议如此’。所称“所议”,即上述总署、户部会奏之摺。同序概引总署、户部所议云:‘谓官商合办,宜主自官;而疑议章总管以洋人为影冒,以浚港为撤藩篱。且曰:“敕议擅行,其交部议处”’。陈氏上引云云,只述其意耳。
本书辑自世界书局印行“洋务运动文献汇编”,凡已见于“文丛”第二九种“福建台湾奏摺”(沈葆桢着)、第三八种“同治甲戌日兵侵台始末”(“筹办夷务始末”选辑之一)及第一三一种“李文忠公选集”(李鸿章着)者均略而不录;至各摺片中凡有涉及未录各件者,另注明其所见处,以利查考。至所辑刘铭传摺片,并均逐件加注说明。
猜你喜欢 卷八十六 大中祥符九年(丙辰,1016)·李焘 第四回 游兰池始皇遇盗 筑长城蒙恬防胡·黄士衡 卷四十一·杨士奇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三十七·佚名 卷之三百五十二·佚名 卷之二百二十七·佚名 张归霸传·薛居正 林空斋传·脱脱 元好问传·脱脱 史弼传·宋濂 阿礼海牙传·宋濂 南宫奏稿巻五·夏言 卷八十·宋敏求 卷一百八十四·佚名 卷五十五·纪昀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