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评郭沫若论文化

自梁漱溟说佛法为“反身消灭”之后,不少的人皆受了他的暗示,动不动都看成佛法是以消灭人生世界为究竟的。郭沫若的中国文化之传统精神与论中、德文化书,对中国的儒、道文化,原有许多说得很好的地方;但因不彻了大乘佛法的缘故,其论佛法亦受了梁漱溟的影响,说佛法为死静、为否定现世以求自我的消灭;故根本与孔、老的进取活动,及肯定现世以求自我的展开者不同。其实,孔、老能破除迷信的神,而理想化曰道、曰易。佛尤能彻底破除神的迷执,而谓之阿赖耶。孔、老善言生生,而佛则从缘生明即无生,从无生而明即缘生,故曰生无生,无生生,同明生生,不过孔老为素朴的,佛为批评的。死于其批评的无生句下,非善知佛者也。

唯孔、老为素朴的,故对于自然的万有大宇宙,及个性小宇宙,祗有恭顺遵从,不能有澈底之澄清。以本源混沦,故道以返源混沦为至,儒以逐流救济为极;故或徒矜达观而莫逃于忧患,或暂调适而早计为至善,如空华之难邀结果。佛则不然,溯生流,彻生源,见生真相:缘生无生,未尝有自。云何而然?无始迷染。彻底澄清,由是无自然性,众缘生法一摄一切,一切入一,真平安故曰大涅槃,遍正觉故曰大菩提,唯其曾痛下一番研究批评的工夫故耳。然佛的研究批评工夫太深广了!一般近视的人,往往只见他研究批评,且不知其研究批评的为何物,更何能察见其研究批评之效果。乃从其研究批评的过程上谓之曰消灭、曰死静,岂知其研究批评的正是生,而所成之效果则为圆明净善之大生哉!

佛法的要义,在体达全宇宙缘成的个性为中心,开发个性实现乎全宇宙为极则。前者曰如来藏,后者曰法界身,在个人曰全人,在社会曰大同。(见海刊八卷十一二期合刊)


猜你喜欢
  卷第八·智旭
  般若守护十六善神王形体·佚名
  卷三·佚名
  书 赠 海 定·太虚
  生命之起源·太虚
  佛说盂兰盆经疏下·宗密
  第二十四 兄弟交战·佚名
  摄大乘论卷下·无著
  学佛之简明标准·太虚
  中观论疏卷第十(本)·吉藏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二十五·念常
  无坚要品第七十五·佚名
  中佛会实有健全组织之必要·太虚
  大丞相游公祭文·无准师范
  众经目录卷第二·彦琮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环溪诗话 全文·吴沆

      环溪少时,终日沉默,伯兄觉其如此,每以文字强其学。伯兄谓环溪长兄涛,字德邵。一日,借到渊明诗,命环溪录。既毕,遂得《晚归》、《早行》二诗,写在几案间。《晚归》诗云:“夕阳欲西没,宛转山气昏。独逝颇无累,时欣暗经林

  • 20.早朝大明宫唱和诗四首·施蜇存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银烛朝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共沐恩波凤池上,朝朝染翰侍君王。 ——贾至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

  • 卷之五百十五·佚名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五月。乙卯朔。上诣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丙子皆如之。记注  ○谕军机大臣等、都察院代递广东道员潘文铎、请革秕政以清盗源一摺。广东闱姓。久经承饷。暂

  • 尚史卷十七·李锴

    世家十呉世家【始武王十三年终元王四年凡六百五十年传三十世】太伯  仲雍  周章呉太伯弟仲雍太王之子王季歴之兄也季歴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歴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犇荆蛮断髪文身示不可用以避季歴韩诗外

  • 卷二百十三之三·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十三之三 朱批迈柱奏摺 雍正七年正月十九日湖广总督【臣】迈柱谨 奏为奏 闻事雍正七年正月十九日据湖南布政使赵城禀称辰沅靖道王柔来到

  • 卷90·陈邦瞻

    理宗宝庆三年五月,蒙古遣使责岁币于金。六月,金使请和于蒙古。是月,蒙古主灭夏,以夏主

  • 杨奎侯·周诒春

    杨奎侯 年二十八岁。生于上海。父信之。业丝商。已婚。女一。初学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又在上海营业。民国元年。自费游美。入哥仑比亚大学。习经济及法律。民国二年。得硕士学位。入纽约大学。习商业。为美国经济学会

  • 卷八 伊训第四·孔颖达

    成汤既没,太甲元年,太甲,太丁子,汤孙也。太丁未立而卒,及汤没而太甲立,称元年。伊尹作《伊训》、《肆命》、《徂后》。凡三篇,其二亡。[疏]“成汤”至“徂后”○正义曰:成汤既没,其岁即太甲元年。伊尹以太甲承汤之后,恐其不能纂

  • 法言義疏十·汪荣宝

      寡見卷第七〔注〕大道甚夷,而民好徑,此其所以發揚德音。 〔疏〕注「大道甚夷,而民好徑」。按:老子文。   吾寡見人之好徦者也。邇文之視,邇言之聽,徦則偭焉。〔注〕歎人皆好視聽諸子近言近說,至於聖人遠言遠義,則偭然

  • 孟子解二十四章·苏辙

      梁惠王问利国于孟子。孟子对曰:&ldquo;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rdquo;先王之所以为其国,未有非利也。孟子则有为言之耳,曰&ldquo;是不然&rdquo;。圣人躬行仁义而利存,非为利也。惟不为利,故利存。小人以为不求则弗

  • 卷二十五·纳兰性德

    钦定四库全书陈氏礼记集说补正卷二十五头等侍卫纳喇性德撰杂记下如三年之丧则既顈其练祥皆行集说既顈者既虞受服之时以葛絰易要之麻絰也顈草名无葛之乡以顈代【顈犬迥反】窃案此本郑注初无可疑而大全反引山阴陆氏说以

  • 卷四·冯复京

    钦定四库全书六家诗名物疏卷四   明 冯复京 撰国风周南四汉广篇乔木传云乔上竦也○尔雅云句如羽乔上句曰乔如木楸曰乔槐棘丑乔小枝上缭为乔○赵岐孟子乔木注云高大树木按尔雅释乔虽殊然緫之翘竦之义惟朱传増无枝

  • 卷十一·顾栋高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类释卷十一国子监祭酒顾栋高撰释农器耜説文曰耜耒下耓也耒耜上句【音钩】木也古者耒耜皆以木为之易斵木为耜揉木为耒濮氏曰周颂有略其耜畟畟良耜以起土者言之祭义天子诸侯躬秉耒以手所执柄言之【臣】

  • 第28章·老子

    【原文】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1)。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2)。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复归于朴(3)。朴散为器,圣人用之,则

  • 普游品第十五·佚名

    佛复告族姓子。如来皆知。普由一切靡所不达。密如有知。云何知之。众生必救於真谛界。知众生界或在邪业矣。悉复分别此群生界。必定不定处於邪事报应之力。彼亦如是,其众生界必在决定。前世宿命报应之果致此功勋。明识

  • 异部宗轮论一卷·世友

        世友菩萨造    三藏法师玄奘译  佛般涅槃后  适满百余年  圣教异部兴  便引不饶益  展转执异故  随有诸部起  依自阿笈摩  说彼执令厌  世友大菩萨  具大智觉慧  释种真苾刍  观

  • 阆风集·舒岳祥

    诗文别集。又称《阆风稿》。十二卷。宋舒岳祥撰。岳祥于宋恭帝被俘赴燕之次年即端宗景炎二年丁丑(1277)自编其诗为《百一老诗》,收诗一百首,囊括天、地、人百物,其意盖以“吾一老人寄于百物之中”。越八年而为元世祖

  • 命理探源·袁树珊

    《命理探源》是由袁树珊所著的八字命理的研究之作。作者袁树珊,是今江苏镇江人,他生活于晚清的光绪。到民国这一社会大变革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西方文化和观念,特别是西方科学开始在中国大陆传播,许多传统的观念受到了